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
調:diào(音調)(調虎離山) tiáo(調節)(風調雨順)
擂:léi(擂鼓)(自吹自擂) lèi(擂臺)(打擂)
近義詞:
妒忌—嫉妒 商議—商量 推卻—拒絕 委託—託付 預計—估計 緊急—緊迫 懲罰—處罰 吩咐—囑咐 遲延—拖延 疑惑—困惑 打探—打聽 推卻—推辭 神機妙算—料事如神
反義詞:
推卻—接受 懲罰—獎勵 齊全—短缺 秘密—公開 延遲—迅速
詞語解釋:
【妒忌】忌妒,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勝過自己的人心懷怨恨。運用:我們都不喜歡和妒忌心太強的人做朋友。
【推卻】拒絕;推辭。運用:你是擔任主持人的最佳人選,萬萬不可推卻。
【都督】古時的軍事長官。運用:他好不容易才當上了都督。
【委託】請人或機構等代辦。運用:張叔叔委託小明去買辦公用品。
【照辦】依照辦理。運用:媽媽吩咐的事小華都照辦了。
【預計】預先計算、計劃或推測。運用:這個工程預計十天之內就可以完工。
【緊急】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不容許拖延的。運用:這批緊急藥品必須進行空運。
【軍令狀】接受軍令後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務,願依軍法受罰。運用:出徵前,將軍立下了軍令狀。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囑咐。運用:爺爺吩咐我好好照顧小奶牛。
【遲延】耽擱;拖延。運用:情況緊急,我們不能再遲延了。
【探聽】探問(多指方式比較秘密、措辭比較含蓄的)。運用:別的班級派人來探聽我班準備出場比賽的人員名單。
【疑惑】懷疑困惑。運用:奶奶對這件事情疑惑不解
【私自】背著組織或有關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規章制度的事)。運用任何人都不能私自拿走公物。
【布置】(多義詞)①(魯肅)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布置」指在一個地方安排和陳列各種物件使這個地方適合某種需要。)②老師為同學們布置了暑期學習任務。(「布置」指對活動做出安排。)
【調度】管理並安排(工作、人力、車輛等)。運用:王老師打算從六班調度幾個男同學過來幫忙搬桌椅。
【動靜】(多義詞)①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動靜」指<打聽或偵察的>情況。)②屋子裡靜悄悄的,一點兒動靜也沒有。(「動靜」指動作或說話的聲音。)
【水寨】水邊用於防衛的柵欄、營壘。運用:將軍指揮士兵讓船悄悄逼近敵軍水寨。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運用:運動場上,啦啦隊員們正在為運動員吶喊助威。
【虛實】虛和實,泛指實際情況或內部情況。運用:今夜,他要潛入敵營一探虛實。
【丞相】古代輔佐君主的職位最高的大臣。運用:據史書記載,他是一位廉潔奉公的丞相。
【神機妙算】(成語)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運用: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
詞語聽寫
妒忌 姓曹 監督 委託 魯鈍 遮蓋 村寨 擂鼓 吶喊 插圖 委託 照辦 預計 緊急 軍令狀 探聽 私自 布置 調度 神機妙算
課文理解:
1.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①算好天氣:第三天有大霧(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擺開,兩面受箭(曉地理)。
③算好魯肅:忠實守信。(識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賢妒能,陰險狡詐。
⑤算好曹操:謹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準確。
2.諸葛亮為借箭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船和軍士是諸葛亮借箭的基本條件,將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是偽裝,船兩邊放草把子,是為了受箭。真是考慮周全,安排巧妙。
3.結合全文,理解「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這句話的含義及作用。
周瑜的計謀不如諸葛,因為他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妒賢嫉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顧全大局;諸葛亮考慮問題、觀察事物、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文章以這句話結尾,照應了開篇,正因為諸葛亮有才於。才遭受了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為他有才幹,才挫敗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
4.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①他對周瑜的險惡用心瞭然於心,將計就計,最終挫敗周瑜。
②他對借箭有通黃考慮,安排周到。他算準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候有大霧。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擺開,兩面受箭。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在周瑜面前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故佯攻曹營。(能識天、會識人)
知識連結
(1)《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敘述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蜀、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小說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以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精彩的故事情節,也有令人拍案叫絕的兵法韜略。
(2)人物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
魯肅,字子敬,東漢末年戰略家、外交家。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作有《觀滄海龜雖壽》等
(3)故事背景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設下圈套,假意讓諸葛亮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誤軍令」的藉口加以陷害,於是就有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
寫法借鑑
寫法點撥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故事
課文結構嚴謹,以「借」為主線,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自嘆弗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的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故事要注意些什麼呢?(1)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安排好寫作順序,並注意先後之間的聯繫。(2)交代清楚記敘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3)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不可平均用力。(4)重點部分既要注意順序一致,又要注意前後連貫,使文章形成一個整體。
運用示例
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豔豔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後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起因)幾天後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為什麼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捨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麼呀?」
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經過)
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結果)
和三國人物有關的成語:
樂不思蜀(劉禪) 三顧茅廬(劉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望梅止渴(曹操) 集思廣益(諸葛亮) 才高八鬥(曹植)
有關的歇後語: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曹操吃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諸葛亮徵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比喻來之不易)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吃豆芽——小萊一盤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結構圖示:
點擊贊和在看
感覺有用請支持給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