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有過親子閱讀經歷的家長都會無限懷念這樣一段經歷,把孩子抱在膝頭,把一本本故事書反反覆覆念給他聽,雖然念得口乾舌燥,但看到孩子幸福開心的樣子,內心卻無比快樂滿足。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那個坐在懷裡聽你講故事的小傢伙可以獨立閱讀,一本接一本翻個不停,那個愛聽故事的小人可以口若懸河的講述他肚子裡的故時,是不是會無比驚喜無比激動呢?
那該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主動性,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如何培養孩子堅強勇敢自律的品格?
汪培珽老師會告訴你,給孩子講故事吧。親子閱讀兼具了愛與教育兩大功能,只要耐下心來給孩子講故事,就可以同時達成「愛孩子」與「教育孩子」兩個目的。
給孩子講故事真有這麼大魔力嗎?讓我們先來觀察一下親子閱讀的真實情景。
當你開始給孩子講故事時,孩子依偎在你的身邊,你將一本書架在兩人中間,開始念著書本上的文字,孩子一邊聽一邊觀察書本上的圖畫,時不時提個問題,評論一下,而你並不總能解答他的問題。
書就像一座橋梁,把你和孩子連接在一起。孩子會在故事時間告訴你他的觀察思考,告訴你他的興趣所在。而你的聲音、目光、回應,你的目光與懷抱,都在傳遞你對孩子愛與關注。
所以,讀故事的時間就是愛的時間,這樣的時間越久,孩子愛的庫存就越多。
作者汪培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在成為全職媽媽之前,她獲得了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碩士,擁有9年銀行職場經驗,是典型的精英女性。
然而回歸家庭,用心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她又開啟了一片新的職業領域,把自己的養育經驗總結成「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通過講課和演講的方式進行分享,很多父母因此受益。
因為深感演講方式傳遞範圍的局限性,她又將自己的課程內容轉化為文字,創作出《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管教啊,管教》等作品,讓更多人接觸到她的養育方法。
汪培珽認為,把故事像餵牛奶一樣,一日三餐外加點心和夜宵,念給孩子聽,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基礎、習慣和品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愛是教養的根本,沒有愛,一切都免談。而愛的庫存,則是孩子願意遵從教養的基礎。你與孩子有愛的連接,長期處於合作狀態,孩子就樂於遵從你的教導,也就少了很多對抗和控制。
而講故事的過程,不只是在傳遞知識,你想告訴孩子的人生道理,故事已經巧妙地傳達給了孩子。那些能夠坐在你身邊聽你講完一個又一個故事的孩子,你完全不用擔心他們的專注力。
那些纏著你,讓你給他講故事的孩子,你也完全不用擔心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學習熱忱,孩子已經具備了主動學習的基礎。那些家長想要培養的大能力,比如觀察力、思考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幽默感、語言表達能力等等,孩子也會在親子閱讀中獲得,他們會擁有更強的創造力。
當孩子擁有更多能力之後,他會創造性的獨立解決問題。我們都知道,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社會中有多麼重要。
那如何通過親子閱讀達成愛與教育的雙重目標,培養出一個理想的孩子呢?接下來,我們將通過選書的心法、讀書的心法和讓孩子愛上讀書的秘訣三部分內容,一起解讀汪培珽老師的故事育兒法。
首先,我們要學會如何選書,只有選出合適優質的繪本,才能保證之後的閱讀有價值有意義。
想要選出好的故事書,你可以遵循以下6個原則。
第一,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在孩子小時候,家長為孩子選書一定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
特別是在嬰兒剛剛接觸書時,可以選擇翻翻書、立體書、有聲書、布書等有趣的玩具書,讓書自然而然的融入孩子的生活。但是,也不要低估孩子對於書籍和故事的接受度,有的孩子可能一開始就喜歡聽你講故事,有的可能需要很短暫的過渡,所以,適合嬰兒的玩具書不需要買太多,幾本就夠了。
需要注意的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並不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因為小孩大多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畫類書籍,而這些書籍不過是簡單將動畫內容轉化為文字和圖畫,讓孩子不斷重複已經看過的內容。所以,考慮孩子的興趣,但要由家長選擇。
第二,從家長的喜好出發。雖然書是讀給孩子聽的,但親子閱讀是你和孩子共同參與的事情,如果故事你都不喜歡,那麼,你也很難堅持一直給孩子讀下去。所以,選擇的書籍一定也要符合家長的喜好。
第三,用發展的眼光選書。孩子是在快速成長的,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對故事的接受程度都在迅速提高。所以,每過一段時間就購買一兩本本超越孩子現有閱讀能力的書籍,試著給他講一講,如果孩子喜歡聽,就可以成功提升故事的難度,如果孩子不喜歡,接受不了,那就暫時把書放起來,不用擔心也不用著急,因為孩子可能很快就能達到那個水平了。
第四,從獲獎作品開始。獲獎作品是一個標準,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本書的質量,所以,當你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的時候,可以優先購買這些獲獎作品。
比如,比較有影響力的國際獎項:美國凱迪克獎、美國圖畫書大獎、英國格林威大獎、國際安徒生大獎、德國繪本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等。
國內的重要獎項:國家圖書獎、豐子愷兒童圖書獎、信宜幼兒文學獎等。
第五,儘量讀完為孩子挑選的書籍。三歲之前的童書內容非常少,從頭到尾讀一遍,並不會花費很多時間。
三歲之後的童書內容較多,不一定每一本都仔仔細細讀完,可以儘量從頭到尾看一遍,確認一下書中的文字是不是流暢,故事是不是完整,議題是不是符合孩子的理解程度,繪圖是不是很詭異,排版是不是適合閱讀等等問題。
所以,家長不要為了省事兒,就一次性購買大批成套的書籍,因為一套書有十幾本甚至上百本,並不能保證每一本的質量都絕對的好。與其求多,不如精挑細選,認真念給孩子聽,充分發貨每一本書的價值。
第六,冒險故事總不會錯。如何真的不知道如何選擇符合孩子口味的書籍,那冒險故事就是比較安全的選擇。孩子總會被故事中曲折意外的情節吸引,比如《哈利海邊歷險記》《亂七八糟的變色龍》《火龍爸爸噴煙記》等,都是孩子非常喜歡的冒險類故事。
其實為孩子選書的標準並不是固定的,每個孩子的口味不同,家長的喜好不同,選擇的書籍也就不同。當你為孩子選擇好了書籍後,就趕緊開始給孩子講故事吧!
念故事的心法包括兩個原則和兩個階段,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念故事的兩個原則。
講故事地第一個原則就是耐心。
其實,給孩子念故事是一件非常耗費心力的事情,特別是在故事越來越長,文字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在四五歲之前,喜歡讓你把一本書反反覆覆你給他聽,當一本書有幾十頁,每一頁上都有相當多文字的時候,這個過程其實是相當痛苦的。
如果父母沒有足夠的耐心,很有可能因為疲憊煩躁而放棄,甚至可能會發脾氣訓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失去閱讀的興趣。
陪孩子讀書,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你可能需要讀到,孩子脫離你也能每天自覺讀書才可以結束。
所以,想要開啟親子閱讀之旅,想讓孩子愛上讀書,家長一定要提前備好足夠的耐心。
講故事的第二個原則是不強迫。
孩子愛上讀書應該是被興趣驅動,而不是家長的威逼利誘和強迫。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孩子這段時間不喜歡讀書,就用不好的結果威脅。
「不讀書就別想去遊泳。」「聽完這本書再吃冰激凌。」等孩子感覺到強迫和壓力的時候,負面情緒就會佔上風,成為抵抗讀書的力量。
而且讀書習慣的培養和興趣積累都是一件長期的事,從更長的時間維度考量,家長們就不需要急於一時,放平心態,讓孩子在聽故事這件事上可以慢慢一步步走好。
因此,給孩子講故事也要循序漸進,分兩個階段推進:第一個階段看圖說話,第二個階段照本宣科。
所謂看圖說話,就是依照故事的圖文,觀察著孩子的狀態,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家長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因為孩子在最開始接觸故事的時候,可能還不具備很好的聽故事的能力,他們還不能完全被繪本中偏書面的文字吸引。
而且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特別短,特別容易被分散,作為最了解孩子的家長,必須要用誇張的語氣,豐富的表情,甚至是肢體動作來吸引孩子,引逗孩子多笑一笑,讓孩子從一開始就覺得,聽故事是一件這麼有趣的事情,他們就絕對不會拒絕。
當孩子表現出對書濃濃的興趣,每天都纏著你,讓你講故事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照本宣科。照本宣科就是完全按照書中的文字一句一句念給孩子聽。
其實,優秀故事書的內容就已經足夠有趣,當孩子喜歡上聽故事之後,照本宣科地去念,就絕對能夠吸引孩子。
至於什麼時候可以從看圖說話轉變為為照本宣科,因為每個孩子開始聽故事的年紀不同,每天閱讀的時間頻率也不相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
可能有的家長會問「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講故事合適」,或者「哪個階段是親子閱讀的黃金時期」之類的問題,在汪培珽老師看來,這些問題並沒有固定的答案。
閱讀習慣的培養當然是越早越好,即使錯過了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甚至等到了5歲10歲才開始親子閱讀也並不是不可以。
就像我們常說的:「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除了10年前,就是現在。」
所以如果你想開啟親子閱讀,立即開始行動就是最好的。
不過,我們也要知道,孩子年齡越大,讓孩子靜下來聽故事的難度也就越大,需要家長有更多的耐心才能堅持下去。
接下來,汪培珽老師還在書中傳授了讓孩子愛上讀書的秘訣,總結一下,有以下4點。
第一,家長也要讀書,發揮榜樣的力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總在自覺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行為,如果家長是愛讀書的體質,那麼讓孩子愛上閱讀就不是一件難事。
第二,讓孩子與書發生更多連結。請讓孩子愛上閱讀,家裡要足夠的藏書,所以家長為孩子買書一定不要吝嗇,甚至要超出預算的購買。
當家中有了足夠的繪本儲備後,就可以把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放上書。臥室床頭、餐廳、客廳、陽臺、衛生間,總之,孩子經常停留的的地方都可以放上書,讓你無論坐在哪個位置跟孩子處於什麼狀況,都可以隨時拿過一本書來給孩子講故事。
而且,你可以開闢出一個專門的區域,就像書店的展示架一樣,把你想讓孩子讀的書籍展示出來。當孩子有更多的機會看到這本書的封面,那麼這本書就會有更多的機會為孩子拿出來,讓你給他講一講。
當然家長只是要引導孩子去閱讀這些展示出來的書籍,而不要強迫他們去閱讀,如果孩子實在不喜歡,當然還要遵從他們的意願。
想讓孩子愛上讀書,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書店逛一逛,讓他感受一下那裡的氛圍,自己挑選書籍,順便培養孩子逛書店買書的習慣。
第三,忘記你的養育目標,讓閱讀成為孩子的娛樂方式。養育孩子不是政治任務,讀書也不是。如果你時時刻刻總想著養育的標準,那麼你就會過於緊張,並把你的緊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養育和讀書都變得刻板生硬。
對於很多人來說,讀書不只是為了獲取信息和知識,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的一種娛樂方式,對於孩子來說也應該是如此。
應該時時刻刻都讓孩子感受到讀書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很放鬆的,是讓他們感受到快樂的,那麼孩子才能發自內心的愛上讀書,主動的去讀書。
所以,當你拿起一本書而孩子不想聽的時候,不如放下書陪他玩個遊戲。當孩子晚上不想睡覺的時候,允許他們放縱一下,晚睡一會兒,陪他們讀幾本有趣的故事,讓他們放鬆下來,安心入眠,也可以成為孩子愛上讀書的契機。
第四,持之以恆。我們在前面已經講到,給孩子講故事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有耐心。你想培養的是孩子的讀書習慣,這將是伴隨孩子終身的習慣,你要用的是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強迫威脅,這一切都要求家長必須擁有十足的耐心才能堅持下去。
特別是在開始的階段,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孩子拒絕和注意力的轉移就失去信心。
對於嬰幼兒來說,能夠維持長久的注意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家長要用自己的堅持,每天都講,把孩子聽故事的時間,從最初的十幾秒延長到一分鐘、幾分鐘、十幾分鐘、半個小時。
❤----------------------------------------❤
相信,如果你能帶著愛心與耐心,按照作者提供的心法,精心挑選書籍,循序漸進地給孩子講故事,並一直堅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收穫一枚小書蟲。
養育的過程沒有一帆風順,也沒有標準答案,身為家長,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觀察,用一個個故事溫暖孩子的童年,增加生活的滋味,並開啟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給孩子講故事這個漫長又艱辛的過程,是一輩子最難忘懷,最珍貴的記憶,也是你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