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饅頭花卷他們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之後我也是滿滿的感動。
少年強,則中國強。
「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在這樣一副宏大的歷史畫卷中,每個少年都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此時我卻在想一個問題:
中國強,需要少年強;那麼少年強,需要什麼品質?
善良,堅強、樂觀、拼搏?
好像還差那麼一點意思,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
但時間,既可以積善成德,也可以是積惡成疾。
關鍵是什麼呢?
我想,如果要給饅頭花卷上這開學第一課,我會選擇「慎獨」二字。
第一次知道這兩個字,還是初一剛入學,大家都還是稚氣未脫,自習課堂也會嘰嘰喳喳。當時我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來自《後漢書·楊震傳》。
昌邑官員王密帶十斤黃金,深夜去拜訪楊震,並說:「暮夜無人知。」楊震嚴詞拒絕了這份厚禮,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王密慚愧而歸。
即便無人監督,也要無愧我心,更何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老師講完這個故事,耐心地告訴我們: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無論老師在與不在,都要做好學生應該做的事情。
從那天開始,我記住了「慎獨」這兩個字,再沒忘過。
為什麼要講慎獨呢?
慎獨的基礎是規則意識。
開車的朋友們肯定多多少少都有些路怒,尤其當別的車拿規則當兒戲,來回試探人性與底線的時候。我可能是少數開車心態比較好的一種人。
我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了「規則」:
遵守交通規則尊重自己的路權尊重別人的路權有一次我朋友坐我車出去辦事,看到我這一系列操作,笑了:這年頭還有你這樣開車的,太規矩了,別人會認為你是新手呢!
可是……就……已經習慣了呀。
規則在心裡,即便沒人監督,還是會遵守。說自律也好,說慎獨也好,至少這麼多年沒有在路權上跟人發生爭執,產生內耗。
對於饅頭花卷,我也是這樣要求的。
規則定好了,就是要遵守的。
花卷有一次生病,渾身沒勁,到了飯點,奶奶想問孩子吃飯。
花卷自己拿過碗筷,說:我自己來。
奶奶執意要喂,又被花卷駁回:到了幼兒園,奶奶還能餵我嗎?
真是一擊要害。
奶奶嘆了口氣放下了,心疼之餘,對小小的人兒竟然生出一絲尊敬。
饅頭從小也是規則意識非常強。以前跟大家說過一個小例子:饅頭從小就自己整理玩具,吃飯前睡覺前一定要整理乾淨。
有一次也是到了飯點,奶奶喊饅頭吃飯,那時饅頭才兩歲半,奶聲奶氣地說:我要先clean up ,才能吃飯。
奶奶說:沒關係,吃飯重要。
饅頭還是堅持收拾,等收拾得乾乾淨淨了,才開開心心過來吃飯。
有時候奶奶也會試著跟我溝通,這樣是不是對孩子太嚴格?
我是這麼說的:
規則本身是客觀存在的,越早說清楚,孩子越早知道邊界在哪裡,才會越有安全感。
就像開車,告訴孩子紅燈停綠燈行反而是在保護孩子免受傷害。
學生時代班主任老師的那段話我記憶猶新:學習是自己的事,無論老師在與不在,都請對自己負責。
我沒想到慎獨兩個字影響了我的一生,除了自律帶來自由這一點,他還讓我意識到:我的人生只能我來負責。
很多人問我時間管理,很多人問我學外語,很多人問我健身減重......
我想了想,這三件事情也許我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慎獨二字。
看書學習、健身減重、英語啟蒙,都離不開堅持,而堅持更離不開慎獨。
今天心情不好,就不讀書了
今天身體沒勁,就不鍛鍊了
......
的確,學習是反人性的,都想躺著刷劇。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何必呢?
這就回到了我之前跟大家分享過的一段話:
低級的趣味可以通過放縱獲得
高級的趣味卻需要克制才能獲得
克制,就需要慎獨。
我也是這麼跟孩子們說的。
有好幾次,我在奮筆疾書碼字的時候,饅頭花卷就坐在旁邊看書默默陪我。
(這是有一次帶孩子們出去玩,我在酒店寫文,孩子們在旁邊看書。)
我不知道我寫了多久,但餘光所及,都是兄妹倆一直在旁邊一本一本地看書。
寫完我就抱起兄妹倆,告訴他們:
你們今天的表現很棒,在媽媽沒有要求你們看書的情況下,自己看了很多本書,是不是?
這個行為就是自律,就是慎獨,是一項非常好的品質,媽媽非常鼓勵你們這麼做!
兄妹倆非常開心,剛開始為了得到我更多表揚,一有時間就自己看書,慢慢地,他們已經不在乎我的表揚了,因為從書中得到的樂趣足矣。
沒有外界的幹預,自發地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為自己負責,這是慎獨帶給孩子們的。
寫在最後:
慎獨是我對自己和孩子們的要求,今天分享出來也是供大家參考,不是普世價值觀,每個人對規則的理解,對責任的理解不同,咱們求同存異就好。
那麼,親愛的讀者們,你來給孩子們上開學第一課,你會選擇什麼關鍵詞呢?
歡迎留言告訴我!
Yours, 翻譯官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