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16-10-13 11:33:51 查看數0
我國文字從古代的象形文字發展到今天的漢字,中間是經過多次變化和改革的;但是歷代的改革幾乎都是兼收並蓄的,以致使漢字越積越多。我們的漢字數量多得驚人,從古至今,每個朝代都會創造推出很多新字,從炎黃時期(公元前2698年)到現在,已知的中華漢字數量已經超過了10萬。
清代《康熙字典》收錄了47000多個漢字。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收字49964個。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 字。當代的《漢語大字典》(2010年版)收字60,370個,1994年中華書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中華字海》收字85,568個,這也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在眾多的漢字中,有很多漢字長得很像,比如己和已、薛和薜、荼和茶、日和曰、 贏和羸、治和冶、壤和攘、爪和瓜、免和兔、戌和戍、孓孑子等等。這些漢字中的「雙胞胎」雖然長得極為相似,但字意完全不同,讓人不禁越發的感覺到我國漢字的博大精深起來。
在這些相似的漢字中,有兩個字極為相似,就連多年的教書先生也分辨不出這兩個字有什麼區別,今天小編便來給大家挖一挖這兩個字,看看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
這兩個字就是:1 墫(zun) 2 墫(cun)
小編第一次看到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什麼嘛,這分明是一個字好不?
但查了字典後,發現其實這兩個字還是有區別的,它們的區別就是:墫(zun)是提土旁,墫(cun)是士字旁。
不過就算小編發現了其中的秘密,但這雙連「土」和「士」都分不太清的氪金狗眼還是完全看不出任何區別嘛......
於是,小編只能自備放大鏡,來仔細的對比一下......
在宋體下面,這兩個字的區分就非常明顯了,這下終於看出來,左邊的是士字旁,而右邊的是提土旁。
但是有人說小編是眼花了,於是小編不開心了,又去word裡面查了字的編號。
這是提土旁的
這是士字旁的
真相大白
哼哼,說小編眼花,其實是你們眼花了才對。這兩個字疊在一起,看看你們眼花不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