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兩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097字,閱讀僅需2分鐘~
帽架,就是用以置放冠帽的架子,是清代冠服禮制中的必備之物。清代雍正一朝帽架的設計、成造,多來自雍正皇帝直接授意,或以怡親王為「藝術監督」,再由近臣海望具體落實。 雍正皇帝甚至曾對自己獨創的「搶鳳帽架」下旨不許外傳,頗有近代商業社會「專利保護」之意。
多樣的形制
此外,雍正九年八月首領薩木哈傳旨:「照朕五月初七日指示八角式花籃帽架再做一件」,琺瑯作奉旨後於十月二十八日完作呈進。雍正十年十月由內務府大臣海望傳做「象牙透雕盒式帽架」一對做為備用,雜活作於七天後就呈進「象牙透雕盒式帽架一對」,還特別用小字註明「系銅鍍金託象牙茜綠挺紫檀木鑲嵌座,盒內盛香袋」。「八角式花籃帽架」和「象牙透雕盒式帽架」此兩件特殊的形制,前者是照之前雍正皇帝的指示再做一件,後者則傳做為備用,顯示都曾不止做過一次。
三足鼎立式帽架
上述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傳做單一用材中的紫檀木、黃楊木帽架,雜活作後續交出的黃楊木做成「瓜式帽架」。紫檀木完作則是「夔龍式帽架」,此形制有可能將傘蓋、挺柱和底座合而為一,形制或如故宮博物院所藏一架乾隆御用文具活腿桌桌面屜內的「百什件」之一—蜿蜒向上的三足鼎立帽架—使用時撐開置於桌上一隅,用畢與其他文玩百什件各有所歸的收入屜內。
轉動帽架與擔子式帽架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十一年七月海望奉旨要賞平郡王的物件:
內大臣海(望)奉旨:著賞平郡王……象牙挺紅羊皮轉軸帽架一件、……擔子式帽架一件、……員外郎三音保送去賞平郡王訖。
由此可知,帽架運送時需要另制「帽盒」承裝,而賞給平郡王的這件帽架還設有「轉軸」可以推轉。姑不論具「轉軸」的帽架是否較方便使用,此制令人想到雍正皇帝曾於雍正八年十月傳旨給海望,要他依照疆臣年希堯進貢的「番花獨挺方面桌」改做成圓面的獨挺桌,並且「座子中腰安轉軸,要推的(得)轉」,《紅樓夢》中稱此為「大團圓桌」,在中秋夜宴擺設,也是今日一般喜宴上用的可轉動大圓桌之濫觴。
至於「擔子式帽架」,一般所說的「擔子」,抽象的理解為身負重擔、責任重大,具象的係指扁擔和掛在兩端的物品。雍正朝《活計檔》相關記載似乎僅見此則,是特為平郡王所創嗎?其形制是否為挺柱的中段另設向兩邊延伸的分支,俾便平郡王可在兩端另託掛雜物?凡此均頗費思量,有待進一步研究。
原文作者:吳美鳳(作者系:中國文化大學(臺灣)美術學系助理教授)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2月刊《雍正帽架知多少:從《活計檔》看雍正皇帝的帽架創意》(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百家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