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喜歡,請給七七點擊「關注」,愛你呦
隨著《以家人之名》的熱播,關於原生家庭的話題也再次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在劇中,似乎每一個家庭都看似幸福,卻有著屬於自己的問題。
賀梅在年輕的時候拋棄了兒子賀子秋,導致母子離心;唐燦的父母恩愛,但是母親卻愛慕虛榮,讓唐燦自卑無比;齊明月的家庭看似完美,可是她的母親一直對孩子進行高壓控制,齊明月從來不敢大聲說出自己想法。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聽這種說:
「我是為你好,為什麼你不能明白我呢?」
就像《以家人之名》的四組家庭,「為你好」成為了一句魔咒,家長想要禁錮中孩子,卻不想孩子們因此而叛逆受傷,而親子關係也因此大受影響,它甚至成為了家庭矛盾的根源。
那為什麼好心卻做錯事呢?原因很簡單:
家長只是以愛之名對孩子的人生進行了掌控罷了,但是他們只是孩子人生的見證者,而非主宰人,他們以為父母權利能夠讓孩子對他們百依百順,卻不知道,沒有溝通橋梁的親子關係,有何理解呢?
誰是《以家人之名》裡最讓人心疼的?
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是我們的小哥賀子秋。他小的時候和母親到處流浪,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家庭,卻被賀梅拋下,幸虧他遇到了李海潮一家,才能夠順利成長;賀子秋的父親趙光華,則是自私自利,為了想要讓賀子秋和自己一起出國想盡各種手段,後來在自己有了新的孩子後,將子秋拋棄。
在子秋短短的二十幾年生命,他遭受了好幾次拋棄,就像他和賀梅哭訴:
「我就是想不明白,感覺挺丟臉的,為什麼總是我啊?」
子秋的幸運在於他有了李海超、有了妹妹,他的不幸在於親生父母。
他的父親不顧子秋想法,一意孤行想讓把他帶到英國,希望他能夠和李家徹底斷開,為了實現目標,趙光華甚至斷了一個背井離鄉孩子的生活費.
賀梅的初心是好的,當年的她因為意外而入獄,她看到子秋被李海潮養的很好,她願意讓子秋成為李海潮真正的兒子,她不惜讓自己成為子秋心中的「罪人」。
他們都口口聲聲說自己的選擇才是對於子秋來說是最好的,趙光華以為子秋喜歡的是錢,是優越的物質生活,賀梅以為子秋需要平靜的生活,而子秋呢,他想要從來都很簡單 :
只不過是一個有爸爸有媽媽,不需要大魚大肉,安穩的家罷了。
可惜的是,他們從來不知道要問問一問。
就像安德魯 戈洛夫曾說:
「我們溝通得很好,並非決定於我們對事情講述得很好,而是決定於我們被了解得有多好。」
所以,想要和你孩子一起做決定,首先你應該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齊明月的媽媽,是現實中很多媽媽的剪影。
齊明月的媽媽金玉香,人們眼中的「完美媽媽」,她有著一個穩定的工作,愛她的老公,甜美聽話的女兒,似乎她的生活沒有不順心,但是誰不知道她與女兒的親子關係就是一顆藏在地下的引雷,隨時有爆炸的可能。
金玉香很愛明月,但是她的愛卻太過於張揚,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壓迫感。從小她對齊明月都會嚴格要求,明月的一言一行都在她的指點之下,無論是日常穿衣打扮,還是外出吃飯,明月都要被母親否定,聽從她的安排。
在這種環境中,明月的心中住上了一條惡犬,在陰暗的角落長著獠牙,因為母親想要自己考政法大學,所以在高考的時候她故意少填寫一張答題卡;因為她想要成為記者,所以當母親說在編考試時她總是假裝努力;所有人都以為的她是乖乖女,但是她的床下卻藏著無數罐啤酒。
而矛盾就在一天天的增長,在齊明月的母親執意想要給女兒買房,而明月想要去外面當記者時爆發了。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而明月與媽媽的矛盾也不是一天造成的,是無數個日積月累,就像明月所說:
「媽媽,你能不能一直否定我,我從小到大除非我考第一名,你才會給我肯定,其他時候你全在否定我,我吃飯點菜你否定我,我穿衣服你否定我,我工作,我上班,我談戀愛了,我什麼什麼你都要否定我。」
金玉香為齊明月付出了一生,她辛辛苦苦一輩子就想要女兒幸福的生活,她錯了嗎?
她沒有,金玉香的母愛是偉大的,只不過是她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她以為能夠給孩子安排好一切,能夠讓孩子少走彎路,便是最好的。但是她卻忘記了,世界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她所經歷的不代表齊明月能夠明白,而成長的道路註定是要磨難的。
在現實生活中,像金玉香一樣的媽媽很多,她們總是在嘮叨著:
「你應該去考在編崗位,工作穩定。
你都二十五歲了,該談戀愛了。
結婚不生孩子,那你的人生怎麼算的上完整?
老大上幼兒園了,你也該要二胎了。」
孩子就像媽媽們手中一盤棋,每一步都是精心設計,每一步都有著自己的位置,而孩子只能任由擺布。一開始的時候,也許孩子會聽話,可是長時間的壓抑刺激著孩子的叛逆之心,最終讓原本和諧的家庭關係緊張。
而好的家庭的氛圍,就像是蕭伯納所言:
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而同時也蘊藏著甜蜜之愛的地方。
所有啊,在教育孩子的孩子過程,我們不僅僅是要引導孩子的成長,我們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不要成為嗷嗷待哺的小鳥,而是自由飛翔的雄鷹。
「神童教育」,近幾年來育兒界最紅的詞,家有神童成為了很多父母的終極夢想。但是,這樣的孩子人生真的會一帆風順嗎?
從唐燦的經歷來看,年少成名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唐燦小時候長得很漂亮,是個典型的小美人,為此她被媽媽帶著到處去拍戲去演廣告,當時唐燦就是別人眼中的小明星,是個已經走上人生巔峰的小姑娘。
可是唐燦的星途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僅僅只是燦爛了一瞬間,就黯然了下去,而讓她泯然眾人矣的原因,正是因為唐燦的媽媽。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唐燦的媽媽亦然。唐燦的媽媽一手捧紅了女兒,也是她讓唐燦失去了進步的機會,唐燦的媽媽格局太小。她只看到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卻沒有遇見未來的能力。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的天花板,父母的格局決定著孩子人生的高度。
低層次的父母,將孩子禁錮在了當前利益面前,而高層次的父母注重的是孩子的教育,關係的是家庭成長氛圍。
古有傷仲永,今有唐燦悲,「一時神童」不代表一世順遂,孩子的未來還是需要教育與引導,而非壓榨她的天賦。
成功來自99%的努力加上1%的天賦,沒有努力即便你天賦異稟,依然很難成功,因為你要知道世上還有又有天賦又努力的有心人。
請家長們丟掉手中的《神童養成手冊》吧,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唯有一點小歡喜。在教育的路上,我們不僅僅是父母,也是學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難解的問題。
但是當你選擇成為爸爸媽媽那天,你就已經開始升級打怪模式,無論你在什麼時候,都請記得:
多和孩子聊一聊,聽一聽他的心聲;學會在合適的時候放手,不要讓你成為孩子的成長路上的絆腳石;最重要的是,別想著讓孩子一步登天,腳踏實地才是硬道理。
當你慢慢領會了這些的時候,你才走出了第一步,加油爸爸媽媽們,世界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