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0年代,我國電影界老前輩夏衍就曾說過:假如有人問,中國電影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我想很坦率的回答,是對話。他指出電影劇作中對話的常見缺點:第一是不真實;第二是不簡練;第三是不考慮人物性格的特點;第四是劇中人物講話不選擇場所,不看對象;第五是寫對話既不替演員著想,更不提觀眾著想。這些缺點雖然指出的是劇作中的缺點,但作為演員在影視藝術創作中如何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並且運用言語去塑造人物形象,同樣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究。一、影視表演創作中人物語言的特點和要求語言,既是我們表演創作的內容之一,同時也是表演藝術創作的重要手段。演員的二度創作的基礎和依據就是劇作者的臺詞。然而,演員之所以需要作者的語言,並不是為了要背熟它,做機械的舌尖運動,而是把它當作推動演員想像的主要材料,是為了要認識作者臺詞中所包含的全部豐富思想,研究角色的天性及其思想過程,並掌握角色的第二天性。只有當演員已經成為劇中角色,掌握了角色的自我感覺,學會了用角色的思想來思想,用角色的情感來體驗,演員才有權代表它的角色說話。語言——角色的臺詞所以有藝術價值,並不是由於它本身,而是由於它所蘊含的內容和潛臺詞,我們在處理臺詞時往往忘了這一點。語言永遠是和形象的思想、任務、動作與規定情境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只有經過浩繁的創作準備工作,演員才可能掌握好活的語言,才能運用真實的、準確的、形象的、性格的語言動作來體現作品的思想,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要求:語言要性格化;語言是內心活動的表現——言為心聲;語言要符合特定的人物關係;語言要符合規定的情境;潛臺詞來自演員的挖掘與尋找;語言應生活化。
相關資料:2012高考每月大事備忘 歷年高考真題 大學查詢資料庫 藝術高考頻道
正確掌握話劇和影視之間的語言分寸在話劇表演中,用於普通房間裡談話的那種隨便的語調將不適用於一個舞臺上的「房意」,那種房間的大小、形狀和條件都是非自然的,有畫布做牆,並且一邊是敞開的,在那裡談話的聲音不僅僅要充滿幾百平方米的空間,並且要瀰漫於幾千平方米的空間。因此,演員在舞臺上演出時不僅形體動作誇張,音量也必須增強。在影視表演中,由於影視藝術所展現的是生活化形態,電影美學要求演員表演要貼近生活,電影美學要求演員表演更貼近生活。它的房間是正常的,演員與對手之間的距離就是實際距離,演員根據實際距離來演戲,這樣語言的音量也是實際的音量。其實在話劇表演中,就是把語言在表達清楚的基礎上加以誇張,也要求必須真實、生活。而在影視表演中,語言的生活化傾向反映的比較強烈,在高靈敏度的錄音設備下,在現場的真人真物的實景中要求演員必須把有聲語言的設計貼近生活本身,這種真實生活本身包括音高、音調等等,既要有生活中的語言狀態,又要在保持自然狀態的基礎上,把臺詞升華到藝術語言的高度。總之,無論話劇或影視,在語言的創作要求上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在生活的基礎上加以升華,只是要求我們演員掌握紮實的基本功,在兩種塑造生活中,靈活而準確的運用有聲語言技巧。三、影視演員表演中形象與語言的完整性影視演員的表演與語言,目前存在著游離的狀態,原因在於它的後期配音工藝。後期配音常常不是表演者本人配音,配音者要根據銀幕形象進行再度創作,有表演經驗的配音演員尚能夠從角色內心節奏去體驗人物的情感和對語言的處理。在同期配音時,演員要注意語言的分寸感、距離感和鏡頭感。既不能流於自然主義,也不能脫離生活,出現生硬造作的腔調。這就要求影視演員掌握同期配音的特性,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語言藝術的領域是如此廣闊,無論在舞臺還是在影視中,語言藝術都能以它特有的魅力,給人們以藝術的啟迪,聽覺的享受。所以在表演創作中如何掌握好人物語言,運用言語塑造人物形象,是作為演員提高創作水平的一個重要任務。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