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已經生完寶寶的你,還記得產房內的事情嗎?
不允許家屬陪產的孤獨感、毫無生娃經驗的緊張和害怕,面對疼痛時自己堅強的樣子,或者自己的產房內「涼颼颼」的溫度。
進產房到剖腹產開始還沒有很特別的感受,寶寶從肚子裡出來的那一瞬間才印象深刻。
露露在孕期產檢時就發現胎寶一直胎位不正,等到預產期前幾天寶寶還是沒能轉過來,無奈只能放棄順產的想法。
因為不喜歡肚子上留疤,露露的心裡很抗拒也很緊張,家人和朋友知道後都勸她:剖腹產也沒什麼,疼的時間短而且沒有順產那麼痛。
打麻藥時的痛她有心理準備,忍過了這一步就等著跟寶寶見面了,還有些小小的期待。
在產床上的露露有些迷迷糊糊,她知道醫生在做什麼但身體的感受不強烈,直到寶寶從肚子裡被拉出來的那一刻。
雖然不痛,在寶寶出生的那一瞬間,她感受到肚子裡面被拉扯,孩子好像被「拔出來」一樣。
1)肚子一下就輕鬆了
原本在孕期沉重的肚子、緊繃的肚皮,在寶寶出來的一瞬間變輕鬆了,還會像露露一樣感覺到寶寶被「拔」出來。
以前被填滿的肚子一下子變空,突然覺得呼吸順暢全身放鬆,只想好好睡一覺。
2)感覺到肚子被拉扯
很多產婦打過麻藥還是還有知覺的,就像露露一樣不是疼痛而是能感受到肚子被觸碰、拉扯、還有刀口縫合的感覺,很害怕卻不敢動也動不了。
我的閨蜜就是這樣,到現在生完孩子一年,想起當時的經歷還會「肚皮一緊」。
3)迷迷糊糊什麼都不知道
跟前兩種感覺比起來,有一類產婦在剖腹產時「迷迷糊糊」,可能還會睡上一覺,因此整個剖腹產的過程她什麼都不知道。
有的寶媽感覺這樣沒遭罪很幸運,也有人覺得沒真切體驗到生產經歷好可惜。
4)解脫伴著失落
寶寶從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刻意味著孕期真的結束了,一開始覺得終於解脫了,隨著聽到寶寶的哭聲,第一次看到小小的他又突然有了失落感。
這時的心情很複雜,原來在自己肚子裡搗亂的小家這麼可愛,突然開始懷念孕期與寶寶聯繫最親密的時刻。
剖腹產從進產房到娃出時間比較短,但產後恢復起來並沒那麼容易,特別要注意幾件事情。
★ 排氣很有必要
剖腹產結束後長還比較虛弱,隨著清醒過來會有疼痛感,剖腹產女性要經歷的第一個難關——「排氣」。
醫生會讓產婦下床走動,產婦能夠正常排氣說明腸胃功能已經恢復,別因為怕痛而拒絕,這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 注意刀口的保護
剖腹產的刀口恢復很重要,生完爸爸後先別急著洗澡,按照醫生指導按時換藥,別捂月子,這樣出汗太多容易感染。
★ 重視產後檢查
生完寶寶還不算完全勝利,剖腹產42天後的檢查很重要,首先要確定外面刀口還有子宮刀口的恢復情況。
這次檢查順利通過,才意味著寶媽的身體恢復達到標準,在保持一段好的生活習慣,別提提重物腹部受力。
★ 短時間內別急著生二胎
剖腹產生二胎的間隔時間至少要在2年以上,如果短期內再次孕育,第一次留下疤痕還未癒合牢靠,隨著肚子被撐大很容易被撐破,大人和孩子都有危險。
所以第一胎是剖腹產的寶媽要做好防護措施,有計劃的要二胎,並在備孕之前去醫院做好檢查,看自己的身體是否符合懷孕標準。
糰子媽心裡話:
從懷孕到分娩,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勇氣,這將是女性一次難忘的回憶,是成年之後的再一次「成長」。
【今日話題】你當初是剖腹產嗎?有哪些難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