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連結:
泰山是五嶽之首,亦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人文)地理標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如今,泰山既是世界文化遺產,又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俗話說,「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意國泰民安。萬物皆有靈性,泰山之上的巖石也被人們賦予了許多美好寓意,諸如「泰山石敢當」文化以及穩如泰山、石來運轉等說法!
因此,不少遊客在泰山遊玩時也喜歡撿一塊石頭帶回家。隨著對泰山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今後擅自撿走泰山石將遭到處罰。有人不解,對巖石的保護,是否小題大做。其實不然,如果每人都隨意帶走泰山石的話,泰山可能就要被搬空。
泰山簡介:
泰山位於(山東)齊魯大地中部,是山東丘陵的最高峰,今為泰安市管轄(泰安一名源於泰山)。泰山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莊嚴神聖的泰山,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徵。
東嶽泰山,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山嶽崇拜、五行觀念及封建帝制(封禪及受命於天)文化的糅合產物,在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推崇下,名氣日盛。
所謂的五嶽名山,多位於中原地帶(靠近早期華夏文明中心),諸如山東的東嶽泰山(海拔1532.7米),陝西的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湖南的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山西的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以及河南的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
泰山,又稱岱山或岱宗,綿延長達200千米,主峰玉皇頂。泰山的地質構造複雜:前期(前寒武紀)以巖漿活動(火山噴發)為主,地層中大部分是在地表以下冷凝的巖漿巖(花崗巖等)和變質很深的巖石(變質巖);後期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作用力超過巖石承受能力,巖石出現破裂(即斷裂),地質構造以斷層(巖塊抬升,形成斷塊山)為主。
泰山所處的山東,屬於溫帶季風(半溼潤)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具體特徵為春季乾燥多(火南)風(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旱澇災害),秋季晴和氣爽,冬季寒冷少雪(低溫凍害)。
泰山及其周邊古蹟名勝眾多,諸如岱廟(俗稱「東嶽廟」,其中的天貺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經石峪(以《金剛經》為文本雕刻,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南天門(登山盤道的盡頭,處於兩座山體之間的山口上,是登泰山頂的門戶)、碧霞祠(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等。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亦有包括泰山佛光景觀)等系泰山的四大奇觀。
奇觀現象,多與雲霧、彩霞有關。雲霧是由於對流層上冷下熱,形成(空氣)垂直對流。隨著空氣的對流運動,近地面的水汽和雜質在上升過程中隨氣溫降低,成雲致雨(註: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水平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氣象學稱之為霧。霧的形成三要素:一是氣溫冷卻,溫差大;二是水汽充足;三是穩定的大氣環境,晴天微風)。江河繞行的地理環境,當地蔥鬱的植被(森林)的蒸騰作用,為泰山提供了生成雲霧的充足水汽。
「霞」是日出日落前後天空或雲層上出現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線的太陽光經大氣中塵埃、水汽和空氣分子散射後的餘光形成,以波長較長的紅、橙光為主。由此可見,觀賞泰山奇觀跟季節、氣候、地理環境等有著很大關係。因此,夏秋季(5月到11月)水汽充足(特別是雨後初晴時節)是遊泰山的最佳季節。
物質循環:
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統稱巖石圈,厚度100至110千米。巖石圈的物質循環,是地球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地質運動。推動巖石圈物質循環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的衰變,放射能轉化為熱能,熱能再轉化為推動巖石圈和軟流層物質運動的機械能。
巖漿,地殼下含有矽酸鹽和揮發成分的高溫熔融物質。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巖石源於巖漿的噴發形成各類巖漿巖,並與其他巖石一起接受外力的風化、剝蝕、搬運和沉積。最終,巖石又會回到地幔深處,被熔融成新的巖漿(巖石的生命,暫時結束)。在一定的條件下,巖漿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巖漿巖。如此,周而復始,使巖石圈的物質處於不斷的循環轉化之中。
三類巖石:
巖石是按一定方式結合構成地表(巖石圈)的礦物集合體,按照成因,巖石分為巖漿巖(又名「火成巖」)、沉積巖(舊稱「水成巖」)和變質巖三類。
1、巖漿巖
巖漿巖(火成巖),地殼內部熔融的巖漿侵入地下一定深度或噴出地表後,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按其形成特點分出侵入巖(含深層巖、淺成巖)和噴出巖兩種。巖漿巖約佔地殼總體積的65%,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矽(石英)。
巖漿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最常見的侵入巖是花崗巖(礦物結晶顆粒較粗)。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巖石,叫作噴出巖(又稱「火山巖」),玄武巖(礦物結晶顆粒較細,柱狀節理髮育,常有氣孔)、流紋巖(多玻璃質類型,有流紋、斑狀構造,諸如黑曜巖、浮巖等)和安山巖(名詞源於南美安第斯山脈,常有氣孔)是常見的噴出巖。
2、沉積巖
裸露在地表的各種巖石,在流水、風、冰川等外力以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主要)表現形式作用下被破壞,形成(塑造)不同的地表形態。其中,風、流水、冰川等流體(或固體)在減速減慢時,所挾帶的沙石、泥土等物質,或者是某些生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的物質(如海洋生物的遺體)在原地或經搬運後沉積下來,再經過複雜的(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
沉積巖,舊稱「水成巖」,是地球表面分布較廣(沉積巖在地殼體積的5%,但分布十分廣泛。大陸部分有75%的面積出露沉積巖)的巖石,是地殼巖石經過風化後沉積而成的,多呈層狀,大部分在水中形成,如砂巖(含石英砂巖)、礫巖(與砂巖主要是碎屑粒徑區別)、頁巖(黏土巖中具有薄層狀頁理構造的)、石灰巖(主要成分碳酸鈣)等。其中常夾有生物化石,含有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
3、變質巖
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及變質巖)等已經生成的巖石,受到地殼運動、巖漿活動,或者隕石衝擊的影響,在一定溫度(高溫或低溫)、壓力等條件下,原來巖石的構造和成分等發生變化而形成的巖石。
變質巖分布廣泛,一般存在於地質斷裂帶或特殊構造帶(與板塊運動、地質構造等有關),其中多有豐富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諸如全世界70%以上的鐵礦就儲藏在前寒武紀古老的變質巖中。
常見的變質巖如下:片麻巖(由花崗巖變質而成)、大理巖(由石灰巖或白雲巖變質而成,其中純白而緻密者通稱漢白玉)、石英巖(由石英砂巖變質而成)、板巖(由頁巖變質而成)。
南京師大附中2020學年高三上10月考試
下圖為某種地貌發育過程圖。讀圖,完成23-24題。
23、按地貌的發育過程,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甲→丁→乙→丙
24、該地貌景觀的特點是
①多溶洞、峰林
②地表崎嶇不平
③巖石呈深紅色
④西北地區廣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及解析
23、B
根據(圖文)材料,地表以下積水(地下水增多),出現空洞,可知是喀斯特地貌的發育過程。換言之,最開始的時候,地表水較多,地下水較少,地表水只是沿石灰巖的節理(裂隙)下滲;然後,慢慢在地下出現水流的橫向流動和溶蝕,出現溶洞;最後,溶洞擴大,地下水增多,受重力作用,地下溶洞塌陷。故B項正確,A、C、D三項錯誤。
24、A
喀斯特地貌分為喀斯特溶蝕地貌(包括溶溝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鬥和地下溶洞等)和喀斯特沉積地貌(主要有各種形態的石鐘乳、石筍、石柱和鈣華等)。其中,喀斯特地貌景觀的最顯著特點是地表崎嶇不平。故①、②二項正確。
巖石呈深紅色,有可能是丹霞地貌(紅色砂巖)。故③項錯誤。
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分布廣泛,以南方(特別是西南)地區(可溶性巖石廣布及水熱條件優越)相對集中。西北乾旱地區多雅丹地貌(一種風蝕景觀)。故④項錯誤。
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積巖層,且基巖裸露。左圖示意該區域地表巖層分布,右圖示意三種演示樣本。據研究河流的搬運能力與其流速、流量有關。讀圖,完成25-26題。
25、該區域礫巖沉積期間到頁巖沉積期間最可能發生的是
①河流落差增大
②河流落差減小
③河流流量增大
④河流流量減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該平原的地質構造和地貌類型分別是( )
A、背斜 沉積平原
B、向斜 沉積平原
C、背斜 剝蝕平原
D、向斜 剝蝕平原
答案及解析
25、D
河流中挾帶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時,會發生機械沉積作用,在河床上沉積下來。河流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時,可挾帶比較粗的碎屑顆粒(如山區河床上常見的礫石);河流流量越小,流速越慢時,只能挾帶比較細的泥沙。礫巖(直徑在2毫米以上的碎屑膠結而成)的組成顆粒大,頁巖(直徑小於0.005毫米的微細顆粒膠結而成)的組成顆粒小,說明礫巖沉積時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河流落差大,而頁巖沉積時狀態與之相反。故D項正確,A、B、C三項錯誤。
26、C
根據材料,我們可知該地的巖層中間老、兩側新,屬於背斜構造。再結合材料中的「平原地形」以及基巖裸露,我們可知除了內力的(褶皺)構造,該地還受外力的侵蝕作用,形成剝蝕平原。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
「精靈煙囪」位於土耳其安納託利亞高原。其組成主要是凝灰巖和玄武巖層,經長期的風化侵蝕作用,形成頭帶玄武巖「帽子」的圓錐形尖塔,被當地人稱為「精靈煙囪(圖14)」。當地人在巖面上開鑿窯洞作為客棧,圖15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27-28題。
27、形成「精靈煙囪」的帽子對應圖中的( )
A、乙 B、丙
C、丁 D、戊
28、將「精靈煙囪」開鑿窯洞建設客棧,其有利條件是( )
A、玄武巖面多氣孔,利於通風
B、巖體質地鬆軟,易於開鑿
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於排水
D、巖體層理清晰,結構穩定
答案及解析
27、D
「精靈煙囪」的帽子是玄武巖,屬於巖石分類中的噴出巖(巖漿巖)。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圖(找突破口,一般可以從沉積物和巖漿著眼),我們可知甲為沉積物經過成巖作用形成的巖石,即沉積巖。乙雖然只有一個箭頭指出,但是該作用最終會變成沉積物,則可知乙並不是巖漿,而極有可能是變質。丙所處位置較低,且會有隆升(出露地表),應該是侵入巖。丁只有一個箭頭指出,且其他幾類巖石都有箭頭指到丁處,即「百川東到海」,也就是說丁是巖漿。戊為巖漿直接冷凝形成的巖石,且遠離巖漿「地勢較高」,應該是噴出巖。故D項正確,A、B、C三項錯誤。
28、B
根據材料,我們可知玄武巖在「煙囪」頂部,而開鑿窯洞,建造房間的主要部位並不是玄武巖。其次玄武巖多氣孔,也許通風效果較佳,但是真正的通風效果是「開關自如」,如果採用玄武巖,可以得到良好的通風效果,但也會導致不想通風(透水)的時候,手足無措。故A項錯誤。
開鑿窯洞的主體部位是凝灰巖(火山灰或火山碎屑物堆積成巖,亦是巖漿巖),與沉積巖中的「頁巖」類似(頁巖屬於微細顆粒膠結而成的黏土巖,緻密,但性質柔軟,易被風化侵蝕),質地疏鬆,利於開鑿。故B項正確,D項錯誤。
根據材料,「「精靈煙囪」位於土耳其安納託利亞高原」,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夏熱冬冷,全年降水稀少。所以,排水並不是問題。故C項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