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公布,

2021-03-05 生物世界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於10月2日北京時間17:30分率先公布,此次獲獎的是: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Michael W Young三位遺傳學家,三人因為基因周期方面的貢獻榮獲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1953年弗朗西斯·克裡克詹姆斯·沃森在《Nature》雜誌發表了題為「核酸的分子結構--DNA的一種可能結構」的論文,該論文被譽為:「生物學的一個標誌,開創了新的時代」,該論文的發表也標誌著分子生物學時代的到來,從此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突飛猛進。論文發表9年後的1963年,弗朗西斯·克裡克詹姆斯·沃森莫裡斯·威爾金斯共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已於1958年因病去世,年僅38歲

詹姆斯·沃森(左)和弗朗西斯·克裡克(右)在DNA雙螺旋模型前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每年頒發一次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甚至都不夠發了,以至於諾貝爾化學獎相當大的一部分都頒發給了生物學家。比如2003年的化學獎頒給了「細胞膜的離子通道」,2006年的化學獎頒給了「真核轉錄的分子機制研究」,2009年化學獎頒給了「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研究」,2012年的化學獎頒給了「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2015年的化學獎頒給了「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獎109次,其中化學領域得獎63次,生物領域得獎26次,物理領域得獎19次,農學領域得獎1次,諾貝爾化學獎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諾貝爾理綜獎了。

生理學/醫學獎已經塵埃落定,即將在10月4日頒發的化學獎將會花落誰家呢?我們先看一下今年的預測:「引文桂冠獎」、化學權威雜誌《化學世界》和一些著名預測博客等近期對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進行了預測,碳納米管、太陽能電池、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等有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關於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爾·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於1900年創立,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獎成立之初設立物理獎生理學/醫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等五個獎項,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

獲獎人數

諾貝爾獎自1901年至2016年,共頒發579次,累計獲獎人次為911次,有少數個人和機構獲獎不止一次,所以共有881人和23個組織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生理學/醫學獎獲獎人數最多--211人,物理學獎頒發次數最多--110次。諾貝爾獎共頒發給女性49次,其中居裡夫人獲獎兩次,因此共48位女性獲獎。

兩次獲獎者

截至到2016年共有4位個人和2個組織獲得兩次諾貝爾獎。居裡夫人(M.Curie)獲得1903年物理獎和1911年化學獎(唯一獲得兩次不同科學獎的人),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獲得1954年化學獎和1962年和平獎,約翰·巴登(John Bardeen)獲得1956年和1972年物理獎,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1958年和1980年獲得化學獎。

華人獲獎者

李政道:1957年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與楊振寧共同獲諾貝爾物理獎(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時年31歲。

楊振寧:1957年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與楊振寧共同獲諾貝爾物理獎(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時年35歲。

丁肇中:丁肇中和伯頓·裡克特由於1974年發現了J/ψ粒子而同時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李遠哲: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與赫施巴赫及約翰·波蘭伊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0歲。

朱棣文:1997年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9歲。

崔琦:1998年與哥倫比亞大學的霍斯特·路德維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學的勞克林因「發現了電子量子流體現象,一種新形態的量子流體,其中有帶分數電荷的激發態」而獲得獲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59歲。

高|行|健: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年59歲。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錢永健:2008年與下村修、馬丁·查爾菲因發現和改造綠色螢光蛋白(GFP)獲得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6歲。

高錕:2009年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與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的韋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共同獲得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5歲。

中國國籍獲獎者

莫言:2012年以《紅高粱》等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年57歲。

屠呦呦:2015年因發現可以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與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另外還有兩位在此不能提名字的和平獎獲獎者。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結果出人意料
    儘管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在今年5月宣布取消今年獎項,2020年諾貝爾獎仍會如約而至。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今晚率先公布。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籤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
  • 3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17點30分許(瑞典當地時間11點30分許),諾貝爾大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為以下三位科學家,獎勵他們在細胞領域做出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 2020 年 10 月 5 日下午 5 點 30 分,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重磅公布,美國病毒學家 Harvey James Alter、Charles M.
  • 「血與氧」才是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主角!
    第一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布是在 1901 年,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下 1901 年到 2018 年間環繞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發生的事情吧。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數量從 1901 年開始計算,一共有 109 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頒發。其中有九年沒有頒發相關獎項: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 以及 1942年。那麼為什麼這些年都沒有頒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呢?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成就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截圖  【「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自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10次,累計219人獲獎。  該獎項的得主中,12人為女性。其中,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於2015年獲獎。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有外媒分析,諾貝爾和平獎或將成為「新冠和平獎」,及獎項會頒給在抗擊疫情上有突出成就的組織或個人。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你知道嗎?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和平,化學,物理,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該獎旨在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1]。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感謝他們,數百萬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北京時間今天傍晚,作為與人類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獎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首先公布,今年的獲獎者是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0次,其中有9年沒有頒出,分別是: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你真的了解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嗎?快來複習這些知識點
    近日,諾貝爾獎官網也為我們分享了1901年至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相關事實和趣聞。所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過世3天獲殊榮,有人陪跑卅載終成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2001-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今年每項獎的獎金仍為900萬瑞典克朗。目前,還沒有人多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由於機緣巧合,有人死後獲得該獎項。
  • 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試管嬰兒之父獲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4日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以表彰他在體外受精技術領域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今年的揭曉儀式按慣例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諾貝爾大廳」舉行,可容納200人的大廳同往年一樣座無虛席。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秘書長戈蘭·漢松首先宣布獲獎者的名字——羅伯特·愛德華茲。    漢松說,愛德華茲創立的體外受精技術解決了一個重要的醫學難題,即通過體外受精治療多種不育症。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獲得者簡介資料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北京時間5日傍晚率先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公布,到底是什麼黑科技摘得桂冠?
    10月7號,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公布,讓我們看看花落誰家。諾貝爾獎大家都不陌生,是偉大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他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對世界的工業社會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 屠呦呦等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5日電(記者付一鳴 和苗)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從過去20年看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可能花落誰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是和生命科學領域最息息相關的一個獎項,主要頒給在生理學或者醫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和產生遠大影響的學者。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三位科學家獲獎
    原標題:剛剛,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據諾貝爾官方網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30分,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細胞氧感應機制發現者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32分,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一間中等大小的階梯教室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了它的得主: 1.自1901年以來,共頒發過109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發,跳過了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除了受一戰和二戰影響,還因為在這些年中「所提名的作品,沒有達到章程中所指明的重要性」。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附過去5年得主名單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名人堂:霍奇金
    1932年10月,霍奇金獲得劍橋大學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當時學校的課程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選3門科目,因為愛好動物學,故他選讀了動物學、化學和生理學。進入第二階段後,只能選1門科目了,這時他的興趣已經完全轉移到了生理學上,於是選了生理學,將其作為自己的專業。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雙語) 2019-10-08 09: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表彰「發現C型肝炎病毒」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過去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 2019年——美英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