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焦慮控制我們的生活
「焦慮」成了當代人都無法逃避的話題,當今的社會,節奏快壓力大,來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壓力總是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放假最後一天,對開始工作的焦慮;晚睡打亂生活作息,對工作效率的焦慮;被各式各樣的APP消息包圍,對信息處理的焦慮;周圍都是精英人群,對自我能力和未來發展的焦慮……
外加最近在各種節目中被頻繁提及的「年齡焦慮」「容貌焦慮」「身材焦慮」……好像我們身邊方方面面的事物都被加上了焦慮的後綴,負面的情緒隨之而來。
但其實,想要擺脫內心的焦慮,也很容易。
關於年齡焦慮
芭姐記得今年的金鷹獎拍攝了一支《致我們》的短片,來自不同年齡段的演員們面對鏡頭訴說對於時光的理解。
王凱說:「致三十八歲的自己,演員不能一直躺在自己過去的角色上。我希望我的履歷和寫小說一樣,有一長串的未完待續。」
圖源@微博綜藝
孫儷說:「致三十八歲的自己,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年齡是什麼問題,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當你的思想固化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要學了、什麼都不要進步了,那時候你才是真正的老了。」
圖源@微博綜藝
對於演員們來說,年齡的增長意味著角色選擇側重點的改變,但是無論怎樣都不會停止自己努力前進的腳步,不進步才會被淘汰,但是前進的人不會。
年齡不是評價生活水平的指標,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很多人對年齡的焦慮卻越發明顯,職場裡擔憂自己拼不過年輕人,生活上擔憂自己無法和家人和平共處,新增的皺紋、掉落的頭髮,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壓力的存在。
而對於女性群體,因為年齡增長暴露出的職場發展問題、家庭關係問題、生育問題等等,更是存在著更深的焦慮。對抗這樣的焦慮,芭粉們有著自己的方法~
@佳佳小麥Asia
單親家庭的寶媽在生完孩子想著是自己全身心照顧孩子呢,還是把孩子送到婆婆家帶自己去上班,每周休息去看孩子這件事上產生過強大的焦慮……目前解決辦法就是通過運動去解決生理上的焦慮,另一方面就是會很好地溝通,婆媳之間的溝通、夫妻之間的溝通,找一個折中最合適的處理辦法。還要有自信,感覺自信很關鍵,沒有自信遇到任何令人焦慮的事情都會覺得自己肯定解決不了的!
其實對於年齡的焦慮可以說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而緩解這種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否定自己。雖然我們無法左右時間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把握好當下的每分每秒。每一個身份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一個年齡都是生活裡精彩的烙印。
關於職場焦慮
近年來,關於「職場」的節目越來越多,剖析得也越來越全面。當職場的壓力直接擺在你面前,焦慮感的衝擊讓每個人都避無可避。
@小芽兒yang
去年畢業實習真的剛開始踏入社會那段時間太難受了,工資不夠在外租房吃飯只能是持平,所以很焦慮。又碰上畢業辦理畢業手續,我又不在家,我爸媽又不懂,所以就是老師告訴我,我再告訴我爸媽去辦。一邊上班一邊處理學校的事,特別煩躁……那段時間我晚上無緣無故地發燒,還好跟我合租的姐姐陪著我去醫院,正好那段時間我偶像的演唱會要開始賣票了,我爸為了讓我心情好點就說只要搶到了票就給我報銷(後來順利搶到啦)~不開心的時候就跟朋友和爸媽視頻聊天,或者去運動,出一身汗又能鍛鍊身體又能減壓。
@miumiu
說到焦慮,今年的我時刻深陷焦慮旋渦。畢業兩年,疊加疫情,整個人越發的焦慮。怕自己歲數漸長,一事無成;怕催婚,怕生病...... 其實我們焦慮的過程就是與自己較勁的過程、審視自己的過程,最終與自己達成和解的過程。焦慮其實就像是時刻盤旋在我們意識中的「怪獸」,今年下半年從前期的極度焦慮到坐立難安,再到與自己和解,這個過程更像是升級打怪,不斷改變自我、戰勝自我。
起初,帶著焦慮情緒的我時時刻刻處於低氣壓、負能量,這樣的情緒還是影響到了工作效率,最終的結果就是惡性循環,當這種循環達到一定程度時,我發現自己身體出現了問題,失眠、厭食、淋巴結節,當這些都集中爆發時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慌張。我問自己是不是我太較勁?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緊?身體發出的警報告訴自己,是時候放慢節奏,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幸運的是,我用了不太長的時間找到了答案——健康的身體、家人的陪伴以及能有一份發揮個人特長和價值的工作。
當明確目標之後,我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了,那就從放慢生活節奏開始!我開始制定「個人幸福計劃」,當然這些計劃最終都指向我前面提到的最終目標,整個人的狀態開始變好,我想說的是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可以轉化成動力,不斷激勵我們前行,但是過度焦慮會給我們身心帶來危害。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熱播,看著節目中的實習生們漂亮的簡歷,默默比較產生的自卑情緒總能把芭姐帶回剛離開學校、初入職場的那段日子。
看著身邊比自己能力強的小夥伴們拿到了一個又一個心動的offer,而自己的簡歷杳無音信,對於自己的不滿都能成為讓情緒決堤的缺口。
芭姐記得有一期《圓桌派》中,《讀庫》主編張立憲、作家蔣方舟等人探討過關於職場的話題。
來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一開始想要找到在這個城市生存下去的存在感,滿懷一腔熱血,埋頭苦幹,哪怕薪資水平只能勉強和房租飯費持平。
後來卻發現這就像是在蓋房子,業績層層加碼,工作有進步不會停止,更不會有喘息的時間,所有人都想要更多、更好,計較投入產出比,但凡你有一點鬆懈就是在後退。永動機帶來的焦慮、壓力,聽起來有些暗無天日。
面對這樣的焦慮,我們得學會放過自己。在投入一份新的工作之前,要明確我們想從中獲得什麼,人生價值的實現不意味著工資卡上的數字蹭蹭上升。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在工作中尋找幸福感,用成就感激勵自己,焦慮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關於日常焦慮
很多時候,焦慮並不是很複雜的原因造成的,雜亂的桌面、晾在陽臺一周也沒收的衣服、堆在水池裡的還沒刷的碗、忘記出門鎖沒鎖門……這樣細碎的小事情,不分時間、地點都會產生焦慮。
圖源:菲利普·加斯頓威尼斯個展展出作品,2007年
細碎的負面情緒累積,很容易讓人喪失理智,帶著情緒過度發洩或是刻意迴避不去處理,錯誤的緩解方法會導致情緒狀況更加惡化,甚至轉化為病症。正確的方法是什麼樣的呢?↓
@依米
我真的看到這個話題特別有感觸!負面情緒來了一定不要壓抑,要發洩出來,比如我呢,焦慮時會崩潰大哭,每次哭完就舒暢了,哭過後完全不影響我做其他事。負面情緒嚴重時,我會自我開導很久,就比如前段時間實在覺得喘不過氣,一個人去江南旅行半個月,真的是被路上的風景、暖心的事和人治癒了,看待事物的想法不一樣了,即使還是要回到一地雞毛的生活中,但就是覺得讓我更加熱愛生活了!
@李小花
及時按下暫停鍵休息,休息時運動,見老友,聽音樂
很多焦慮是我們自己強加給自己的,當負面情緒積壓超過了自己的臨界點,一定記得要給自己按下暫停鍵。選擇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及時疏解情緒,是對焦慮最好的治癒哦~
生活中的焦慮無處不在,我們很難說如何避免,但是可以選擇和焦慮共處,用科學的方法來消除負面情緒帶給我們的影響。生活中美好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答應芭姐,當你被焦慮纏身時,不要被它掌控,不要否定自己。轉換角度,也許你會發現新的思路~
在抗焦慮的路上你踩過怎樣的坑呢?你是如何解決的呢?將你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吧!
編輯:Miffy
文字助理:雨佳
(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