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崗169名井長、植入河道在線監控,杭州下城治水是認真的

2020-12-17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吳嘉康

守護一汪碧水,留住水韻鄉愁。

2019年杭州下城區動了不少腦筋,建設「汙水零直排區」和美麗河道,提升水環境質量和滿意度。

汙水零直排,讓汙水無處遁形

下城區開展了57個雨汙分流項目,就是將雨水和汙水分離,不讓汙水進入雨水管。目前完成21個省定試點小區建設,96個小區雨汙分流整治,天水、長慶、潮鳴三個街道作為試點。

建設完成了眾賢路、竹桂巷、永豐路等7條道路1.804公裡汙水管網、1.78公裡雨水管網;提升改造22.22公裡雨汙分流管道,對800幢房屋進行了「清腸行動」;清疏1107.442公裡區管管網,確保排水暢通。

理髮行業下水道裡毛髮比較多,對水質會產生一定影響。下城區在轄區理髮店的管道中安裝了一個小小的毛髮收集器,幫助清潔水體。

餐飲店的油汙比較厚重,也想了一個辦法——在餐飲店下水道裡安裝隔油池。

不過,也有很多人對汙染水源的行為無所顧忌,下城區對此開展了涉水專項行動,立案查處違法案件51起,行政處罰了19.165萬餘元。

建設美麗河道,再現阡陌水鄉

下城是杭州的老城區,彼時這裡是阡陌水鄉,如今他們想讓下城的河道更具特色。目前南應加河以及下城段上塘河、古新河、中河獲得了市級美麗河湖榮譽。中河正在申報省級美麗河湖。

六塘汶漾、石橋河等河道清掉了淤泥,創建德勝河、東新河等14條河道「無違建」,備塘河等16條河道已完成管理範圍劃界。另外,結合城中村改造,下城對廟橋港、長浜河河道進行了綜合整治。

老城區裡,一下雨免不了有坑窪積水。今年,下城落實了7處低洼易澇點「一點一方案」,改造了同協路與杭玻街交叉口西南側等12個低洼積水點;清疏了1034.989公裡排水管網,改造22.42公裡雨汙分流管網。

挖掘街巷文化,排除低洼易澇點

居住在下城的市民,一定會被這裡濃厚的街巷文化吸引,像戒壇寺巷—萬壽亭街、遊泳巷(回龍廟前)、直燕子弄(橫燕子弄)、竹竿巷(永豐巷)、同心弄(紹興支路)河罕上、雙河弄這6條小巷裡,藏著故事,值得大家一逛。

在老城區裡,一下雨免不了有坑窪積水。今年,下城落實7處低洼易澇點「一點一方案」,改造了同協路與杭玻街交叉口西南側等12個低洼積水點改造;清疏1034.989公裡排水管網,改造了22.42公裡雨汙分流管網。

井長來管窨井,科技探索治水

為有效管理主城區背街小巷「八小行業」比較集聚的街區亂倒汙水入井現象,切除雨水管道外來汙染源,下城區在全省創新推行雨水邊窨井「井長制」,長效管理治汙中間環節。

目前共有169名井長上崗履職,發現、阻止、報告偷倒事件500多起,對重點區域的排水重難點用戶,聘用擔任「井長」,帶頭申領排水用戶許可證。

除了井長外,下城今年還用上了高科技治水。

河道養護中,工作人員能實時對講調度,並利用GPS實時反映他們的作業軌跡和位置,通過「雲上城管」大數據分析,掌握保潔出勤作業狀況,實現河道保潔全覆蓋。

下城在中東河、運河等主要河道及新天地高空即將完成監控點位設置,通過「千裡眼」和「雲上城管」後臺,可實時監控河道。

結合中河「美麗河道」建設,在12個排放口植入在線監控裝置,可對水質情況實時監控、實時預警;探索推行河道電子治水圖,集成河道水位、排汙口、雨量等信息,為乾旱、汛期等特殊時期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相關焦點

  • 杭州高新區(濱江)治水工作再上新臺階 幸福河湖科技助力
    對於杭州高新區(濱江)來說,「五水共治」工作推行以來,濱江的水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共開工建設治水項目500餘個,累計投資約50億元,西興街道、長河街道順利完成「汙水零直排街道」創建驗收,白馬湖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太廟橋河、廟後王河、永久河被評為市級「美麗河道」,高新區(濱江)有望建成全省首批「汙水零直排區」。
  • 泮正來:治水先治人心 打造最美河道_浙江在線環保新聞網_環境保護...
    走在高塘島鄉漁潭村裡塘河、外塘河旁,河道清澈、岸綠水美,難以想像這裡曾經是讓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河,路過的人無不「嗤之以鼻」,拂袖逃離。這其中的變化,與村黨支部書記泮正來帶頭治水分不開。  據了解,裡塘河、外塘河總長2000餘米,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河,承擔著排洪蓄水的功能。幾年前,這裡河底水草蔓延,生產、生活垃圾堆積,嚴重影響河道環境。
  • 創新「智慧大腦」、規劃「河道公園」……南通市打造高質量治水...
    這一兩年看到市委市政府致力於抓治水和環境整治,而且抓出了成績,我們非常滿意。」發布會現場,長期參與南通市治水督查工作的南通市民、巡訪團成員張女士由衷地感慨,「關鍵不是為了治水而治水,而且把治水和環境整治攻堅結合在一起,把治水為老百姓生活的改善結合在一起,全民參與、智慧治水,值得我為他們點讚!」
  • 河道垃圾黑臭有所反彈 市治水辦:一周內完成整改
    龍灣區永中街道天中路長八浹河成了鐵鏽河。瑞安市仙降橫街工業區高米迪鞋業邊的汙水直排河道。  溫州網訊 昨日上午,溫州市治水辦召開全市「河邊三化」考核情況通報視頻會議,會上就全市河道1~2月份「三化兩清」督查考核工作情況向各地治水辦進行通報:就考核結果而言,全市各河道整體情況良好,但受春節假期工人放假返鄉等客觀因素影響,個別河道長效保潔管理情況不太樂觀,河道垃圾黑臭現象有所反彈。
  • 「路長」上崗 路遠且長
    「路長」上崗 路遠且長 浙江日報 江 晨責任編輯 程永高2016年03
  • 誰是杭州「最美治水人」?請你來推薦!
    誰是杭州「最美治水人」?請你來推薦!近年來,杭州「五水共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為了讓這些默默奮鬥在治水一線的英雄從幕後走到臺前,營造全社會齊心協力剿滅劣V類水的濃厚氛圍,我市即日起開展「最美治水人」尋訪行動。  我們希望能尋訪到這樣的人——在「五水共治」工作中,戰鬥在治水一線,尤其是在剿滅劣V類水工作中擔當盡責、群眾公認、事跡突出的基層幹部、基層河長、保潔員、志願者等個人或群體。
  • 湖州兩會丨最大特色是生態的湖州,如何念好治水治氣「新經」
    治水治氣,湖州拿到幾分了?》。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一層層白雲覆蓋著」。詩人海子所描繪的那樣珍貴的日子,湖州人也越來越常見。青山綠水懷抱中的湖州治水、治氣,湖州街頭巷尾的每個老百姓,都對這兩個詞耳熟能詳。
  • 蘇州「科技治水」有作為 相城區黑臭河道變成美麗湖
    在蘇州,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科技治水行列。以相城區為例,區河長辦委託專業人員使用無人機對全區24條區級及以上河湖及部分重點鎮級河道進行航拍巡檢,從「上帝視角」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 杭州城市河道裡藏了80萬隻河蚌,以後你吃的河蚌肉掛的珍珠項鍊可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鄭穎我們吃的河蚌肉珍珠粉、掛的珍珠項鍊、戴的珍珠胸針,以後可能會產自杭州拱墅紅旗河片區的河道裡。在杭州城市河道裡養河蚌,這可是頭一遭,運用的可是中科院認證的「智能生物鏈靶向治水」專利治水技術。今天(9月25日)上午,小時新聞記者就來到了杭州拱墅區紅旗河片區。只見汩汩的黑水像自來水一樣流進一個被劃好的「沉澱池」裡。
  • 見證「五水共治」下的杭州力量——濱江篇
    近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堅決把「五水共治」列為重中之重,在全國率先引入PPP模式治水,全力推進智慧河道建設,城市內河精細化管理,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滿意度、幸福感。這片以「高新」命名的錢塘江畔,正在進行著一場治水的革命,3年治水,讓高新區不僅有一流的經濟、科技、人才,更擁有了一流的生態環境、發展環境。
  • ——中鐵十七局集團五公司龍城治水記
    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在描繪美好願景的背後,中鐵十七局集團五公司是見證者、親歷者,更是參與者、建設者。汾河治理再現昔日容顏  汾河,是三晉兒女的母親河,也是黃河第二大支流。
  • 浙江日報|鄞州:一張圖「零盲區」智慧治水
    讓明樓街道治水工作人員李曄工作事半功倍的治水「利器」,正是8日上線的鄞州智慧治水信息管理平臺。 「平臺充分利用現代地理信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形成智慧治水一網通。」寧波市鄞州區五水共治辦副主任朱紅雷介紹,該平臺藉助各涉水部門現有的大數據,整合河道信息、水質信息、水利工程信息、管網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等各類治水資源,形成「治水中樞」,實現一張圖「零盲區」管理。同時依託各部門監控系統,梳理出涉水視頻數據,並在一張圖上進行標註,可隨時調取,建立可視化管控。
  • 「河長」治水讓新店鎮留下一方清溪
    在林峰、陳昌春和其他村(社區)級河段長的苦口婆心的工作下,目前,未經批准佔用河岸造廠房的幾家企業也積極配合,拆除了相關的違法建築。在對河道進行全面清淤的基礎上,廈坊溪綜合整治工程推進順利。不久後,一條河道寬敞、排水流暢、兩岸整潔的廈坊溪將展現在人們眼前。
  • 杭州的河道景觀設計主張「天人合一」
    昨天,在餘杭塘河沿岸一片空曠的工地上,五位來自貴州、四川、江西、湖北、河南的民工兄弟對著他們為之付出過青春和汗水的河道,用各自的方言喊——我喜歡杭州,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  這不是行為藝術,卻來得更加真實。江西民工吳方軍1995年來到杭州,他參與過濱江大道、下沙、轉塘、餘杭塘河等多個工程的建設,「今年又去了一趟濱江大道,那時候收工的時候,周圍沒什麼樓房,現在兩邊都是高樓,印象特別深。
  • 大河清清小河淨 長效治水要守住綠水青山
    杭州去年在全省率先發布河湖名錄,完成四級河長的設立,實現區域聯防聯控。這一情況下,涉水違法行為無處可藏,加上定期的監測、預警,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為水質保持留下餘地。  在杭州,水和每個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全社會共同參與治水,是杭州治水經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
  • 富陽:治水在路上
    水環境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富陽治水發揮「首善力量」,回應群眾期盼,踐行「重要窗口」的使命擔當。自2017年「五水共治」工作開展以來,富陽區水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11月27日,區五水共治辦、大源溪河長制單位農業農村局、河道水庫管理中心一行人對大源溪水環境治理情況進行查看。
  • 海鹽縣元通街道治水剿劣工作永遠在路上
    剿滅劣Ⅴ類河道,是治水向縱深推進的重要舉措,表明了浙江省委「決不把汙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的決心。今年以來,海鹽縣元通街道以「鐵的手腕、鐵的擔當、鐵的紀律」,全面落實治水剿劣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9條剿劣河浜(塘)按期通過了縣級考核驗收,其他河道全面鞏固提升「清三河」成果,使元通街道再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的鄉村風貌。
  • 桐廬「智理」河道再升級
    本報訊(記者 陶元 通訊員 施銀燕)在桐廬,順著富春江往東走,經過整治的堤防工程和治水公園,一路綠樹成蔭,花草滿地,處處是景,如詩如畫。「富春江邊環境美、空氣清新。每天傍晚,我都要到江邊散散步,走一走,非常舒適。」來自安徽的新桐廬人劉暉已經習慣了每天飯後的江邊散步。
  • 媒體徵集臭水河記錄 市民:我們願為治水盡心出力
    當天,許多讀者通過本報熱線、微博、微信等方式聯繫上我們,有反映家門口的河被工業廢水汙染的,有的只是懷舊,感慨昔日河水的清澈;更有許多熱心讀者紛紛表示願意成為我們的民間治水觀察員,為治水出份力。  家門口的河水  能否重回童年時的清澈  曾浩煜特地打來了電話,希望能在我們的監督下,關注、深化自家門口那條黑臭河的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