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重慶西南大學一對大四學生舉行畢業婚禮,簡短的婚禮儀式僅花費120多元。
5月17日上午8點過,張幹華穿著一身黑色西裝,在朋友們的祝賀聲中,將新娘李司琪背出女生寢室大門,又攜手走向舉辦婚禮的地方。
不過,與普通婚禮不同,這對新人還是西南大學外語學院在校學生。由於兩人都是外地人,沒有在重慶準備婚房,也沒有一套完整的結婚照,甚至連對像樣的鑽戒也沒有,僅用同學們湊的120多元錢就舉辦了一場裸婚婚禮,不少老師和學生前來祝福。
現場 寢室迎親:新郎連過三道關張幹華是西南大學外語學院大四學生,今年3月14日,他與相戀近4年的女友李司琪登記結婚。「我們臨時決定舉辦一場婚禮,也算是畢業紀念。」昨天早上8點,身著正裝的他就在四名男同學陪伴下進入女生寢室,準備迎親。
出乎他意料的是,面前出現的是一堵堵「人牆」。原來,新娘李司琪的同學兼親友團們在宿舍裡設了三道「關卡」。第一關,考察張幹華體力,要求他原地做伏地挺身,正當他猶豫之際,伴郎挺身而出,助他順利過關;第二關,考智力,回答腦筋急轉彎問題,張幹華急得直撓腦袋,「給了紅包,說了好話才總算讓我通過。」最後一關,讓張幹華唱首情歌,他先是一笑,接著大聲唱了首《老鼠愛大米》,總算見到新娘。
而新娘李司琪此時正身著白色婚紗,化著淡妝,捧著一束鮮紅玫瑰坐在寢室一下鋪。張幹華在寢室裡轉了一圈,找出新娘被藏起來的鞋子,小心翼翼為她穿上。在同學們的祝福聲中,背著新娘出了門。
樹林婚禮:學友齊唱婚禮進行曲走出寢室大門,張幹華將李司琪放到地上。同學們用事先準備好的彩色氣球將兩人圍在中間,一步步朝婚禮舉辦地北樟樹林走去。
一路上,張幹華緊緊握著李司琪的手,一言不發,兩人偶爾只是相視一笑。而在他們身旁,是由四五十名同學組成的送親團隊。一路上引得過往同學掏出手機拍照。
「我們其實原本就想舉辦一個低調的婚禮,沒想到來了這麼多人。」在北樟樹林附近有一塊草坪,離兩位新人上課的教室很近,同學們把手裡的彩色氣球繫到樹枝上,作為背景。手握紅色玫瑰的同學在草地上分成兩列站著,李司琪挽著新郎的手,從同學中間走過,在場同學齊聲高唱起《婚禮進行曲》。
「不管貧窮、富貴或是疾病,你願意娶李司琪為妻嗎?」張幹華同班同學劉剛手捧聖經,當著所有人的面,用全英文為兩人主持婚禮。當兩人回答了「我願意」後,現場又是一陣歡呼聲。
儀式過程簡短,10分鐘左右就結束了。接著就是在場同學爭著與二位新人合影,其中還有很多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在校園網上看到了婚禮圖片,就立即飛奔到現場來。
圖為新郎穿過「重重阻攔」,來到女生寢室。
揭秘 120元如何辦場浪漫婚禮昨天這場校園婚禮,並沒有專業的婚慶公司策劃,而是由張幹華班上31個同學,每人交了5元錢,辦了一個簡單的儀式。從婚紗到酒席,都是同學們臨時湊起來的,比起現代都市婚禮,這算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裸婚。
婚紗:借同學姐姐的仔細觀察,記者發現李司琪身上的婚紗並不是很合身,顯得有些小。「這是臨時拿到裁縫店改的。」李司琪說,她的婚紗是婚禮前一天,一同學早上6點起床,去其南坪的姐姐家裡借來的。而儀式後穿的旗袍,則是向另一個同學借的。
化妝:同學幫化的李司琪昨天化了淡淡的妝,頭髮高高束在頭頂。「這妝是我們班學習委員給我化的,她常常在學生活動中幫別人化。」她摸了摸頭髮笑著說,這個簡單的裝扮,花了一小時,「出嫁時能有同學為自己梳頭,特別幸福。」
戒指:同學送的記者注意,兩位新人昨天戴了一對很簡單的戒指,上面刻了小星星做裝飾。「這是大二時我和另外一個同學送他們的。」室友侯倩也不知道這對戒指到底是什麼材質,「並不昂貴,但代表了我們的心意」。
布置:同學幫忙在婚禮現場,最隆重的布置可能就要算一串串白、紫、粉相間的彩色氣球了。「這些氣球都是同學們昨天晚上吹的,一直忙到12點。」李司琪說,最近幾天她還去了跳蚤市場,把舊書都賣了,換了100多塊錢,「打算拍套寫真,就當結婚照了。」
策劃:班委組織的「婚禮流程連新人都不知道。」張幹華的班長說,5月15日才決定舉辦婚禮,班委們組織開了3場會議,大家決定模仿西式婚禮舉辦儀式。置辦儀式所需的捧花、氣球、彩帶、玫瑰等,全部花銷共計120餘元。
儀式結束後,全班同學一起到附近的飯館,再一起AA制吃個飯,既是畢業聚餐,又當做二人的新婚酒席。
新郎穿過「重重阻攔」,將新娘背出女生寢室。
故事
靦腆男生紅著臉進精品店為女友買定情物張幹華和李司琪是大學同班同學,從相識相戀到結婚,共同走過近4個春秋。「沒有一見鍾情,只是感覺這人好像挺不錯。」李司琪說,第一次見到張幹華是軍訓時,當時他正和班上另一個同學在說話,大家就這麼認識了。
接觸了2個多月,兩人都互有好感,便確定了戀愛關係。「我們的戀愛並不是轟轟烈烈的,反而很平淡。」李司琪告訴記者,他們常常約著一塊兒上自習,從大一到現在,除了偶爾小吵小鬧,感情一直很好。最讓她感動的是,大一下學期時,平時靦腆的張幹華第一次走進女生精品店,為李司琪買了一隻毛茸茸的兔子做定情信物,「聽同學說他當時臉都紅到耳根了,但我卻很感動。」
大三時新教學樓離寢室很遠,走路要20多分鐘,張幹華就買了輛自行車,每天固定時間在寢室樓下接她上學,下課再送回來。「但我們沒有時時刻刻膩在一起,有一半時間我們也各自和同學一起玩。」李司琪說。
兩人走在校園裡,兩旁擠滿了好奇圍觀的校友們和朋友。
同學眼裡 他倆是模範夫妻「在我們眼中,他們就是模範夫妻。」李司琪的室友侯倩說,張幹華和李司琪兩人從戀愛至今感情都很穩定,此外,兩人的學習一點沒耽擱。
李司琪的成績在全年級名列前茅,常常獲得校內一等、二等獎學金,口語也很優秀。
而張幹華成績排名中上,除了擅長打羽毛球,還曾任學院宣傳部副部長。
畢業之後 同去妻子老家工作「我們其實考慮了很久才決定結婚的。」李司琪說,她是雲南玉溪人,張幹華家在安徽,大四上學期兩人就決定要畢業在一起。由於他倆都是免費師範生,按照政策,畢業後要回生源地工作,如果要在一起,必須註冊結婚,才能跨省工作。
「我家人還等著看我們在學校的婚禮視頻呢。」李司琪笑著告訴記者,登記結婚的事雙方父母都已同意,並表示支持,雖不能前來,但早已送上祝福。
3月14日,兩人考完了英語專業八級,才攜手註冊登記結婚。「先準備論文答辯,完了再一起去她老家雲南。」張幹華說,等畢業後,兩人還會回安徽老家補辦一場婚禮。
同學充當證婚人,為新人主持婚禮。
聲音 校園婚姻合法但應慎重昨日的這場校園婚禮,除了吸引學生圍觀外,張幹華、李司琪的相關老師也趕到現場。
「他們已經具備《婚姻法》結婚的條件,結婚是他們的權利。」對此,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李雪梅表示,校園只是一個起點,希望他們以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學會包容。
而西南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生導師、王權紅教授認為,如果大學生僅僅是為畢業能到同一單位工作,以結婚為跳板,不特別提倡這樣做。「沒有強大的愛情基石,是經不住生活考驗的。倘若愛情是真誠的,衷心祝福他們!」
「校園婚姻合理合法,大學生都有對情感的需求。」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潘孝富認為,如果談戀愛能促進學業,更好生活,從這個層面說還是有意義的。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他個人還是不提倡大學生大面積地在校結婚。「大學畢業生沒有經濟基礎、物質基礎,人脈缺乏,就業、工作壓力大,這些對他們是一種挑戰,結婚應慎重。」
同學充當證婚人,為新人主持婚禮。
調查 我市多少大學生結婚 民政部門稱難以統計2005年,新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出臺並施行。新規刪除了「在校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理退學手續的學生,作退學處理」這項規定,從而給大學生婚姻解了禁。記者了解,與張少華、李司琪同期辦理結婚的共有4對學生,但這一數據未得到官方證實。
我市高校中到底有多少已婚在校大學生?「這個數據無法統計。」市民政局工作人員稱,由於現在結婚不需要出具單位證明,就目前的婚姻登記系統來看,無法辨別哪些註冊結婚的新人是在校大學生。
新娘將花球拋向身後的同學。
連結 大學生結婚 從「禁」到「行」1990年國家教委發布的《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30條規定,對「在校學習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理退學手續的學生,作退學處理」;
2001年12月,武漢大學最先開禁,允許在校本科生結婚;
2004年5月1日,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專業三年級學生王洋和天津大學在學博士研究生劉航在天津結婚,成為國內首對在校大學生夫妻;
2004年,成都某高校兩名大學生下晚自習後,因在教室接吻被錄下,隨後學校勒令退學,當時這在全國屬首例,但校方認為按1990年制訂的《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可以讓學生退學。兩名學生隨即狀告母校。本報率先報導此案後,引起全國關注,北大行政法學教授姜明安等認為該案意義重大,其有利於推動新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出臺。
2005年9月1日,新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備受關注的「在校大學生結婚就退學」終於廢除;
2007年8月3日,人口計生委、教育部和公安部聯合發文,對在校已婚女大學生生育問題進行規定,從法規的層面徹底廢除了「禁育令」。
(本文來源:人民網 )
新娘新郎與同學們合影。
(來源:中廣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