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順產,無論是電視劇中橋段還是現實生活中,或者文章中,都有提到順產有多痛,最通常的說法是,醫學上將疼痛分為十級,而順產的痛就是第十級,也有給爸爸體驗順產痛的,據說爸爸們最多到了4.5級就受不了了,要求停止實驗。
有位孕媽問大家,順產在開到幾指時是痛得想死去的感覺?
提到比較多的是5指到7指之間,也有的寶媽覺得是胎兒娩出之前的那一瞬間。
順產過程分為3個產程:
第一產程是:宮縮階段,這時候的痛感是一浪一浪得,越來越痛。屬於最漫長的時間,通常需要持續8-12個小時。往往,很多孕媽敗在這個階段:我不生了,我要剖腹產。
第二產程是:宮口整個被撐開,胎兒娩出,大約需要1-2個小時
這個過程需要配合醫生做動作,很多孕媽覺得已經痛得無法呼吸,有的孕媽力氣也用得差不多了,如果提前就大喊大叫,很可能到最後生的時候已經沒力氣了。現在普遍胎兒過大,所以側切的孕媽也特別多。
第三產程是:胎盤娩出
胎兒娩出的一刻,是孕婦最放鬆的一刻,有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暢快感,最後就是收尾工作了,側切的孕媽們,需要進行縫合,如果說生孩子是一波波的鈍痛感,縫針就是刺痛感,有的孕媽經歷了前面的痛,對於這種痛已經覺得沒什麼了,有的孕媽對之前的鈍痛沒有太大感覺,但是對這種縫合的銳痛卻是受不了。
說了這麼多,重點最想說的還是如何在順產時減少一些痛感,讓孕媽們能順利完成人生大事。
1.心理因素不容忽視
可以想一想,過去沒有更好的醫療條件時,孕媽們都是怎麼生產的,因為沒有了其他輔助的醫學手段,孕媽們也就不想那麼多,心理也會放鬆不少。所以說,如果真的有心準備好順產,就多給自己打打氣。
2.多請教,有備無患
可以多多請教周圍順產的寶媽們,看看網上大家的攻略,該如何準備,自己多找些書籍看看,知道3個產程都需要怎麼做,不過如果有過來人說:天哪,有多痛多痛,也不要一下子就嚇到了。生孩子也類似「小馬過河」,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
3.前期保存實力
在分娩期間,最後需要用力的肯定是最後那一下子,胎寶和媽媽在共同努力,但是很多孕媽因為產程時間比較長,宮口開得慢,就會影響之後的用力。
4.轉移注意力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婦產科醫生聊她怎麼生孩子,她還是相對淡定的,直到宮縮差不多在5分鐘以下時,才拎著待產包去了醫院,在此期間,她通過放音樂,和朋友聊天,和老公聊天等方式來轉移注意力,在家裡也相對放鬆。
不過這位醫生因為是人家老本行,直接到醫院就能把一切手續迅速辦好了,我們普通人還是要提前一些。
5.可以要老公陪產
那時的心情肯定是焦慮不安的,老公在旁邊的,別客氣,可以使勁掐著他的手,讓老公也同呼吸,共患難,或者讓老公不斷按摩後背來減輕痛感。
6.學習分娩呼吸技巧
分娩期間,要學會放慢呼吸節奏,做深呼吸,在宮縮的間歇期可以安靜地休息或者吃些愛吃的東西,宮縮襲擊時,可以不斷改變一下姿勢,找更舒服的放鬆狀態,大家都是這樣,不用擔心害怕別人嘲笑。
我將用一篇文章專門講解一下分娩時的呼吸技巧。
除了這些小技巧,也可以諮詢醫生專業建議後,經濟也允許的狀態下,採用無痛分娩,水中分娩等方式,來減輕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