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愛科學」:農業大省躍升科技大省

2020-12-20 中安在線網站

  近4年兩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4.5倍、增幅全國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擴大2.3倍、升至全國第八,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5%,成為發展主引擎……

  記者在安徽調研了解到,該省以科學技術為突破口引領全面創新,一改傳統農業和煤炭、鋼鐵等資源型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實現從「農業大省」到「科技大省」的角色轉變,經濟形勢穩中向好,闖出了一條中西部「科技創新促崛起」新路。

  做強科技供給:「獨有獨創」塑造「新安徽」核心競爭力

  今年8月,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在我國發射升空,這項國際量子科研的重大突破,核心技術來源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他們也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3年,中國科技大學陳仙輝等學者,以重大發現「鐵基超導」問鼎此前已3年空缺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併入選英國《自然》雜誌評選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量子通信、鐵基超導、「人造太陽」……近年來,地處中部的安徽湧現出一批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科研成果。這些「獨有獨創」的原始創新,為安徽「無中生有」發展新興產業、「升級換代」提振傳統產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量子信息被認為是下一代IT產業核心技術,國內前沿的兩家企業國盾量子、問天量子都誕生在安徽。科大訊飛多次奪得國際語音合成大賽冠軍,成為國內高市值的軟體企業之一。

  「過去我們常講安徽具有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等優勢,現在隨著這些傳統優勢弱化,要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更多依靠創新塑造新優勢。」安徽省委的主要領導說。

  攻關全國首條8.5代、全球首條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安徽躍居全國最大新型顯示材料基地。年產工業機器人2200多臺,居全國前列。筆記本電腦年產量近1400萬臺,全球每10臺中就有1臺是「安徽造」。

  從糧、煤、鋼到液晶、機器人、筆記本電腦,科技使安徽的產業結構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上攀升。原本「有而不強」的家電、汽車等傳統產業,也在行業增速放緩的大形勢下「逆市」迸發活力。

  2015年,安徽出產電冰箱、洗衣機、空調7789萬臺,佔全國約四分之一。產銷汽車126萬輛,增長31%,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7倍居全國前列。

  科技也深刻改變了安徽的農業。聯合中科院開展科技增糧「第二糧倉」項目,安徽分步改造2471萬畝低產田催生一批「噸糧縣」。安徽農業大學成立全國首個茶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製出國內外首條綠茶連續化生產線得到推廣。 科技創新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近3年,安徽戰略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1.2%,拉動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年均增長9.4%、9.9%。

  向改革要動力:暢通產學研催生「創新黑馬」

  作為改革開放後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6個產糧大省之一,安徽的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上世紀90年代,安徽曾研發出全國第一臺VCD和微型計算機,但產業總是「長不大、留不住」,牆內開花牆外香。

  進入新世紀,安徽發展的出路在哪裡?安徽省委、省政府直面「痛點」「堵點」,決心做強本省的科教資源和人才優勢,轉換路徑走自主創新崛起之路。

  2004年,合肥成為全國首個科技創新試點市;2008年,安徽啟動「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建設;2013年,安徽獲批全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

  為激活人才、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安徽陸續出臺了「1+6+2」配套政策。如,多種形式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推出「政府投資入股、上市後股份獎勵」等新型扶持方式。資金引導企業建實驗室、購買研發設備,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全省已激勵2259名科研人員1.35億股。

  為打破「科研、生產兩張皮」,安徽「柔性制度」鼓勵科研單位與企業人才雙向交流,經費支持雙方協同創新。全省80%以上工業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企業逐步成為創新主體。

  為發揮市場作用,以政府有限投入撬動更多社會資源,安徽在研發、轉化等環節形成「創新後補助」推進機制。去年全省近千家科研院所和企業獲得政府補助15億多元,帶動研發投入60多億元。

  從基礎研究、發明專利到現實生產力,打通創新鏈的安徽釋放出強勁發展活力:近5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1家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5968億元增至15313億元。 今年上半年,安徽獲授國家發明專利9363件,增長106%,成為增速全國第一的「創新黑馬」。

  創新「磁石效應」:內外資源集聚邁向科技強省

  今年7月,哈工大機器人中央研究院、北航創新研究院落戶安徽。此前不久,清華、北大、中國農科院等已在安徽布局研究院,全省國家級研發平臺達到161個。

  科技,已成為安徽的一種特質、一個品牌、一面旗幟,發揮出吸聚創新資源的「磁石效應」。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近年來連續引進了8位哈佛大學博士後,組建起國際一流的「轉化醫學學科」團隊。

  近兩年,安徽面向全球引進了160個高層次科技團隊,並支持企業境外投資。馬鋼收購了世界一流高鐵輪軸廠商法國瓦頓公司;合肥產投集團3億美元參與併購荷蘭半導體巨頭恩智浦的射頻業務,在合肥設立研發中心。

  這些「高精尖缺」創新要素的集聚,將助推安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達到新高度。

  近期,國務院批覆了全國7個地區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安徽成為中部唯一入選省份。 新使命吹響了安徽從科技大省邁向「科技強省」的號角。據了解,安徽將聚焦「兩大中心、三大任務」實施「八大機制」,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2030年建成科技強省,在全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新華社合肥10月26日電)

相關焦點

  • 科技創新是安徽唯一的強省之路
    安徽有名的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火遍安徽不是沒有原因的。安徽人重視教育也有著現實原因,安徽是人口大省又是農業大省,無論是高考的激烈程度還是畢業以後的工作機會都早早的決定安徽的孩子要比別的地方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同樣的教育
  • 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建築大學合併?省教育廳:目前尚無此打算
    對於網友提出的「將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建築大學進行整合」的建議,安徽省教育廳9月23日回應稱,據了解,目前尚無此打算。二者互補互利,合併後只有三個校區,體量十分適中,這樣一所學科比較完備,又位於合肥的省會大學,無論是對於本省還是外省考生吸引力都足夠大。外省的生源質量或許還會進一步攀升,也有利於改善安徽高等教育氣象,也便於省內撥款扶持,留住人才。
  • 河大農學院舉行研討會 助推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河南如何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12月26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專家學者,進行了學術探討。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朱玉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張新友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蓋鈞鎰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謝道昕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學王家耀教授等,結合各自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打通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通道 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農業科學...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5日訊 今天,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戰略合作籤約暨齊魯糧油產研孵化中心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辦。
  • 安徽:文化軟實力成為強省新動力
    日前,記者深入採訪,為讀者、網友展現文化強省的成果,剖析成績背後的原因,並描繪我省未來的「文化藍圖」。  文藝精品一個接著一個,文化樂園把歡樂送往萬村千鄉……三年多來,隨著文化強省「八個強」的建設,不僅越來越多的文化精品逐漸提升我省居民的幸福指數,「文化安徽」也開始成為助推安徽崛起的新動力。
  • 省婦聯在宿開展年終「大宣講」 「大調研」活動
    12月29日至30日,安徽省婦聯黨組成員、省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主任昂朝霞一行在宿州市開展年終「大宣講」「大調研」活動。市政府副市長、婦兒工委主任張曉東、市婦聯主席楊勁松等陪同調研。在宿州市看守所開展「送獎到基層」活動實地調研在埇橋區觀園社區,省婦聯調研組實地走訪調研了社區家庭教育基地、鄰裡展館、日間照料中心、社區服務大廳等,詳細了解社區在家庭教育、家風建設、養老等方面工作情況,該社區在引領家庭教育、開展各類家庭教育系列活動等方面所作大量工作等得到省婦聯的肯定。
  • 省大研會暨數字四川科技專家服務團專家來興調研
    10月21日至22日,省大研會暨數字四川科技專家服務團專家來興調研。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字四川科技專家服務團團長、省大研會名譽會長朱中梁,數字四川科技專家服務團常務副團長、省大研會戰略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進,數字四川專家服務團副團長、省大研會黨支部書記、省大研會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賴廷謙,省委網信辦二級巡視員、省網際網路行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謝錦蓉參加調研。市政府副市長張健,市委網信辦主任師世秋,縣委書記陳良雲,縣委副書記朱遠鵬陪同調研。
  • 安徽:三廳局新「掌門」任命 省人大通過多項人事任免
    昨日下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表決,決定任命蘭玉傑為省科學技術廳廳長、施平為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孫正東為省農業委員會主任。同時,免去徐根應的省科技廳廳長職務、梅勁的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職務、張華建的省農委主任職務。
  • 山東農業大學獲3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4月4日上午,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濟南召開,對獲得2018年度國家和山東省科技獎勵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進行表彰獎勵。山東農業大學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獲得3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開創了山東農業大學科研工作新局面。
  • 安徽任命三廳局新「掌門」 蘭玉傑為省科技廳廳長(附簡歷)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昨日下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表決,決定任命蘭玉傑為省科學技術廳廳長、施平為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孫正東為省農業委員會主任。同時,免去徐根應的省科技廳廳長職務、梅勁的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職務、張華建的省農委主任職務。
  • 安徽農業大學的五星專業——茶學專業,就業前景喜人
    學校特色和實力關係到在大學裡可以獲得更多更專業的知識,就業前景則關係到畢業之後的工作和就業問題今天我們帶大家走進一個就業前景喜人的專業,茶學專業和開設有該專業的一所特色高校茶學專業「茶學」專業在大的方面分為「茶科學」和「茶文化學」
  • 安徽省2020年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班在安徽農業大學開班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5日上午,全省2020年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班開班儀式在安徽農業大學大禮堂舉行。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楊增權,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李紅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孫傳琴出席開班儀式並在主席臺就坐。開班儀式由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處長縱風雲同志主持。  李紅同志首先致辭。
  • 省林草局成功舉辦四川林草科技論壇
    本次論壇是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主辦,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省大熊貓科學研究院、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省林業和草原科學技術推廣總站、四川大熊貓數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圍繞大熊貓科學研究、森林草原防滅火、草原科技、天然林保護等四個主題展開研討,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20名專家學者,共繪四川林草科技美好藍圖
  • 「科技賦能 助力汙染攻堅」 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裡的「尖板眼...
    「科技賦能 助力汙染攻堅 青年科研技能暨院2020年環境科研儀器科普活動」在華中農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廣場舉行。同時,這次活動從籌備到正式開始,不到48小時,極大地考驗了湖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各部門的協作應急響應能力。這也是科研人員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一次大練兵。
  • 省科協鄉村科技人才培訓班在寧舉辦
    為落實江蘇省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提升鄉村科技人才綜合素質,8月17日至20日,省科協鄉村科技人才暨農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提升培訓班在南京市江寧區舉辦。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團隊成員、近三年引進博士以及連雲港生物工程中等專科學校科技骨幹等50人參加培訓。
  • 省林科院到山東農業大學座談交流
    為貫徹落實全省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精神,強化科教融合力度,2020年12月31日,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陳俊強,副院長吳德軍等一行3人到山東農業大學進行交流對接,山東農業大學科技處副處長賈波,林學院黨委書記慄成良、院長魯法典參加座談交流。
  •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省科技交流中心與俄羅斯沃羅涅日大學...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省科技交流中心與俄羅斯沃羅涅日大學籤定合作協議 2012年12月19日 00時00分 來源: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網站 【字體:大
  • 省體育局信息化項目入選2019年度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
    經安徽省信息化協會(省經信廳)初評和省「信息化十件大事」專家組最終評審, 6月2日,2019年度(第二十四屆)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遴選結果公示,省體育局申報的「安徽體彩運用量子隨機數發生器項目助力我省『責任彩票』建設項目」得到專家們的一致認可通過,成功入選2019年度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中國農業大學等9所高校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7月23日,「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中國農業大學等9所高校。直播累計觀看總量約為1000萬人次,其中中國農業大學為139.5萬人次,陝西師範大學為58.4萬人次,首都師範大學為171萬人次,青島科技大學為88.1萬人次,青島大學為138.8萬人次,河北農業大學為98.7萬人次,安徽醫科大學為137.5萬人次,重慶第二師範學院為86.7萬人次,吉林動畫學院為84.2萬人次。
  • 湖南是農業大省,如何確保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專家學者這麼說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湖南是農業大省,如何確保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湖南日報》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