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類APP監管趨嚴:色情網路遊戲商業廣告依然存在

2020-12-16 環球網

學習類APP監管趨嚴: 色情、網路遊戲、商業廣告依然存在

本報記者 伍素文 廣州報導

導讀

不少學習類APP的主體是非教育類公司,有的甚至是建築公司,怎麼可能去做好一個教育類APP?有的公司看到一款APP火了就去蹭熱點,改成同樣的名稱,結果出現問題追究起責任來,發現原來不是那個知名的APP。

「處對象嗎?老公~」「我想找個哥哥,有人願意嗎?」

離教育部發文整頓學習類APP過去才十幾天,這種社交軟體裡常見的「聊騷」開場白,如今依然停留在某款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習類APP頁面上。

2019年初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為營造良好的「網際網路+教育」育人環境,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各地要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堅決防止有害APP進入校園。往後,進校APP門檻將進一步提高。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對多款學習類APP測評後發現,明令之下,一些熱門APP表現安分守己,之前被通報的「互動作業」已在應用市場下架,納米盒、小猿搜題等已下線問題板塊。然而,截至1月17日,還有個別APP渾水摸魚,企圖矇混過關。

受訪人士認為,學習類APP之所以問題頻發,源於監管的不到位和行業內個別的逐利行為,應從資質和行為兩方面加強管理。教育產品需要在人性和教育價值之間做一個平衡。流量並不是教育產品最重要的指標,做得好比做得大可能更重要。

校外學習類APP問題滋生

為了增強用戶粘性,吸引更多用戶和流量,名氣沒那麼大的學習類APP往往採取變換花樣,甚至打「擦邊球」的策略。

比如,不少學習類APP推出社交空間,但互動交流卻逐漸演變為「互撩」。由於虛擬空間身份匿名,發言者可能並非學生。在一款名為「作業狗」的學習類APP上,「交友」導向尤為明顯。

在其「溜一溜」板塊中,分別有「學出趣」「醉校園」等話題,但裡面的內容大同小異,自拍、交友之風頗濃。年輕女學生發一句「我好看嗎?」再附上自拍照,總能輕易吸引路人前來評論。至於像「處對象嗎?老公~」「我想找個哥哥,有人願意嗎?」之類的交友邀請也屢見不鮮。更有甚者,還在其中發表疑似色情或遊戲邀請的言論。

據了解,「作業狗」是一個中小學試題答案解析和作業問答平臺,由深圳萬利達教育電子有限公司開發,這家公司更具知名度的產品是學習機、點讀機。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目前已註銷,但「作業狗」依然可以發帖、使用。

另一款名為「作業大師」的APP裡,「課本輔導-熱門」板塊中卻包括王者榮耀、絕地求生遊戲攻略、漫畫安利、TFboys紀錄片等視頻,並且需要付費10元開通VIP才可觀看。在「學霸愛書」板塊中,也包括TFboys寫真、王者榮耀攻略、《神秘姐姐的造訪》漫畫等電子書,同樣需要付費購買。

「作業大師」由浙江通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通關教育是一家從事在線教育自主研發的網際網路公司,註冊資本高達1億元。

在學習類APP中,商業廣告更是普遍。一款名為「作業精靈」的APP看起來跟平常那些拍照搜題、掃碼搜書的APP無異,但點開練習冊一看,底部便會出現一列廣告欄,點擊這些廣告會自動跳去廣告相關頁面。這些廣告包括遊戲、電子產品、旅遊、醫美等等,種類繁多。

另一款名為「作業君」的APP路子似乎更野。點進去一看居然出現「作業精靈」的名稱和水印,就像其「高仿號」。作業君廣告內容更露骨,滿是「成人直播」「豐胸」「女性內衣」等字眼。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雖然界面功能基本一樣,但這兩個APP的開發者實際上並不一樣。「作業精靈」由武漢青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而「作業君」是由南昌立得軟體開發有限公司開發。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說,當前教育類APP市場存在一種「往生」的現象,就是一個號被打掉了,便馬上轉移公司,大號變小號。大號有名的時候就養很多小號,出了問題小號繼續上。還有些APP因為做得好,被別的平臺蹭熱點盜用名稱,這種情況也很多。最近學習類APP中還有一些涉黃內容、網路遊戲等轉移到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當中。

如何監管學習類APP

談及學習類APP亂象滋生的原因,一起教育科技聯合創始人肖盾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原因之一是此前管理存在掣肘,包括主管部門、管理制度都不是很清晰。

「很多這些APP原來是沒人監管的,現在出了《通知》,但對於不進校園,或者說主要業務不在校園的APP可能現在還缺少監管。」肖盾說。

另外也有個別創業團隊抱著撈錢的想法做教育。肖盾表示:「有些同行流量確實非常大,因為它們可能更多滿足學生的人性,沒有特別考慮老師、家長。等到商業化的時候,可能就用各種辦法誘導學生付費。教育產品需要在人性和教育價值之間做一個平衡。流量並不是教育產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做得好比做得大可能更重要。」

朱巍則直接指出,目前開發運營APP的公司資質良莠不齊。「不少學習類APP的主體是非教育類企業,有的甚至是建築企業,怎麼可能去做好一個教育類APP?有的公司看到一款APP火了就去蹭熱點,改成同樣的名稱,結果出現問題追究起責任來,發現原來不是那個知名的APP。」

據報導,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2018年底集中開展清理整治專項行動,依法關停下架3469款APP,其中不乏一些不良學習類APP。目前浙江、四川、河北、上海等地均已開展學習類APP等行動應用程式專項整治工作。

「從APP的管理上來說,如果這種亂象還繼續下去,未來不排除有更嚴厲的措施。」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裝備與信息化處處長張權1月5日表示。

隨著《通知》的出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對學習類APP的政策轉向或將引起市場洗牌。進校門檻提高,一些企業可能會考慮將面向B端的部分弱化或砍掉,轉戰C端市場。如果校外學習類APP增多,如何保證監管到位呢?

「網絡服務提供者要提供的表面上是網絡服務,實際上要盡到內容提供者的審核責任,包括評論要先審後發,包括向社會發布的內容,需要做到實時監控。」朱巍說。

他認為,實現有效監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是加強資質管理,這是基本門檻。第二是從行為的內容上來監管,如果有資質或者是有能力去從事這個行業的,那麼你的行為就不能是單純的網絡服務提供者,不能用「內容是用戶發的」去推卸監管責任,要做到實時審核。第三是要建立白名單和黑名單制度。

相關焦點

  • 色情、網遊、廣告……這些有害教育App為何依然活躍?
    記者調查發現,仍有部分App頂風作案,出現涉黃信息,有些不良App換個馬甲以公眾號、小程序的形式連結遊戲和商業廣告,有的學校暗示家長裝App查分數看考卷,有的還有付費陷阱。整治之下又現有害教育類App2018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明確要求停止使用含有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連結,或利用抄作業、
  • 學習類App企業發起自律 杜絕網路遊戲等內容引入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記者張辛欣)一批學習類App企業近日在京共同發布行業自律倡議,倡導建設高效、健康、有價值的「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做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其中,倡議明確在內容審核方面,杜絕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
  • 趕緊瞅瞅,色情、網遊、廣告……別讓這些有害教育App靠近孩子
    2018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明確要求停止使用含有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連結,或利用抄作業、搞題海、公布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App。目前,大量嚴重違規的App已經下架,僅蘋果應用商店下架的教育類App超過15000個。
  • 電子菸監管趨嚴 網際網路禁售電子菸 戒菸功能是噱頭
    電子菸監管趨嚴 網際網路禁售電子菸 戒菸功能是噱頭 2019-11-08 17:18:41 來源:大眾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電子菸監管趨嚴】近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告要求
  • 這些網課學習APP存在色情內容引流!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網信辦在7月初啟動的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中,聚焦網站平臺網課學習頻道、學習教育類APP、工具類應用彈窗等未成年人常用的環節和應用,在前期處置「學而思網校」APP基礎上,近日依法查處了一批影響惡劣的網站平臺。
  • 寒假「護苗」:重點查處學習教育類APP和網路遊戲等
    寒假「護苗」:重點查處學習教育類APP和網路遊戲、文學、漫畫等  中新網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寒假期間,全國「掃黃打非」部門緊緊圍繞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節日氛圍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全面清查出版物市場和校園周邊文化經營場所,加強網絡巡查和監測,重點查處學習教育類APP、網路遊戲、網絡文學、網絡漫畫及門戶網站等領域傳播有害信息情況
  • 國家網信辦:多款學習教育類APP推送低俗色情內容被處罰
    部分典型案例公布如下:4款學習教育類APP推送低俗色情和與學習無關內容。12KM作文APP「文學原創」欄目存在低俗色情小說內容,「追星」專欄渲染早戀、吸菸等導向不良內容。出口成章APP部分用戶頭像、帳號名稱及簡介中包含低俗色情內容。美術寶APP存在低俗色情帖文和跟帖評論,部分用戶頭像、帳號名稱包含色情資源推廣有害內容。
  • 學習類App進校難度加大,公立校「蛋糕」誘惑力不減
    彼時,相關規範政策基本處於空白階段,各種亂象和質疑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學習類App存在色情暴力內容、暗藏遊戲等問題屢見報端。在此情況下,2018年末,各地區逐漸釋放信號,對App進校園開始收緊。有害APP 亂象不止事實上,內容涉黃、暗藏網路遊戲、夾雜商業廣告、誘導收費……學習類APP的亂象早已不新鮮。
  • 兩部門:嚴防網課周邊出現網路遊戲廣告及色情低俗等圖文信息
    《通知》提出,要加強備案管理,對已備案網課平臺的相關信息實現動態更新,對應備案未備案的網課平臺按規定督促整改,將其他面向中小學的非學科類網課平臺納入網絡生態巡查監看範圍,建立工作檯帳。要強化日常監管,督促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以正確價值導向為引領,加強網課教學大綱和圖文、視頻授課內容等審核把關,將彈窗、邊欄、懸浮框、信息流加載、互動社交等環節納入重點管理範疇。
  • 環保及監管政策趨嚴 紡織洗滌行業將面臨洗牌
    環保及監管政策趨嚴 紡織洗滌行業將面臨洗牌 2018-12-06 07:19:05 來源:新思界網 紡織洗滌行業是指專業提供衣物和紡織品洗滌熨燙、染色、織補及皮革類製品護理等服務的行業
  • 棋牌遊戲監管趨嚴,騰訊如何打好棋牌遊戲平臺的牌?
    儘管冰封9個月的遊戲版號已經放開,但棋牌遊戲類依然承受著壓力,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監管環境。「棋牌遊戲平臺最早出來時大家做的業務比較傳統,也在正常軌道上,2014年到2017年,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兩年,房卡模式大批量出現,地方棋牌出現了一兩年就高估值轉讓的產品,這讓棋牌市場向著畸形道路上發展,行業滋生了很多不健康東西。
  • 青少年遊戲之患:色情賭博廣告,充值不受限,就在熱門手遊裡
    比如,通過網絡生成的身份證號及杜撰的姓名就能在「陰陽師」「第五人格」等遊戲認證成功;夜深人靜,「永恆紀元」等遊戲依然為未成年人玩家正常提供遊戲服務;而如「夢幻西遊」、「王者榮耀」的部分頻道未成年人充值不受限制,同時,青少年背著家長大額充值消費而引發的退費糾紛不斷……  南都調查發現,近四成受訪家長稱孩子每天花在遊戲上的時間超過1.5小時,有的甚至超過3個小時,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
  • 尺度堪比色情網站,多個網課、教育類APP涉黃,國家六部門重拳出手!
    多個學習教育類網站平臺和APP傳播有害和不良信息,惡意彈窗引流,嚴重幹擾青少年正常學習,荼毒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為了幫助孩子學習,張先生給女兒買了一臺步步高家教機。前不久,他發現家教機裡名為「小肚皮」的APP中,竟含有男女性愛的漫畫。
  • 網遊廣告、色情內容、混亂教學,這些坑娃的直播平臺必須處罰!
    要進行網絡學習,先要瀏覽大量遊戲、交友信息。所謂的免費網課頁面中,也有大量精心包裝的遊戲廣告。
  • 預先監管也要隨時檢查,治理網課平臺技術與監管缺一不可
    很多學習、教育類平臺抓住這個發展機會,為廣大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方案等。但是,近來有學生家長發現一些網課平臺、軟體內涉及推送遊戲、暴力、色情等不良內容,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對此家長深感焦慮。
  • 課外培訓監管政策趨嚴 對啊網砍掉K12項目
    資料顯示,對啊網創辦於2014年,是一家成人職業教育學習平臺。官網顯示,對啊網的課程覆蓋財務、教師、設計、金融、建工、人力等。值得一提的是,對啊網創始人與多位高管來自於成人教育第一股、美股上市公司商德機構。天眼查信息顯示,對啊網創始人為巒建莛,2007年加入尚德機構;其聯合創始人張曉龍為原尚德機構產品總監;其市場營銷經理鄭武洲為原尚德機構產品總監;其副董事長為殷戩弘。
  • 4款學習教育類App推送色情內容被查!
    被查處的網站平臺中,有4款學習教育類App推送低俗色情和與學習無關內容:12KM作文App「文學原創」欄目存在低俗色情小說內容,「追星」專欄渲染早戀、吸菸等導向不良內容;出口成章App部分用戶頭像、帳號名稱及簡介中包含低俗色情內容;美術寶App存在低俗色情帖文和跟帖評論,部分用戶頭像、帳號名稱包含色情資源推廣有害內容;萬門中學App推送戀愛、股市等與學習無關內容。
  • 廣告聯盟與色情網勾結成潛規則 獲利三大渠道
    北京警方表示,北京各部門一直嚴厲打擊網絡傳播色情行為,2009年1至11月,警方共處置以淫穢色情為主的各類有害信息23200餘條,關閉網站600餘家,關閉網站欄目40餘個。   然而,現實情況表明,手機網站「涉黃」問題依然比較嚴重。   手機「掃黃」的難點究竟在哪?   「難點主要在發現。」全國「掃黃打非」辦負責人說。
  • 嚴防未成年人網課周邊出現網路遊戲廣告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網信辦、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網信辦、教育局:為切實保障優質線上教育資源供給,推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健康有序發展,營造未成年人良好網絡學習環境,現就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加強備案管理(一)完善備案管理。
  • 治理網課平臺,技術與監管缺一不可
    很多學習、教育類平臺抓住這個發展機會,為廣大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方案等。但是,近來有學生家長發現一些網課平臺、軟體內涉及推送遊戲、暴力、色情等不良內容,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對此家長深感焦慮。近日,為切實解決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突出問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網課平臺規範有序發展,中央網信辦、教育部決定啟動為期2個月的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