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天氣又幹又冷,這對病毒的存活和傳播來說,是個「好幫手」。這段時間,不少人的免疫力也會相對下降,會出現感冒的症狀,在流感活躍期,就會有人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流感,由於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症狀比較相似,很多人都分不清,那麼流感和感冒到底有什麼區別?得了流感或感冒又該怎麼治療呢?
對於這個每年都逃不開的話題,濟南市疾控專家特來進行科普:
致病原不同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屬於正粘病毒科,是單股、負鏈、分節段的 RNA病毒,根據病毒核蛋白和基質蛋白,分為甲、乙、丙、丁(或A、 B、 C、 D)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1N1、 H3N2 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 和 Yamagata 系。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病毒或者細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少部分為細菌感染引起。
傳染性不同
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在學校、託幼機構和養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可發生暴發疫情,對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危害尤為嚴重。
普通感冒多數是散發性,不引起流行。
發病的季節性不同
冬季是我國北方地區流感流行的季節,北緯 33 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 1-2 月份單一年度高峰,這主要是因為冬季的氣候比較乾燥,而且陽光照射時間短,氣溫低通風不良,導致病毒的傳播和繁殖。
普通感冒季節性不明顯,可能發生於全年的任何季節。
發熱程度不同
流感多高熱( 39-40°C),可伴寒顫,持續時間長,多為3-5 天。
普通感冒不發熱或輕、中度熱,無寒顫,持續時間短,多為1-2 天。
全身症狀不同
流感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
普通感冒主要以咽部幹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3天後變稠,可伴有咽痛,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頭痛。
病程不同
流感的病程一般為5-10天;普通感冒的病程一般為5-7天。
併發症不同
流感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性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
普通流感一般沒有併發症。
治療方法不同
對流感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應儘早隔離治療,在抗病毒藥物方面,可以使用奧司他韋、金剛烷胺等抗流感病毒的藥物,並且儘量在早期用藥,能夠起到較好的作用。
普通感冒沒有特效治療藥物,症狀不嚴重的話,可以少用藥或者不用藥,注意休息、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還要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預防措施不同
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的預防流感普通感冒暫無有效的預防措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通訊員 呂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