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媽媽的心裡,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好的。孩子心裡的媽媽,是不是也是最美的呢?
01
幼兒園裡的美術課,小美畫了一張人物畫,紅色的頭髮一根一根直立著,伸著長長的大手,張著寬寬的嘴巴。她說,這是我的媽媽。
老師問小美:「你畫的媽媽,可不怎麼好看哦!」
小美說:「我媽媽生氣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啊,比這個還要兇,像個魔鬼!」
最愛孩子的人,在孩子的心裡卻是一副這樣的形象,還真是值得所有的媽媽們反思。
每一個女人在婚前都是一位溫柔美麗的淑女,可是婚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務、工作、孩子的學習成績,磨滅了我們大多數人的耐心,窈窕淑女也變得開始面目猙獰。
孩子在寫作業,家長一看孩子出錯了,就開始大喊:「看你怎麼寫的,擦掉!重寫!」結果孩子一緊張,又寫錯了,接著是家長更大聲的批評。
批評孩子是為了孩子好,這是我們做家長的初心。但是你的壞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新手司機在剛剛學會開車的時候,身邊副駕駛上都會有一個老司機帶一帶。
如果你旁邊有這樣一個「師父」,你一邊在駕駛汽車,他在一邊大吼大叫地批評你,你覺得會對你有幫助嗎?
大吼大叫的「師父」對你的幫助沒有半分,反而會增加你的負擔,讓你心慌意亂,更容易出錯。
其實,不光是開車的時候,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非常討厭那個對你指手畫腳,大喊大叫的人。
02
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就正在做著這樣的事情,你的壞情緒,正在影響著孩子。
①媽媽的壞情緒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國外曾經有一個實驗叫「被欺負的植物」。兩株長得差不多一樣的植物,被放進相同的玻璃窗裡面。
工作人員對它們進行一樣的照料,澆水、施肥。不同的是,一株植物會每天被表揚,另一株植物每天被語言暴力「欺負」。
30天以後,被表揚的植物一副欣欣向榮的長勢,被罵的植物開始枯萎凋零。
一棵沒有思想的植物都會被語言暴力「罵」死,何況是心靈幼小的孩子呢!所以,你的語言暴力會傷害孩子們的身體健康,請快點改正吧。
②媽媽的壞情緒,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一個人如果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批評,就很難在心理上對自己認同,也就是缺乏自信。
陳喬恩是臺灣偶像劇一姐,但是她實際上是一個內心非常敏感又自卑的人。陳喬恩小時候,媽媽對她非常嚴厲,除了嚴厲的批評,還經常挨打。陳喬恩一聽到母親的腳步聲,就嚇得瑟瑟發抖。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小時候需要從父母那裡獲得認同感,他們也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
所以,父母的語言暴力,殺傷力也是最大的。父母總是批評訓斥孩子,孩子的信心被打擊,親子關係疏遠,孩子缺乏安全感。
③壞情緒會「遺傳」給孩子。
孩子為人處世的方式,會和父母很像。因為他們從小就在觀察父母,學習父母。所以,有心理學家說,父母的壞脾氣,是會遺傳給孩子的。
父母遇到事情,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長大了,也可能會成為一個暴脾氣的人。
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福氣!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建議學校對女性降分錄取,因為她認為提高母親的認知水平,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03
媽媽為了孩子真的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就從改變自己的暴脾氣開始吧!
(1)把壞情緒關在門外。
女人很不容易,既要工作賺錢,又要照顧家庭,壓力太大了。
媽媽們如果在工作中有了很大壓力,或者是在外面受了委屈,請你把不好的情緒再回家之前發洩掉,不要遷怒於孩子。
(2)讓爸爸多參與育兒。
管教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如果爸爸可以承擔一部分教育孩子的責任,媽媽的壓力就會小一些,心理上的焦慮就會減少一些,情緒也會更好。
(3)記錄自己的每一次發脾氣。
樊登在一次講書的時候說,媽媽如果忍不住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妨試一試記錄法。也就是,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過後就認真地把它記錄在本子上。
為什麼對孩子發脾氣,最後有什麼樣的教育後果,認識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但是媽媽不是超人。爸爸多陪陪孩子,多體貼妻子。孩子擁有一個溫和的媽媽、丈夫有一個儒雅的妻子,就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