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籠式多功能場地、400處健身設施落地 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不斷升級

2020-12-16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毛道光 青島報導

2020年是青島體育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青島市體育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強化擔當、主動作為,圓滿完成政府工作報告和國際時尚城攻勢確定的各項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體育、建設體育強市取得新的成績。

一、辦實事、解難題,青島體育聚焦民生,回應社會關切,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以變應變,危中尋機,疫情時期全民健身不斷線。疫情打亂了社會生產生活秩序,但沒有終止體育前進的步伐。在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的關鍵時期,市民不能到室外鍛鍊,我們就及時推出居家健身,每日推薦1個室內健身項目,開設居家健身空中大講堂、電視教學專欄,開通健身諮詢熱線、網絡公益課程,有效地滿足了疫情期間群眾健身健康需求。線下活動不能辦,我們就線上辦,開展50餘項線上體育賽事活動,得到市民積極響應與熱情參與,訪問量超過1000多萬人次,我市居家健身被國家體育總局作為典型向全國推廣。

——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不斷升級。市民健身最關心、最緊迫的是場地。我們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藉助「市辦實事」,全年建設籠式多功能場地100片,建設口袋公園、森林公園、時尚健身公園104處,社區健身吧、智能健身設施、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60處,更新新建400處健身設施,群眾健身更加便利。根據疫情形勢,及時布局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全民健身,啟動「全民健身月」,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集中推出登山節、社區健身節、沙灘體育節、「十百千萬」 健康大使評選、「青島球王」系列賽等群眾體育活動,做到了全民健身強度熱度不減、總量不減。

——你健身,我買單,讓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體育實惠。率先推出全民健身消費券派送活動,通過市場化運作,讓利於民。2期派送共30餘家健身機構近百家門店參與,發放各類消費券19萬餘張,市值2億多元,為健身經營單位引流客源超過4萬人次,為市民健身提供了方便,也有效拉動了體育消費,新華社為此還專門發了通稿。開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和國民體質監測,把科學的運動體檢和健身指導服務送到市民身邊。

二、勇擔當、善作為,青島體育亮點紛呈,點燃城市激情,捍衛城市榮譽

——足球振興再結碩果。黃海青港隊在2020中超聯賽以頑強的精神保超成功,再次燃放了城市激情。四支專業足球隊同時徵戰職業賽場,創青島足球歷史,膠東杯、社區杯、足協杯、市長杯足球賽精彩紛呈,2023年亞洲杯專業足球場7月31日順利開工,再現足球之城輝煌。

——賽事引進取得突破。全力引進有影響力的大型體育賽事,6月20日,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首個全國性大型體育比賽--2019-2020賽季CBA聯賽複賽在青島順利開賽,季後賽、總決賽幾乎整賽季都在青島舉辦,並留下首張20支球隊全家福,開創了CBA歷史,極大提升了青島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中國籃協授予我市「2020中國籃球特殊貢獻獎」。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選拔賽第四次花落青島,遊出一個世界紀錄,引爆全國體育界,讓青島再次成為焦點。

——競技體育成績喜人。全年青島籍運動員參加全國以上比賽獲得金牌31枚。陳夢在國際乒聯女子世界盃上收穫個人首枚世界三大賽單打金牌,蟬聯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冠軍,實現重大突破。周靖然在第十四屆冬運會上實現我市冬運會獎牌「零突破」。青島仁洲第五次奪得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總冠軍;國信雙星男籃第二次打入聯賽八強,我市競技體育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省內龍頭地位。

——體教融合全國領先。堅持先試先行、改革創新,我市做法在全國、全省青少年體育會議上作交流。目前,全市各級各類體育特色學校已達 658 所,校園體育更加豐富。體校建設納入教育發展整體規劃,2020年市體校156人參加高考,121人順利升入高等院校,其中20人考入北大、清華等雙一流大學。

三、市場化、平臺化,青島體育強力復甦,賦能經濟發展,體育產業駛入快車道

——堅持融合思維,產業發展的路子更寬了。全面落實「六保」「六穩」任務,出臺我市促進體育消費意見,入選第一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開拓思路、制定政策,潛水、帆船、水上摩託艇等涉體海上旅遊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規範;水陸環島戶外體驗路線,上榜全國國慶黃金周19條體育旅遊精品線路。舉辦第十二屆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30項賽事、交流、文體、商貿活動,掀起了體育旅遊的嘉年華。召開中國·青島時尚體育產業大會,搭建體育時尚創意交流和產業合作平臺,促進時尚和體育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體育產業轉型升級。

——堅持精準招商,項目招引的力度更大了。緊盯龍頭企業,推進總部經濟,重點項目紛紛落地。藍谷電競產業園項目成功籤約,世界羽聯青島國際交流中心項目基本完工,中國足球學院青島分院順利開工,中國休閒體育運動學院(萊西)落戶青島,IBF總部機構落戶、中國羽協及羽毛球國家隊訓練基地項目正在積極對接,體育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正加速形成。

——堅持市場運作,時尚體育看點更多了。堅持開放辦體育,引導社會資本通過投資運營、聯辦合作、冠名贊助等形式參與體育,100餘家企業與體育牽手,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完善賽事補貼辦法,鼓勵社會力量承辦賽事活動,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開門辦賽的模式初步形成。時尚體育節、城市定向賽、周末帆船賽、馬術邀請賽、快樂網球賽等時尚賽事,讓城市更加充滿活力;發起成立膠東經濟圈體育協同發展聯盟,舉辦膠東經濟圈城市青少年雲上夏令營、青少年桌球賽、網球聯盟團體邀請賽、半島城市帆船賽,築起了區域時尚體育新高地。山東省首屆品牌體育賽事評選中,我市「哥德杯中國」世界青少年足球賽、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嶗山100公裡國際山地越野賽3項賽事獲評「十大精品賽事」,「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等6項賽事獲評特色賽事等獎項。

一年來,青島市體育局緊密結合「三我」活動,堅持「開門辦體育」,廣泛聽取廣大市民、體育愛好者、運動員家長及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主要領導帶頭參加民生在線、行風在線、網絡問政,回應社會關切,現場答覆或解決問題。主動聘請133名體育社會監督員、作風監督員,公布局長電話,全過程全方位參與體育工作,人民滿意體育辦得怎麼樣,真正讓群眾說了算。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對標先進城市、對照市民期盼,我們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管理維護跟不上、不及時的問題依然存在;競技體育有「高原」但「高峰」不夠明顯,在全國拔尖的運動員偏少;發展體育產業的思路不夠寬,體育俱樂部實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涉體類消費糾紛時有發生,協調處理的工作機制還需完善。

2021年,全市體育工作將圍繞推進體育強市和健康青島建設目標,瞄準建設全球知名體育城市、國家體育中心城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辦好人民滿意的體育,讓人民得實惠,讓城市添光彩。

相關焦點

  • 南寧市不斷完善公共體育設施促進全民健身多元化發展
    如今,南寧市民身邊的健身組織及健身服務不斷加強,公共體育設施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彩,深度融合卓有成效,體育產業快速發展,這些都在推動我市全民健身向多元化發展。市民身邊的健身服務不斷加強,健身活動豐富多彩。圖為市民在邕江邊打網球。
  • ...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群眾體育的...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 2020-10-29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濰坊高新區:場地設施任君選 全民健身風蔚然
    高新教育分局體衛藝科副科長考秀婷介紹,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在家門口健身。為滿足居民需要,高新區在66個口袋公園等公共區域建設健身小廣場100餘處,安裝健身器材800餘件,社區體育器材安裝率達到100%。
  • 西寧西區「10分鐘健身圈」助力全民健身
    日前,記者從城西區獲悉,截至目前,全區現有各類體育場地615個,全民健身路徑178塊,其中籃球場地93塊、桌球臺73張、健身器材2710餘件,12個行政村全民健身廣場實現全覆蓋,人均場地面積2.25平方米,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40%,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
  • 上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取得階段性成效 - 國家體育總局
    上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取得階段性成效 發布時間:2018-06-22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周陽 字體:
  • 政協提案助力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截至目前共在全市實施農民體育建設工程4280個、社區全民健身路徑工程2200個、多功能運動場63個、室內健身房20個,規劃建設全民健身園區28個,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
  • 十三五期間健身全民總動員 青島「8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健身設施1萬餘處,基本建成了城區「8分鐘健身圈」 ,農村基本實現了健身設施全覆蓋。自2015年開始,將以籠式足球場為主的多功能運動場地建設列為「市辦實事」,每年投入3000萬元,五年來共建成686處以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為主的運動場地。
  •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起來亮起來 - 國家體育總局
    中 小   長期以來,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關係著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的「卡脖子」問題。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全國各地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修建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  以北京市為例,2019年,僅健身步道這一項,北京全市在16個區的社區和公園等場所,就建設了150餘公裡的健走步道,超額完成北京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100公裡健走步道建設任務,滿足廣大市民參與健步走和跑步運動健身需求。這一數字的背後,體現的是近年來北京市全民健身事業,特別是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
  • 河南省紮實「六個身邊」工程建設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升級
    明確政治站位,全面強化「六個身邊」工程戰略定位「六個身邊」工程作為群眾體育的「四梁八柱」,河南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建立了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召開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特別是今年省「兩會」首次將「兩場三館」建設寫入
  • 廈門體育設施規劃曝光!布局近200個全民健身體育場館!
    規劃目標:1.到2025年具備承辦全國性以上大型綜合賽事能力;2.到2035年全民健身服務能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3.到2035年體育設施產業運營和管理能力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全民健身體育設施布局規劃:1.每10萬人左右配置一處運動場、一處運動館、8-10處社區運動場所,每個鎮配置一處體育健身場所,每個村配置一處健身場地;2.公共體育場館平時開放率達到100%;3.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向市民開放率達到100%;4.體育設施進公園覆蓋率達到100%;5.體育設施滿足各類人群的健身需求;
  • 家門口就能健身 青島今年投入4100萬元 共建204處健身場地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2020年青島市體育局「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開放日活動15日下午走進嶗山區中韓街道宋家下莊,部分人大、政協、民主黨派代表和小區市民一起實地觀摩,為2020年社區健身設施建設「挑刺」「打分」。
  • 親民的場地 豐富的賽事 浙江打造全民健身新常態
    自開放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室外足球場、老年活動中心、室內訓練館等吸引了眾多健身愛好者。在這裡,新跑友、新球友不斷出現,全家老小一起鍛鍊的情況也明顯變多。當前,體育運動正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民健身出現了新的變化,健身方式增多,健身人群增加,健身意識增強,越來越多人體會到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性。
  • 文件丨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 年)》
    充分利用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和空閒地等閒置資源,改造建設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合理做好城鄉空間的二次利用,推廣多功能、季節性、可移動、可拆卸、綠色環保的健身設施。利用社會資金,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旅遊景區和新農村的規劃與建設,合理利用景區、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公共綠地、廣場及城市空置場所建設休閒健身場地設施。
  • 全民健身的「破圈」之路 - 國家體育總局
    今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要求在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同時,推動從「有沒有」到「優不優」的跨越,大力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 全民健身「+」出更多可能性   全民健身的「破圈」,其實就是在進一步挖掘全民健身意義、價值的基礎上,服務國家大政方針、經濟社會發展,彰顯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
  • 體彩助力「全民健身日」江西分會場活動 - 國家體育總局
    江西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晏駒騰宣布2019年全國「全民健身日」江西省分會場活動啟動。體彩助力「全民健身日」  1500多名群眾在啟動儀式上進行了健身氣功、第九套廣播體操、啦啦操、太極拳四個全民健身項目展示,啟動儀式最後在全場互動節目《我和我的祖國》中結束。
  • 東營加大公園廣場建設投入 戶外全民健身場所功能齊全
    市民李書浩說,2013年來東營工作後,他就發現了這一運動健身的好去處。這些年來,他感覺東營在體育運動設施、場地建設方面做得越來越好,一批批運動場地建成投用,方便了市民。  正如李先生所言,近年來,一批城市公園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城市之中,還有一批城市公園被改造提升。「這些城市公園大都配套了體育運動設施、場地,可滿足市民運動健身的需求。」市城管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 問政:全民健身設施如何從「有」到「好」? - 2012年全市十件實事...
    他們先後赴各轄市、區政府和部分體育企事業單位,實地考察公共體育場所全民健身設施和重點項目,並約請市和各轄市、區有關部門開展專題討論,召開了8次各類座談會、約談了30多人次、走訪了16個全民健身場所,發放了300份徵詢意見函和400份調查問卷,徵集了許多合理化建議。
  • 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10分鐘勾勒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徑」
    喝一杯茶刷一會朋友圈……在西寧,10分鐘可以勾勒出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徑」近年來,我市積極構建特色鮮明、覆蓋城區、功能完善、可持續發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建設「十分鐘健身圈」,實現群眾體育健身生活化,助力新時代幸福西寧建設。
  • 運動健康產業「中聯模式」服務全民健身事業
    運營方中聯建業集團與當地政府經過多年摸索,共同探索出一條政府支持、以社會力量為主體、服務於全民健身事業的「中聯模式」。針對閒置老舊體育場再利用、後賽事時代運動場館運營、區域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等方面,提供系統升級改造、日常運營等市場化運作方案,不僅可以服務於全民健身的迫切需求,也有效盤活了閒置社會資源。
  • 合肥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出爐:將打造10分鐘健身圈 體育場館有望免費...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 平方米。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30億元。實施「全民健身+網際網路」計劃、建立完善的國民體質監測體系,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達到常住人口數的萬分之二十。健身場地打造社區10分鐘健身圈全民健身離不開健身場地,《計劃》提出,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著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全民健身設施「四級」網絡和社區10分鐘健身圈,注重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增加殘疾人體育運動設施、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