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網際網路邁入商業試用 中國衛通擬探索C端市場

2020-12-22 IT專家網

一座座「大鍋」仰望長空。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跟隨上交所走進了位於北京市西北方向的北京地球站。這裡是衛星數據接收與分發的第一站,矗立在北京地球站園區中被稱為「大鍋」的一座座衛星天線承擔著跟蹤衛星、收發遙測遙控指令、廣播電視及數據傳輸等重要任務,也見證了中國衛星通信事業的滄桑巨變。

「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已經從『紙上談兵』邁入實際建設階段。」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國衛星通信大廈的一間辦公室裡,中國衛通總經理孫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國衛通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事衛星運營服務業的核心專業子公司,具有國家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是我國唯一擁有通信衛星資源且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

衛星網際網路邁入商業試用

談及衛星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孫京如數家珍。

「衛星網際網路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當前衛星網際網路主要集中在空間段及地面段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高軌高通量衛星和中、低軌寬帶衛星星座的建設。」孫京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2017年由中國衛通運營的國內首顆高軌高通量Ka衛星-中星16號成功發射,公司依託高通量衛星加快拓展衛星網際網路業務。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技術發展驅動下,我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分別提出了「鴻雁」和「虹雲」低軌衛星星座計劃。民營企業也在加速湧入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天象星座」「銀河星座」等低軌衛星星座計劃發射衛星數量逾千餘顆。今年銀河航天、九天微星等商業航天企業也相繼落地自己的衛星工廠,旨在實現小衛星的低成本大規模量產。

「在傳統衛星通信產業鏈中,中國衛通作為衛星運營商,上遊銜接衛星製造商,下遊服務用戶,產業鏈較短,衛星通信運營服務業務單一。」孫京告訴記者,5G的發展使得衛星通信產業鏈延長、並且與信息技術產業有了深度融合,中國衛通在產業鏈中參與的環節也從運營服務向下遊信息服務延伸。

如今,中國衛通也在探索新的方向。今年9月份,中國衛通牽頭組建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基於寬帶衛星的航空網際網路業務,為航空領域提供寬帶衛星接入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

拓展C端市場空間

在孫京看來,隨著衛星技術的進步以及衛星大眾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全球衛星通信呈現出網絡寬帶化、覆蓋全球化、天地融合化、業務平臺化的發展趨勢,衛星通信業與信息服務業加速融合,衛星通信服務產業鏈逐漸由單一資源運營向下遊增值信息服務延伸,衛星通信進入衛星網際網路新階段。

「中國衛通將不斷滿足公眾對衛星網際網路、衛星物聯網的想像與期待,不斷深化、拓展衛星應用服務場景。」孫京強調,「未來中國衛通將在為現有行業和客戶提供優質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擴展合作領域,公司將積極通過長尾效應實現從B端到C端拓展。」

2020年7月7日,適配了中星16號高速互聯繫統的中國第一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在青島首飛成功,實現了機上所有人員使用微信、語音、視頻通話、網頁瀏覽、網上購物、網路遊戲等應用。孫京告訴記者,第一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的成功實踐獲得了民航局、航空公司及相關行業合作夥伴的一致認可,增強了公司大力發展航空網際網路生態的信心,進一步激發了行業參與者對於航空網際網路應用、模式的探索,有利於加速航空網際網路在國內的快速發展。公司將緊抓航空網際網路產業快速發展機遇,快速形成航空網際網路生態圈,創新衛星應用商業模式,邁向世界一流衛星通信產業龍頭企業,為推動我國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後續中國衛通將繼續建設新的更大容量、更廣覆蓋的高軌高通量Ka衛星,實現東到北美,西至歐洲、非洲,南至澳洲的自建網絡服務能力。同時,通過與國際上領先的航空衛星網際網路運營商合作,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為國內外航司提供真正的高速航空網際網路服務。」孫京如是說。

隨著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的範圍,技術、產業以及資本正在洶湧跟進。2020年也被業界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這意味著中國衛通或將迎來越來越激烈的市場化競爭。(記者 李喬宇)

相關焦點

  • 中國衛通:提供衛星網際網路中國方案
    「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已跨過『紙上談兵』階段,邁入實際建設階段。」孫京表示,中國衛通將不斷滿足公眾對衛星網際網路、衛星物聯網的想像與期待,不斷深化、拓展衛星應用服務場景。  日前,上海證券報記者跟隨由上交所和各地證監局聯合主辦的「價值引領投資·2020滬市公司質量行」調研活動走進中國衛通,了解這一衛星事業的開拓者,究竟有著怎樣的商業願景,又如何謀篇布局。
  • 逐鹿萬億藍海市場!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來了 市佔率80%的中國衛通:抓住...
    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來了 市佔率80%的中國衛通:抓住「新基建」機遇「上天下海」   當前衛星通信行業全球市場規模約在1600億美元,未來,隨著衛星
  • 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中國衛通專業化運作航空網際網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卓超,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忠寶,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陶,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星航互聯董事長孫京共同為新公司揭牌。工信部、民航局等部委機關的有關領導蒞臨現場。
  • ...航天創始人徐鳴:衛星網際網路是一場科創革命 商業落地不是拼速度
    探索宇宙,逐夢藍天。衛星網際網路是地面通信手段的重要補充,可有效覆蓋海洋、沙漠、飛機等特殊場景。隨著商業航天發展,不少國家都將衛星網際網路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放眼海外,SpaceX公司的Starlink衛星系統(也稱星鏈計劃)已經在北美開始測試;縱觀國內,隨著5G與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我國「新基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正加速落地。
  • 中國自主衛星電話正式商用 衛星通信下一片藍海在哪兒?
    上述系統使用的衛星,是發射於2016年的「天通一號」衛星,也是我國首顆自主可控移動通信衛星。事實上,天通衛星通信服務正式商用不僅僅是能使用衛星手機通信這般簡單,面向B端和C端的各項服務已經進入市場。未來,這一系統還計劃面向全球提供範圍更廣的服務,這也將驅動一大批上市公司挖掘產業價值。
  • 中國衛通正式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1等17套頻道提供直播衛星...
    打開APP 中國衛通正式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1等17套頻道提供直播衛星高清傳輸服務 騎士 發表於 2020-12-08 15:41:32
  • 衛星網際網路行業深度報告:戰火早已熊熊燃燒
    因此憑藉 低軌衛星廣覆蓋、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我們認為衛星網際網路是連接這些「信息孤島」 的最佳選擇,未來市場潛力廣闊。衛星網際網路在人口密度低、光纖鋪設成本高的特殊地區及航空郵輪等特殊場景中優勢明顯,未來主要面向 B 端用戶。
  • 亞太衛星深度報告(下):核心投資邏輯
    當中國衛通母公司衛星資源無法滿足最終客戶的需求時,中國衛通母公司將儘量優先使用亞太衛星的衛星資源,藉以向最終客戶提供服務。中國衛通母公司與亞太衛星的業務開展有所側重,對於境內業務,根據工信部《關於同意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租用亞太5、6、7號衛星轉發器資源的批覆》(工信部電管函[2014]116號),同意中國衛通租用亞太衛星的亞太5、6、7號衛星轉發器資源,因此亞太衛星主要通過母公司中國衛通開展中國境內的衛星空間段運營業務,境內業務主要由中國衛通母公司開展。
  • 通信行業:衛星網際網路首次納入新基建
    目前國際電聯正在研究引入「裡程碑」規定,即必須在規定時限內部署一定數量的衛星才能獲得相應的國際規則地位,進一步加速各國建設星鏈衛星的進程。  3.衛星產業逐步成熟,市場空間廣闊  我國衛星產業鏈逐步發展成熟,實現了衛星、晶片、終端、信關站的國內研發和生產,保障了用戶的通信安全擺脫了長期對國外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依賴,填補了國內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空白。
  • 衛星網際網路布局競爭升溫,中國電信開啟太空通信新時代
    近日,銀河航天完成新一輪融資,成為中國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馬斯克SpaceX衛星網際網路服務Starlink,終於面向普通用戶開放小範圍測試,與此同時,中國電信運營的天通一號02星成功發射升空,成為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首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成功首航 低軌衛星成通信新寵兒
    ,中國衛通開盤半小時後封板,華力創通一度漲停,截至上午收盤,航天發展、天銀機電、中國衛星、振芯科技等漲幅均超5%。據了解,本次首航所使用的高通量衛星資源由中國衛通提供,該公司為我國唯一擁有通信衛星資源且自主可控的基礎電信運營商,運營管理著15顆民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資源。公開資料顯示,Ka頻段高通量衛星屬低軌衛星的一種,後者軌道高度範圍為500-2000km,由於其高通量及低時延特性,被認為在寬帶、固定和移動通信等雙向通信業務上具有突出優勢。
  • 融合5G+衛星網際網路 海能達打造天地一體通信能力
    星途探索,浩瀚無垠,隨著5G商用正式啟動,衛星網際網路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衛星網際網路最新進展無論從國外「矽谷鋼鐵俠」馬斯克雄心勃勃的「StarLink星鏈計劃」,還是國內的天通衛星商用、鴻雁計劃、虹雲計劃亮相。這些事件都標誌著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衛星網際網路至今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史,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我們認為對未來低軌衛星星座的建設,需要關注資本的注入、政策的催化以及技術的突破三個驅動因素,當前主要投資機會在衛星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後衛星運營和應用的潛力更大。推薦組合:1)衛星研製:中國衛星;2)地面設備:海格通信;3衛星運營:中國衛通;4)衛星應用:海能達;5)電子元器件:和而泰。風險提示:技術成熟緩慢;國外強者擠佔國內參與者市場份額;資金鍊斷裂導致星座計劃破產;政策激勵不達預期。
  • 衛星行業深度報告: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熱潮興起
    天基 網際網路從大類上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通過衛星向地面提供信號,包括各種軌道高度的衛星及星座,例如美國 衛訊公司 ViaSat 運營的 Ka 波段通信衛星 ViaSat-1、中國衛通公司的中星 16 號衛星等;另一種是通過空中平臺 向地面提供信號,如高空氣球、飛艇、無人機等,例如谷歌推出的谷歌氣球「Project Loon」項目、航天科工提出 的高空太陽能無人機「飛雲工程」項目等。
  • 衛星物聯網行業深度研究:低軌道高頻衛星通信專題
    在發射成本以及衛星製造門檻日益降低的同時,商業發射產業逐漸成本主流,衛 星發射不再限制於國家或者行業,從而更多的商業衛星應用探索成為可能。總體看來, 全球商業發射市場收入穩步提升,於 2017 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總額達到 30 億美元, 預計 2018 年達到 33.6 億美元。
  • 衛星網際網路首入新基建:相當於通信領域3G時代,全球焦點
    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概念範圍,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未來宇航研究院創始人牛旼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這是中國首次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全球處於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期。牛旼認為,5年內,在中國,以航空和航海為主要市場的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將有至少15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帶動上下遊產業市場規模可達500億-800億美元。
  • 5萬部天通衛星手機要免費送 中國電信現0元採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不是以往網際網路企業白送的雲服務,這次白送的是價格不菲的天通衛星手機。根據新華網的數據,天通一號升空後,未來十年我國移動通信衛星系統的終端用戶將超300萬,參考終端單價8000~10000元測算,市場規模超200億元。今年5月份開始,中國電信開始放號衛星通信號段,也由此正式進入商用階段。為了拓展新業務,5月29日中國電信進行了天通手機採購招標。
  • 中國電信天通衛星電話廣西試商用
    本報南寧訊 (記者/駱萬麗 通訊員/黃禎光)9月29日,中國電信廣西公司在南寧舉辦新產品發布會,宣布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衛星電話——中國電信天通衛星電話在廣西試商用,以此致敬新中國成立70年間通信領域輝煌發展歷史、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未來5年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的預測分析
    1.2 中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隨著我國商業航天市場的逐步開放,衛星國家隊和許多民營企業紛紛布局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產業,將帶動通信小衛星研製、火箭發射、衛星通信系統終端設備與軟體應用市場爆發式發展。2018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達到607億元。
  • 「天通」商用,中國自己的衛星電話來了
    1月12日消息,第一個由我國自我研發建造的衛星移動通訊系統——天通系統從昨日起正式面向社會提供服務,這標誌著我國自主衛星移動通訊時代拉開序幕。此次進行商用的天通衛星移動通訊系統使用的是於2016年發射升空的「天通一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