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更遠的地方看看 雲南怒江10萬人搬出「千腳樓」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雲南怒江:10萬人搬出「千腳樓」

  走進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新縣城,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很多住宅樓的側面都貼著一個動物標誌,有的是牛,有的是羊,還有猴子、刺蝟、孔雀……

  近幾年,蘭坪縣有數萬名貧困群眾走出大山,易地搬遷到新縣城,其中有不少人都不識漢字,不知道自己住的是哪棟樓。搬遷安置的永安、永昌、永祥、永泰、永興5個社區,就給每棟樓都貼上不一樣的動物標誌,以便群眾辨認。

  「沒貼這個之前,還鬧過不少笑話,敲錯門、走錯路的都有。」蘭坪縣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臨時黨工委書記和松春還記得,前兩年,這5個社區的社區工作人員最常做的事就是上門教老百姓怎麼操作電視機、怎麼用充電器。

  這是易地扶貧搬遷中的一個縮影。截至2019年年底,雲南省已搬遷入住86.64萬人,是全國搬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把老百姓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出來,既是個「愚公移山」的大工程,也是個考驗耐心的細緻活。

  十萬人搬出「千腳樓」,住進電梯房

  和英梅的記憶,幾乎是突然變得明亮的。

  這個傈僳族小姑娘的老家位於蘭坪縣兔峨鄉的大山裡,這裡是瀾滄江的峽谷地區,山高谷深路難行。要去上學,她得先走上三四個小時的山路。和英梅從小就住在傳統的木楞房裡,房子中間的火塘會把屋子燻黑,即使白天也晦暗如夜。

  2018年,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和英梅一家搬到蘭坪縣城的安置社區生活。一家五口人住進了新房子,四室一廳,寬敞明亮,走上20多分鐘就到了學校。「搬下來以後,孩子讀書很方便,老人看病也很近了。」和英梅的媽媽和秀花說,以前家裡有人生病,先要找村民幫忙抬出大山,但到了城裡,這些都不是問題了。

  在蘭坪縣所屬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過去許多貧困群眾都住在高山峻岭、峽谷縫隙,住房大多是「竹籬為牆、柴扉為門、茅草為頂、透風漏雨」的「千腳房」。怒江州所轄4個縣(市)均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西邊境山區片區縣,全州255個行政村中有249個是貧困村,其中大多數都是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26.78萬。

  挪窮窩才能斷窮根,搬遷是怒江脫貧的「頭號工程」。目前,怒江州共建設6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有10萬人搬出大山。據和松春介紹,僅蘭坪縣的5個搬遷安置社區就安置了3萬多人。

  從「千腳樓」搬進電梯房,和秀花覺得天地都寬廣了。兩年前第一次到縣城看新房子時,她坐上電梯還會頭暈。如今,她已經逐漸融入縣城的生活,每天都能看到縣城的新變化:社區旁建起了一座嶄新的學校,幼兒園也正在裝修;社區的兒童之家總是圍滿了歡樂的孩子和慈祥的老人;同樣從大山深處搬來的居民盤下店鋪,或者擺起小吃攤,等著夜色和生意降臨。

  剛搬來時,和秀花最擔心的是沒地方烤火。蘭坪的冬天很冷,最冷時有零下十幾攝氏度。了解到搬遷戶的擔心,安置社區又協調資金,給他們在新房子裡建起了烤火房。在搬遷社區,何秀花感到了熟悉的溫暖。

  樓下有車間,眼前有希望

  舊房換新房,孩子有學上,老人生病能照顧,這些麻煩事兒都解決了。和秀花眼前的煩惱只剩下一個——工作。

  原來住在山上,她家養了三十多頭羊、十多頭牛,一年下來收入也有一兩萬元。搬家以後,牛羊全賣了,因為文化水平一般,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眼下她在縣城沒有固定工作,只能在工地上打打零工。

  對這個問題,和松春顯得更著急。作為蘭坪縣異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負責人,他掰著手指頭算起了任務:縣城這5個安置社區,總共有勞動力1.7萬人,已經引導近1萬人外出務工,縣裡有生態護林員、環衛工、社區巡邏員等5000多個公益性崗位,社區裡的100多個商鋪和200多個路邊攤也能解決一部分,社區周邊建起的8個扶貧車間可以帶動1000多人就近就業……

  去年12月,總部位於廣東的蘭會鞋業在蘭坪縣設立扶貧車間,帶來了大約300個工作崗位。今年6月,搬遷居民楊秋菊就去這個家門口的車間上班了。因為學得快,沒過多久她就在鞋廠當上了班組長,每月收入能有2400元。在車間上班的間隙,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能照顧到老人和小孩,自己又有一份工作,每個月又能按時拿到薪水,真的非常感恩。」

  聽到搬遷居民的反饋,蘭坪縣永昌社區的90後居委會主任羊雲昭盟覺得,付出再多汗水也值了。2018年,這個學法律的大學生從省城昆明辭職回家,加入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安置工作。怎麼引導和幫助搬遷群眾就業,是他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讓他頭疼的是,有個別搬遷的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在他負責的社區,有一個26歲的小夥子,文化水平不高,人雖然搬出了大山,思想卻沒有,經常喝酒把自己灌醉,還時不時地問羊雲昭盟:「現在我搬下來了,你們啥時候給我找個媳婦?」羊雲昭盟總會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只好用激將法勸說這個同齡人:「你不出去咋找得到媳婦嘛。」

  在不斷的勸說下,今年5月,這個小夥子終於跟著老鄉去了廣東珠海打工。才去了一個月不到,他就給羊雲昭盟回了電話:在這裡每個月工資有5500元,還包吃包住,我不回來了;上班的那幾天也不敢喝酒了,不然會被廠裡開除。

  搬出大山,貧困群眾也在用雙手創造著自己的幸福。在福貢縣匹河鄉沙瓦村指揮田集中安置點,搬遷居民陳小芳正在社區裡的扶貧車間裡操作刺繡機。這裡生產的民族刺繡、背包被銷往昆明、重慶等地,能給他們帶來每月20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

  收入和支出是操持家務的陳小芳最擔心的問題。現在,不光陳小芳自己可以就近上班,她的丈夫每月也能拿到800元的生態護林員工資,閒時還能打零工貼補家用。而在安置社區周圍建起的「微菜園」,也解決了「吃菜難」的擔心。

  如今,陳小芳下樓就能上班,上樓就能照顧家裡,送孩子上學,坐三輪車5分鐘就能到學校。她說,以前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曾經打工的昆明,現在搬出了大山,希望以後能去更多更遠的地方看一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張文凌 見習記者 母建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雲南怒江的這些旅遊景點,有你去過的嗎?想去的趕緊收藏!
    丙中洛風景區位於雲南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鄉。丙中洛是怒江峽谷深處難得一見的開闊臺地,以秀美的田園風光而著稱。主要景點是:怒江第一灣、石門關、秋那桶和丙中洛田園風光。丙中洛是一個多宗教並存且和諧相處的地方,宗教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與藏傳佛教為一體的民間宗教等,周末的晚上,河畔的天主教堂會傳來陣陣唱詩班的聲音,有興趣可以去參觀。
  • 雲南這些地方,去過還想再去!
    近年來逐漸成為攝影師鏡頭下的新寵兒,東川紅土地有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消逝在這片圖片上逐漸消失,所以,趁著現在,去看看吧! 麗江古城 阿廬古洞位於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被譽為「雲南第一洞」,屬於地下喀斯特地貌,與石林景觀相似。想去體會一下孫悟空的水簾洞的感覺的話可以去玩一下。
  • 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怒江專場)
    原標題:6月19日雲南舉行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怒江專場  6月19日,雲南舉行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怒江專場,請中共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怒江州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州長張杰,怒江州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州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餘劍鋒,怒江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楊智泉,怒江州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
  • 推薦你去雲南怒江,那裡景美人少門票還免費
    芒果旅行日記:現在國內景區門票價格總是居高不下,且似乎有與天試比高的勢頭,於是很多網友發問:有沒有風景絕美遊客稀少門票免費的地方呢?答案是:有!它位於雲南與緬甸交界。芒果在國內也算去過不少地方,要說去了還會再去的地方,除了新疆西藏,就是這個地方。它就是雲南怒江州,那裡山清水秀原始古樸遊客稀少,更重要的是所有景點都免費,它位於雲南與西藏、緬甸交界,走過新滇藏線的遊客應該會對它的風景和路況印象深刻。
  • 跟著音樂去雲南旅遊,走遍雲南16個州市,每個地方一首代表歌曲
    >即使你不曾去過卻依舊能在音樂中走遍這個地方關於雲南16個州市的歌曲讓你不管何時何地從景色的豐富性上來說,很難找到一個地方與迪慶媲美。這個深受上天眷顧的地方,天生就帶著令人神往的魅力。由於自然條件原因,交通一直是迪慶旅遊發展的一個「短板」。近年來,國家和雲南對迪慶持續加大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加強交通、精品景區建設,為迪慶發展旅遊奠定堅實基礎,讓「香格裡拉」走得更遠。
  • 雲南怒江:金融架起致富橋
    農行怒江分行將堅決響應總書記的號召,認真落實農業銀行黨委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怒江州脫貧攻堅貢獻農行力量。」農業銀行雲南怒江分行黨委書記施壽松收看了習近平總書記3月6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後,感慨萬千、倍感振奮。他表示,怒江分行將持續加大信貸投放,深入推進普惠金融渠道建設,加大金融產品創新,用心用情做實幫扶工作,助力怒江州打贏脫貧攻堅戰。
  • 雲南怒江:一躍千年,從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到正脫貧奔小康
    怒江州人均生產總值在2018年邁上2萬元臺階,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31.29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14.2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71.1%下降到32.52%,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
  • 怒江:10萬搬遷群眾迎來搬遷後首個「闊時」新年
    12月20日晚,「歌聲飛出心窩窩 幸福怒江大家唱頒獎晚會暨2021年怒江傈僳闊時節活動啟動儀式」在瀘水市城牆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城牆壩)舉行。 「十三五」期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0萬搬遷群眾搬出大山,迎來了入住新家園後的首個「闊時」節,10萬安置點群眾在新家一起度過歡樂祥和的「闊時」新年。
  • 國務院新聞辦就雲南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再比如脫貧成本,雲南山區面積佔94%、全國第一,巖溶面積全國第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雲南老百姓當中有一句口頭禪,叫「無災不成年」,就是年年會受災,就看是大災還是小災。怒江、瀾滄江流域山高谷低,縱橫切割,耕地資源稀缺、分散。國家超過25度坡就要退耕還林,但在怒江很少能找到小於25度坡的地方,找一塊平地都很難。
  • 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
    再比如脫貧成本:雲南山區面積佔94%、全國第一,巖溶面積全國第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雲南老百姓當中有一句口頭禪,叫「無災不成年」,就是年年會受災,就看是大災還是小災。怒江、瀾滄江流域山高谷低,縱橫切割,耕地資源稀缺、分散。國家超過25度坡就要退耕還林,但在怒江很少能找到小於25度坡的地方,找一塊平地都很難。
  • 凝心聚力勇擔光榮使命 偉大實踐鑄就歷史巨變——國新辦雲南脫貧...
    剛才阮書記說了,福貢縣這邊的貧困人口高達70%,我們很想了解在這些貧困地區雲南都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雲南老百姓當中有一句口頭禪,叫「無災不成年」,就是年年會受災,就看是大災還是小災。怒江、瀾滄江流域山高谷深,縱橫切割,耕地資源稀缺、分散。國家超過25度的坡地就要退耕還林,但在怒江,很少能找到小於25度坡的地方,找一塊平地都很難。  貧困面貌、脫貧難度、脫貧成本疊加,因此雲南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我們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 雲南旅遊攻略:怒江旅遊攻略
    全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簡介:怒江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是中國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其中獨龍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數民族,怒江州是中國民族族別成份最多和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民族:怒江州四縣人口中,漢族人口佔總人口的12.35%;各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7.65%。
  • 雲南「最窮」的地方,景點門票全部免費,卻勝過大理麗江
    人們對雲南的印象一般是「旅遊景點」,隨著旅遊業的升溫,雲南的經濟也隨之發展起來,人們熟知的大理麗江的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失去了原來的古樸味道,小青最近發現雲南有一個地方,GDP全年都是雲南的底層,但這裡的旅遊景點都是免費的,是最貧窮最大方的景點!
  • 雲南旅遊線路有幾條?第一次去雲南哪條線路好玩?
    雲南景點城市熟知的有昆明、大理、麗江、香格裡拉、西雙版納,還有芒市、騰衝、雨崩、丙中洛、怒江、巴拉宗格等多個相對小眾的地方,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風土人情。西部地區(保山、德宏、怒江)。
  • 神秘東方大峽谷-怒江大峽谷
    冬春季節的大峽谷,景色更加迷人,你可以看到怒江猶如一條碧藍的玉帶環繞著怒江大峽谷,恰 似一位溫情的少女正等待著遠方的阿哥前來相會。地理位置在雲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內。走進怒江大峽谷,你就來到了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的東方大峽谷。
  • 1月份去雲南旅遊合適嗎?雲南旅遊景點大全介紹
    雲南是阿夏認為,最豐富多彩的一個地方。身邊很多朋友,一次一次樂此不疲地奔向雲南,以至於熟到像是自家後花園一樣,但是每一次去,都會有新的發現,雲南的每一個角角落落裡,都有讓人驚嘆的美麗,異域,淳樸,熱情。微博找「阿夏安心遊」有更多雲南旅遊攻略。
  • 雲南只在秘境中
    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26個世居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長期的大雜居、小聚居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當工業文明塑造出無數似曾相識的剪影,我們心靈棲息的淨土又將何處尋覓?
  • 雲南迪慶、怒江將實施14年免費教育
    雲南迪慶、怒江將實施14年免費教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25 11:2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昆明1月25日電(記者 龐明廣、丁怡全)記者在24日開幕的雲南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了解到,雲南省將在2016年著力加快民族地區發展
  • 墜入怒江失蹤的雲南扶貧幹部和曉宏已遇難
    10月22日,中國電信怒江分公司兩名扶貧辦工作人員在貢山縣扶貧工作返程中發生意外,墜入怒江失蹤。記者從一名家屬處獲悉,經過連續全力搜救,29日上午,在架科底鄉境內找到了失蹤扶貧幹部和曉宏的遺體,對另一名失蹤幹部的搜救工作仍在繼續進行中。
  • 雲南旅遊攻略自由行,冬天去雲南旅遊準備什麼衣服合適?必看攻略
    雲南旅遊資源豐富,適合一年四季旅遊,冬季也是如此,特別是西雙版納、昆明這樣的地方,四季如春,冬季氣候溫暖,景色獨具風味。所以今天暢旅阿詩瑪想和大家分享一份雲南旅遊穿衣出遊指南,以及不同月份推薦到雲南的一些景點,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