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網文界多大神,藏龍臥虎。與紫陽的緣分始於《歸一》,《歸一》那緊湊的情節、神秘的內容一步步抓住了我的心靈。在看了一段之後,我火急火燎的寫下了一篇推送。沒想到這篇推送人氣頗高,有不少讀者留言:
寫完推送之後,深以為然,《歸一》後面的馬上就是盜墓情節,而且文字極多,沒有美感,令人負累。
尊書友法旨,開始閱讀《紫陽》:
作者的話令人期待,
而這串數字令人敬畏,不得不讓在下說一個牛逼,而且感到慚愧,畢竟是2億次閱讀啊。
話不多說,全書開局,正是五胡亂華時節,才子佳人新婚之際。全書喜悅開局,好一副中古士族婚姻圖景,可基調一轉直下,新婚之日,胡人攻城,父母慘死當前,髮妻為奴在後。主角一掃懦弱書生形象,執意北上,營救髮妻。主角剛剛經歷生死之別,身受胡人箭傷,一無所有,卻執意入此虎狼之國,細思之下,未免有些不合常理。
主角一路北上,詢問消息,於路旁拾得髮妻碎衣一角。此後音訊全無,尋找髮妻一事暫時擱下。於是主角前往無量山,拜師學藝,終為上清準徒、北鬥之首,名號天樞子。此番出山,天狼豪在手,近乎天下無敵。
圖片源自網絡
同窗七人下山,救世為民,各展抱負。天機子夜逍遙、天權子劉少卿、天衡子百裡狂風、搖光子千歲、天樞子莫問、天璇子阿九、開陽子柳笙。
圖片源自網絡
這本書說實話沒有看到什麼優秀的地方。也實在有點不懂為什麼牛逼。在我看來,這本書隱含了民間長期存在的「滅佛」暗潮。主角自稱秉承大道,看似視金錢、權利為糞土,但是亦有軟肋。看似對國運大勢有所避免,但是全書的關鍵人物都受到主角莫問的影響。晉國、秦國、代國都是他庇護的,秦國更是他一力為之。
不消說在南海龍族面前救下蒲堅,令中原又入胡人之手。又因自己與晉國太后曖昧關係,有心扶持。說是不能讓生民塗炭,卻因自己的這種三足構想,使得各國徵戰不休。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的觀點也很成問題。本來剛開始貧人赤身、富人攜金求助何人當救時,主角的一番回復令人激賞。「富人攜金當救,心誠也。貧人赤身不當救,心不誠也。」可是後面主角攜徒弟遊歷時,又遇到這種情況,那貧者也是一無所有,但主角卻救了。所以說這並不是心誠心不誠的問題,只憑作者心意,只憑作者能力。
作者對待愛情婚姻的態度也讓人存疑,與阿九在閨房中說的那句話,無疑表露了作者的心聲,「我愛的也是愛我的,所以有什麼不可能的呢?」,我實在不敢相信,這種婚姻觀會得到這麼多人的認可。這句話的前提預設便是,你先得愛上我,我才能愛上你。莫問已經是仙人,都還有這樣的觀點,可見自卑深入骨髓。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對待初戀的態度也讓人無語,林若塵無疑是作者初戀的幻化,但作者並未保持初戀的朦朧美感,而是將其撕成碎片,儘管後面作者借主角行動對此感慰,有意樹立自己高風亮節的形象,但後來始終不願就此放過,一次次的有意抬出,最終逼得林若塵在這種溫情與現實強大反差下自刎。說實話,看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句話「中國男人,最希望的深情就是女子為他自盡」。莫問自然知道這一點,也是他逼死她的。你沒保護好她,她也只是想活下去,這雙方有錯嗎?失了貞潔就要為你自盡嗎?更何況,你們只有夫妻之名,尚無夫妻之實。
此外,主角既然已經成就大道,幹嘛不親手將玷汙林若塵的人殺掉,反而拘泥名聲,彰顯大度。當然,當事人不知道也就罷了。胡真將林若塵送回,他竟然還將人送回去,那胡人將軍怎會不擔心?送回去那胡人還會寵幸林若塵?所以後來林若塵的遭遇也是莫問想到的,但是他就是想要懲罰林若塵,他就是想要她死。他就是不給她活路。可是他反而要將這種情緒隱藏起來,可真是當了biao子還要立牌坊!
圖片源自網絡
總之,這本書作者是想描摹出中古道士生活圖景,但是拘於各種清規戒律,作者筆力彳亍,所以看起來很是艱澀,在各種勢力、戒律下迴環,作者難以圓話,時見漏病。一般來說,要麼就逍遙小道士,爭得快意自由,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種雖然很是小白,但是操作的空間很大,而且符合網文的精神:絕對的快意自由!
當然,作者並不滿足於此,作者仍抱有濃厚的士子情緒,秉持著「教化鄉民」的願景,那麼就請大道無情,即使要幹預也別完全憑個人喜好。舉個例子吧,莫問眼看郡守死於陣前並不出手,面對眾人責難時,卻說「那人有取死之道,既然知道自己存在,還不出言求助。」這我簡直嘔吐了,是要跪著向真人求助才可?真人難道不認可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還說什麼要「師出有名」,濟世為民,何須有名?作者出言學習堯舜,做的卻似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