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坐標·城市定向挑戰賽
注意事項和培訓綱要
簡介
日期:2013年6月16日(9:00 — 16:00)
口號:穿越城市歷史,感受運動快樂。
賽事地點:
靜安區、普陀區、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嘉定區、浦東新區等坐標點的穿越。
報名分組:
本次比賽將分為市民組、企業組、戶外組、樓宇組、外國友人組五個組別。
比賽編組:
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四號線、五號線。
比賽安排
時間 安排
7:30-8:30 上海展覽中心集合、籤到、檢錄
8:30-9:00 開幕儀式
9:00-9:45 隊伍按組分批出發
9:00-16:00 定向比賽
16:00-16:10 成績統計、公布
16:10-16:30 頒獎、閉幕儀式
PS:各隊隊長鬚在7:30前到達現場
比賽規則
1.本次比賽分為五個組別,五條線路(任務、籤到地點各不相同)。每隊5名成員,必須有一名以上異性。
2.所有參賽隊在約定時間內,集體依次穿越活動指定的城市點標,並完成相關任務,以用時少、任務完成好者為勝。
3.每支參賽隊需指定一名隊長,對本參賽隊活動中全面事務負責。同一參賽隊伍需五人集體到達每個點標後,由隊長作為代表完成打指卡、籤章,途中不得更換隊員。
4.參賽隊需在當日7:30之前到達定向起點,接受檢錄,依次按指令出發,並在關門時間16:00前到達終點。
5.參賽隊需按照地圖及任務書提示依次穿越所有點標並完成各點的任務。
6.參賽隊伍在活動中只能徒步和藉助市內公共運輸工具(僅限地鐵、公交)。凡使用自駕、指派車輛等非公共運輸工具,比賽成績無效。
7.參賽人員自行解決在本次活動中交通、餐飲及其他相關費用。
8.所有參賽隊員在活動中必須統一穿著組委會提供的比賽服裝,並按照要求全程佩戴號碼布。
9.在比賽過程中,因參賽隊伍在坐標點擁擠造成等待,裁判會記錄在點標卡上,總成績會因此而扣除上述時間。
10.參賽隊伍須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規則及比賽規則,如有違反,取消比賽成績。
錄取名次及等級劃分
1.所有參賽隊在遵守比賽規則的前提下,依照點標的穿越及相關任務完成後整體到達終點的時間,綜合所消耗時間列多少位的順序,依次進行團體名次的裁定。
2.各條線路均錄取團體前10名,頒發獎品或證書。
3.其他優秀組織單位、參與單位頒發體育道德精神獎。
相關名詞解釋
1.點標
組委會為本次比賽而專門設置的經緯度點。在本次活動中,是所有參賽隊伍所必須尋找到達的指定點,並且需按要求在此點周邊進行任務完成。點標上會有明確的標識物,並配備專業的工作人員和裁判。
2.點標牌
此次比賽有五條路線(紅、黃、粉、藍、橙),每條線的任務、籤到點各不相同。參賽隊須找到相應的籤到點,每個籤到點都會設有點標牌。
3.點標卡
也稱為「成績單」。是各參賽隊伍在本次比賽中進行通關、籤章、時間以及成績記錄的憑證。點標卡上標有:參賽隊伍的名稱、起點時間、通關記錄以及最終成績等與本隊相關的重要信息。請各參賽隊妥善保管。
4.任務書
任務書貫穿於整個比賽。選手在起點就能領取即將到達的第一個坐標點的任務書。每到一個坐標點選手根據提示完成相應任務,並交裁判檢驗合格後方可領受下一站任務書。任務書隨不同坐標、不同線路變化,請各參賽隊妥善保管。
5.隊旗
比賽中各參賽隊的參賽符號,用以區分參賽隊伍。
6.號碼布
比賽中的參賽符號,用以區分參賽隊伍、參賽隊員。號碼布需全程佩戴於胸前,是隊伍區分、成績統計的重要標識。
7.指卡
比賽中各參賽隊長所需佩戴在右手中指上進行比賽全程時間統計的工具。比賽結束後及時歸還組委會。
8.指卡器
比賽中各參賽隊長進行比賽全程時間統計的工具。
9.依次穿越
按照本次比賽規則,所有參賽隊伍必須依照組委會的要求,按指定順序到達點標並進行通關籤章。
10.通關順序
(1)尋找到點標牌→(2)集合隊伍、向工作人員申請→(3)刷指卡確認時間→(4)完成點標相關任務→(5)籤章通關→ (6)領受下一站任務書
讓「新上海人」
更好地融入大家庭
本版撰稿 本報記者 周雪芮
孫勇是被分到三號線路的黑皮驢舍戶外隊的隊長,他的隊員們都親切地喊他「孫行者」。與這次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的大部分隊伍一樣,黑皮驢舍戶外隊的成員們也是以俱樂部的名義報名參賽的,之後他們被隨機組隊。不過,因為經驗豐富,在隊員中較有威信,孫勇連續兩年被選為隊長。
既然因為隊員的信任而被選為隊長,孫勇誓要將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好,重在參與不是他的最終目標。「去年我們差幾名就可以進入得獎名單了,今年我想著或許可以爭取個好名次。畢竟我的隊伍裡只有兩名成員是第一次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而且他們平時都一起出去參加過俱樂部的戶外活動,相互之間很熟悉。」因為熟悉,所以默契,孫勇覺得這是黑皮驢舍戶外隊的最大優勢之一。「城市定向挑戰賽的每個點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後成績是和團隊速度掛鈎的。想要完成任務快又要成績好的話,團隊成員間的默契度一定要高。」
身為隊長,除了要比隊員早到半個小時,完成諸如領號碼簿、看管活動服裝等瑣碎事情外,還需要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畢竟隊長是一支隊伍的靈魂。對此,孫勇早有準備。「這次比賽需要團隊成員齊心協力,只有每個人都分工明確了,在大家的協作下才有可能完成比賽。」對於如何完成比賽並拿到名次,孫勇早已有了一套詳細的方案。「因為比賽的路線都是組委會安排的,所以你在比賽中遇到的點也都是隨機的,我們在一開始一定不能亂,第一步一定要按照順序,定好先到哪,再到哪。軌道交通應該是我們的主要交通方式,所以我們要隨身帶好地圖,有的人可能還會帶GPS。比賽的活動範圍是整個上海市,今年的路線肯定和去年不一樣,不過我的方向感還可以,對上海市的路線也挺熟的,應該能給隊伍一些幫助。另外比賽的那幾天,天氣預報說可能會下雨,不過這對我們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帶件雨衣就行了,玩戶外的沒那麼嬌氣。」
對孫勇而言,吸引他年復一年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就是每次比賽中未知的任務帶給他的驚喜,「比賽中,組委會會給我們一個任務單,只有把手上的任務完成了才能知道下一個任務是什麼。去年我去了一個消防站,穿上消防服親身體驗了消防員滅火的感覺,今年有五條線路,估計每個點有五種不同的任務完成方式,這很有意思。」用拆禮物的心情去完成任務給了孫勇很多樂趣,但這還不是城市定向挑戰賽最重要的意義。「這是上海一年一次的固定節目,參加這個活動的除了上海本地人外,還有外地人、所謂的『新上海人』以及外國友人。舉行這個比賽,會讓他們對上海有更深的了解,更好地融入這個大家庭。」
領略到上海更多的風景和人文
那才是城市定向賽最大的收穫
華軻自己辦了一家戶外運動俱樂部,這次城市定向挑戰賽,他的俱樂部共有四支隊伍參加,華軻給自己帶領的隊伍起名為環球攝影旅行隊,這次比賽被分到了五號線。
環球攝影旅行隊裡除了華軻外,只有一名隊員擁有去年的參賽經驗,其餘三名成員都是新人。據華軻自己介紹,俱樂部裡不多的幾名有經驗的成員都被他特地分到其他三支隊伍裡去了。
「我本來想好好挑一下的,但後來想了想,還是把有經驗的、比較好的成員分到別的隊伍裡面去,我這邊就隨機選了幾個人。」華軻的這番「義舉」直接導致環球旅行攝影隊與其他隊伍相比,成員們平時運動比較少,體力只能算一般。「不過我的隊員們都很瘦,這樣消耗體力也比較少。而且成員彼此都很熟悉,不像有些隊伍還是比較陌生的,我們大家的配合度和凝聚力也更強一些。」
對於隊伍現狀,華軻表現得很知足,在他心裡,他的隊員們都是好樣的,即使體能方面有所不足也沒什麼。「這次活動不講究什麼背負,對體能的要求並不高。」因為擁有去年的參賽經歷,華軻總結出了幾條參賽注意事項——
「首先,隊伍的分工比較重要。其次,成員中必須有人對線路比較熟悉。我記得去年最麻煩的是到了指定地點,你不知道從地鐵幾號口出來。比如當時我們要到上海體育場的一個點,但是都不知道從幾號口出來離那個點近,我們在路上不停地查,有些人打電話求助,有些人上網查,最後還是通過經驗選了一個出口,幸虧最後對了。所以你要熟悉線路目的地附近的交通,走長線的話,軌道交通比較快,短線的話可能公交系統比較好,但是公交的缺點是容易堵車,有很多紅綠燈。最後,我們攜帶的東西可以更合理一些。去年隊伍裡還有人待了IPAD之類的,今年我們會選取一些更方便攜帶的裝備。」
作為隊長,華軻基本上把所有可以考慮的地方都考慮到了。對於什麼能帶、什麼不能帶,他都為隊員清楚地列了出來,考慮到隊伍裡還有三名成員是第一次參加挑戰賽,華軻甚至安排了賽前拉練,就是為了讓新隊員們對這次比賽有個具體的概念,可以在賽前保持好狀態。「我給隊伍起名為環球攝影旅行,隊伍裡自然有很多人是攝影愛好者。所以,微單之類的攝影工具也在我的必備用品列表上,整個比賽的過程是肯定要全程記錄下來的。」華軻說道。
第二次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華軻並沒有給自己設立什麼目標,「重在參與,關鍵是整個團隊的凝聚力,我的隊伍能把這個項目完成就是一次很好的鍛鍊。」在華軻看來,如果城市定向挑戰賽能夠持續延續下去,它將會成為上海市的一張城市名片。「很多人居住在這個城市裡,但是對這裡的很多景點包括相關的一些地方都不是很熟,他可能只知道、也只關注從家到上班的這條路線。通過這次活動,人們可以領略到這個城市更多的風景和人文,那才是最大的收穫。」
定向賽一屆不落
享受過程最重要
本報記者 周雪芮
與參加這屆城市定向挑戰賽的大部分人相比,王丹君絕對稱得上是老手,從2011年第一次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開始,他一次都沒有落下過,今年已經是他第三次參加比賽了。
正是因為擁有豐富的經驗,王丹君在剛開始報名的時候被直接分到了穿越者小隊。「我們都是以俱樂部的名義報名的,穿越者隊應該是俱樂部推出的精英小隊,打算拿名次的。」後來,由於和現在所在隊伍的隊長陳杰早已有了約定,而且本身對上海地標和交通不是很了解,王丹君選擇調整到了穿越快樂老熊隊。「老熊是隊長的ID,在剛開始報名的時候,想一起組隊的人會提前在QQ群裡約定。我和老熊前年就是隊友,合作得不錯,所以這次也一起組隊了。」
穿越快樂老熊小隊中,除了兩名女生是第一次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外,另外三人都擁有至少一次參賽經驗,這讓這支隊伍無形中多了很多比賽優勢。「上兩屆活動因是剛剛開始舉行,很多地方我們都經驗不足。現在我們最起碼知道要了解上海的一些地標性地點,而且參加這個活動要對交通有了解,包括體力要跟上。參加這個活動有很多耗體力的地方,去年在長風公園要跑很多的路,我們這次準備了一些食物可以在路上隨時補充,可能會更好一點。」王丹君說道。
這次挑戰賽是王丹君和陳杰的第二次合作,巧的是,前年陳杰也是隊長。「陳杰比我們都大,稱得上德高望重,而且他的職業是老師,很有號召力,所以我們都很開心他能繼續做隊長。」王丹君表示,因為隊員們都是上班族,陳杰做隊長的話可以有時間更好地做好前期工作,幫大家處理好各種瑣碎的事情。
隊伍中有兩名參賽經驗為零的女性成員,王丹君卻一點也沒有小看她們。「其實城市定向挑戰賽對體力的要求不是非常大,因為參加我們俱樂部的成員都是比較愛好體育運動的,平時可能會參加打球、跑步等活動,所以我相信她們在體力方面不會有問題。而且既然比賽規定每支隊伍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成員,這自然是有道理的。因為男性和女性可能在體力跟身體上面有一些區別,但是有女性在隊伍中能體現我們團隊合作的精神。大家都是一個集體,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才對。」
前兩次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王丹君都沒能拿到太好的名次,不過他對此並不介意,通過這個活動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好地了解上海文化才是王丹君的最終目的。「參加這個活動可以在現場認識很多愛好體育、愛好戶外的朋友,比如我們俱樂部就有很多人參加,單單是大家聚到這個地點參加活動就讓我覺得很開心。大家認識之後可以彼此做一些交流,甚至比賽完可以找時間聚一聚。這樣非常好。」對王丹君而言,年復一年地參加挑戰賽,只是為了體驗整個過程,一切都是重在參與。「通過這個活動,我對上海的整個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雖然我是上海人,但其實上海有很多地方我都沒有去過,這個活動基本上可以讓我走過上海很多標誌性的地標。這個活動不是一個競技體育,還是重在參與。」
公司裡成立俱樂部
給自己留下精彩回憶
本報記者 周雪芮
李達是D&D小隊的隊長,他的隊伍被分到了3號線,這支隊伍的名字來自他和好友魏達在公司裡創立的小型健身俱樂部。「我們會組織很多戶外活動,因為我和魏達的名字中都有個『達』字,所以平時我們對外就說是來自雙達俱樂部。」隊伍裡除了唯一的一名女性成員鬱麗娜外,其他四人都是公司同事,也是雙達俱樂部的成員。「戴敬文、熊佳俊和許會傑正好和我是一個部門的,叫起來比較方便。鬱麗娜則是在參加一個戶外運動俱樂部的活動時認識的,沒辦法,活動規定團隊中必須有至少一名女生,但是公司裡的女生都太懶了。」
整個D&D小隊都沒有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的經驗,不過李達並沒有因此而緊張,他仍然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準備活動。在參加完5日晚上的集體培訓後,李達將把會上公布的信息和團隊成員進行討論,根據個人特點分配工作。「其實最後獲得怎樣的成績都無所謂,參與活動本身就是件蠻開心的事。像城市定向挑戰賽這種戶外活動很多都很有意思,我覺得就要趁著現在還能動,把所有該玩的都玩一遍,這樣以後年紀大了可以給自己留一個精彩的回憶。當然,如果我們團隊能闖進前十名,得到一個小獎盃作紀念的話就更好了。」李達笑著說道。
將戶外運動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廣出去是李達成立俱樂部的初衷,在日常生活中,他深刻地感受到周圍的年輕人太缺乏鍛鍊了。「現在的年輕人說實話有很多可玩的,但是玩的種類都集中在什麼泡夜店、喝酒之類的,他們很少參與新的環境和接觸健康的東西。」在推廣戶外活動中獲得的經驗讓李達看到了定期舉辦城市定向挑戰賽的必要性,「像城市定向挑戰賽這種定期舉辦的活動對現在的都市人來說蠻好的,我覺得它可以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上海,有個點讓大家一起參與,也可以體驗平時接觸不到的東西。就像去年的比賽視頻中有攀巖項目,可能有人一直想嘗試攀巖但沒有機會,他在參加了那次活動後就覺得自己挺適合攀巖的,多了一種新的興趣愛好。這就和我平時組織同事參加戶外活動一樣,我帶了20個人出去,最後有12個人成了忠實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他們一開始可能覺得戶外很累,但是真的去了之後覺得還是蠻好玩的,這都是一回事。」
城市定向賽的幕後英雄
當「2013年上海市體育大聯賽第三屆上海坐標·城市定向挑戰賽」進入最後一個星期倒計時之時,所有的參賽隊員們都在為比賽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期待著在這次的穿越中獲得樂趣、了解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個時候,請別忘記在幕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幾位定線員們,為了找尋更好的路線、更有趣的任務,他們犧牲了大量的私人時間,為的就是增添新意,讓每個參與者都能有各自的收穫。
本版撰稿 本報記者 曹政寧
英格:做裁判遺憾不能參賽
如我們所知,一項比賽若要取得成功,裁判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本次賽事中這點就更明顯了,5條路線、將近60公裡的穿越距離、超過600支隊伍、3200餘名參賽隊員……如此龐大規模的對裁判招募來說無疑是個重要的課題。
於是這個任務就落在了英格的頭上,作為滬上知名領隊、資深戶外愛好者,她自然是把招募對象首先集中在各個俱樂部的戶外領隊這塊,「戶外領隊帶隊經驗比較豐富,有責任心,平時也時常參加大型活動,基本上大多數人本身也有做裁判的經驗,所以讓他們來擔任裁判應該說是非常合適的。」這次大約共有40名戶外領隊自願報名參加到裁判的工作中來,而他們主要負責的就是在各條線路的各個點上去判定參賽隊伍任務完成情況。
就像組委會一直所說,本次城市定向挑戰賽的主要目的是要讓更多的人在穿越城市歷史中感受運動快樂,競技、成績並不是大家的主要目的,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放鬆對裁判的要求。「比賽前幾天我們會對裁判進行培訓,主要是突出比賽的公平性,比如什麼才算任務過關,或者遇到爭議情況如何處理,不過就歷屆情況來說,幾乎沒有什麼爭議產生,畢竟大家主要是來玩來體驗的。」這是英格第三次參與到城市定向賽中,因為自己也負責定線,所以不能親自參賽,這也讓她略感遺憾。
「不光我,很多我們的裁判也都很遺憾,他們都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思,很想自己親身體驗,不過沒有辦法,比賽規模一再擴大、裁判非常緊缺,所以只能放棄了。」在定向賽中當裁判並不是件輕鬆的活兒,別的不說,從早晨8點到下午4點半至少要在自己的定點上堅守崗位,而回報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的,「大家做裁判基本是沒有多少費用的,而且又是犧牲了周末的時間,其實大家主要還是因為喜歡戶外這項運動,喜歡這項賽事。」此外,這次上海的各家戶外俱樂部、QQ群也是比賽的生力軍,總共有16家、81支隊伍報名到比賽中來,這個數字相比去年也是大大增加了。
定線依然是英格一項重要的任務,這次她參與的是2號線即城市魅力這條線路。為了讓線路更合理更有趣,她從過完春節之後便開始踩點,別說走路線了,每個點英格至少去了五六次,「一有時間就去看,主要還是考慮到要兼顧比賽趣味性和安全通過這兩樣最重要的因素,有時候不得不做出取捨,太糾結了。」在她看來,城市魅力線主要內容是一些上海的著名景點、新開發的環境,以及一些容易被忽視的角落。
任務就更有趣了,因為直到比賽當天隊員才能知道自己會歸在哪條路線中,這裡不妨向大家透露一點內容,「主要是些參與性的活動,城市定向賽不僅是讓大家看看城市,更要動手去做些什麼,當然因為一共有5條線路,所以說比如做蛋糕或者做奶茶這些就不是所有參賽選手都能參加的了。」開開心心參加活動,在整個穿越中探索城市的各個亮點,最後平平安安回家,在英格看來這些才是比賽最重要的東西。
侯鑫:參賽線路比賽當天才知道
上海在人們心目中是國際化大都市,但說到歷史或者文化似乎就不能跟北京、西安那樣的古城相提並論,其實如果你用心去看,你會發現上海的文化積澱也相當深厚,參與制定歷史文化線的侯鑫就完全體會到了這一點,正在念研究生的他這幾個月恰好有點空閒,沒事到處去逛逛發現還真不少。
「上海雖然歷史算不上悠久,但其實是非常有文化底蘊的一座城市,而我們的歷史文化線就是要帶領大家去發現這一點。」那麼當你說起上海的文化建築時你會想起什麼呢?聽聽侯鑫怎麼說,「出於保密起見,我只能告訴大家,這裡有老建築、有新地標,有名人故居,有老上海風情或者熱鬧的老集市,只要你去挖掘,上海有故事的地方太多了。」總之都是有文化、背景的地點,當然雖說競賽性不是最重要的,但比賽畢竟是嚴肅的,這時候可不能提前洩密,「我們準備了10個坐標點,到最後一天才會確定到底哪幾個才會正式進入比賽項目。」
那麼會有些什麼活動呢?雖說是歷史文化線,倒並不意味著參賽選手只要在名人故居之類的地方合個影就完事了,內容還是相當豐富,「比如會有知識問答,也會有互動環節。」和以往一樣,到了比賽當天大家才會知道自己參加的是哪條線路,這時候侯鑫便認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參賽者,被選派到這條線路都不會適合,「並不一定是像外國友人、新上海人之類不熟悉上海的才會覺的有意思,哪怕你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都會很有收穫。」就比如侯鑫自己,他在上海生活了20來年,這次路線中許多地方以前別說沒去過,連聽都沒聽說過。
李剛:不斷踩點尋找新意的點標
當參賽組別擴大到戶外達人、企業單位、白領樓宇、青年學生、社區市民和外國友人組這6個組別時,穿越路線也被細化成包括歷史文化、時尚創意、城市魅力、運動休閒這5個主題時,每條線路的設計都很重要,李剛的任務也是城市生活路線。
都說上海就這麼一點大,如何在其中尋找到有新意的點標?於是李剛除了一遍遍在心裡思索之外,不斷出去踩點也很重要,他是一家戶外運動公司的經理,平時工作就很忙,不過一有時間他就會出去走走看看,「我們線路主要是要體現穿越歷史,從上海的過去來到上海的今日,歷史感、知識性會比較豐富。」很多時候你會對城市中很多建築、場所視若無睹,它們背後有什麼故事?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在這次穿越中你就會有親身體會了。
比如說會有許多特別的任務,在去年的活動中,有條路線中就造訪北新涇消防局,大家穿上防火服完成消防任務,這樣的體驗一般人在平時可是不會有的。至於今年,依然會有體驗消防工作這個環節,「消防中隊或者消防博物館平時大家最多是路過時會看到,消防員們究竟在做些什麼其實大家並不清楚,其實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對我們市民自身安全也是一件有幫助的事。」當然既然去年已經有過完成消防任務這樣的環節,今年自然不能原樣照搬,這裡先賣個關子,總之是會換種方式但同樣有意義。
取捨也是李剛心目中最糾結的事,「有些點、任務雖然很有趣,但綜合考慮下來會覺得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不得不放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紡織博物館,「紡織博物館其實是我第一個去的點,因為我以前去參觀過,對那裡的感覺非常棒。這次聯繫了之後對方也非常配合,很想參與進來,最後因為交通不是很便利只能放棄,其實是很遺憾的一件事。」不過李剛轉念想想也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城市定向賽成功舉辦了兩屆之後,已然成了上海戶外運動中一個保留節目,而它的規模也一再擴大,這次雖然很多地標沒能入選,等到未來各方麵條件成熟之後,只要你想得到都有可能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