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溫暖的謊言,始於一個心酸的開頭。1月12日,山東濱州無棣縣七旬環衛工人程延新丟失了辛苦工作三個月的工資,急得落了淚。好心市民把這件事轉發到朋友圈後,迅速引發了眾多網友關注。13日,濱州的網友湊齊錢後假裝撿到了老人的工資並「歸還」老人。此事經央視等媒體報導後,這一「愛心謊言」獲得全國網友的點讚。
事後記者了解了事情的經過,那是12日傍晚,程延新老人剛領了3360元工資,揣在左口袋裡準備回家,離環衛處也就2裡路的路程,還沒到家,老程一摸口袋,心裡一涼,他發現自己的工錢丟了。心神不寧的老人回家放下三輪車後又立馬回去找錢,沒有找到。後來侄子又陪著他出來找了一圈,依然沒有找到。
程延新老人拿著「愛心謊言」的信封。圖片來源:濱州文明網
程延新老人(右)與趙平(左)。圖片來源:濱州文明網
老人所在的村子正在改造回遷,他和弟弟一家租住在城中村一家民房內,老人月工資是1100元,這3360元錢正好是他忙活了一個冬天的全部收入。
13日上午8點53分,一位微信暱稱「用盡一生」的網友在朋友圈發出這條信息:「昨天下午,70歲環衛老人回家經過無棣縣城棣新五路時丟失一信封,信封裡是老人三個月的工資,信封上寫著:程建新(實為程延新),3360元。老人無兒無女,全指著這錢過年了,希望有拾到的好心人歸還,聯繫方式:18454395***,希望看到的朋友轉發,撿到的朋友速度聯繫這個電話,千萬別私存了,良心難安。」信息被快速轉發擴散,並迅速引發了多地網友的關注。
經了解,這位微信暱稱「用盡一生」的網友,本名叫趙平,經營著一家名叫「用盡一生」的包子鋪。趙平的包子鋪其實就是一座簡易板房。由於為人熱情,趙平與程延新的關係一直不錯,程延新休息之餘喜歡來這裡坐坐,喝點熱水,聊聊天。
朋友圈發出信息後,趙平就接到了一百多個電話,甘肅的、河北的、天津的、煙臺的……由於電話太多,趙平有的接起來,有的沒能接起來,「這裡還有一個英國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趙平說,她也沒意識到事情會擴散得如此之快。「不少人問,不是環衛工老大爺丟了錢嗎,怎麼是個女人留的電話呢?」趙平說,當時面對這些質疑,她只能一遍遍向網友解釋,「老人歲數大,表達不清,又沒有手機,所以就留了我的電話。」
13日中午11點半左右,一個約30歲左右的小夥子開車找到了在趙平包子鋪附近打掃衛生的老人,「你數數錢對不對?」小夥子遞給老人一個黃色的信封,信封上寫著「程建新3360」。趙平想攔住好心小夥子拍個照,結果小夥子不留姓名,上車就走了。
老人數了數,錢數沒錯,但一看信封,發現這不是自己的錢,「我的信封上是用原子筆寫的名字和錢數,可這個是用黑粗筆寫的。」趙平意識到,自己也沒見過老人丟失的信封,只知道信封上寫有「程建新3360」,於是就發到了朋友圈,「或許是這個小夥子擔心老人認出來這不是他的信封,於是就用筆寫上了『程建新 3360』,但他並不知道原來的信封是用原子筆寫的。」趙平說。
經了解,送錢的小夥子姓劉,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對於個人信息不願再提,「當時我正在濱州開會,這個事也是濱州一個朋友告訴我的,想委託我把錢送給老人,這件事不算啥。」據介紹,最終劉先生出了1800元,劉先生的朋友出了另外一大部分,微信群裡愛心網友也湊了一部分,湊夠了3360元。此外,還有一男一女兩位匿名好心人送給老程600元。
1月14日,無棣一中的兩位老師聞訊前來捐款,被程延新婉言謝絕。
對於這次的經歷,程延新老人說,「丟失的工資雖然沒找回來,但好心人的這一善舉讓他感動不已。」這件事情給老人的生活帶去了溫暖的陽光,讓老人感受到來自社會好心人的關愛。同時,程延新老人表示以後不再接受捐助,「我還能幹活掙錢,捐給更需要的人吧。」(山東文明網李潤傑 濱州文明網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