在廣州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現場,孩子們體驗高科技發明成果。南都記者 馮宙鋒 實習生 李宇傑 攝
「千師萬苗工程」之青少年科普宣傳專欄
南都訊 記者張伊欣 通訊員鄭清豔 編程教育、機器人競賽等等,新一代的科普教育讓孩子變成小小發明家。9月16日,2017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在海珠溼地公園正式啟動,在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組織的青少年板塊的展區裡,同學們變身發明家,在現場展出他們的發明成果。
小學生運用編程
讓作品變得更智能
編程、機器人等高科技科普元素成為主角,吸引了眾多家長和孩子的目光。在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的展臺上,一個小大人模樣的小學生在有條不紊地給人蓋章,展臺上放著他的作品———「削鉛筆機器人」。
「老師讓以學習為主題,做一個機器,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動橡皮擦,但是老師說已經有了,我說就發明一個自動削鉛筆機器吧。」四年級的禹鈞文說著,拿起了削鉛筆機器人給記者演示起來,削鉛筆機被鑲嵌在了一個機械裝置裡,禹鈞文把鉛筆放進去,熟練地打開開關,十幾秒的時間,鉛筆削好了。
據了解,這個所謂的「開關」就是積木式機器人的大腦,也叫機器人控制模塊(R C U ),所組裝的「積木」要實現各種功能都是靠它來指揮。在這裡,使用的是E 3- R C U作為主控制器來設定時間。禹鈞文在演示的過程中,口裡還倒數著「10、9、8……」,他十分清楚裝置的功能。他曾經學習了一個半月的編程,與另外兩個小夥伴一起研究學習,經過半個月,用積木式機器人將「削鉛筆機器人」製作出來。在現場,像這樣的小發明成果比比皆是,在學校積極引導,家人的寬容鼓勵下,孩子們自己動手創作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發現生活中難題
製作實用性機器人
除了編程教育,不少中學生對生活有著細緻入微的觀察,發現生活中出行的不便等等,積極動手解決問題。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作品「節能型汽車遮陽降溫防虧電管理機器人」就獲得了2017年廣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二等獎。
該團隊成員是來自初二的中學生。他們告訴記者,發明這個裝置是因為平日看到許多車主在離開車後,車身在太陽下暴曬,以致人再回到車上感到炙熱難耐。該項目學習人們對烈日下的汽車進行遮陽降溫管理,該裝置就是安裝在小車車頂上,類似於車頂行禮架。該裝置由支撐架、太陽能隔熱板、蓄電池、溫度傳感器、火焰傳感器、振動傳感器、觸碰傳感器、控制器、噴水降溫裝置、伸縮遮陽板等部件組成,通過傳感器獲得溫度和光照強度信息後,智能化對車身進行霧狀噴水降溫,並伸出遮陽板遮擋住前後擋風玻璃,免受太陽光直射,從而達度既降溫省油耗,又自發電防虧電的效果,提高汽車使用舒適度。
此外,像這樣的發明還有執信中學的水和空氣中有害有機物深度去除的智能淨化器、廣東華僑中學等離子揚聲器、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的行李箱摺疊電動車、廣州市天河區天府路小學多功能智能書燈以及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一種基於邏輯晶片製作的簡易工業機器人演示模型等等,讓人們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