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澄邁實驗中學——
攜夢出發 共創美好
華東師範大學澄邁實驗中學。校方供圖
■ 許春媚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位于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內的華東師範大學澄邁實驗中學(以下簡稱華邁實驗中學)迎來了開學季,千餘名懷揣夢想的少年們,意氣風發,邁著腳步走進校園,開始新學年的學習。
這是一所年輕而充滿希望的學校,它成立於2019年,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與澄邁縣政府合作舉辦的公辦完全中學,是省政府開展「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引進建成的學校之一。2019年9月,華邁實驗中學首次招生就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初一年級三次全縣統考,多項數據位列全縣第一;高一年級全省7市縣11所學校期末聯考總評第一,9個學科平均分第一。
成績的背後,是一年多以來在校長張喜忠的帶領下,華邁中學全體師生員工全心全意地付出、共同努力地拼搏,他們聯手創造出了華邁速度、華邁激情、華邁奇蹟和華邁品質。
借外力:牽手華東師大共建精品學校
9月的海南,陽光依然熾熱。開學報到第一天,家長王延勇拉著副校長姜童聊著自己女兒來到華邁後的成長;家長王篤俊帶著全家老老少少四處參觀校園……這種種舉動的背後,代表的是澄邁人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依託華東師範大學雄厚的基礎教育資源和教育科研資源,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打造高品質、有特色、示範性的優質名校,在全縣教育中發揮示範帶動和引領輻射作用。」澄邁縣縣長司迺超在去年華邁實驗中學成立一周年慶典上的致辭,代表了澄邁人對華邁的期盼與囑託。
2018年11月3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澄邁縣政府與華東師大正式籤署「合作辦學」協議。按照協議,在12年的合作期限內,華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將不斷在師資培養、資源共享、專家培訓等方面持續為華邁實驗中學助力。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考量一所學校「軟」實力的高低就要以這所學校的教師優秀程度為標尺。而校長,則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舵手,尤其是一所新建的學校,校長將決定著學校未來航行的方向與高度。作為海南省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集團的特聘校長,張喜忠無疑是華東師大教育集團為華邁實驗中學送來的一份「大禮」。先後在遼寧省本溪市三所學校擔任校長的他,其梳理的幸福教育、美的教育、心新教育理念,為推動本溪基礎教育內涵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在擔任本溪市高級中學校長的五年時間裡,帶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僅為清華和北大兩所國內頂尖大學就培養輸送優秀生源159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評為遼寧省專家型校長。
去年9月華邁實驗中學開學時,學校的基礎設施還沒有完全建好,功能室缺失,學校不得不「邊辦學邊建設」;預留的80畝土地的規劃使用還沒有完成;教師和學生宿舍裡的一些必需設備還沒安裝到位;學校還沒有綜合訓練館、大型學術報告廳等,距離省一級學校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受聘擔任華邁實驗中學校長後,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張喜忠就帶領著他的團隊展現了「華邁速度」。
華東師範大學澄邁實驗中學校長張喜忠。校方供圖
修內功:構建校園文化塑造學校靈魂
一所剛剛成立的新學校,基礎設施還沒有完全建好,老師來自五湖四海,生源也不是這個地區最優秀的。如何破局?張喜忠選擇引導師生參與學校文化構建、鑄就共同的精神家園來「破冰」。
看見地上有垃圾,隨手撿起來扔到垃圾桶中;看見活動室裡的書本教具放歪了,隨手歸整好放回原處;看見宿舍洗浴間的水龍頭滑落下來,隨手拿起來掛好……在華邁實驗中學,這樣的行為隨處可見,一切都自然而然,就像是整理自己的家一樣。
「從無到有,見證了這所學校的每一步成長,怎麼能不愛護它。」作為華邁實驗中學的一名老師,總務處主任王屹聊起這所學校,充滿了自豪感和歸屬感,學校裡時時發生「人文關懷」的教育故事:生日到了,食堂送來生日蛋糕,生病了有屬於病人的病號飯;課餘間同學們組成互助組一對一提問背誦督促學習……
「在這所學校裡,通過老師和同學的鼓勵,我找到了方向,我要做自己夜空裡那顆最亮的星。」在今年學校組織的一次「給爸爸的一封信」的主題活動中,華邁實驗中學一名初一女生,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在進入該校前,她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一度對自己喪失了信心。學校用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先生拍攝的經典動畫片《千與千尋》中的主人公「千尋」鼓勵學生發現自我。據介紹,華邁實驗中學致力於將校園文化教育融入於學生的每一項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如校操學習、學法指導、班徽班旗設計、保護海洋拉練行動、寫給未來的自己一封信等。
以心潤心,以新育新,通過潛移默化的校園文化的構建,短短一年時間,華邁實驗中學的精氣神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在學習成績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屆初一、高一年級一年來在所有的縣考及聯考中屢次勇奪佳績,尤其是在下學期全縣初一年級期末聯考中,全縣前100名華邁獨佔98人,前200名中華邁獨佔188人,成績遙遙領先;高一年級在全省38所高中名校期末聯考中,總平均分名列第六,其中三科名列第三、一科名列第二、一科名列第一,呈現異軍突起。2020年中考各批次錄取分數增加幅度驚人,提前批錄取分數線突破702分,全縣700分以上高分人數的近三分之二選擇了華邁。
強硬體:建特色配套設施固立校之本
漫步在華邁中學的校園中,明顯感覺到學校在許多功能性配套設施的建設上獨具「華邁」特色。
「心空間」裡,兩排原木色的書櫃依次排開,最中間處是一圈鋪著各色坐墊的小憩空間,兩頭分別是書法空間和繪畫空間。而「新空間」中除了一格一格的書櫃外,最明顯的莫過於那一片原木階梯和寬大的電視牆,還有盡頭的小水吧。「這裡24小時不鎖門,老師和學生們想來就來,不受限制,他們可以隨意在這裡看書、寫書法、畫畫,做手工,集學習和休閒為一體。」華邁實驗中學辦公室主任管金鵬自豪地說,「從開放至今,這裡沒有丟過一本書,也沒有因為自由進出變得亂糟糟,每一個來到這裡的老師和學生在離開的時候都會自覺地進行整理。」還有學校日新樓的一樓背面,原本應該被封死的樓梯小空間,被裝飾成了溫馨的千尋悅讀屋,一格一格的小空間,滿足了孩子們「秘密基地」的夢想,提供了一個私密的學習空間,將枯燥的讀書變得生動起來。
這種充滿人文和諧氣息的特色配套設施,在華邁實驗中學裡隨處可見。「我們要打造一所呈現綠色生態的學校。」張喜忠介紹說,學校特別邀請了知名設計師,運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進行規劃、設計,通過建設校園菜地、屋頂果園、室內花田、閱來閱香校園原生態圖書館、九宮格「QQ農場」等集學習、工作、活動、休閒功能於一體的配套設施,配以生態的校園園林景觀,讓師生們感受和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除了頗具特色的生態休閒配套設施以外,教學樓內的科創室也特別引人注目。3D印表機、無人機、積木教育機器人……這些極具「未來感」、以往只存在於電視和網絡中的高新科技,鮮活地擺放在科創室中。「我們不設置門檻,只要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來到這裡跟我學習。」負責科創室教學的譚保鴻老師是一位出色的信息技術老師,他教授的學生曾多次獲得全國各種電子信息智能比賽的獎項。
據介紹,華邁實驗中學以AI安防、AI課堂、AI食堂及舍務、數位化校園文化、數位化專業教室為基礎,結合智能感知的應用系統,實現了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智能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
澄風破浪,邁古越今;華耀未來,邁向卓越。華邁實驗中學這所剛滿周歲的學校,在全體師生齊心協力的推動下,在澄邁百姓熱切期盼中,定會炫麗綻放,未來可期,讓我們一起見證它的破繭以及成蝶。(海南日報金江9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