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貿易和投資的衝擊明顯,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成為關鍵任務,在天津市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若干措施》中,優化外資外貿企業經營環境被重點強調,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天津出暖招、亮實招。
貨物檢驗合格,收到確認簡訊,下載電子證明……從今年8月開始,優合集團有限公司的業務員王凱不再經常跑海關業務現場了,通過登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他可以第一時間查看、下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及時安排進口貨物後續的物流運輸工作。
作為首批應用電子化《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的企業之一,優合集團率先嘗到了甜頭。「有了電子證明,我們的進口商品能更快地投入市場,從8月初到10月份,企業大約節省了15萬元的人員、倉儲等費用。」企業相關負責人王麗算了帳。
《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是進口商品投入使用和上市銷售的重要憑證,天津海關自8月1日起全面啟動了《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電子化服務,省去了現場領取紙質證明的環節,截至10月中旬,該關已出具電子證明3.69萬份,惠及440餘家企業。
「我們已經通過業務窗口和關企微信工作群宣傳了檢驗檢疫證明電子化改革,發布《操作指引》指導企業查詢下載,未來還會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優化流程,讓更多外貿企業從中獲益。」天津海關綜合業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進出口通關的過程中,除了「不跑腿」,企業的另一個普遍感受是「更快捷」。
日前,廊坊一家電器生產企業向天津海關所屬新港海關申報出口一批點火線圈,同時預約集港,貨物被送達碼頭後生成運抵信息,僅用時6秒便收到了海關放行的指令。當日晚,裝載貨物的船舶駛離天津港,從貨物運抵碼頭到離境僅用時10個多小時。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以往,出口企業為了確保按時裝船,通常會提前幾天把貨物送到碼頭外堆場存放,現在,這一習慣正在慢慢改變。「利用『抵港直裝』模式,我們提前申報,企業可以結合自己的生產計劃和船舶動態來確定貨物的集港時間。」天津鴻富瑞達物流有限公司報關部經理解麗娟告訴記者,眼下,貨物在港停留的時間比以前減少了2至3天,既提高了通關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抵港直裝」是《若干措施》中持續深化進出口通關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天津海關工作人員介紹,
這一模式的優勢在於生產企業與港口碼頭實現了點對點直通,出口貨物在工廠時,企業就可以完成裝箱、預配、報關,再直接運抵碼頭集港,不再需要到堆場落箱,降低了出口物流成本和時間,很受企業的歡迎。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投資者的信心之源。在全力服務外貿行業發展的同時,天津還著力營造開放便利的投資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外資企業願意來、留得住、有發展。
今年年初,天津市就編制了《天津市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實施方案》,從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資促進保護機制和服務體系,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外商投資環境等方面明確了20項具體舉措。此次的《若干措施》又提出,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與國際通行規則對接,清理取消天津市未納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性措施,持續提升市場開放水平。
就在不久前,國際知名食品和農產品加工企業ADM宣布其農產品貿易中心項目將落子天津港保稅區,進一步擴大企業在津業務規模。在籤約儀式上,ADM亞太區董事行政負責人波諾瓦表達了對這一項目的期待:「我們和天津在很多領域已經有了成功的合作,政府部門也給了很好的支持和服務,我們對項目的前景充滿信心。」
今年以來,天津市利用外資保持平穩水平,多個重點項目陸續開工投產,「信心」和「開放」成為外商提及最多的關鍵詞。
「全面取消外資準入審批和備案、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是當前的重點工作,我們正在聯合各區做好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同時嚴格按照新版清單開展外資管理工作。」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津市將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和經營環境,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從深化進出口通關改革到簡化單證辦理,從提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到嚴格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政策加碼,企業減負,在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道路中,天津全力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