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怎麼了?1個月發生14次強震,地球開啟了「震動」模式?

2020-12-12 長耳科學兔

2020年9月已過,想必大家都在為加州山火而擔憂。截至目前,今年加州山火的過火面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80萬英畝(大約1.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3個上海市的面積。

1個月發生14次6.0以上強震

而就在2020年9月27日,在非洲以南海域發生了6.0級地震,這是9月以來發生的第14次6.0以上的地震。9月最強地震為2020年9月19日發生在中大西洋海嶺中部的6.9級地震。

地震是如何發生的?

由於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絕大部分都發生在地殼中。地震共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誘發地震四種。

地震愈大,震級數字也愈大,震級每差1.0級,通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 當地震大於6級的時候,就已經屬於強震。

強震為何如此頻繁?

地震主要發生在地震帶,是經常發生的,只不過今年報導的多罷了。小震是不計其數的,不過一般震級小於3級的地震,人是感覺不到的,只有儀器能記錄到。也可能是最近幾年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地震活躍期,所以,地震相對比較頻繁一些了。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區,且呈有規律的帶狀,叫做地震帶。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帶上,即: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把一百年以來六級、七級和八級以上的地震,做一個總體統計的話,現在的六級或七級以上的地震發生的頻率,從總體來看,應該還在一個正常範疇之內。

地震可以預測和避免嗎?

地震的成因是由於地下幾公裡至數百公裡的巖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非人力可以阻止的。

我們都知道,若強震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區,會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我們最近的一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給我國造成了空前的災難,不論是死亡人口還是經濟損失,都是無法彌補的。

中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只不過地動儀並不能預測地震,但是能在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報告方向。地震發生時,首先出現的是上下震動的P波,震動幅度較小,要過大約10秒到1分鐘時間,水平運動的S波才會到來,造成嚴重破壞。

而現在地震預測技術發展也十分局限。現在的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利用地震波傳輸時間差來預測地震。目前技術,一般預測時間在10-60秒左右。

所以,地震來時,若有時間能跑向空曠地帶是最好,若來不及,我們最好能躲在堅固的三角結構下,然後靜待救援。

相關焦點

  • 地球被調成震動模式?——易得性直覺
    四川地震了,海地、智利、雲南、日本地震了……地球被調到了震動模式?其實數據沒有變化,變的是新聞的易得性。每年死於閃電的人多,還是龍捲風的人多?你一定回答龍捲風,因為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聞報導,但數據卻相反。不要被易得性直覺騙了。
  • 地球開啟瘋狂模式 俄羅斯雅庫茨克市酷寒澳大利亞山火肆虐
    地球開啟瘋狂模式 俄羅斯雅庫茨克市酷寒澳大利亞山火肆虐時間:2019-12-22 15: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球開啟瘋狂模式 俄羅斯雅庫茨克市酷寒澳大利亞山火肆虐 地時間19日,俄羅斯遠東薩哈雅庫特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遭遇嚴寒天氣襲擊,市內 溫度達到零下
  • 地球開啟「震動模式」,美國遭遇今年最強地震,多國進入緊急狀態
    撰文丨佳華編輯丨小懶2020年似乎是一個不太平的年,首先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大肆流行,除此之外,世界各地都頻繁發生地震,地球仿佛開啟了"地震模式"。而且這次美國發生的地震涉及到4座城市。儘管這次的地震時長非常的短小,但是美國人民時時刻刻要考慮到餘震的危險。因為美國處於特殊地帶,而且在以前加利福尼亞州也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的地震,而且今年又處於特別階段,所以搞的民心惶惶。這一年經常,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難免會讓大家往壞的方向想。地震不僅侵襲了美國,而且還侵襲了其他國家,例如日本也受到了地震的重創。
  • 地球每26秒就會震動一次,就像「心跳」一樣,謎底至今仍未揭曉
    然而地震給人類帶來的並非只有壞處,實際上,我們可以通過地球震動產生的地震波來窺探地球深處的奧秘。 正因為如此,從20世紀初起,世界各地就開始大量地建造地震監測站點,隨著監測精度的日益提高,以及監測數據的積累,人們漸漸發現,原來地球上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地震,只不過絕大多數的震動都很輕微,我們平常感覺不到。 這種輕微的地震被稱為「微地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認為地球上的「微地震」是雜亂的,它們在世界各地隨機地發生,並且毫無規律可言。
  • 這裡發生的震動相當於32級地震
    NEXTMIND迄今為止,人類記錄到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其震級高達芮氏9.4-9.6級,但有個地方曾發生一場震動,竟相當於芮氏32級地震。你可能猜到了,這個地方不在地球上。事實上,外太空也有類似「地震」的天體震動,包括行星和恆星,通常是由於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突然釋放,並且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以地球的「鄰居」月球為例,阿波羅號太空人曾發現月球上也有震動,只不過普遍比地球上弱得多。
  • 《火星撞地球》開啟2019戀愛話題槓精模式 苑子文遭嫌棄
    網易娛樂1月3日報導由愛奇藝視頻自製、每周二中午12:00火熱播出的全民情感話題互動類節目《火星撞地球》,已經開啟2019熱議戀愛話題的槓精模式。在本周播出的節目中,《火星撞地球》將「鈍感男友你能接受嗎」作為新年伊始話題,通過「奇葩情侶」+「銀河懟懟團」+「情感大神」之間的在線battle,幫助年輕人疏解愛情中謎節,掌握愛的技巧的同時,也為普遍存在「鈍感男友」點亮愛情中的燈塔。
  • 地球系統模式開發100年:迭代認知地球圈層
    在今年6月召開的第18次世界氣象大會上,世界氣象組織綜合氣象及相關科學發展,考慮經濟社會對全球氣象界服務需求的趨勢,第一次十分明確地指出,全球氣象事業到了一個全新的轉折點:氣象業務將轉向在無縫隙的地球系統框架下推進天氣、氣候、水和環境業務。
  • 地球之最:50個地球最權威的有趣常識
    1:地球是太陽系的第三顆巖石星球圖片:美國宇航局NASA我們的家園:地球,是隸屬於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唯一一個已知的支持自由氧氣、表面液態水海洋和萬千個生命的繽紛世界。地球是四顆巖石化的陸地行星之一:和水星、金星及火星一樣,地球表面也是巖石結構。
  • 關於地球的8個故事
    那他們是怎麼來的呢? 事實是:1971年,阿波羅14號太空人斯圖亞特·魯薩帶著一堆樹的種子登錄月球,當艾倫·謝潑德和埃德加·米切爾忙著在月球地面上閒逛時,魯薩則守護著他從地球帶上去的種子。 後來,魯薩把種子帶回地球,種在各地,這些樹被稱為月亮樹。他們大多都生長的非常好。
  • 美國宇航局發現一「超級地球」:1年有14個月,平均溫度22度
    文/行走天涯美國宇航局發現一「超級地球」:1年有14個月,平均溫度22度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類地行星,這是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如今慢慢的已經變成了千瘡百孔的一顆星球,而且還因為人類一直不斷的開採地球上的資源
  • 宇宙中的冷知識: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體積是多少呢?
    宇宙中的冷知識: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體積是多少呢?不過,對於衍生人類的地球,大家知道的有多少呢?地球誕生有多少年了,又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體積是多少,另外還有多少年的壽命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大約在45億年之前,太陽系形成初期,宇宙中的一顆行星爆炸後,大量的爆炸碎片和高質量物質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太陽,另外一部分物質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行星,地球也是行星中的一個。
  • 地球屬於什麼星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14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地球屬於什麼星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14日答案
  • 假如發生「九星連珠」的現象, 地球會怎樣?
    這裡,考慮的行星數目從6個到9個,並研究所有太陽系行星的組合。地球必須包括在內。扇形區域的角度科學家採用θ角來判斷解釋。科學家曾做過計算統計,在近300年間(1850——2150年),把θ角小於13度的列入「行星連珠」,這種天象共會出現17次,距現在最近的一次「行星連珠」發生在2000年5月20日零時,θ角為12.6度。
  • 地球自轉兩千年太陽偏移 12星座日期後移1個月
    半島都市報12月19日訊(記者 任金梅) 被很多人認為可以決定一個人性格的星座,經過兩千年的演變,其所處的時間段也發生了變化。12月19日,青島觀象臺專家向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原由,由於地球自轉,太陽每年都會向西偏移,兩千年的時間移動了30度,正好是一個星座的區域。
  • 地球軌道力正強烈地影響著地球上的氣候模式,會影響人類居住麼?
    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兩顆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的引力使得地球軌道的形狀從近乎圓形變成了略微橢圓形。離心率衡量的是地球軌道的形狀偏離整個圓的程度。這些變化影響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地球離太陽最近的點(稱為近日點),出現在每年1月3日左右,離太陽最遠的點(遠日點)一般出現在在7月4日,產生約510萬公裡大概是3.4%的差距。
  • 認識我們的地球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揜」的意思是遮蔽,用圓形的天去蓋方形的地,會露出四個角吧?於是,「蓋天說」被改良了。公元前1世紀成書的《周髀算經》提出,天是穹狀的,地也是穹狀的,兩者都是同心圓狀的半球,天和地間相距8萬裡。張衡和他改進的渾天儀(圖片來源:公共網絡)希臘人開啟了西方哲學。他們的哲學開始時主要是關注自然界,尋求自然現象的規律,因此,他們同時也開啟了自然科學。公元前5世紀前後,希臘人中湧現出一大批哲學家和科學家。
  • 地球脈輪 | 地球12大能量中心,156個能量點
    我們在神諭裡與地球能量重新接軌,這些神奇的事正在發生...2010年四月,美國太空總署公布了一組太陽風暴的駭人畫面,預計下一次太陽風暴的峰值會發生在2012年。2012年12月21日,地球軸線將會到達寶瓶座邊緣,改變過去兩千年的位置。
  • 全球地震儀同時發現:地球突然變得異常安靜起來!
    地震儀遍布全球各地,各個國家都在通過地震儀,監測地球內部發生的變化,或是預警剛剛發生的地震,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向人們發送地震已經發生的信息,警告人們準備好抗擊即將到來的地震衝擊。最近,全球的地震學家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地震儀記錄的高頻噪聲變得越來越小,地球似乎突然之間變得安靜起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地球是生命體,人類只是地球身上的一個「細菌」,這是真的嗎?
    文/冰辰前言最近,小編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的說法:地球可能是一個「生命」,人類只是地球身上的一個「細菌」。如果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那它豈不是可以瞬間毀滅我們,想像還是可怕的,那事實是否真的是這樣呢?從人的角度出發,人類是掌控著地球的,地位和能力要比其他生物高級,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物質都是由一套元素構成的,所以任何生物或者非生物都是平等的,也就是眾生平等。倘若將人類和地球放在同一個水平去看,地球就很有可能是一個生命,或者說所有宇宙的物質都是生命體。
  • 世界地球日:看看地球46億年都發生了什麼
    大量的地球科學資料表明,與此次古陸形成相伴發生的其他重大歷史事件有:陸地面積大量增加、淺海面積急劇減少、氣候變冷、海平面下降、缺氧沉積、火山的大爆發、淺海生物大滅絕等等。所以說,板塊移動是地球上一系列重大事件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