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吳嘉康
守護一汪碧水,留住水韻鄉愁。
2019年杭州下城區動了不少腦筋,建設「汙水零直排區」和美麗河道,提升水環境質量和滿意度。
汙水零直排,讓汙水無處遁形
下城區開展了57個雨汙分流項目,就是將雨水和汙水分離,不讓汙水進入雨水管。目前完成21個省定試點小區建設,96個小區雨汙分流整治,天水、長慶、潮鳴三個街道作為試點。
建設完成了眾賢路、竹桂巷、永豐路等7條道路1.804公裡汙水管網、1.78公裡雨水管網;提升改造22.22公裡雨汙分流管道,對800幢房屋進行了「清腸行動」;清疏1107.442公裡區管管網,確保排水暢通。
理髮行業下水道裡毛髮比較多,對水質會產生一定影響。下城區在轄區理髮店的管道中安裝了一個小小的毛髮收集器,幫助清潔水體。
餐飲店的油汙比較厚重,也想了一個辦法——在餐飲店下水道裡安裝隔油池。
不過,也有很多人對汙染水源的行為無所顧忌,下城區對此開展了涉水專項行動,立案查處違法案件51起,行政處罰了19.165萬餘元。
建設美麗河道,再現阡陌水鄉
下城是杭州的老城區,彼時這裡是阡陌水鄉,如今他們想讓下城的河道更具特色。目前南應加河以及下城段上塘河、古新河、中河獲得了市級美麗河湖榮譽。中河正在申報省級美麗河湖。
六塘汶漾、石橋河等河道清掉了淤泥,創建德勝河、東新河等14條河道「無違建」,備塘河等16條河道已完成管理範圍劃界。另外,結合城中村改造,下城對廟橋港、長浜河河道進行了綜合整治。
老城區裡,一下雨免不了有坑窪積水。今年,下城落實了7處低洼易澇點「一點一方案」,改造了同協路與杭玻街交叉口西南側等12個低洼積水點;清疏了1034.989公裡排水管網,改造22.42公裡雨汙分流管網。
挖掘街巷文化,排除低洼易澇點
居住在下城的市民,一定會被這裡濃厚的街巷文化吸引,像戒壇寺巷—萬壽亭街、遊泳巷(回龍廟前)、直燕子弄(橫燕子弄)、竹竿巷(永豐巷)、同心弄(紹興支路)河罕上、雙河弄這6條小巷裡,藏著故事,值得大家一逛。
在老城區裡,一下雨免不了有坑窪積水。今年,下城落實7處低洼易澇點「一點一方案」,改造了同協路與杭玻街交叉口西南側等12個低洼積水點改造;清疏1034.989公裡排水管網,改造了22.42公裡雨汙分流管網。
井長來管窨井,科技探索治水
為有效管理主城區背街小巷「八小行業」比較集聚的街區亂倒汙水入井現象,切除雨水管道外來汙染源,下城區在全省創新推行雨水邊窨井「井長制」,長效管理治汙中間環節。
目前共有169名井長上崗履職,發現、阻止、報告偷倒事件500多起,對重點區域的排水重難點用戶,聘用擔任「井長」,帶頭申領排水用戶許可證。
除了井長外,下城今年還用上了高科技治水。
河道養護中,工作人員能實時對講調度,並利用GPS實時反映他們的作業軌跡和位置,通過「雲上城管」大數據分析,掌握保潔出勤作業狀況,實現河道保潔全覆蓋。
下城在中東河、運河等主要河道及新天地高空即將完成監控點位設置,通過「千裡眼」和「雲上城管」後臺,可實時監控河道。
結合中河「美麗河道」建設,在12個排放口植入在線監控裝置,可對水質情況實時監控、實時預警;探索推行河道電子治水圖,集成河道水位、排汙口、雨量等信息,為乾旱、汛期等特殊時期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