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正面臨一個「前所未見」的未來。昨天,阿里文娛電影發布全新自製廠牌「可能製造」,希望通過講述有時代性的年輕故事,滿足觀眾對於優質內容的需求。
恰逢第3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阿里影業製片人、「可能製造」廠牌負責人柳青伶向聽眾分享了對未來的洞察:「我們正在看到,很多曾經的不可能變為了可能。這些新故事、新題材,也為內容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如今代際差異很大,創作者不必只緬懷青春,可以更多地講講『正在發生』的當代春故事;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正在被不斷重塑,不同年齡段的『新人生故事』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科技進步帶來了文化自信,現在可能是講中國科幻故事最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呈現給觀眾怎樣可信的、有溫度的『近未來科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圖說:「可能製造」的三部作品 官方圖
柳青伶介紹,「可能製造」將以自制的形式,在創作方向上高度聚焦三大主題內容:當下春、趣味人生、近未來科幻。在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上,她專門推介了「可能製造」的三部作品,分別對應了這三個主題:由魏書鈞執導的《野分鬃》,講述了一個大學畢業生步入社會前,與現實抗爭的當代春故事;黎志導演的《九頂假髮的女孩》,講述一個被絕症宣判「死刑」的少女,決定在掉光頭髮前,用九頂假髮活出九種不同的燦爛人生;張榮吉導演的《茉莉》中,一個不善言辭的小女孩在父親失蹤後,和一個機器人走上了一條關於勇氣和成的冒險之旅。
「題材獨特,視年輕,有溫度,有腦洞。如果簡單用四個字概括廠牌特色,那就是:新·銳·有·趣。」當晚,在「可能製作」的新廠牌下,阿里影業一口氣推出了20餘部自製影片,包括院線及網絡電影,這些影片未來將陸續與觀眾見面。這些新作將以及其背後的年輕導演,將為中國電影的未來增添新的動力。
這份片單的導演平均年齡是30多歲,他們成為了「無限可能俱樂部」的第一批成員,包括《海天七日》導演包歐、《瘋狂打工仔》導演陳泳旭、《野犬筆錄》導演郝飛環、《黑暗面》導演侯逍遙、《當你愛上一個人》導演胡嘉豪、《我的表演系女友》導演賈炳祺、《九頂假髮的女孩》導演黎志、《日常幻想指南》導演梁棟、《日光之下》導演梁鳴、《信鳥》導演林星辰、《絕版雙驕》導演劉十六、《再見鍾情》導演滕叢叢、《被陽光移動的山脈》導演王強、《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導演魏書鈞、《分手清單》導演夏雨、《重啟2020》導演姚文逸、《戀愛請多指教》導演張大鵬、《茉莉》導演張榮吉、《萬萬沒想到·特別篇》導演至尊玉、《旅行青蛙》導演朱曉。
圖說:無限可能俱樂部 官方圖
「可能」一詞充滿了想像力,它始於0,而遠不止於100。在通往成熟廠牌的路上,「可能製造」還在做著諸多嘗試,比如憑藉新銳獨特的題材內容,加上精準的個性化營銷,來以小博大;比如用電影IP聯動廠牌IP,沉澱粉絲文化和品牌心智。目前,圍繞「可能製造」的營銷矩陣和衍生品,正在被建立起來。
「可能製造」是阿里文娛電影發布全新內容戰略的重要一環。不僅如此,阿里文娛還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和「薪火計劃」進行2.0版升級,並推出新片單,全面進入內容領域。(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