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星觀石尚」設計超新星思想會在7位當下最有流量、最有思想和顏值擔當的青年設計師的精彩分享下圓滿舉辦!
每個人對創新的定義不同,每個人的創新思維與方法也不盡相同,上海立造建築設計中心創始人主持設計師李聰,wusun space物上空間創始人設計總監張建武,ANSWER安生設計創始人創作總監吳振寶,更新設計(上海/北京)創始人週遊, Funconnection design創始人張耀天,寸匠熊貓品牌聯合發起人林嘉誠,上海mxd建築設計研究室、線性建築設計創始人許銘軒出席了本次論壇。7位優秀的青年設計師就如何利用石材進行設計創新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其間不乏精彩觀點,富有啟發。
非傳統定義下看「創新」
上海立造建築設計中心創始人主持設計師李聰認為,新的生活方式下創新的出現是必然的,想法沒有傳統和新的概念,只不過設計師在不同時代背景和閱歷下思考邏輯和實現手法不同,存在一個「喚醒」的過程。
wusun space物上空間創始人設計總監張建武認為,創新是「找自己」的一個過程。走出一條區別於別人的路,找準設計的定位,這也就相當於一種創新。
更新設計創始人週遊從中國當代青年設計師成長的歷史文化背景的角度談了他對創新的認識。他認為當代青年設計師的成長環境相對輕鬆和愉快,但也需要有打破傳統的精神,秉承「師夷長技學以致用」的態度創造出新東西。
Funconnection design創始人張耀天則提出創新需要有「共識性基礎」的觀點,在共識性層面大家才能理解某樣事物創新所具有的意義。
寸匠熊貓品牌聯合發起人林嘉誠同樣表達了創新是建立在原有的制度上創新的觀點。他認為資訊的爆炸時代人們更需要辯證看待「快資訊」,五分鐘能「講清楚」很多事情,但同樣存在著「誤導」的可能性」。
上海mxd建築設計研究室創始人許銘軒認為,無論是新鮮資訊還是新項目,歸根結底其本質都是傳統的,但傳統的模式下如何認清楚新的概念?他提出「與其更好,不如不同」,設計師通過「找不同」可以對於新有更基礎的思考。
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會遇到「推陳出新」這個詞,社會的前進、發展和進步更是需要創新,如果行業的發展如果沒有創新、沒有新的東西出來,這個行業的發展就會很慢。但每個人對新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個人應當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初衷,以面對未知的新的事物,面對未來的時間。
設計實踐中有哪些創新手法?
上海mxd建築設計研究室創始人許銘軒曾因某石材展廳的創新設計獲得亞洲設計大獎的最高獎,論壇現場他分享了他是如何進行石材展廳設計創新的經歷。
在面積受限的情況下,如何儘量多地展示石材種類?許銘軒打破傳統展陳方式,提出「重力反置」的新概念。巧妙利用隔牆和頂部懸吊的手法,令石頭這種傳統認知上非常厚重的材料「飄起來」。這個創新項目的成功令許銘軒反思,設計師在實際的實操中往往可以從差異化、從本質去考慮如何增強體驗感。
寸匠熊貓品牌聯合發起人林嘉誠則分享了他多年來對教育空間設計與幼兒教育的一些沉澱及思考。
他認為,很多國內外的幼兒園都很棒,這與國外的教育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歐洲教育觀念裡提倡更多的是孩子需要鍛鍊,去突破,去撒野,所以幼兒園面積也很廣闊。但是我國的土地條件、建築條件基礎與國外不同,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是更提倡「保護」。於是林嘉誠與他的合作夥伴開始做一種更具有探索性的「社區體驗式幼兒園」的項目,他們期待這類項目能影響中國家長們,改變他們的傳統教育理念,去創造出滿足這個時代的生活需求的新的教育環境。
Funconnection design創始人張耀天的作品以試驗性、趣味性創意著稱,這兩年也一直在探索行業之間的邊界是否可以打開的問題。他在分享中說,前幾年在機緣巧合下他曾涉足電競領域設計一款遊戲,儘管過程很艱辛,但也帶給他非常多收穫,這件事讓他認識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行業領域的發展,給予他設計上非常多的啟發。
更新設計是一家以創意為導向的設計事務所,其理念是「超級玩具」。創始人週遊分享了三個如何找到玩具背後跟空間設計邏輯的相似性的方法:立體構成,故事情節,互動體驗。他以2017年在北京國際設計周上做的一條老胡同展示的櫥窗為例介紹了「超級玩具」概念和工作方法。在他眼中,玩具不僅僅是一種人們童年互動體驗的媒介,從設計的角度找到玩具跟空間設計的互動性,同時從商業角度挖取玩具背後的IP效應,讓消費者參與進來,這些組成了玩具背後的商業價值。
豪宅設計師吳振寶則從自然的角度分享了他對人類居住方式轉變的觀察,同時提出了當代私宅設計的變化趨勢「去背景化、去中心化設計」。他舉例,二十年前電視機是非常稀奇的一個東西,設計房子的時候,首先會想我家的背景牆或者電視機放在哪裡,但是到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平板方便的看到電視,這個時候電視機就不重要,就不用再像過去一樣特別的找一個背景牆供起來,所以我個人認為創新或者生活方式,其實都是跟當下的時代息息相關的。
wusun space物上空間成立四年,其創始人設計總監張建武分享了公司所堅持的「商業零售空間迭代」的邏輯和模式。他告訴大家,最早的時候他們公司在空間設計中會偏重用美術類、構成類的東西,但是這兩年他們逐漸將空間設計的重心轉移到如何通過設計空間「產生互動」上,他們希望在建築邏輯上令進入空間的人跟空間有互動,並不斷有「情景升級」,就像是一個生態的落成。
上海立造建築設計中心創始人主持設計師李聰總結了三種設計創新的方法:概念創新,觀察生活,重新定義家具功能。他曾在建築比賽中設計過一個圖書館,該項目中,他大膽打破傳統建築中牆的定義,換了一種方式造牆,通過改變光影和聲音,成功設計出一種新的非傳統意義上的隔斷。
九零後不喜歡石材?偽命題!
週遊表示,趨勢變化最快最前沿的是時尚界,其次是商業空間,最後才是住宅空間。設計師在為年輕業主設計空間的時候選用的石材在配色、肌理上會稍有改變,如果有機會的話可能會合作或者研發出一些新的圖案、紋理,把這樣的產品代入到項目中,其過程相對要緩慢些,跟90後消費力無關。
吳振寶認為石頭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很難用其他材質所能代替,因為是來自大自然,每一塊或者每一批的紋理都不一樣,有隨機性,所以每次在項目現場安裝的時候我沒有把它當做材料去看,而是可以當做一個藝術品去看。
他認為石材在住宅或者其他商業空間裡面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像地磚、牆面上,很多在外面看到的藝術品,包括家具。目前絕大部分私宅項目裡用石材的量跟過去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應用手法跟過去會不一樣,更現代一點。設計師不需要過多關注風格,更重要的是應該關注設計本身,幫委託人解決問題。
石材設計暢想曲:
如果以石材為命題進行展覽設計,你會做什麼?
寸匠熊貓品牌聯合發起人林嘉誠將「成長性」的設計與耐用的石材結合。
更新設計週遊希望用石頭做一個玩具展會,從玩具延伸到空間,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參與。
上海mxd建築設計研究室創始人許銘軒希望用「手機裝飾品」打破人們對傳統的昂貴、冰冷石材的認知。
wusun space物上空間設計總監張建武希望做一個裝置或者一件產品,形成跟實際空間對話的場景。
ANSWER安生設計創始人創作總監吳振寶希望設計出既有中國傳統書法、繪畫、篆刻的文化也富有趣味的原創住宅家居產品。
建築師李聰希望以空間或者雕塑表達石頭所帶來的精神導向,希望坐在裡面的人能得到不同的體驗感。
本次論壇,不僅7位優秀的青年設計師在臺上知無不言暢聊石材與設計創新等問題,更激發了在場觀眾的熱情參與互動及提問,促進了設計行業與石材行業的深入交流,對未來共贏發展等諸多議題的討論,為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石材人和設計師攜手,在一條新的道路上一起努力,讓世界聽到中國石材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