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寶寶反覆吐奶?可能是得了胃食管反流症

2020-12-23 百家號

寶寶吃完奶後,常常會出現嘴角有些許奶水流出,平躺的時候也容易發現奶水溢出,甚至有時候一吃完奶,寶寶就將奶大量甚至全部嘔吐出來。這些情景對於很多新手的爸爸媽媽來說,都會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萌芽在這裡要說的是,寶寶在吃奶後可能會吐奶,都是正常現象。正常的吐奶——無論是少量還是大量——每次持續時間短,也不會有其他症狀。不過,有些寶寶卻吐得比較頻繁,每次的量都很大。如果寶寶表現的很難受,哭鬧得厲害,且每幾分鐘就要吐一次,或者經常一天嘔吐超過兩次以上,那就要警惕胃食管反流的可能了!

小兒胃食管反流(infantil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IGER)是指胃及(或)十二指腸內容反流入食管。

胃食管反流在小兒十分常見,絕大多數屬於生理現象,專業人士將小兒GER分為3種類型:

①生理性反流:多見於新生兒和小嬰兒餵奶後發生的暫時反流。

②功能性反流(或稱易發性嘔吐):常見於嬰幼兒,不引起病理損害。

③病理性反流:根據早期統計,約佔新生兒的1/500,反流症狀持續存在,常合併吸入性肺炎,窒息和生長發育障礙等。

胃食管反流的寶寶可能會表現的比較焦躁,不好好吃東西。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發生咳嗽、嘔吐,體重增長不足。一般情況下,如果寶寶有胃食管反流的情況發生,你基本可以辨別出來。

症狀

在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與燒心很相似(胃中酸液逆流),胃中的酸液返回到食管、甚至上升到喉嚨,引起頻繁吐奶或嘔吐,並會刺激喉嚨,寶寶表現大哭或不適。

一些可以對照的表現如下,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胃食管返流的嬰兒都會同時表現出以下的症狀:

1) 哺乳時,寶寶忽然或及其傷心地大哭,劇烈疼痛並且躬身;

2) 過分的吐奶或嘔吐,比如特別用力的嘔吐;

3) 捉摸不定的哺乳模式,例如拒絕食物,或者不停的進食或飲水;

4) 體重增加緩慢——是幾乎胃食管返流嬰兒都必須經歷的坎;

5) 不良的睡眠習慣,夜間啼哭頻繁;

6) 頻繁地打嗝,甚至長期咳嗽

7) 吞咽困難或有雜音,口水過多等。

8) 喉嚨頻繁發紅或腫脹,嚴重時還包括喉炎反覆發作和耳朵頻繁感染等

9)呼吸問題,包括哮鳴、呼吸困難、哮喘、支氣管炎、肺炎和呼吸暫停等。

存在期

小兒胃食管反流症通常開始於2-4周大時,能夠持續到寶寶1-2歲。症狀的高發期是4個月時,到7個月時開始好轉,因為那時候寶寶學會站立,還能攝入更多固體食物。

處理方法

《海蒂育兒大百科0—1歲》(what to expect the first year)上的建議是,輕微的胃食管反流比較常見,通常不需要治療,幾個月後會自行恢復;比較嚴重的胃食管反流症,所謂的治療也不是為了治癒,而是讓寶寶不那麼難受,感覺好一些,直到自行痊癒,採取一些預防措施有助於緩解寶寶的不適(預防措施請見下文)。

有時候,減少胃酸、中和胃酸或者增加胃部蠕動的藥物很有效,但是用藥一定要經過醫生診斷開處方。因為藥物治療胃食管反流在成年人與較大兒童中已積累了較多的經驗,但在新生嬰兒期目前僅處在觀察、試用研究中,故對後者應用時要慎重。

如果病情非常嚴重,且其他治療方法都不成功,可能要進行手術。不過,有數據顯示,小兒胃食管反流需行手術治療的僅佔全部患兒的5%~10%,故手術一項絕對是需要慎重選擇。

如何預防、緩解寶寶的不適

1、儘可能給寶寶餵母乳。

通常,吃母乳的寶寶胃食管反流症不會太嚴重,因為母乳比配方奶更容易也更快消化,並且母乳是天然的防酸劑。如果是母乳餵養,媽媽要儘可能減少飲食中的咖啡因,咖啡因是引起反流的元兇之一。除此之外,有研究指出,胃食管返流也有可能是源於對乳製品的敏感。所以對於母乳餵養的媽媽來說,可以嘗試嚴格禁食乳製品看看寶寶的胃食管返流情況,如果當媽媽完全禁食乳製品後,寶寶的嘔吐量能夠降低甚至不吐,那便說明寶寶對乳製品過敏。

2、少食多餐。縮短每一次餵奶的間隔時間,但減少每一餐餵奶的量。

有種情況需要警惕的是,輕微的胃食管反流會讓寶寶喉嚨有灼燒感,讓嬰兒認為喝奶就可以解決這種不舒服感覺,因此往往吃完就更是哭鬧索奶。但矛盾的是,如果繼續持續餵奶,雖然灼燒感能夠得到暫時的緩解,但寶寶卻會因為更多的胃酸上湧而更加難受。但如果已經出現寶寶每餐必嘔吐,甚至拒絕進食,則必須得看醫生。

3、儘可能安靜又平靜地餵寶寶吃飯,避免受到打擾;在哺乳時及哺乳後1-2小時,保持寶寶身體直立。

如果寶寶哺乳後入睡,讓寶寶斜躺在平坦的床上,可將幾個枕頭放在頭部的床墊下,或使用針對胃食管反流的特製嬰兒枕。但要注意的是,嬰兒椅或者汽車安全座椅對於胃食管反流的嬰兒來說容易擠壓到腹腔,增加嘔吐的機會,所以餵完奶不建議立刻安置嬰兒在其上。

4、哺乳後,不要讓寶寶玩耍或進行激烈的活動,飯後不要洗浴。

特別提醒:病毒或細菌感染、哮喘、幽門狹窄、代謝疾病、先天心巨結腸與胃食管反流症有相似症狀,如有必要請及時就醫。

【END】

作者萌芽,萌芽研究所BUD創始人,「小芽啟萌•優陪計劃」的開發者。「小芽啟萌•優陪計劃」是基於兒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以0-6歲孩子潛能發展、親子優質陪伴為核心的父母學習體系。

點擊了解更多寶寶吐奶知識

相關焦點

  • 寶寶反覆吐奶,是胃食管反流嗎?
    「醫生,我娃兒又吐奶了,一大口,感覺把吃的都吐光了,今天已經第二次了,會不會是生病了啊」 相信對於很多因為嘔吐以及吐奶而就診過的家長來講,「胃食管反流」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
  • 嬰兒反覆吐奶總不好,可能是嬰幼兒胃食管反流
    症狀: 胃中的酸液返回到食管、甚至上升到喉嚨,引起頻繁吐奶或嘔吐,並會刺激喉嚨,寶寶表現大哭或不適。 1) 哺乳時,寶寶忽然或及其傷心地大哭,劇烈疼痛並且躬身; 2) 過分的吐奶或嘔吐,比如特別用力的嘔吐;
  • 寶寶經常乾嘔、吐奶、很可能得了這種病
    幾乎每個小寶寶都有過吐奶的經歷,這是因為孩子的胃是水平的,而且賁門口比較松,寶寶吃的多了,或者吞入空氣,就容易吐奶,一般吐的不多。寶寶吐奶吐的很多,還出現乾嘔、拒奶,甚至一吃奶就打挺,就要引起重視了,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胃食道反流症。
  • 寶寶大量吐奶、一吃奶就打挺,很可能得了這種病
    上戶時,你是不是經常發現寶寶吐奶呢?這是因為孩子的胃是水平的,而且賁門口比較松,寶寶吃的多了,或者吞入空氣,就容易吐奶,一般吐的不多,不用太擔心。,還出現乾嘔、拒奶,甚至一吃奶就打挺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了,這很可能是胃食道反流症。
  • 寶寶大量吐奶、一吃奶就打挺,很可能是胃食道反流
    寶媽們,奶孩子時,是不是經常發現寶寶吐奶呢?這是因為孩子的胃是水平的,而且賁門口比較松,寶寶吃的多了,或者吞入空氣,就容易吐奶,一般吐的不多,不用太擔心。,還出現乾嘔、拒奶,甚至一吃奶就打挺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了,這很可能是胃食道反流症。
  • 寶寶大量吐奶、一吃奶就打挺,很可能是這個原因
    家長們是不是經常發現寶寶吐奶呢?這是因為孩子的胃是水平的,而且賁門口比較松,寶寶吃的多了,或者吞入空氣,就容易吐奶,一般吐的不多,不用太擔心。,這很可能是胃食道反流症。 胃食道反流症有顯性和隱性之分: 顯性食道反流症:寶寶愛吐奶,又拒絕喝奶,會很難受,嚴重的體重不增反降。隱性食道反流症:平時很少吐奶,但是奶液會頻繁上湧到喉嚨,到了喉嚨又反了回去,這種寶寶的反流症狀會比吐奶寶寶更嚴重,因為胃酸是來回灼燒兩次食道。
  • 寶寶一吃奶就大哭、打挺,表情痛苦?其實是得了一種病!
    雖然不怎麼吐奶,但能明顯聽到食物反到嘴裡,又被咽下的聲音。而且必須要求豎著抱,只要一平躺就使勁哭,就算沒有吃奶,也經常有乾嘔的樣子。而且晚上睡覺特別不踏實,頻繁的夜醒,要抱著哄好久才能睡著。實在沒辦法,我和表妹一起帶寶寶去了醫院。
  • 奶茶配小吃,暴飲暴食後女子患上胃食管反流症
    楚天都市報12月16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周珊)一日6杯奶茶配各式重口味小吃,女子患上胃食管反流症,連尿都變成「茶色」。消化專家提醒,腹型肥胖人群暴飲暴食後更易發病,一旦出現症狀一定要禁嘴並及時就醫,以免引起食管、賁門損傷,甚至誘發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 寶寶經常乾嘔、一吃奶就哭鬧打挺,很可能得了這種病
    幾乎每個小寶寶都有過吐奶的經歷,這是因為孩子的胃是水平的。而且賁門口比較松,寶寶吃的多了,或者吞入空氣,就容易吐奶,一般吐的不多。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胃食道反流症。1、什麼是胃食道反流?胃食道反流是一個醫學名詞。大概有1/4左右的嬰兒,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發育的不是很好。
  • 科普!寶寶經常吐奶警惕是肺炎
    小寶寶天天吐奶 患上吸入性肺炎    據了解,嬰兒吐奶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但是家長一定要警惕吐奶引起的嗆奶。據介紹,重醫兒童醫院每年都會收治上千例嗆奶引發的肺炎或窒息的小嬰兒,另外,嬰兒吐奶嗆奶也可能是自身疾病造成。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日常生活細節,一旦發生異常,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 1月大嬰兒反覆吐奶、體重不長,怎麼回事?
    1月大嬰兒反覆吐奶、體重不長,怎麼回事?0 1 李寶寶嘔吐一個1月大的嬰兒李寶寶,來自江蘇某地。李寶寶吃奶後容易嘔吐,體重長得慢。家長在當地兒科門診看了好幾次,當地醫生說可能是「胃食管返流」,讓吃完奶拍飽嗝,又開了一些益生菌調理腸胃,但沒有什麼效果。當地兒科醫生又懷疑「牛奶蛋白過敏」,改為胺基酸配方粉餵養,仍然沒有效果。
  • 寶寶出現胃食管反流需要怎樣控制?
    在少數情況下,出生幾周或者是幾個月的寶寶吐奶的現象會逐漸嚴重,而沒有逐漸好轉。也就是說,雖然不是強烈的反射性嘔吐,但吐奶的發生頻率是很高的。這是由於食管下段肌肉過於鬆弛,導致胃內容物向上反流而引起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又稱之為胃食管反流。
  • 嬰幼兒輕微胃食管反流
    博友問:我家寶寶現在七個月了,從生下來到現在吃完了就往上回奶,然後又聽她咕咚咽下去,晚上睡覺都睡不安穩。諮詢過醫生,他說是反流症,不用管也不需要治療,等孩子大了就好了。請問孩子真的不需要治療嗎?什麼時候能痊癒?
  • 胃食管反流怎麼辦?醫生:肥胖人群發生率更高
    如果你常常在飯後感到燒心灼胃,那你要警惕了,這種狀況不是單純的"胃不好",而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症。 對於這一症狀,可能肥胖人士更有感觸。
  • 吐奶和溢奶是一回事嗎?寶寶頻繁吐奶,可能是這3個原因造成的!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照顧寶寶會焦頭爛額。比如說,新手媽媽在給寶寶餵奶時,就會遇到寶寶老吐奶的問題,這時新手媽媽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而且有一些寶媽難以區分吐奶和溢奶,覺得這是一回事兒,其實吐奶和溢奶並不是一回事兒,那麼吐奶和溢奶之間到底有何區別呢?寶寶總是頻繁吐奶,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寶寶頻繁吐奶是否正常?寶寶頻繁吐奶竟然預示的這些的疾病!
    寶寶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新生兒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那麼寶寶吐奶正常嗎?今天就和櫻桃君一起去看看寶寶頻繁吐預示的疾病!
  • 寶寶吐奶怎麼辦?
    點擊藍字初次為人父母,寶寶突如其來的吐奶,總是讓人心慌意亂。寶寶為什麼會吐奶?怎麼讓寶寶少吐奶?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講,寶寶吐奶那些事兒。寶寶為什麼會吐奶?首先可以告訴大家:小寶寶吐奶是常見現象,很多時候並無大礙。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嬰兒胃食管反流」,通常在寶寶出生後2-3周開始,4-5個月齡達到高峰,大多數在7-12個月齡的時候完全消失。
  • 寶寶吐奶別慌張,可能的原因有這些
    寶寶吐奶的原因1、餵養不當餵養時應注意餵奶量、餵奶的速度,對人工餵養的寶寶,還要注意牛奶的溫度,不要讓寶寶吃完奶後,吸吮空的奶瓶。不要在餵奶後頻繁地翻動寶寶,應將他豎立抱起後輕拍背部,促其打嗝。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案,如藥物引起的胃黏膜刺激,只要暫停藥物,吐奶現象便會自然消失。4、外科疾病常見的先天性食管閉鎖、腸閉鎖、先天性巨腸症等疾病都會引起吐奶。
  • 寶寶7個月還吐奶,這可怎麼辦?
    除普通兒科和新生兒科專業的工作以外,致力於兒童營養和胃腸功能性疾病的研究,如生長發育和健康營養諮詢,胃食管返流,腸絞痛,慢性腹痛,便秘等。2013年赴美國Henry & Ford Hospital工作學習,並多次參加國內外營養,胃腸疾病的培訓。為育兒雜誌撰寫科普文章,並通過微博和講座進行育兒科普。
  • 寶寶經常吐奶,什麼原因引起,家長一定要找準症狀
    病理行吐奶:會發在任何月齡或者換某種疾病的寶寶身上。吐奶時會呈噴射狀。一般要把胃裡的奶吐光,還會吐出胃液,如果是餵奶間隔很長時間了會吐出來帶奶塊,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除了吐奶,寶寶可能還伴隨其它身體不適的症狀。如果能夠確定寶寶是生理性吐奶,家長們無需太擔心,但如果是病理性吐奶,就需要謹慎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