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尹海濤 本報通訊員李擁軍
●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其蘊涵的豐富信息引人關注
●我國普法已走過29個年頭,法律已深深影響並改變著老百姓的生活
●在「依法治國」背景下,設立國家憲法日,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我省多地「高調」迎接國家憲法日
「我們正在準備布置一條街宣傳活動,各縣、區及市內多個部門和單位都要參加宣傳。」12月2日,南陽市司法局副局長喬建明告訴記者,南陽市早就籌劃安排在12月4日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首個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宣傳活動包括「法制宣傳一條街」、組織公務員學法用法統一考試、組織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巡迴展覽、創建「民主法治村」等。
與此同時,我省多地都在緊鑼密鼓準備迎接首個國家憲法日。
早在11月27日,省工會就下發了《關於在工會系統開展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工會組織在12月開展以「弘揚憲法精神,工會普法在行動」為主題的國家憲法日暨全省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
12月2日,新密市檢察院在該院舉辦紀念設立國家憲法日主題實踐活動,該院5名青年幹警作為優秀檢察官代表,面向《憲法》莊嚴宣誓,並在「弘揚《憲法》民主精神,履行使命公正司法」隊旗上簽名。
據了解,西峽縣法院已安排在國家憲法日當日,組織法官走出院門開展法制宣傳活動,深入農村、學校、企業、社區、街道等場所進行法制宣傳,向廣大群眾大力宣傳憲法和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此外,鄭州、焦作等多地都已準備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來迎接首個國家憲法日。
「多地如此『高調』迎接國家憲法日宣傳,表達了國人對於『依法治國』的擁護和對憲法的敬畏,憲法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將進一步凸顯。」南陽市司法局局長、南陽市依法治市辦公室主任李恆德說,12月4日原本是全國法制宣傳日,而從今年起,國家為憲法設立一個專門的節日,其蘊涵的信息很多。國家憲法日,強調的是憲法理念的傳播和推進,我國自1986年進行普法宣傳至今,已有29年,當群眾對基本法律法規已不陌生之後,強調憲法的權威和地位,顯示了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
「依法辦事讓事情變得簡單了!」
事實上,在確立首個國家憲法日之前,我國自1986年就開始了普法宣傳工作,至今已制定了6個五年規劃。
那麼,這麼多年的普法進程,對於老百姓而言,法律對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何影響呢?「法律意識已深入方方面面。」李恆德說。
12月2日上午,陽光燦爛,南陽市九中。下課鈴聲響起後,同學們紛紛走出教室,在校園裡活動起來。
在一棟教學樓的後面,一排約十幾個色彩各異的展板擺放在那裡,吸引了不少學生的目光。這是南陽市「法制宣傳進校園」的宣傳展板,輪流在南陽各個學校展出。
「這樣的法制宣傳在我們學校每年都有很多,有司法部門提供的,也有我們自己製作的。」南陽市九中副校長趙曉虎說,該校約有3600名學生,自2006年以來一直堅持「法律進校園」,積極推進依法治校,學校被確定為南陽市臥龍區「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還被評為「河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趙曉虎說,初中生正處於青春叛逆期,處於心理困惑、心理衝突最多的時期,容易衝動犯錯誤。普法宣傳,會使學生清楚自己的行為哪些是違法的,會得到什麼樣的懲罰。
在南陽市九中,曾發生一起老師私自翻閱學生日記而被學生告到校長那裡的事情,老師認為這是為了防止學生早戀而做出的管理措施,這種辦法在學校普遍存在,而學生則認為老師侵犯了隱私權。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法律的作用已滲透到學校的生活中。
「以前老師打罵學生、體罰學生的現象也會發生,經過多年的法制宣傳,現在杜絕了。」趙曉虎認為,法律的作用使學校師生關係更加和諧,相互尊重。
12月2日,南陽市依法治市辦公室副主任郭建偉給記者講述了他遇到的一個故事。
幾年前他到桐柏縣一個磚窯廠檢查工作,該廠負責人告訴他,每年都有一些職能部門來以各種名目罰款,而廠方也都按照「慣例」:招待好吃喝,並討價還價,少繳一部分了事。後來廠裡領導經過學習相關法律條文,知道不少職能部門的罰款程序是違法的,就「硬起了腰杆」,明確要求前來罰款的人員拿出法律依據。後來,亂罰款現象基本沒有了。
「依法辦事讓事情變得簡單了!」那位磚窯廠負責人感慨地說。
「知法守法,讓家庭變得和睦了!」
在南陽,符光錄和他的「一人普法說唱團」幾乎家喻戶曉。
12月2日,坐在記者面前的符光錄一邊接受採訪,一邊電話不斷,他的說唱團應邀在近期舉辦一場大型普法演出,他需要統籌解決各種問題。
符光錄是新野縣王集鎮人,在1994年響應該縣司法局的提議,自籌經費創立了「一人普法說唱團」。20年來,符光錄帶著他自編自演的200餘個普法節目,在北京、大連、鄭州、駐馬店以及南陽各縣區進行了2700多場公益演出,200餘萬觀眾接受了生動的法治教育。
在編排節目時,他希望能夠通過演出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就結合農村子孫不贍養老人、賭博、小偷小摸等醜陋現象,嘗試著編排法治類文藝節目,以文藝的形式對這種現象進行諷刺抨擊。演出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群眾紛紛反映節目發人深省,以生動形象的方式教育人們革除陋習。
符光錄說,以前在農村,很多人由於缺少文化,不懂法,覺得不贍養老人只是家務事,外人沒權幹涉,經過他普法宣傳,很多人認識到了自己的行為已經違法,再不糾正就會犯下大錯。凡是演出過的村子,不少老人都會對他感激不盡。
許多常看他演出的人成為他的忠實「粉絲」,覺得他是標準的「萬事通」,遇到難題,都去找他諮詢解決。多年來,他幫助調解、化解了200多起民事糾紛和基層矛盾。
前年冬天,符光錄在新野的一個村子演出後,第二天一個建築施工隊的負責人給他打來電話,說該村的一個老人由於三個孩子都不願贍養她,住的房子已經多年漏雨,符光錄去村裡演出後,三個孩子立馬出錢請來了施工隊,來維修老母親的房子。
「知法守法,讓家庭變得和睦了!」符光錄說。
設立國家憲法日,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遵守憲法、依法辦事、知法守法,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表示,設立國家憲法日,傳遞的是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理念,對在全社會開展憲法意識、憲法觀念和憲法權威的教育有重要意義。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公民不懂法不守法、有關部門不依法行政的現象並不少見。讓憲法觀念深入人心,對整個社會和每個人都至關重要。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林來梵說,很多人對憲法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國家根本大法」上,設立國家憲法日,是讓憲法真正走入生活、融入社會,成為公民手中的法寶。
那麼,設立國家憲法日,將會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影響呢?
國家行政學院政府法治諮詢研究中心主任楊偉東說,在確立國家憲法日的同時,還建立了憲法宣誓制度,這意味著:這個根本大法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跟每個人都有關聯。比如,凡經人大及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要對憲法宣誓,這能促使他們依法行政。官員不亂來了,老百姓的合法權益就能得到有效保障。
「其實,憲法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如影隨形,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南陽市委黨校法治研究室主任王應強說,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等,涉及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不同層面保護著公民的合法權益。
目前,侵犯公民人格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隨著憲法深入人心以及人們對憲法的尊崇,這種現象將會逐步減少。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張建成說,憲法的生命和力量,來源於全體國民對它的深深信仰和至高尊崇。憲法只有深深地根植於全體國民心中,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