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分子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常常要使用許多密碼
也不免擔心
使用的密碼到底安不安全 ?
這個點還在工作的小編是深有體會
畢竟
我們這一代伴著電腦長大的人
從小學初中時
便沉浸在
各種帳號被盜的擔憂和恐懼 之中
當小編得知
就在10月26日下午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
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
並且該法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時
不由欣喜若狂——
難道這麼多年來
被病毒+木馬+黑客 頻繁盜號的慘痛經歷
就要在法律武器的強大保障下
成為過去式了嗎?
不料
主編聽到了這番話
笑著對我說:
你還是太年輕
你知道嗎
你日常所用的許多「密碼」
根本就不是密碼?
我冥思苦想的
標點符號+字母+數字+大小寫
竟然連密碼都算不上?
主編見我不信
直接把去年一期節目 的連結發了過來
△ 王小雲開講:密碼是一種複雜而龐大的信息處理系統
我打開一看
果然!
就是那位
讓全世界密碼學家都亂了套的女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華大學教授
密碼學家
王小雲
她曾破譯世界上最難的密碼
在2004和2005年,她先後破解了被稱為世界最安全的兩大密碼算法——MD5、SHA-1
這一破解成果不但震驚了整個密碼學界,更使得美國標準技術局宣布更換密碼系統
而王小雲教授和她的團隊也成功設計出了我們國家自己的密碼算法——SM3
這個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密碼算法更加可靠,更加安全,並有可能成為全新一代的國際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
就在不久前,第四屆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在北京揭曉
王小雲院士獲獎,她是四年來第一位獲獎的女科學家
小編也明白了
為什麼微信密碼、微博密碼
不能算做「密碼」
原來,我們生活中所用的「密碼」
實際上是口令
並不是密碼法中所說的
真正的「密碼」
對此,王小雲院士這樣講:
當你輸入一串字符,如果不經過任何處理 直接送到伺服器來驗證,它一定不是密碼,只是一個口令
如果輸進去的字符,通過密碼運算得出另外一個結果 ,那麼這個結果可以驗證你是否是合法的用戶時,這個口令就變成了密碼
△ 10月27日《新聞直播間》:什麼是密碼
舉個例子
小張約小王去食堂吃飯
但是不想讓別人知道
相互約定以「0」代表小張
「1」代表小王
「7」代表食堂
「9」代表吃飯
「0179」就代表了
「小張約小王去食堂吃飯」這樣的意思
這個過程中,數字和語義之間的替代就是最原始的一種「密碼」。
核心密碼、普通密碼用於保護國家秘密信息,屬於國家秘密;
商用密碼用於保護不屬於國家秘密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使用商用密碼保護網絡與信息安全。
那麼,為什麼要針對密碼工作制定專門法律呢
王小雲教授曾在節日中介紹說,時至今日(2018年),國家的電網已經覆蓋了6億用戶,高速公路聯網已經到了4億用戶,銀行卡U盾也已經到了10億。國內一半的計算機網絡通信以現在的密碼技術都能夠提供保障 。
未來社會人工智慧迅速發展,密碼技術對個人和國家安全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如今大家經常使用的大數據、雲計算、金融服務、無人駕駛、無人機 的背後都是密碼系統在保駕護航。
國家密碼管理局新聞發言人李國海也在採訪中表示:「密碼是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直接關係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它對國家安全和網絡安全有重要的意義,制定《密碼法》就是為了適應我國網絡安全的新形勢,提升密碼工作的科學化、法治化、規範化水平,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
王小雲教授將密碼比作鑰匙 :「沒有密碼的保障,就相當於有人偷了家裡的鑰匙,可以隨時自由進出你家,而你卻渾然不知。」
想想就可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