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解析:
南京農業大學2021年試題延續了多年以來常考的濱水綠地題型,但與往年相比,明顯題目稍難一些,設計考點依然包括陡坎處理,但今年的8m陡坎處理還是有相應的難度,題目中地塊被自然河流穿過,分為左右兩個地塊,南部瀕臨城市河道,需要處理好地塊之間的聯繫。城市街頭公園設計要點:
1.明確場地主題性質
場地性質是濱水景觀規劃設計,因此濱水景觀設計顯得十分重要,在現有的水環境條件下,利用水位的變化,形成豐富的溼地景觀,以及景觀優美的大水面,注意東西兩地塊的交通通行。2.多樣化的活動空間
利用場地內不同地形設計不同的活動空間,西側地塊設置基本出行入口,利用緩坡形成陽光草坪空間以及休憩空間,與北面的生態林形成良好的景觀視線,利用潛在的高差,設計下凹綠地,收集場地雨水;陡坎處利用制高點形成良好的視線通廊,做挑臺景觀;東側地塊與商業區形成一定的聯繫,設置開放式入口空間,營造優美的開敞空間,注意視線通透性,吸引商業區遊人。設置相應的活動場地,雨水花園、濱河遊覽區、溼地體驗區、植物觀賞區等多樣化的活動空間,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3.海綿城市理念設計
公園內需要設置足夠的活動場地,還可以設置部分的下凹綠地以及雨水花園還有溼地景觀。
本題目設計要點:
1.服務建築設置在商業區附近,方便與商業地塊的聯繫性,主入口(開放式入口)滿足城市主幹道的人流集散,兼顧吸引商業區人流,次幹道設置次入口,利於便捷與開放,停車場與次入口產生聯繫。
2.公園整體被河流分為兩個地塊,8m陡坎不方便主路成環聯繫東西地塊,故此只需要考慮東西地塊二級道路連接,8m護坡做部分改造,設計臺階等通行步道。
3.針對場地水環境進行調節設計,改造自然河流,形成溼地景觀和大水面,注意河流的視線通透性,河流還具有城市排水等重要水利作用,在不影響河流排水的情況下進行駁岸設計。城市河道多為硬質垂直式駁岸,不能隨意改變駁岸線。
4.對於場地原有的生態林以及保留樹木進行保留處理,利用景觀形成良好的視線,可形成視線互通和借景。
5.利用高差,體現空間功能結構關係,西側地塊次入口空間,護坡挑臺空間制高點,東側親水平臺,形成完整的東西軸線體系。通過親水平臺,加強人與水環境的聯繫。
6.將溼地形成一個生態系統,經過收集、過濾、沉澱、曝氧等環節,成為溼地生態循環系統,結合雨水花園進行設計。
7.東側河道進行高差處理,擋土牆設計,二級道路放坡處理,保證人行通道安全性,並且與西側河道產生聯繫,也可以加強公園周邊地塊的聯繫。
8.利用西側地塊形成坡地花海景觀,再利用地形在低處形成低洼的下凹綠地景觀。
第一步:繪製草圖,確定主要的路網關係、景觀節點等
第二步:清稿,繪製路網關係並進行豎向設計
第三步:節點繪製、植物種植
第四步:繪製投影、引注,完成平面
作 者:陳徵 * 報考單位:同濟大學
作者院校:南京林業大學2018園林
表現方法:馬克筆*針管筆 用 時:六小時
紙 張:A1稻林紙 594mm×841mm 期 數:華元院105C期
作 者:單方* 報考單位:同濟大學
作者院校:中景建築設計(蘇州)有限公司2013景觀設計
表現方法:馬克筆*針管筆 用 時:六小時
紙 張:A1稻林紙 594mm×841mm 期 數:華元院105C期
作 者:居* 報考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作者院校:山東農業大學
表現方法:馬克筆*針管筆 用 時:六小時
紙 張:A1稻林紙 594mm×841mm 期 數:華元院105C期
作 者:劉欣* 報考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作者院校:廈門大學嘉庚學院2017環境設計
表現方法:馬克筆*針管筆 用 時:六小時
紙 張:A1稻林紙 594mm×841mm 期 數:華元院105C期
作 者:吳欣* 報考單位:東南大學
作者院校:南京林業大學2018風景園林
表現方法:馬克筆*針管筆 用 時:六小時
紙 張:A1稻林紙 594mm×841mm 期 數:華元院105C期
漂浮的連接:哈爾濱文化中心溼地公園 / 土人設計
案例來源:谷德設計網
簡介 Project Statement
為了管理雨洪徑流及淨化自來水廠的尾水,哈爾濱市江北區修建了一片城市溼地,並引入親水休閒設施,包括大部分修建在水面之上的人行棧道和休憩場所。同時還引入牲口維護綠地,不僅能夠創造畜牧產品,還能降低溼地的維護成本,原本「荒野」的自然景觀也因此變成一處難得的城市公園,自然而不乏可進入性,一年四季都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使用,同時為建設水彈性城市做出重要貢獻。挑戰與目標 Challenges and Objectives
哈爾濱是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城市,地處松花江下遊,洪泛時有發生。項目場地在江北新區,當地剛剛修建了一條500年一遇的防洪堤,將原屬於江灘的200公頃溼地與主河道切離。由於水源被截斷,溼地生境惡化。與此同時,溼地以北的城市建設迅速發展,造成嚴重的雨洪問題,被汙染的雨水排入河道,導致松花江的水質下降。除此之外,新建的自來水廠每天向松花江排放了1500立方米的廢水。凡此種種問題,很令當地政府頭痛。同時,隨著人口規模急劇擴大和城市進一步發展,人們對公共綠地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設計方案:一個功能性溼地、彈性的公園和景觀牧場 Design Strategies
能夠淨化雨洪的溼地:溼地公園四周將修建一系列生態窪地,南部文化中心及北部城區產生的雨洪徑流將匯集於此並得到淨化。這一溼地系統在雨季日均可處理2萬立方米的水量,在雨洪流入溼地中心地帶之前,生態窪地能夠降低水流中的泥沙含量、攔截營養物及重金屬。除此之外,附近自來水廠排放的1500立方米的尾水也將首先進入這片溼地進行淨化,以免汙染河道。漂浮的連接與水彈性公園:通過配置適應性植被,使水岸綠化能應對旱季和雨季高達2米的水位差。水位線以上的植被採用放任自然的管理,較高的地帶則在配置的鄉土樹叢(Betula platyphylla和Fraxinus mandschurica)之間種植人工草甸。在生態窪地的修建過程中,儘可能減少工程量,將開挖和回填過程結合在一起,同時儘量避免坡地整理的土方工程,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樹木和地被。每年的水位波動使水域邊緣出現泥濘、髒亂、難以靠近的地帶,要想將溼地建設成為市民終年可以前往活動的公共空間,顯然需要處理這個難題。設計師想出來的辦法是建立離岸木棧道,使人行空間與地面和溼地邊緣脫離。最終建成了6公裡的棧道系統,連接13個休憩平臺。此外,還利用當地透水的火山沙,在高地上鋪出生態友好的人行道,與溼地上的棧道一起,形成一個連續的步行網絡,穿梭於樹叢和草地之間,極大豐富了遊客的體驗。畜牧景觀與低維護需求:
大多數時候,公園受自然過程控制,而非人工管理,因此溼地和地面植被很容易瘋長,從而形成雜亂、難以進入的自然景觀。設計師提出將牲口引入較高的地帶進行放牧,以抑制植物瘋長,這樣一來,溼地景觀就能得到低成本的維護,公園也可全天候對遊客開放,同時具有生產功能,而且能夠豐富遊客的景觀體驗。結論Conclusion
通過這些景觀設計策略,原先持續惡化的溼地生境和無人問津的城市邊緣地帶,已成功改造成一個具有功能的溼地公園,可用於調節雨澇、淨化城市地表徑流以及自來水廠排放的尾水。建成的適應性水彈性公園裡,利用最小限度的幹預措施修建了木板道和休憩場所,輕輕地觸摸大地,親近自然而不破壞自然,滿足了市民休閒遊憩需求的同時讓自然修生養息。設計院相關公開課:
▪ 公開課136 | 停車場規劃設計(適用於建築、規劃、景觀)
▪ 公開課101 | 風景園林高分快題140攻略,很多你不知道的
▪ 公開課129 | 清華景觀碩士教你十分鐘提高景觀設計語言的豐富性
權威解析 | 南京林業大學2021年風景園林快題解析(含權威解析+上色視頻)
▪ 公開課246 | 南京林業大學2020年風景園林快題解析-社區公園設計
▪ 公開課178 | 南京林業大學2019年風景園林快題詳細解析(含範圖設計步驟)
▪ 公開課102 | 校園景觀設計專題講解(附:南京林業大學2013年景觀快題解析及高分快題資料下載)
權威解析 | 東南大學2021年風景園林考研初試快題真題(權威解析+上色視頻)
▪ 公開課170 | 東南大學2019年風景園林快題詳細解析(含範圖解題設計步驟)
▪ 公開課140 | 東南大學2018年風景園林保研快題解析——花卉公園題型
▪ 公開課173 | 城市廣場和濱河綠地設計,快題140分如何考(附:東南16年景觀初試試題解析)
更多快題設計、保研和院校信息,請在公眾號平臺回復「公開課」,注意,不是在本文留言哦。
如有在線評圖、考研經驗、擇校或快題相關問題,也可以掃描諮詢清華大學建院特聘顧問陳工老師個人微信號進行諮詢。
添加時請備註:姓名+學校年級專業+報考院校、專業,以便針對性解答。
陳工微信號↓
(清華大學建院特聘顧問)
清建華元院擁有國家工商局部門頒發的培訓業務資質(國家工商總局企業註冊號:91110108085513381D,擁有正規培訓資質和全國合作營地高校),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正規設計培訓機構。
院培訓中心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北京市,由原中國建築設計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上海城鄉設計院等幾位設計師聯合建立,幾經改後組成立了清建華元(北京)景觀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時建立設計所和培訓中心,現隸屬清建華元(北京)景觀建築設計研究院,簡稱華元院。華元院是中國建築設計院國家級設計核心期刊建築技藝常務理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住區》理事會理事、ASC中國建築學會團體單位,是目前國內一流的考研快題設計教育機構(全國設計院校入職培訓指定機構),在海內外建築類院校中享有盛譽,並面向中國大陸、港澳臺及海外高校招生。
設計 | 手繪 | 考研 | 入職 | 留學 | 實習 | 出版
/
全國設計院校*入職培訓 指定培訓機構
清建華元(北京)景觀建築設計研究院(隸屬)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住區 理事
中國建築設計院 *建築技藝 常務理事
ASC 中國建築學會 團體單位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合作出版單位
清華大學出版社 特邀出版單位
新東方英語 合作機構
北京大學ERA OF CHINA優質雙創企業
國內首個使用Google眼鏡教學的機構
CCTV-4中文國際報導的設計手繪機構
/
編輯丨宋 麗、鄭文建、蔡玲(香港)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作者或本單位所有,轉載請聯繫獲取授權
常年法律顧問丨劉永利 律師
投稿郵箱
web@hy010.com
/
華元院官網 www.hy010.com
院辦 010-57199007
免費全國課程熱線 4006 885007
清華中心 地址
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大學東南門華清商務會館5樓
僅在周六、日兩天接受現場諮詢與報名
(清華大學東南門,13號線五道口站旁)
/
更多全球設計院校資訊——請關注
2021年110期暑假全國營快速報名入口:
建議用電腦PC端打開官網顯示更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