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小孩要注意的13種不恰當行為必須糾正!

2021-02-24 媽媽教你育兒經驗


一、老人帶小孩常見的13種不恰當行為必須糾正

1、迷信思想重

有一個奶奶,說自己的孫子命裡缺金,立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來塞到孩子的嘴裡了,三個月的孩子一下子就吞下去了,差點丟了性命;

還有一個奶奶,新得了孫子,高興極了。要按照「習俗」用錢給孩子洗澡。結果孩子皮膚嚴重過敏,渾身起大紅疙瘩,哭鬧個不止。就這情況下,奶奶還不覺得有何不妥。

2、強迫孩子吃飯

老的觀念是,孩子白胖才最好。老人也總希望孩子吃得很抱,所以習慣不停地喂,甚至追著喂。

有些孩子不想吃,老人就威迫利誘,用零食哄,用語言威脅「不吃我就讓警察抓走你」,用動畫片引誘……其實,越是強迫,孩子越排斥吃飯,而還造成孩子吃飯時吃零食、看電視的壞習慣。

3、追著孩子給吃東西

在遊樂場裡頭,孩子玩得特別高興的時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嘴裡塞一個水果。在老人看來:只有這個時候,孩子不會輕易抗拒,塞一個,孩子就會吃一個。吃一個,就算一個。

老人做得對不對呢?實際上這個小小動作極易破壞了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有些孩子上學的時候,為什麼他的注意力不好?實際上就跟他小時候一點一滴的這種「被打擾」有關。

4、給孩子穿很多

老人怕冷,於是他們也習慣地給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純陽的,他不怕冷,除非他的體質生下來就偏弱。結果孩子一運動,就容易出汗,汗涼了,孩子一熱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5、鼓勵孩子說謊

女兒嘴上有甜味,媽媽就問: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說:吃了。這時爺爺就衝出來,說:你這個叛徒,我都告訴過你不要告訴你媽媽,你還跟你媽媽說。

媽媽知道,不能跟老人起衝突,只好壓著情緒,跟孩子說:一定要跟媽媽誠實,吃了就是吃了,媽媽不是不允許你吃的明白嗎?

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媽媽再問時,女兒疑惑了半天,想了想,說:我吃了還是沒吃呢?她不知道他該怎麼樣回答。

一方面,這孩子怕爺爺說他是叛徒,一方面又怕媽媽擔心。你看,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所以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可會察言觀色了。他們會看看爺爺奶奶允許的是什麼,如果爸爸媽媽不允許就不去找他們了,轉而去找爺爺奶奶。

6、限制孩子探索

老人最常跟孩子說,慢點跑,別摔著。一歲半以後,其實經常是爺爺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煙就沒有了。於是老人害怕:我乾脆就抱著他好了。

經常抱著孩子會導致什麼情況?一旦會走路的孩子,反而不願意走路了,老想讓大人抱著。孩子也會形成了不敢冒險的意識,前面有危險,還是呆奶奶身邊好了。這樣很容易養出膽小的孩子。

7、放電視很大聲

有些老人聽力衰退,總是對孩子說話聲音過大,而且看電視的時候習慣將電視聲音開得比較大。而小孩對聲音是很敏感的,我也經常提醒寶媽給孩子聽音樂的時候聲音一定不要太大。這樣長期以往,都會對孩子的聽力有損傷。

8、毫無限制給孩子吃零食

孩子一哭鬧,什麼糖、汽水、零食都給孩子吃了,疼愛孩子到無節制的地步。老人也不知道什麼食品添加劑,也不知道零食危害孩子健康,更不知道添加劑會損害孩子的大腦。

9、「替代」孩子做事情

媽媽問:寶貝,你今天去哪裡玩了呀。

然後奶奶就說我們今天去小公園了。

媽媽沒吭聲,又問:你今天見到哪個小朋友了啊?

奶奶說:我們見到誰誰。

另外一個例子,孩子吃飯前喜歡幫媽媽端飯,家裡老人就很擔心飯碗會摔掉,一般都是孩子還沒端起來,就被老人接過去了。

這些行為,其實是減少了孩子自己學習的機會,對孩子語言發育和動作協調封能力的發展都是有影響的。

10、幫孩子穿衣

好多孩子五六歲了,都不知道怎麼自己繫鞋帶,不能穿衣服。老人說孩子小,大人應該幫忙,或者說孩子穿得不對,出去會讓人笑大人沒盡責。

但實際上孩子學穿衣穿鞋有個過程,犯錯多了,慢慢的就會自己糾正。開始可以讓寶寶自己伸左手、伸右手你幫他穿,做的不對進行糾正,做的對進行表揚。老是幫孩子穿,孩子沒機會犯錯、也沒機會糾正,自然就不會了。

11、老人缺乏活力

 

現在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中的老人年歲都比較高。因為大城市中的年輕人,結婚和生孩子的時間本就愈來愈推遲,上班後陪伴孩子也少。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帶孩子,他們跟孩子身體上的接觸偏少,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母嬰肌膚的接觸,是嬰兒建立安全感的基礎。

這類孩子長大後不會主動跟別人交流,也不知道怎麼跟人溝通,他們往往會內向,甚至抑鬱。

12、孩子摔倒追究桌子的責任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趕緊將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來,「打它,桌子不乖,撞到寶寶,打它……」這是育兒還是害兒呢?這樣的教導,讓孩子是非不分,長大後,往往將自己的失誤和過錯推到客觀環境或者別人身上,這樣的孩子,不善於自我總結和糾正,也終究會變得自欺欺人。

13、欺騙孩子

 

「你把這碗飯吃了,奶奶等下帶你去買糖」,「你去睡覺,爺爺明天帶你去公園」……結果,孩子歡天喜地吃完了、去睡覺了,但是爺爺奶奶故意將承諾忘記了,或者乾脆說「下次再給你買」,「下次再帶你去玩」,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被騙多了,會養成懷疑的習慣,逐漸地,也學會去騙別人。

二、專家透析:老人帶孩子的11大注意事項

    1、不要因為怕危險就不讓孩子爬來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車裡,只要注意保護就不會出事。

  2、不要老抱著孩子,要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做戶外活動,每天至少1小時。

  3、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動手。

  4、如果兩代人觀念上發生衝突,要多進行溝通,不要各自固執己見。老人可以多閱讀一些現代育兒書刊,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方法,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

  5、平時多溝通,多交流育兒經驗,也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為自己當年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就以補償心理來養育孫輩。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長輩不要越俎代庖,儘量與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縱容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

  9、孩子口味應該比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飯,讓孩子吃得過鹹。

  10、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11、不要買東西討好孩子,否則日久易養成孩子和大人討價還價,撒潑打滾的壞毛病。


三、給爺爺奶奶帶孩子的10點建議

如果你是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的一定要多互相溝通,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你們也可以更放心!

    No.1:建議讓寶寶盡情爬行

  老人們看到小孩有什麼動靜,就繃緊了神經,十分緊張。看到小不點在地上爬,就趕緊把人家抱到床上還有小車裡,不讓小寶寶亂走,擔心磕磕碰碰。這麼限制我們寶寶的行動,寶寶會不開心的。

  看到這種過分緊張的行為,媽媽不禁感嘆道:有必要這麼誇張嗎?

  所以,如果看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跟老人們解釋寶寶爬行的好處呀。

  當小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頭頸抬起,胸腹離地,用肢體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鍛鍊了胸腹背與四肢的肌肉,並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為日後的站立與行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此外,爬行對孩子來說是一項較劇烈的活動,消耗能量較大,據測定:爬行時要比坐著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著多消耗兩倍能量,這樣就有助於孩子吃得多、睡得好,從而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

  這麼多好處,比人家去做健身還好,所以幹嘛不讓寶寶享受爬行呢?只要在旁邊注意保護,一般來說都是安全的。

  在解釋了諸多好處之後,老人們當然也願意放手讓寶寶去爬行啦。

  No.2:外出要給寶寶防曬做足功夫

  看看,外面的陽光多燦爛,外面的空氣多新鮮

  ,外面的娃玩得多歡樂啊,看到這麼美好的一幕,哪個寶寶不心動啊,哪個爺爺不心動,於是爺孫兩個人就快快活活地出門。

  不過,出門歸出門,老人家總是會忽略給寶寶防曬。寶寶的皮膚還很稚嫩,長時間在陽光底下曬,會影響寶寶的皮膚。

  所以,媽媽們可以提醒老人家給寶寶做做防曬工作。例如,出門要選好時間,爸媽們不妨建議爺爺奶奶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調整,夏季可在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後;春秋兩季可在上午9點後到下午3點前。他們玩耍的時候,可以選擇呆在樹陰下,當然遮陽傘下或帶蓬的小推車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曬利器。

  No.3:婉轉提醒,不要嚼爛食物餵寶寶(直接說怕會傷了感情,老人也是為孩子好啊~)

  有些老人家,在寶寶沒有長牙齒之前會嚼爛食物去餵寶寶,以為可以讓寶寶直

  接吞咽,其實非常不衛生。

  大人口腔裡有很多細菌、病毒,嚼餵容易使小孩患病,因為成人身體的抵抗力比嬰幼兒要強,有些致病細菌成人接觸了可能不患病,可是寶寶接觸後很可能患各種疾病。新聞也經常報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此外,由於咀嚼後的食物很細碎了,孩子不再咀嚼便可咽下,天長日久,寶寶的咀嚼能力就得不到鍛鍊,造成牙齒、咀嚼肌和下頜骨不能正常發育。嚼餵也不利於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小孩通過自己咀嚼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以利於食物的化學消化。

  媽媽們只要將嚼餵的壞處一一解釋給老人聽,相信他們能夠理解,用一種衛生的方式餵養寶寶。

  No.4:補充現代的育兒知識,即便是過來人也要充充電滴

  老年人在養育孩子的全過程中,處理過許多孩子成長中的問題,親眼目睹並參與了一個或幾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的全過程,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積累了豐富的育兒經驗。雖然有些經驗已經過時,但在孩子健康方面、做人道德方面,祖輩的經驗教訓有很大的作用。一個人帶孩子的可能會深有體會哪種不知所措、手忙腳亂的感覺,這些正是老人可以彌補的。

  所以,將帶寶寶的重任交給爺爺奶奶,他們可以利用傳統的老經驗,再學習新的育兒經,帶起寶寶會更加得心應手。其實,爸爸媽媽平時可以多和老人溝通,多給他們講講一些年輕爸媽的經驗。當然,爸媽們也可以多訂閱一些通俗易懂的現代育兒書刊,放在家中給爺爺奶奶翻閱,現在網際網路也發達,我空間分享的那麼多早教資料都是可以下載來讓老人看看(關注育兒寶典微信:yebd123 每天分享早教育兒資料!),讓他們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方法,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這樣也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

  No.5:別太寵孫子孫女,拒絕補償心理

  有一些老人家,因為當年生活條件所限不能給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或者不能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所以就會出現一種補償心理,想要一下子都補償給小孫子小孫女,於是很容易出現溺愛的現象。所以,爺爺奶奶在帶小孩的過場中,還是要把握適度原則,該表揚的就表揚,改批評就得批評,更要理智對待小孩的物質需求。

  No.6:爸爸媽媽和老人步調要一致

  明明媽媽千叮嚀萬囑咐讓外婆不要給寶寶吃糖果,可是媽媽上班後,經不住寶寶甜言蜜語、軟硬兼施的外婆終於「投降」了,乖乖交出了糖果。相信這種場景爸爸媽媽見了不少了。爸爸媽媽當然希望老人能跟自己站在統一戰線,無奈老人家心軟,經常被寶寶兩句勸就動搖了立場。這個讓不少爸媽頭疼啊。

  難道就沒有解決辦法嗎?

  其實,如果爸爸媽媽能多花時間與老人溝通,讓他們了解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分享一下教育故事與生動的案例,慢慢地影響他們,這樣他們的頭腦中會裝進更多的適合現代孩子的教育策略,同時也要用故事或案例的方式講一講溺愛對孩子一生幸福的影響。但是,前提是爸爸媽媽不是想去改變他們,而是跟老人家是分享,影響他們,相信他們一定也會有所改觀的。

  No.7:為了寶寶的健康,跟垃圾零食說不

  許多老人都怕餓著寶寶,所以一旦寶寶喊說要吃零食,當然就順著小孩的意思啦。偏偏小孩子們都愛吃那些「垃圾食品」,一撒起嬌來,老人也不得不說好啦。其實,小朋友吃零食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垃圾零食絕對拒絕,所以,不妨在家裡貼一張「零食黑名單」,下次寶寶嘴饞了就知道哪些可以給他們吃,哪些不能吃。

  那麼有哪些零食上了黑名單呢?

  榜單如下:1、油炸食品;2、罐頭類食品;3、醃製食品;4、加工的肉類食品(火腿腸等);5、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6、奶油製品;7、方便麵;8、燒烤類食品;9、冷凍甜點;10、果脯、話梅和蜜餞類食物。

  No.8:還是為了健康,堅決抵制重口味

  有些爺爺奶奶吃飯喜好重口味,所以也從飲食方面影響了寶寶。其實,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飲食都應該以清淡為主,這樣才比較健康啊。

  寶寶在新生兒期應養成餵白開水的習慣,不能給糖水。6個月後儘量不喝果汁,改為啃食水果。寶寶出生6個月內,食物中應該不加鹽,以後逐漸增加,到3歲後才能接近成人口味。對已經有口味偏好的寶寶,要耐心的慢慢糾正,如慢慢減淡食物口味、把清淡的食物做得更有趣、和其他寶寶一起吃、造造良好的進食環境等。

  爺爺奶奶們的飲食榜樣,力量很大哦。

  No.9:別給孩子套過多的衣服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老人家帶著小孩出來,小孩被套了好多衣服,整一個圓滾滾的,愛跑愛跳的他們顯得非常臃腫,一下子就大汗淋漓了。因為害怕著涼感冒,有些老人會給小BB套過多的衣服。

  實際上,正常的嬰幼兒與成人的體溫相同,只是嬰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不完善,對過熱、過冷的調節能力較差而已。因此,一般健康的嬰兒平時穿著比大人稍微增加一點就可以了,體質差的比成人多穿l到2件衣服也足夠了,不必穿得過多。

  No.10:讓寶寶在白天適當睡覺

  相信許多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煩惱:老人總是不讓小寶寶白天睡覺,怕是白天睡了,晚上睡不著就不好了。大多數媽媽看來,寶寶白天想睡覺就讓他們睡唄,睡多了才能長身體。

  媽媽的看法對了一半。其實,在白天,寶寶適當的睡眠可以作為夜晚失眠的補充,有益於他們的生長發育,午睡就是一種非常棒的形式。

  其實奶奶們無需害怕寶寶白天睡過多,而影響夜晚睡眠,因為她們可以幫助寶寶控制睡眠時間。寶寶一歲半以後,白天可以只睡一次午覺,時間一般安排在午後,睡2小時即可。同時,保證寶寶午睡醒來至晚上睡覺前有4小時以上的清醒時間,這樣才不會影響夜間入睡。

【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往期精選,點擊文字查看↓↓

相關焦點

  • 恕我直言,這13種老人,不適合帶孩子
    但老人們的有些做法,不僅不能把孩子帶好,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比如下面這些類型的老人,就不太適合帶孩子。而且隨地吐痰、不洗手等不注意個人衛生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衛生觀念。帶小孩需要耐心,這樣的老人衝動之下很可能傷害孩子。長期和這樣的老人相處對孩子的性格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 婆婆摔孩子三次,注意,這是13種老人不適合帶孩子
    03追著孩子給吃東西在幼兒園裡頭,在遊樂場裡頭,孩子玩得特別高興的時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嘴裡塞一個水果。在老人看來:只有這個時候,孩子不會輕易抗拒,塞一個,孩子就會吃一個。吃一個,就算一個。老人做得對不對呢?
  • 恕我直言,這13種老人,就別帶孩子了!
    而且隨地吐痰、不洗手等不注意個人衛生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衛生觀念。 帶小孩需要耐心,這樣的老人衝動之下很可能傷害孩子。長期和這樣的老人相處對孩子的性格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 8種老人帶娃方式,婆婆竟然中了7種!寶媽們要注意了
    然而以下8種老人帶娃方式,千萬不能碰!第一種:無限制的買零食俗話說「隔代親」,家裡有孩子了之後,大多數的爺爺奶奶比起孩子的爸爸媽媽,會更加疼愛孩子,溺愛孩子,這也導致了老人在帶娃方面存在的一些錯誤的方式和方法。
  • 不適宜帶孩子的13種老人,兩代人教育理念差距大
    要按照「習俗」用錢給孩子洗澡。結果孩子皮膚嚴重過敏,渾身起大紅疙瘩,哭鬧個不止。就這情況下,奶奶還不覺得有何不妥。一歲半以後,其實經常是爺爺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煙就沒有了。於是老人害怕:我乾脆就抱著他好了。經常抱著孩子會導致什麼情況?一旦會走路的孩子,反而不願意走路了,老想讓大人抱著。孩子也會形成了不敢冒險的意識,前面有危險,還是呆奶奶身邊好了。這樣很容易養出膽小的孩子。
  • 小孩不懂禮貌怎麼辦?學習「區分行為」,讓孩子有教養
    家小孩沒大沒小,想養出有教養的娃,父母要懂得「行為分寸」。每個人對孩子總是有很多期待,但是基本上父母和朋友們都會把「善良懂事」、「禮貌有教養」作為基本要求。可有可無,偏偏有些孩子言行不雅,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小孩不大不小氣壞寶媽,老頭子的一番話火上澆油,怪不得小孩沒禮貌。
  • 老人帶娃:這3種方式要糾正,孩子積食愛生病,值得後悔一生
    早前,基本上所有年輕外出務工的父母都會選擇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給老人們看管,現在隨著城市教育制度的改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都被接到城裡和父母一起生活,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留在老家或者老人來城裡,對於帶娃,老人們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好經驗」,但老人們這些帶娃方式真的是對的嗎?
  • 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典型的被寵壞了,不糾正會吃大虧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冒著媽媽已經是高齡產婦的風險也要再生一個寶寶,這樣出生的寶寶自然就非常金貴;或者即使沒有二胎,獨生子女在家裡的地位也不用多說,基本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要什麼買什麼,但是其實冷靜的想一想,家長以及老人這樣的過度的寵愛,是否真的能夠讓孩子們形成正向的人格?
  • 幼兒園放學接孩子的五種不恰當行為,老師不好說,家長自己要知道
    導讀:幼兒園放學接孩子的五種不恰當行為,老師不好說,家長自己要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放學接孩子的五種不恰當行為,老師不好說,家長自己要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老人帶養到底好不好?如果必須要老人帶孩子,應該注意些什麼
    好處也有,壞處也有,那到底要不要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如果必須交給老人,父母又應該怎麼做呢?但前面也說了,老人畢竟不如我們接觸的信息多,很多科學的育兒理念是不具備的,那就要求孩子的父母首先要為老人提供學習科學育兒知識的機會,比如,今年老嶽講感統新上的「感統理論進階課」,由老嶽親自主講,內容涉及家庭育兒、感統訓練等非常多的知識點,非常適宜為老人普及科學帶養的理念和方法,為了孩子,不妨為老人開通一下。
  • 老人帶孩子到底好不好?如果必須要老人帶孩子,應該注意些什麼?
    但是,老人帶孩子到底好不好呢?而當他們因為祖輩的袒護與遷就養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習慣時,父母一旦插手管教,又容易與祖孫兩方都產生矛盾。2、老人容易限制老年人體力有限,容易喜歡待在家中,或即使帶孩子出門,也會因為擔心跟不上孩子或遇到什麼危險而不允許孩子自由奔跑玩耍,結果就會導致孩子的活動空間位移受限,前庭覺、本體覺、觸覺等的發展均受限。
  • 老人這幾種「假帶娃」行為,會傷害到孩子,父母們要及時阻止
    ,但是也要觀察一下老人帶的好不好,特別是有「假帶娃」的情況,一定要知道,及時阻止為好,因為假帶娃行為會傷害到孩子,別不知道。老人這幾種「假帶娃」行為,會傷害到孩子,父母們要及時阻止!快看看。另外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更沒有幫助,因為打牌的時候,一個人只會全身心的投入到牌面上,根本沒有心思去管孩子,更不用說語言上的交流了,這種帶娃行為就是假帶娃,一定好處也沒有,孩子父母要知道,如果你家老人這麼帶娃,一定要阻止。
  • 「慣寶寶」的四種行為需早糾正
    「慣寶寶」的四種行為需早糾正 2013-10-24 21:21:21   來源:安青網
  • 小孩最好不要讓老人帶
    隨著經濟社會的條件越來越好,作為父母如果經濟條允許儘量把小孩帶在身邊。小孩今天四歲半,身上缺點真的不是一般的多,霸道、蠻橫不講理、自私。每次出玩都會搶小朋友的玩具,自己的玩具從來不給別人的小朋友碰。好的東西別人分享給他從來不會說謝謝,自己的東西也從來不會去分享給別人。想得到一樣東西滿足不了就會到處撒潑。犯了錯誤教訓他還蠻不講理的動手打人,挨打後還會跟爺爺奶奶告狀。
  • 爺爺奶奶某些看似疼娃的行為,實際是「害」娃,不糾正早晚後悔
    如果想要給孩子好的生活,父母就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而已經退休,身體尚且硬朗的老人,就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爺爺奶奶帶娃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對孩子太過溺愛,那就會讓孩子形成很多壞習慣。爺爺奶奶某些看似疼娃的行為,實際是「害」娃,父母現在不糾正早晚要後悔。
  • 老人這些假式帶娃看似盡責,孩子卻受罪,父母再忙也要自己帶
    現在有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將來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沒日沒夜的外出打拼,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寶寶,就擺脫老人幫忙帶小孩。如果家裡老人有下面這幾種情況,那父母再忙也要自己帶孩子! 帶著孩子去做危險的事情社會上有一部分老人經常倚老賣老,仗著自己是老人別人不敢拿他怎麼樣,總是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就比如,很多老人在過馬路的時候不注意看紅綠燈,經常是看著周圍沒有車或者過馬路的人比較多就一起過去了。
  • 老人該不該幫忙帶小孩,二胎寶媽有話說!
    一名全職二胎寶媽,老人該不該幫忙帶小孩,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歡迎大家留言探討。下面我先來說說我的觀點!因為再不抓緊時間,說不定以後就沒有機會了,畢竟自己已經年過半百,時間不等人,等自己真的老的動不了的時候,就幹不了自己想幹的事了,這輩子也就完了!帶小孩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帶過小孩的人都知道,帶小孩其實挺累的,比上班都累!很多人願意上班都不願意帶小孩。老人身體畢竟不如年輕人,遇上脾氣倔的小孩,身體可能吃不消!
  • 這4種行為讓身高停滯不前,孩子們卻經常做,家長現在糾正還不晚
    為了兒子能長高,小李從小就給兒子大補,可等兒子到了6歲,小李發現兒子的身高居然連自己同齡時的身高都沒達到,嚇得小李連忙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看了檢驗單表示,小李的兒子因為營養頭,所以骨骼有過早閉合的傾向。幸好這只是跡象,家長做好引導還能調整,不然未來小李可要後悔死。
  • 常見的20種有毒花草,有老人、小孩、寵物的家庭千萬注意!
    有老人、小孩、寵物的家庭要注意,千萬不可誤食!鈴蘭鈴蘭的花朵嬌小,白淨無瑕,開花時會先從葉片中間長出修長的花劍,然後在上面打開花朵,宛若一串串白色的小鈴鐺,清新可愛。但是不要被它可愛的外表欺騙了,這種花全身都含有有毒汁液。
  • 這4種老人,最好不要帶孩子,不然麻煩會更大
    現在大部分家庭由於夫妻兩人白天都要上班,所以就會選擇把孩子給老人帶,以減輕自己的負擔,但是選擇什麼樣的老人來帶孩子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孩子跟誰在一起的時間久,性格和脾氣難免就會受到誰的影響,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受到好的影響,那以下4種老人最好不要帶孩子,快看看你家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