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和現實之間的選擇,是大部分人都會面臨的難題。我們都會在某一個階段感慨:人人生而平等,似乎只是一句逃離現實的美好描述,總有一部分人在面臨選擇時看起來有更多選擇的餘地,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自從降生在這個世界上,社會無形的把人標記三六九等,以金錢和財富作為鴻溝,把人們分離在兩岸,我們終其一生,都在不停地跨越鴻溝,只是為了在金字塔上更上一層。在短短的人生中,我們會經歷各種選擇,而普通人的選擇,大抵逃不過生活。
東野圭吾《解憂雜化店》由五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構成,每個故事之間卻又存在某種聯繫,直至讀到最後一頁,讀者才恍然大悟的找到答案。其中,《深夜的口琴》中塑造的松崗克朗是個勇敢的普通人,面臨人生的分岔路口,他毫不猶豫選擇了音樂夢。即使父母瘦小的身影已經不能支撐那個小小的魚店,即使已經有人說他並沒有出眾的藝術才華,即使在東京漂泊了幾年依舊沒有一個穩定收入的工作,他依舊沒有放棄音樂夢,有過夢想的人,做過選擇的人,都能理解他的堅持,畢竟誰不想為夢想拼搏一把呢?雖然經營一家魚店是一個不錯的能填飽肚子的選擇,但是年紀輕輕便一眼望到自己幾十年後的日子,這種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來這世間一遭,不為了自己的熱愛拼一把,只渾渾噩噩的活著,這樣的人生真的是一個人想要的嗎?
故事的結局讓讀者始料未及,克朗為了救福利院的辰子,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那首《重生》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故事於此戛然而止,且與前一故事巧妙連接,讀到中途才知其妙處。這不僅是一部故事性和文學性兼顧的作品,也是一部探討人生,在一個人的掙扎中反映出更多人在經歷選擇時的掙扎的佳作。即使克朗沒有實現自己的音樂夢,至少他為之認真付出了,這種永遠朝著夢想靠近的精神令人敬佩。
原文(節選)
致鮮魚店的音樂人:
看了你第三封信。
雖然無法透露詳情,但恕我無法和你當面談,而且,還是不見面比較好。見了面之後,你恐怕會很失望,,對自己找這種人諮商感到厭惡。所以,這件事就別提了。
是嗎?你終於決定要放棄成為音樂人了嗎?
但我猜想這只是你目前的想法,你還是會努力成為音樂人,也許在看這封信時,你已經改變了心意。
不好意思,我也無法判斷這樣的決定到底是好是壞。
但是,我想告訴你一件事。
你在音樂這條路上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
有人會因為你的樂曲得到救贖,你創作的音樂一定會流傳下來。
至於你問我為甚麼可以如此斷言,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總之,千萬不要懷疑這件事。
請你務必要相信這件事到最後,直到最後的最後,都要相信這件事。
這是我唯一能夠對你說的話。
一浪一矢雜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