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張勇等工作:熱處理和熔煉方式改變對AlCoCrFeNiTi0.2高熵合金的影響

2021-02-15 非晶合金


責編 夏  雨

2004年葉均蔚教授提出高熵合金的概念後,越來越多的科研學者投入到高熵合金的組織和性能研究中。傳統材料一般是以1種或2種元素為主,向其中添加少量的其他元素,以改變其性質獲得所需要的性能;而高熵合金打破了組分上的限制,一般指的是包含5種以上的主要元素,元素的原子比在5%到35%之間並且傾向於形成簡單固溶體結構的一類合金。研究發現高熵合金獨特的結構特點,使其具有優良的特性,在機械零件、高速切削刀具和薄膜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勇等在本次研究中,以AlCoCrFeNi合金為基,同樣選擇了Ti元素作為添加元素以改善合金性能,相較於AlCoCrFeNiTi0.5合金,降低了Ti的含量,以增加塑性,製備出AlCoCrFeNiTi0.2合金,研究熱處理和熔煉方式的改變對AlCoCrFeNiTi0.2合金的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在《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21年第50卷第1期中發表。

研究人員採用電弧熔煉方法設計製備了AlCoCrFeNiTi0.2合金,採用磁懸浮熔煉製備了大塊AlCoCrFeNiTi0.2合金。合金在550℃以下沒有發生明顯相變,仍以bcc和B2兩相為主。在800℃熱處理後,出行fcc和σ相。σ相是硬而脆的,其四方結構主要由Cr和Fe組成,當溫度達到975℃以上時,該結構會消失。在1050℃熱處理後,σ相消失,使得bcc+B2相再次成為主導,仍然存在少量的fcc相,同時bcc+B2相的峰強也逐漸減小(圖1)。熱處理後合金的硬度值升高較為明顯,但同時壓縮性能下降。壓縮性能方面,熱處理後合金脆性增加很多,使得強度也急劇下降。Ti0.2-550、Ti0.2-800和Ti0.2-1050合金的壓縮塑性均不到10%,抗壓強度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Ti0.2-800合金的塑性低至5%左右,經歷彈性變形階段後直接斷裂,抗壓強度為 1738.7MPa,幾乎沒有屈服過程。硬度方面,Ti0.2-550、Ti0.2-800和Ti0.2-1050的硬度值均高於Ti0.2合金,Ti0.2-800合金硬度最高,為7193MPa。合金在800℃熱處理後,內部發生了相結構的改變,形成了硬脆的σ相,導致硬度和脆性同時增加,因此使得Ti0.2-800塑性最差而硬度最高(圖2)。當加入少量金屬時,會使得晶格畸變變大,導致固溶效果增強,隨著含量的升高,也會形成一些金屬間化合物或第二相,對合金產生負面影響。相較於AlCoCrFeNiTi0.5合金而言,本研究製備的鑄態AlCoCrFeNiTi0.2 合金強度有所下降,但是壓縮塑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屈服強度超過1500MPa且壓縮塑性超過30%,具有良好的綜合壓縮性能(圖3)。隨著溫度的升高,合金的強度逐漸下降,壓縮塑性逐漸上升。當溫度升高到600℃時,仍能保持較高的屈服強度,並且壓縮塑性較室溫有很大的提高,達到35%。當溫度升高到800℃及以上時,合金壓縮塑性超過50%,但強度下降較多,合金展現出軟化趨勢,屈服強度從800℃的658.63MPa急劇下降至1200℃的146.81MPa(圖4)。

聯繫電話:19106233377

相關焦點

  • 高熵合金真空電弧熔煉與懸浮熔煉
    高熵合金真空電弧熔煉與懸浮熔煉高熵合金是由五種或五種以上等量或大約等量金屬形成的合金。由於高熵合金可能具有許多理想的性質,因此在材料科學及工程上相當受到重視,高熵合金的比強度比傳統合金好很多,而且抗斷裂能力、抗拉強度、抗腐蝕及抗氧化特性都比傳統的合金要好。高熵合金在2004年以前就已問世,但在2010年代才有許多相關的研究。
  • 高熵合金領域高被引的11篇文章,給過你那些啟示?
    高熵合金的各種性能也沒有讓人失望,穩定的單相組織(常見FCC、BCC、HCP)給予它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遲滯擴散效應也賦予了它突出的抗蠕變性能,同時CoCrFeNi基優異的低溫拉伸性能以及ZrHfTaW等難熔金屬優良的高溫壓縮性能,這些性能都給高熵合金替代傳統金屬帶來了可能,使得高熵合金很大的應用前景。
  • 【知識】一文了解高熵合金!
    然而近年來,研究者們發現,將 5 種或 5 種以上的金屬元素按等摩爾比或近等摩爾比混合在一起,不區分主要元素,熔煉得到的合金具有顯微結構簡化、不傾向於出現金屬間化合物、具有納米析出物與非晶質結構等結構特徵,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回火軟化、耐磨等性能特性。這類合金最初由臺灣清華大學的葉均蔚等人率先定義為多主元合金或高熵合金。
  • 香港理工頂刊:2GPa屈服+16%塑性!超強新型高熵合金
    具有超高強度和高塑性的金屬材料是航空航天、交通運輸、能源電站等戰略工程領域迫切需求的結構材料。其中,納米片層材料因其超高強度等優良特性而倍受學術界和工業界青睞,但室溫塑性差(延伸率低於5%)是制約其工程應用的瓶頸問題。
  • 對話北京科技大學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科研領頭人張勇博士|MDPI
    2000年發現了微量稀土元素可以提高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這一發現得到了學術界和工業屆的廣泛徵引和應用;2007年合成了第一個體心立方高強度高熵合金;2008年提出了溶體構型熵和混合焓比值參量W,用來評價材料的構型熵值,已被大量文獻證明可以有效的預測固溶體和非晶相的形成,成功研究出高熵合金纖維,高熵合金太陽能光熱轉化薄膜等。2014年發表的一篇關於高熵合金的文章,目前單篇引用超過了2000次。
  • 溫州大學:首次實現電弧3D列印高熵合金,強度塑性都高
    編輯推薦:溫州大學陳希章教授團隊首次突破了多股絲材增材製造高熵合金製造技術,為大尺寸和複雜形狀高熵合金材料及產品的製造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製造方法,製造的Al-Co-Cr-Fe-Ni高熵合金綜合性能優異,強度2.8GPa且塑性42%!
  • 高熵合金的納米力學與納米結構的高熵合金:閒聊那些年寫過的文章
    本科、碩士、博士分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材料專業學習,博士期間在日本京都大學訪問,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機械系完成博士後。目前其課題組主要從事金屬材料開發,微納米力學和金屬增材製造等方向的研究。高熵合金領域的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Nano Letters、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等期刊。
  • 極限抗拉強度1100 MPa,德國亞琛3D列印高熵合金NADEA
    隨著金屬3D列印日趨受到重視,可列印的金屬合金材料也在不斷的獲得研發領域的突破。化工廠、油井及氣井開採設備等的部件通常曝露在強腐蝕性氣體中,為了確保操作中的安全性,這就要求這些部件具備高強度和耐腐蝕性,高熵合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往,這些高熵合金是通過鑄造出來的,然而,鑄造時容易出現成分偏差現象。
  • 《材料工程》梁秀兵工作:高熵非晶合金耐腐蝕性能研究進展
    近10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該類材料進行了初步探究,加深了對其基本性能的理解,拓寬了高熵非晶合金作為一種功能材料的使用範圍。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梁秀兵等重點闡述了高熵非晶合金的耐腐蝕性,旨在提出面向海洋極端環境服役的耐腐蝕性材料的成分設計理論及製備方法,以滿足國家實施海洋發展戰略對高性能大型裝備防護材料的需求。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15日在《材料工程》中網絡首發。
  • 電弧增材製造高熵合金玩出新高度:多股絞絲增材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溫州大學陳希章教授團隊首次突破了多股絞絲增材製造高熵合金製造技術,為大尺寸和複雜形狀高熵合金材料及產品的製造提供了一種高效有前途的製造方法,製造的Al-Co-Cr-Fe-Ni高熵合金達到強度2.8GPa和延伸率42%的優異結合。
  • 《稀有金屬》專刊徵稿 | 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
    堅持研究的前瞻性、基礎性和創造性,瞄準材料基因工程在稀貴金屬材料研發和應用方面的重大進展,《稀有金屬》組織「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專刊,歡迎各位研究學者來稿。   《稀有金屬》創刊於1977年,月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出版。
  • 識得「廬山」真面目,浙大學者破解高熵合金強度與塑性兼得奧秘...
    所謂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堅強與堅韌並存,是歷史和自然對一個完美事物的重要標準之一。金屬材料的製備和使用淵源千年,是我們建設和改變世界所用的最大量和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然而完美難以企及,金屬材料的強與韌往往不可兼得。因此從幾千年前冷兵器時代武器製造開始,人們就一直在追求堅強與堅韌並存的金屬材料,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已經意識到,金屬材料的不同處理過程一定在改變著什麼,因為它會帶來強韌性的顯著變化。
  • 【材料課堂】超全的金屬學與熱處理知識匯總!
    由於大量的Fe3CII會形成網狀結構,造成鋼的脆性急劇增高,所以實際生產中使用的鋼含碳量一般都低於1.5%;另外,含有網狀Fe3CII的鋼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經過鍛造(壓碎Fe3CII網)或相應的熱處理後才能使用。
  • 材料信息學揭示了新一類的超硬合金
    Rickman說,他是理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和物理學教授。研究人員還使用電子顯微鏡等實驗工具,深入了解導致高熵合金(HEAs)的材料類中觀察到的現象的物理機制。高熵合金含有許多不同的元素,當它們組合時,可能導致系統具有有益且有時出乎意料的熱和機械性能。因此,它們目前是激烈研究的主題。
  • 金屬材料的四種強化方式最全總結來了熱處理
    這種通過溶入某種溶質元素來形成固溶體而使金屬強化的現象稱為固溶強化。在溶質原子濃度適當時,可提高材料的強度和硬度,而其韌性和塑性卻有所下降。3. 影響因素溶質原子的原子分數越高,強化作用也越大,特別是當原子分數很低時,強化作用更為顯著。
  • 《Acta Mater》晶格畸變和化學短程序對中熵合金變形機理的影響
    儘管已有充分的實驗研究和模擬計算結果表明晶格畸變(lattice distortion)和化學短程有序(chemical short-range order)確實存在於中、高熵合金當中且對材料性能有重要影響,兩者在材料變形的不同階段各自產生的作用仍缺乏系統的研究和解釋。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Irene J.
  • 臺灣交大《Acta Mater》:過載增強高熵合金疲勞性能
    高熵合金(HEA)具有出色的強度-延展性組合,優異的斷裂韌性和熱穩定性,在從低溫到高溫的各種溫度下,均有一定潛在的應用前景,進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對於HEA的實際使用,耐疲勞性是關鍵問題之一。因此,闡明金屬合金中超載導致裂紋閉合和尖端塑性的主要機制,研究超載對HEAs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中國臺灣交通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拉伸過載對宏觀疲勞的影響。通過透射電鏡和有限元分析探討了單fcc CoCrFeMnNi HEAs的裂紋擴展性能、殘餘應變/應力分布、疲勞裂紋尖端附近的塑性區大小以及相應的潛在機制。
  • 臺灣交大《Acta Materialia》:過載增強高熵合金疲勞性能!
    高熵合金(HEA)具有出色的強度-延展性組合,優異的斷裂韌性和熱穩定性,在從低溫到高溫的各種溫度下,均有一定潛在的應用前景,進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對於HEA的實際使用,耐疲勞性是關鍵問題之一。然而,在HEA研究中,關於變幅載荷作用下HEAs的疲勞裂紋生長行為的研究鮮有報導。
  • 金屬熱處理工藝講解
    根據加熱介質、加熱溫度和冷卻方法的不同,每一大類又可區分為若干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同一種金屬採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可獲得不同的組織,從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鋼鐵是工業上應用最廣的金屬,而且鋼鐵顯微組織也最為複雜,因此鋼鐵熱處理工藝種類繁多。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 合金元素Si在金屬中的作用
    一般,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一、對金屬的顯微組織及熱處理的影響二、對金屬力學性能的影響三、對金屬物理參數、化學性能和加工工藝的影響四、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如今的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合金元素有矽、錳、鉻、鎳、鉬、鎢、釩、鈮、硼、氮、磷、硫、硒、銻、碲、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