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媽媽享受「慢養」孩子親子時光 十年為兒寫26萬字成長日記

2020-12-22 荊楚網

王曉麗展示「寶貝宇成長檔案」

王曉麗與兒子旅行中合影 王曉麗提供

長江日報訊(記者郭麗霞 通訊員劉江華)武鋼三中一位學生媽媽的暖心之舉近日傳遍朋友圈:10年來,她堅持給兒子寫成長日記,做成「寶貝宇成長檔案」,目前已完成130篇、26萬字,記錄孩子平時學習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及一家三口的「慢生活」。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寫成長日記的王曉麗是武鋼三中高一(5)班男生胡承宇的媽媽。從2009年開始,喜歡記錄、愛拍照的她在QQ空間裡給兒子胡承宇寫成長日記。孩子第一天上學的表現,幫媽媽做家務的貼心,努力之後取得的進步,一家人圍爐話雪時的溫馨……10年裡,兒子每一個讓她感動、欣慰、驕傲或者難過、擔憂、煩惱的時刻,她都一一記錄下來。

「10點半鐘,你走出了校門。我試探地問:『寶貝,你考得如何?』然而,你的回答讓我很生氣,也很失望……」記者在2009年7月5日成長日記中看到,王曉麗記錄了上一年級的胡承宇為了得到禮物「機甲獸神」,把98分的考試成績說成100分的一段經歷。她並未苛責兒子丟掉了2分,卻告訴他必須為自己的謊言付出代價——他要在未來一段時間裡用更好的表現彌補錯誤,才能得到心愛的玩具。

儘管兒子在成長過程中犯了一些小錯誤,但在王曉麗的記錄中,更多的是對他的鼓勵和讚美:爸爸上白班時,姥爺要騎車送胡承宇上學,被他以「不願坐在自行車後座吹冷風」的理由拒絕,其實他是心疼姥爺年紀大了腿腳不好,寧可自己走路去學校;放學後,老師發現教室裡一片狼藉、燈火通明,身為班上勞動委員的他覺得難辭其咎,第二天提前20分鐘到校清理垃圾、將功補過;旅行中的胡承宇讓媽媽扶著自己的肩膀爬山,下坡時牽著媽媽的手,還會主動幫忙拎飲用水瓶,儼然一個成熟的男子漢……

「都說陪伴孩子寫作業的爸爸、媽媽傷不起,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焦慮。」王曉麗告訴記者,「事實上,我的兒子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表現是超出了我的預期的。整個小學階段,兒子沒有上過培優課,成績仍然一直很穩定。這得益於我和他的爸爸早期對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王曉麗和丈夫都很欣賞「慢養」孩子的教育理念。別人家的孩子在趕赴培優班的時候,他們帶著兒子散步、下棋、看電影、享受美食、逛公園、旅遊、參加夏令營……他們陪伴兒子度過了快樂而難忘的童年。

從一開始,胡承宇就知道媽媽在給他做「寶貝宇成長檔案」。他經常好奇地瀏覽其中內容,邊看邊笑,還主動「補充材料」。有一段時間,他發現媽媽的QQ空間設置了訪問權限,不讓他訪問,他產生了疑慮。有一次,他以完成在線作業為由「偷看」媽媽的手機,才得知她身體有恙,她怕自己知道以後擔心。所幸檢查結果良好,媽媽的QQ空間又重新向他開放了。

母子間的良好溝通也減少了許多孩子青春期的煩惱。胡承宇說:「感謝媽媽記錄下我成長的點點滴滴,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寶貝宇成長檔案」節錄

(一)

2012年8月25日。讓人嘆為觀止的巖隙天梯,又稱陸上一線天。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硬生生在兩座高山中間劈開了一條斜斜的細縫,最窄處甚至需彎腰側身45度手腳並用地緩緩摸索通過,一路的膽戰心驚和所有的情緒起伏直到眼前出現光亮的那一刻才得到完全釋放和平復。走出洞口,突覺恍如隔世,我那顆尚不強健的心臟因為穿越的艱辛而劇烈地跳動著。有那麼一刻,我真擔心自己會倒下去,我停下來撫著微微刺痛的胸口,深深地呼吸。體貼的你見狀連忙拉過我的胳膊搭上你瘦弱的肩頭,小手環在我的腰上扶住我。在接下來的旅程中,你一直細心照顧著我。上山途中,你會讓我扶著你的肩;下坡路上,你會牽上我的手。你還主動幫我拎上飲用水瓶,路過石凳、木椅時會讓我稍作休息,儼然一個成熟的男子漢。看著大汗淋漓的你,我心中湧起一陣難以言表的感動。

(二)

2017年2月21日。放學回來的你依舊會在敲門之後用食指遮擋住「貓眼」,樂不可支地同我玩咱們獨創的「良民與強盜」遊戲。每次開門,我迎接到的除了高大帥氣的你,還有你歡愉的笑聲。你是喜歡這個遊戲的,不然不會樂此不疲。夜幕深垂,我在明亮的燈光下陪你,你認真地寫作業,我安靜地讀書。讀書是會上癮的,我越讀越覺得自己淺薄,不由驚出一身冷汗。高爾基說,學習永遠不晚。但對你,我還是得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忍不住念叨。儘管這樣的話你已聽過很多次,但你依舊乖巧地點了點頭。你的語文基礎薄弱,閱讀千萬不能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希望你是真的把我的話記在了心上,繼而付諸行動。我上網挑選了幾本書,劉墉的,畢淑敏的,老爸負責購買。如今,這些書都靜靜地立在書櫃裡,等待著你逐一去翻閱。

相關焦點

  • 武漢一母親10年為孩子書寫26萬字「成長編年史」
    武漢一母親10年為孩子書寫26萬字「成長編年史」 2019-01-」列印成冊 受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武漢1月16日電 (武一力 劉江華)近日,武漢市一家長在QQ空間為孩子書寫的「成長編年史」走紅網絡。
  • 親子共寫日記1:獨立的女兒,智慧的媽媽
    全國班主任成長研究會成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理事,心語家訪工作室主持人。二十七年如一日熱愛學生、熱愛工作、熱愛課堂,熱愛讀書和寫作,家訪文字30萬字,一個視教育為全世界的老師!擔任新六年級班主任以來,李老師除了做好傳統的家訪、親子共讀等工作外,又倡導學生和家長共寫日記。
  • 育兒日記一寫20年 9萬字《媽媽的日記》記錄成長
    時尚育兒日記,張慧雲老人一寫就是20年。  母子倆並肩而跑的照片,一直是媽媽珍藏的記憶。古稀母親自編成集盼能引來天下父母與孩子的共鳴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後辣媽們都愛幹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雲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
  • 推薦 | 「親子日記」,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內容很簡單,但 「家長日記」四個字讓我眼前一亮。撰寫「家長日記」,不正是讓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巧妙形式嗎?於是,小張媽媽這短短的兩行家長日記,拉開了我們班親子共讀共寫「親子日記」的帷幕。妙計一條帶全體我先在班裡抓住「家長日記」這個新鮮事物大加讚嘆,然後讓小張現身說法。
  • 6年寫下120萬字「成長日記」,是孩子「成長史」也是父母「反思錄
    在集裡街道龔家橋社區,便有這樣一個媽媽,名叫張嫡,從兒子蘭子川讀初中開始便以筆記下與兒子相處的瞬間。六年時間裡,孩子從調皮、頑劣、懵懂到睿智、進取、堅強的諸多成長痕跡,一一化作了筆下的文字,最終變成120餘萬字的「成長日記」。
  • 6年寫下120萬字「成長日記」,是孩子「成長史」也是父母「反思錄」
    在集裡街道龔家橋社區,便有這樣一個媽媽,名叫張嫡,從兒子蘭子川讀初中開始便以筆記下與兒子相處的瞬間。六年時間裡,孩子從調皮、頑劣、懵懂到睿智、進取、堅強的諸多成長痕跡,一一化作了筆下的文字,最終變成120餘萬字的「成長日記」。最近,這120餘萬字的「成長日記」被裝訂成冊,母子兩人皆表示:「這既是一本孩子的成長史,也是一部父母的反思錄,從中獲益匪淺。」
  • 10年30萬字!這部成長檔案寫滿媽媽對孩子的愛……
    ……  媽媽希望,將來的某一天,能把《寶貝成長檔案》當做最珍貴的禮物,送給成年的你。  最疼愛你的媽媽  這是一位母親寫給16歲兒子的成長檔案。10年,30萬字,兩本厚厚的成長檔案,記錄著孩子學習、生活點滴,也記錄著一個三口之家簡單而溫馨的生活日常。  成長檔案的記錄者——王曉麗,是一名高一學生的母親。
  • 六一快樂 | 媽媽寫給孩子的成長日記,才是最好的禮物
    原創 新姐 新女報你有沒有為孩子寫過《成長日記》記下那些快樂的、搞笑的、有意義的成長故事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們徵集了為孩子寫成長日記的幾位媽媽的故事▲安安媽記錄著成長史中的搞笑日常安安媽給我們分享著寫成長日記的收穫,「孩子天天看著,變化循序漸進,不宜被察覺,翻看日記時則會很有觸動感。在兩三歲的時候,她的生日願望、節日願望,全都是『變成巴啦啦小魔仙』。到4歲的兒童節時,她突然說:『我想永遠和媽媽在一起。』而那年的生日,才4歲的安安鄭重許願:『希望媽媽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 六一快樂,媽媽寫給孩子的成長日記,才是最好的禮物
    你有沒有為孩子寫過《成長日記》記下那些快樂的、搞笑的、有意義的成長故事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們徵集了為孩子寫成長日記的幾位媽媽的故事一張張照片,凝結的是時光的饋贈。隔上一段時間,彎彎會將這些內容整理成微信書、旅遊畫冊。這樣的成長日記,也成為了一個家庭的幸福紀念冊。
  • 孩子需慢養靜待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家上網課,這種情況增多了親子間的交流,增加了親子關係,但同時也讓很多家長頭痛,覺得讓「神獸」歸籠,因為每個家庭出現了各種各樣或好或不好的情況。我們家也有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有一天他看到我給他洗內褲的時候,突然跟我說:「媽媽,我自己來洗吧!以胡每天洗完澡後我都自己把內褲洗好。」
  • 山東一老師給家長布置16萬字日記?他給家長寫的4萬字評語感動無數...
    這樣一位低調的老師,卻不經意間幹了一件在網上「走紅」的事,他「布置」家長寫了16萬字的日記。「班裡47個孩子,有39個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周國棟說,在他的班裡,外來務工隨遷子女超過80%,家長大多忙於生計,很少與孩子、老師交流溝通,造成老師對孩子在家裡表現不了解。請家長寫日記,不是作秀,也不是勞民傷財,而是班級的特殊情況,讓他急需和家長多交流。
  • 老人34年前寫9萬字兒子成長日記(組圖)
    時尚育兒日記,張慧雲老人一寫就是20年。   古稀母親自編成集盼能引來天下父母與孩子的共鳴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後辣媽們都愛幹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雲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
  • 不做虎媽,也能教出好孩子 !《慢養》作者黑幼龍本周來杭說秘訣
    因為你們中的大多數,每天都要跟孩子說N遍,或者小時候也曾被自己的爸媽這樣念叨。中國家長總是很急,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虎媽狼爸應運而生。可是只有當虎媽,才能教出好孩子嗎?華文卡內基之父黑幼龍站出來說不。黑幼龍寫過一本暢銷書,叫《慢養》,並因此被譽為華人世界的慢養專家。他說,孩子未來有多成功,要看他克服壓力、處理挫折、減輕憂慮的能力,與如何從低潮中站起來而定。
  • 怎麼寫親子日記
    繼續日記話題。今天聊聊親子日記。一、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寫親子日記。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我覺得從知道有了這個生命開始,就可以寫親子日記了,記下對孩子的期盼,希望。等孩子出生以後,寫陪伴孩子的幸福和辛苦。直到孩子牙牙學語,開口說話那一天,就可以開始寫口述日記。
  • 慢養孩子,讓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讓孩子發現最好的自己
    養育孩子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與人們追求「快」的理念不符,因而人們不願花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如何慢養孩子。如果有什麼快養孩子的秘籍,想必會受到人們歡迎。像一朵小花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陽光、雨露、營養,需要我們用心呵護,整個過程是一個漸進和緩慢的過程。在慢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收穫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和感動。
  • 記錄生活的美好瞬間——如何培養孩子寫日記
    「媽媽,媽媽,我今天寫日記寫了89個字。昨天你教我寫日記寫了74個字,爸爸今天教我寫了89個字,爸爸比媽媽厲害多了!哈哈哈......」看著兒子自鳴得意的樣子,我說道:「哇,我們家的小作家要誕生啦!」今晚寫日記,爸爸限定半小時內寫完,結果,20分鐘過去了孩子一個字也沒寫出來。
  • 記錄成長 用索尼4K攝像機寫本視頻日記吧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這句話在很多家長中都會產生共鳴。時間過得很快,除了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我也很在意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和孩子一起成長是件特別幸福的事兒,當然最寶貴的還有她的成長日記。2009年12月24日,平安夜出生的小公主張穎昕現在已經5歲8個月了,我從懷孕開始就堅持給孩子寫成長日記,每天記錄一兩條成長的趣聞或者進步,每周匯總成短文或是照片,基本以趣聞為主,比如她爸爸掉米飯粒在桌子上了,她會用小抹布皺著眉頭邊擦邊說"真讓人操心,您不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 ?"當時把全家人笑的肚子疼。可惜當時沒有用攝像機給拍下來,留有遺憾。
  • 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3年寫18萬字朋友圈日記
    我要「點亮」自己的生活  浙工大網紅宿管大叔3年寫了18萬字朋友圈日記,他究竟寫了些什麼兒子這樣評價他:沒有在窘迫、孤寂和勞累的生活中丟掉對生命的熱愛浙工大暖心宿管大叔三年寫下18萬字朋友圈日記」一文刷屏工大諸多師生的朋友圈,點讚留言者甚多。  這位年過花甲的宿管員為何會讓這麼多師生點讚?他為什麼堅持多年寫朋友圈日記,又在記錄什麼?錢報記者對話作者,還原一個網紅宿管大叔。
  • 女大學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當禮物送死黨(圖)
    重大女生10年寫日記200萬字  「像小說,我的青春在成長」  這位大三的日記妹妹羅雲杉還給日記開發了新用途,比如做禮物、和朋友交換寫  「我還把日記當作禮物送給死黨,她被我感動得痛哭流涕「就是共用一本日記本,你寫幾天我再寫幾天,交換寫交換看。」死黨之情從交換日記的語言中表露無遺。  「看她這樣堅持寫,我也開始試著寫日記。」和羅雲杉同寢室的老三也買了一個大大的日記本,「給爸爸媽媽寫,給朋友寫,帶回家還會給他們看。」
  • 十年,父愛日記伴隨女兒成長
    (採訪對象供圖)  核心提示  從女兒出生那天起,遼陽的吳俊偉就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記錄孩子的成長。為了支持丈夫寫父愛日記,妻子任宜秋也準備了一個小本子,隨時記錄女兒的童言童趣,為丈夫提供「素材」。  打開吳俊偉寫的一本本厚厚的日記,記者發現每一頁都寫得密密麻麻,字裡行間流露出滿滿的父愛。  「最初幾年是手寫,往往幾個月就寫滿一本,後來變成了電子版的日記。」吳俊偉說。多年來,每天早起記日記成為他生活中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