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微改造,最核心的莫過於補齊民生短板,讓老舊小區與城市一起發展,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享受更好的人居環境。記者日前從白雲區住房建設交通局了解到,今年白雲區已完成22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通過改善小區硬體設施,增加公共空間的休閒、親子活動功能,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2018年至今,白雲區已完成44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老舊小區脫下「舊衣」,煥發新顏,老城區煥發出新活力。
完善社區功能 44個老舊小區蛻變宜居新社區
老舊小區居民最困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排水堵塞、路面坑窪、供水不足等最基本的民生問題上。白雲區在充分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堅持貫徹「先民生、後提升」的改造思路,從水、電、路、氣、消防等基本改造內容著手,優先解決居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切切實實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補齊民生短板,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排水管網堵塞、雨季常年積水、「三線」雜亂、用電安全隱患較大等,是鶴龍街工具機三廠宿舍小區居民最為關切的改造內容。該小區子在微改造過程中充分運用「海綿城市」理念,通過設置生態停車位、鋪設透水瀝青、實施雨汙分流改造,極大地提升了小區的集水排水功能。作為白雲區「三線」下地的試點項目之一,該小區已完成通訊線下地以及電力線地下管道建設,成為全區首個實現電力線、通訊線全部下地的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
堅持「面子」「裡子」兩手抓,補齊配套短板,提升人居環境,是白雲區在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過程中,一直堅守的原則。作為三元裡街正著力推進的7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之一,華園北小區的改造頗具典型性。
「華園北小區是傳統的老舊小區,缺乏系統的片區規劃,存在較多功能缺失,缺少可滿足居民運動休閒、休憩交流等需求的場所以及燃氣入戶等配套設施。」華園北小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微改造後,該小區的閒置空間設置了康體設施,燃氣管道完成了入戶,社區功能得到了極大完善,居民的基本生活、運動健身需求得到了滿足,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白雲區謀劃從2018年起完成87個老舊小區共78個項目的微改造工作,目前已完工44個項目,微改造正逐步讓老舊小區煥發出新活力。
發動社會力量 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小區微改造
清晨,溫暖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區剛粉刷過的牆壁上;新鋪設的柏油路面和新劃線的停車位,為消防安全通道讓出了位置;街坊三五成群散步休閒,有說有笑……完成微改造後,位於景泰街的大金鐘路48號大院老舊小區活力煥發,街坊喜笑顏開。
改造的目的是滿足民眾所需,其過程自然少不了民眾的參與。在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的過程中,白雲區充分調動鎮街、社區居委會、小區居民等基層和群眾的積極性,發動社會力量,共商共謀,共同推進,使得微改造項目切切實實為居民服務。
位於同和街同和社區的同和北9號大院,現狀建築建成年代久遠,老舊房屋較多,其微改造被納入了廣州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為了滿足用「繡花」功夫加強城市管理,高水平、高標準、高起點進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要求,今年5月,該小區微改造口袋廣場設計方案通過「社區事·大家做」口袋廣場設計競賽活動,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共收到了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杭州、香港等地區設計機構專業設計師和院校師生設計的23份作品,並邀請了設計大師、有關部門、居民代表進行評選,極大提升了設計專業性和居民參與度。
「我們小區範圍很廣,但道路比較破舊,路燈照明不足,小區老人多,缺少休閒的康體設施。」家住同和北9號大院的居民徐阿姨表示,得知小區將迎來微改造,大家都很積極,希望口袋廣場能真正發揮作用,兼具實用和美觀兩大功能。白雲區住房建設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小區將改造的口袋廣場地勢開闊、交通便捷,是小區重要的空間節點,將通過對社區人居環境和公共空間景觀的優化,為社區微改造工作提供示範作用。
創新改造模式 摸索成片連片改造、管養新模式
老舊小區完成微改造後,如何加強後期管養,同樣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片連片改造、企業參與管養,是白雲區正在探索的新方向。
目前,白雲區老舊小區大多以開放式管理的老舊社區、城中村社區與封閉式管理小區三種居住形態為主。以景泰街雲苑景泰片區為例,近一平方公裡內的6個社區建築均建於上世紀80年代,因歷史原因形成無物業管理區域,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公共服務不足、安全隱患突出、停車位不足、亂停亂放現象嚴重等問題。多年來,景泰街不斷進行管理模式的嘗試,都因市場化物業企業「不願管」,國有非市場化企業「很難管」,居民自治「不會管」,政府長期兜底則財政「背不動」、力量「跟不上」,而難以取得預期成效。
今年,白雲區成為廣州市5個引入物業管理試點區之一,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業主自治、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根據每個小區的人員構成、地理位置等具體情況,以市場化引入物業管理公司、國有企業參與建設與管養、居民組織自治等多種方式,逐步探索完善老舊小區微改造後續管養的工作機制,雲苑景泰片區正是白雲區試點之一。
「雲苑景泰片區包括雲苑新村1期(雲苑南)、雲苑東、雲苑西、景泰東、景泰西、景泰北6個老舊小區在內,其微改造項目總投資8967萬元,改造範圍約29.89公頃。」白雲區住房建設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片區已引入和家生活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物業管養,以高標準、專業化物業管理服務,打造活力社區,消除或緩解社會事務完全由政府包攬、公共服務完全依賴政府、社會管理難控成本的情況。接下來,白雲區有望在全區推廣這一試點經驗,推動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實現長效管養。
煥發新活力 50個老舊小區將迎來微改造
「十三五」期間,白雲區一直以「先民生,後提升」的思路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優先解決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以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適性、便捷性、安全性。白雲區謀劃的78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中,2018年已完成2個,2019年已完成20個,今年以來已完工22個,在建6個,14個已完成招標,13個正組織招標,1個正編制實施方案。
「目前老舊小區微改造仍以民生項目打造為主,對項目亮點打造不夠,項目內涵沒有充分挖掘。」白雲區住房建設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項目分布零散,難以實施成片連片改造,無法形成微改造的集聚效應,這是「十四五」期間需要重點提升的內容。
根據廣州市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安排,「十四五」期間,白雲區將按照3個時間節點完成5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到2021年,完成已納入市老舊小區微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的剩餘未完工21個項目;到2023年底,完成市下達五年改造計劃的29個項目中的12個(即完成40%);到2025年底,完成剩餘17個項目。
「我們將在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中,充分調動鎮街、社區居委會、小區居民等基層和群眾力量,共商共謀,共同推進,不斷強化基層治理能力,讓老舊小區改造成果得以保持,基層管理秩序得到全面提升。」白雲區住房建設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白雲區還將以微改造為契機,發動業委會成立黨支部,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發展能力、服務功能,凝聚老舊小區居民力量,增強社區治理、社區管理責任感,強化社區歸屬感、認同感,打造和諧社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湯南 通訊員 雲宣、江興夏、宋楚楚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莊小龍 通訊員 石建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吳一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