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紙硯」是我國文房四寶。它從流傳到今天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無論是外觀、形狀、材料還是工藝,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鋼筆」已經從傳統的毛筆發展到原子筆、中性筆、鋼筆等。想必,在很多人眼裡,質量最好、價格便宜的原子筆是所有鋼筆中最簡單的。在這裡,我想告訴你事實恰恰相反。
鋼筆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古埃及人在紙卷上使用的蘆葦筆。蘆葦筆是西方一種古老的書寫工具。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是用蘆葦筆書寫的。根據Sakala的發現,早在公元前3000年,羊皮紙上就可能使用蘆葦筆,直到中世紀。但從7世紀開始,裡德筆的壟斷地位被打破。直到16世紀,幾乎沒有人再使用蘆葦筆。
第二階段標誌著羽毛筆的誕生。從中世紀到19世紀,用羽毛筆記記錄的歐洲文明幾乎覆蓋了所有領域,羽毛筆的書寫效果比蘆葦筆好得多、流暢得多。羽毛筆的羽毛大多來自飛鳥的羽毛,其中最常用的是鵝毛,所以有人把羽毛筆簡稱為「鵝毛筆」。羽毛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是1787年被用來書寫和籤署美國憲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
第三階段是金屬尖期。考古學家在龐貝遺址發現了一個銅筆尖,這證明金屬筆尖至少從公元79年就開始使用了。在1663年塞繆爾·佩皮斯的日記中,有一句話:一支有墨水的銀筆。鋼筆專利於1811年正式公布,1822年伯明罕開始大量生產鋼筆。然而,鋼筆墨水不容易在紙上幹,而印表機墨水是快幹的。為了製造一種快幹筆,人們開始研究原子筆。
儘管美國記者約翰·勞埃德以及英國、德國等國都曾製造過原子筆,但由於其糟糕的書寫性能,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1943年,匈牙利記者魯迪斯洛·比羅(rudislo Biro)和他的兄弟喬治才申請了原子筆的新專利,但這項專利是英國購買的,只有英國皇家空軍的工作人員才能獲得。然而,1949年,美國和法國也相繼推出原子筆。由於美國原子筆價格昂貴,法國BIC原子筆成功佔領了原子筆市場。
到目前為止,只有中國、日本和瑞士三個國家仍在生產原子筆,甚至美國也不再生產原子筆。原子筆筆頭的製造工藝複雜,精度高,尤其是材料的缺乏和成本高,導致許多國外原子筆企業利潤不足,紛紛宣告破產。為了打破國外對原子筆的壟斷,中國每年在研究筆上投入12億元。
直到2016年,第一批被檢測的原子筆鋼材生產出來。明年1月起,山西太鋼生產的原子筆筆頭逐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