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底,全國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均已恢復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據農業農村部有關部門負責人12月15日表示,照此趨勢,預計明年上半年產能可完全恢復。
此前,由於水果和豬肉次第漲價,引發網友持續關注,甚至有人說,「上半年水果不自由,下半年豬肉也不自由,太難了。」不管是調侃還是吐槽,都是民意的一種表現。生豬產能逐漸恢復,原因是各地各部門把恢復生豬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任務,不斷落細落實政策措施,實屬不易。
如果生豬出欄達到正常年份水平,生豬供應大幅改善,豬肉價格逐步回落到預期水平是大概率的事。其實,關心「二師兄」的背後,是關心民生,關心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無論肉架子還是果盤子,無論菜籃子還是米袋子,乃至油瓶子,哪一個不與老百姓的餐桌有關?哪一個不盛滿樸素的民生訴求?
民以食為天。「米袋子」責任制和「菜籃子」負責制抓得好,主副食品供應得充足,老百姓心裡就踏實。特別在疫情防控期間,更需要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尤需防止物價大幅波動,糧油肉蛋奶菜等基本民生資料供給不斷檔,人心穩了,社會穩定就更有支撐。
生豬供應大幅改善,具有多重意義。據統計,2019年全球豬肉消費量達到1.009億噸,其中我國的消費量是4486.6萬噸,佔全球豬肉消費量近半。我國是豬肉進口大國,當生豬產能完全恢復之後,我們在豬肉進口上將更有主動權。
豬肉價格波動,牽一髮而動全身。權威分析顯示,去年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01.3%,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而截至今年11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已連續14個月增長,生豬存欄已連續10個月增長。可佐證的是,今年11月,CPI同比下降0.5%,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稱,「主要是由於食品價格下降,其中豬肉價格又是最主要的因素。」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強調,歲末年初,要把困難群眾生活安置好,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提前對「兩節」相關工作作出安排。生豬存欄連續10個月增長,CPI同比下降,以及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等,都是不折不扣的好消息,讓人們對生活改善充滿信心,對未來發展增添信心。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有關部門預測,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量將比上年同期增加三成左右,豬肉價格總體有望低於上年同期水平。以此為契機,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咱老百姓不僅可以安安心心地過節,還能擁有有滋有味的生活。(文丨濟之)
(編輯 單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