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見習記者 張漫 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馮慶陽)「醫生,你看我小孩怎麼一個眼睛大一個眼睛小啊?」小輝(化名)家長問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眼科馮慶陽醫師仔細查看後,初步判斷為上瞼下垂。
馮慶陽醫師解釋,正常情況下,我們上眼皮一般位於黑眼珠上部,當一直出現單眼眼皮遮住部分或整個眼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小眼時,可以基本判斷是得了上瞼下垂。除了眼皮位置異常外,上瞼下垂患者為了正常視物,往往出現下巴上抬、頭向後仰、聳眉皺額的情況,輕者影響外觀及視功能,嚴重的還會引起弱視。
「大小眼」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最為常見,是由於發育不良或功能異常導致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幼年患者應儘早手術,一般3歲左右即可進行。後天性可能由眼部外傷、眼部手術、衰老、神經系統疾病、肌肉系統疾病等導致,治療需首先明確病因,確定原發疾病後進行相應的藥物或物理治療,若保守治療無效再考慮手術。
先天性「大小眼」與後天性肌肉系統疾病等導致的「大小眼」容易混淆,所以醫生會對患者進行新斯的明試驗以進一步判斷,也就是在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藥物,而後每隔一段時間觀察上瞼下垂程度有無減輕,若減輕則考慮為重症肌無力,需要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
馮慶陽醫師提醒,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了「大小眼」,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前往醫院眼科就診,明確病情,進行相應治療。若進行了先天性上瞼下垂矯正手術,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複查,對患兒的視功能進行檢查,明確有無合併弱視,進行後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