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南昌縣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始終堅持把教育事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推進,進一步深化教育體育領域綜合改革,努力提升學校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大力推進重大重點工程建設,讓孩子們享受到更為均衡的教育,持續擦亮和唱響「學在昌南」教育品牌。
高投入 改善辦學條件
坐落於贛江之濱的南昌縣洪新學校,是南昌縣重點打造的一所現代高端示範引領型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簡單大氣的教學大樓、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置身幽靜舒適的校園環境中,讓人感受到這裡濃鬱的文化氣息。據了解,洪新學校是南昌縣2020年重大重點項目,總建築面積達25980.33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為8227.61萬元,於今年正式開學。
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南昌縣切實做到教育經費優先安排,保障了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推進和各項工作高效運轉。近三年來,全縣教育總投入達到59億元,僅校建資金投入13.24億元,新建、改擴建新城學校等15所義務教育學校,總建築面積20.79萬平方米,新增學位3.2萬多個。對於學位仍然比較緊張的部分片區,該縣每年安排2000餘萬元,購買優質民辦學校義務教育學位,每年安排240萬元建設留守兒童「四個之家」示範點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全縣教育網點布局,有效改善了辦學條件,全力推進教育擴容提質。
嚴培訓 強化師資力量
教育均衡發展,教師是關鍵。除了提升學校的「硬體設施」,南昌縣更加注重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招聘、培養和引進等方式,全力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不斷提升教師素質。
黃莎是南新中心小學的一名年輕教師,去年,她被學校派往參加縣裡組織的教學培訓班,「和很多一線名師進行互動和學習,讓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知識。」黃莎表示,通過系統學習、培訓以及交流,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了持續提升。
南昌縣建立健全教師補充機制,大力引進優秀教師,招錄新教師。2018年、2019年分別補充編內教師534人、615人,2020年擬補充510餘人,2018年全省統招、特崗實際到崗251人,其中音體美76 人,佔比約為30.3%,2019年全省統招、特崗實際到崗451人,其中音體美教師104人,佔比約為22.39%,均高於省定15%的標準。同時,全面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在校長交流方面,通過強校到弱校交流、名校長到新校任職、縣城與農村雙向交流,以名帶新,以強扶弱;在教師交流方面,通過城區內輪崗、本鄉鎮範圍內交流、城區骨幹教師支教等方式促進師資均衡。三年來,共交流教師952人,校長132人,其中城鄉之間的交流人數達350人以上。
集團化辦學 提升教學質量
2018年2月,南昌縣成立了以小學為主的蓮塘一中、蓮塘一小、蓮塘二小、蓮塘三小4個教育集團。一個學期以來,該縣教育集團以章程建設為抓手,建立幹部教師雙向流動機制,促進了教師流動與管理結構無縫銜接。4所龍頭學校向各自成員校選派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20人。通過培訓、業務指導等柔性交流互動20餘次,參與人員160人次,充分顯現名校教育集團的品牌帶動作用。
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讓每個孩子享受優質教育。2018年以來,南昌縣探索實施教育集團發展帶動戰略,通過「名校帶新校」「名校帶弱校」「名校帶村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通過實行資源聯合、科研聯手、信息聯網、品牌聯樹;事業發展統一規劃、教育教學統一安排、教研教改統一運作、教育資源統一共享「四聯四統一」管理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多管齊下促進教學質量均衡。「集團化辦學,可以使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得以固化,有利於促進校長、教師的合理流動,在就近入學的前提下,緩解擇校矛盾;有利於集中區域優勢,實現最為可能的資源共享;有利於基礎薄弱學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南昌縣教體局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