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出世的態度,入世的事業:「令狐衝」李亞鵬談地產與文化

2020-12-11 騰訊網

要為文化與藝術尋找一個落腳之地,就這個執念,李亞鵬義無反顧撞開了地產大門。

中房報記者 許倩丨北京報導

李亞鵬,不再是那個螢屏上笑傲江湖的「令狐衝」,也不是那個憨厚天真的「靖哥哥」,江湖風雨十多年,他從一個文藝工作者蛻變成了一位充滿文藝範和地產情的工作者,或者說是商界老闆。

12月8日,北京, 2020中國房地產總評榜大會。中書資源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李亞鵬結合自身企業發展歷程,為賓客現場詳解了文化與地產如何融合,又怎樣創新。

這場大會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報新媒體、中房智庫主辦。出席大會的跨界嘉賓們不再就地產講地產,那樣,顯得視野與胸懷都太窄,已經不匹配當前經濟和未來房地產的美麗新世界了。

━━━━

地產發心

20年前,李亞鵬在北京798院子裡遊蕩,想租一個loft作為自己的工作室。

那時候租金是2毛錢到4毛錢,過了十年後的2010年,租金漲到10塊錢,最少也要8塊錢。李亞鵬說,當時的基礎設施水平與今天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除了已經沒有了的荒草。

李亞鵬在想,是什麼讓798的租金在30年間漲了10倍?他認為是文化和藝術的進駐帶來的賦值。「我是當年的一分子,被世人不關注的地方產生了關注,因為關注帶來了人流,因為人流帶來了商業價值。」李亞鵬感慨地說。

物極必反。「當租金逐漸升高以後,當年最早入駐的文化和藝術元素逐漸撤出了,因為他們無法支付越來越高昂的租金,所以798慢慢喪失了一定的推動力。當時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或者是文化行業的從業者,我看到了文化可以為商業地產或者是為地產賦能。但我又覺得為什麼如此不公?當我們為你們產生價值之後,你們就把我們無情地拋棄。」 李亞鵬又無奈地說。

李亞鵬相信,文化一定能為地產賦能。

他開始思考,如何能夠通過前置規劃構建出一個文化與地產的生態圈,讓兩者共生共榮。而不是相愛又相斥。

2010年,李亞鵬在麗江發現機會,做了一個文化項目投資。「當時有一個偶然的機會可以做地產開發,因為對於文化與地產有了一些自己的小小觀察之後,我做了一個決定,去嘗試一下地產開發。為了說服我的公司同事,我說只是接觸地產行業,我們要為文化與藝術尋找一個落腳之地,這是我們當時進入地產的初心。」李亞鵬回憶道。

李亞鵬輕描淡寫地說,但用心顯然良苦。

帶著「為文化與藝術尋找一個落腳之地」的初心,李亞鵬帶領他的公司,在2012年拿到了一塊地,開始做雪山藝術小鎮。

3年後的2015年,項目開盤了,三個月時間取得了差不多兩個億的銷售額,這是當年賣得最好的文旅項目。

李亞鵬滿意地說,我們沒有花一分錢廣告,而是每年花1500萬元投入文化藝術活動,當然,這是有備而來。「這個文化藝術活動與地產項目之間有必不可斷裂的關聯性,才能如此對地產產生了價值。」

━━━━

文化執念

2015年,因為戰略上做了局部調整,李亞鵬的團隊在深度進入地產後,親自操盤了一個從土地獲取到規劃建設再到開發銷售的全過程項目。

這次經歷之後,他做了一個判斷:不可能再去做地產開發,一是因為資本因素,二是做工程並非他的強項。

這次經歷,讓李亞鵬再次堅定認為,文化一定可以為地產賦能。2015年年底,他把麗江項目的控股權賣給了一家上市公司,接著就調整了公司的方向,重新回到文化產業的大本行。「我們給企業的定位就是,一家為地產開發企業提供內容增值服務的文化地產IP運營商。」李亞鵬說。

文化與地產一定是融合與創新的關係。「毛大慶是從地產行業走向文化與運營,我是從文化運營走向地產行業,我們倆是在兩個行業的終點相遇。」李亞鵬說。

每一次見面,李亞鵬與毛大慶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李亞鵬說,這是因為我們站在各自原本的角度,對未來的方向總有著無數的新鮮與好奇。

演過豪邁瀟灑的令狐衝,也演過俠之大者的郭靖。李亞鵬對事物的看法多了一分分寸感。

他說,「2015年有了產業地產的概念後,很多大的開發商成立了自己的產業地產集團,坦白講,像我就是在深度跨界地產後,選擇退回我的本行。去年到今年,大部分排名前十的開發商,他們的產業地產集團基本上都停滯或者直接取消了。這樣的碰撞與我當年進入地產的碰撞是一樣的狀況。」

「未來,產業地產這個行業會越來越細分,大家各拾所長,融合與創新。」李亞鵬覺得,這是好事情。

━━━━

IP之大成者

這兩年,各行各業尤其是房地產行業,流行一句改編之詩: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PPT。

無奈,無力,又自嘲。緊要的是,形式主義從來不分時空,但結果一個樣:會害死人。

李亞鵬就認為,做文化地產,第一重要是要有真的文化,而不是簡單的PPT。

「通過PPT與政府推動,說服了政府,說服了自己,等到最後真正落地時,才發現也許你的文化與地產並不一定能夠真正融合,可能只是獲取了土地,這在項目推動當中,無形中埋下了巨大的坑,這樣的案例在過去五年中數不勝數。」李亞鵬說道。

中書集團是一家文化企業,李亞鵬說,「我們做的任何一個文化地產的IP,首先是基於我們自己具備這樣的文化產業的能力,對地產有了深刻認知,對開發企業的開發邏輯,對城市政府,對城市的文化需求這三方有了充分了解之後,才能夠融合成一個適度的產品。」這看似不複雜,但絕不是想當然就能辦成的事情。

他舉例說明,比如在傳統書院中的文化方面,我們通過八年聚集了大量資源,同時我們的培德書院教育與全國英式和美式頂級中學都建立了雙品牌教育戰略來發展,基於這樣的文化基礎,才形成了「中書書院裡」這樣一個偏住宅型的文化IP,這是我們今年在贛州落地的一個項目。

李亞鵬說,在這樣一個常規的住宅項目裡,書院裡分了六個板塊,最大的是書院住宅,大概有60萬平方米,有一個不太大的書院酒店,還有我們自己運營的喜鄰社區書院、企業書院,以及書院中國的公益書院等共同構成了一個書院裡的概念。

「文化其實是一個體系,未來是會有生發性的,有內循環的邏輯在裡面。」李亞鵬說。

為了論證這一點,他又列舉了一個實例。「我們2020年1月份拿到了這塊用地,7月份開盤,目前我們做了11億到12億元的銷售。因為當地限價,在價格上沒有辦法看到我們與周邊可比項目的文化賦能,但從客戶的復購率上,可以看到文化項目的賦能,因為在我們的營銷中心,喜鄰社區書院與營銷中心樣板間是同步開放,我們已經描繪了文化生活是怎麼樣的,我們賣給客戶的不僅僅是一個遮風避雨的物理空間,還在向他們描述未來的文化生活空間,這在我們銷售期就可以起到賦能作用。」

「而銷售期過了以後,比如說三年以後,這樣的文化體系還能夠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自然地生長,這是更重要的一點,這就是文化體系的『內循環』。」李亞鵬說道。

━━━━

賦能之生生不息

這兩年,商界流行賦能之說與做法。李亞鵬講述了文化如何為商業地產賦能。

據他介紹,「我們在蘇州市有一個項目,這是一個商業地產的IP。我們的商業邏輯很簡單,可以稱為三段論:第一,這個項目有兩個對空維度的鳥瞰度,六七萬平方米的街區商業,鄰面有一個公園,我們會在周邊公園的綠地範圍內做年度的藝術嘉年華,為這個片區以及這個項目插上一個文化和藝術的標籤,但是會起到對這個項目氣質塑造的作用以及最大的宣傳作用。這只是一個三到五天的活動,並沒有為這個商業項目帶來持續的導流。很多開發項目請明星並不複雜,有一定的宣傳作用,但沒有持續導流的作用。」

所以,「我們開始第二步,項目開始規劃或施工到開業前兩年的過程中,每個周末,我們會在園區舉辦兩天常態化的周末市集。在這個項目的商業街區銷售或進入招商前,我們公司內部定的目標是兩年為這個項目導流160萬次,這是一個基礎數據,計入內部的績效考核。街區商業未來肯定是一個升級版的商業模式,只有街區商業才有可能給客戶帶來更多線下體驗感,現在的街區商業更多在城市的新興區域或者是經濟開發區,都是人流尚且不能夠滿足商業需求的地方,這是我們做街區項目的第二步。」

「第三步才回到常規的招商,因為有了一和二,在第三步我們就會召集到大量自帶IP、自帶流量的商戶做線上導流,大家共同形成導流的生態圈,我們在西安、成都的項目都有這樣的案例。」李亞鵬解釋說。

李亞鵬很在意地強調,中書資源不是一家地產開發商,而是一家為地產開發企業提供IP授權,幫助開發商獲得開發用地,並為地產企業提供IP顧問的公司,「因為規劃設計中涉及大量產業內容,由我們去替開發企業去對接規劃設計院做具體的控規,詳規,包括營銷活動的顧問,這是在開發周期內」。

「我們還負責IP的運營,為地產企業提供IP內所有學校、書院、嘉年華、市集等博物館的運營公司,這是中書資源在接觸地產行業十年後找到的新定位。因為地產大格局的變化,我們感到越來越被政府和開發企業需要。」李亞鵬說。

他也希望未來能與地產行業的各位前輩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就像在2020中國房地產總評榜大會這樣的場所,談商業,說文化,奔著心中的理想,以及執念而去。

責任編輯:何可信 溫紅妹

審讀:戴士潮

中國房地產報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相關焦點

  • 淺析何為「以出世的態度入世」
    北宋大文豪,詩人蘇東坡曾言:以出世的態度入世。這也正是我心之所向也!這句話也一直影響著我。我理解如下(一)出世、入世首先是人生態度!不管是誰說的,都是看你以什麼樣的心境和行為在這滾滾紅塵、俗世客棧中過完這一生。
  • 人民日報悅讀:以出世態度幹入世事業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幹入世的事業。知足,並不是「得過且過」。知足是為了常樂,常樂是為了永葆生活激情。既要能積極去追求想要的人生,又要能以淡然心態看待得失。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一路奮進一路歌。
  • [寫作空間]議論文-入世做事 出世做人
    梅花在冬日裡凌霜傲雪,綻放著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積極抗爭、積極入世的境界。然而它「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又是何等瀟灑超然,超脫於世的境界……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入世與出世兩種不同的境界爭論不休,但是,生活告訴我們: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以出世的態度做人。
  •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人生避免不了痛苦,但我們可以做到擺正心態,笑對人生。主編 | 琴心悠悠 編輯 | 韓 緩 之 審核 | 付 薇
  • 何永福|以出世的態度過入世的生活
    ——羅曼·羅蘭出世或者入世,是關於人生選擇永恆的話題。有人選擇出世,相信能貼近自然不負生活.有人選擇入世,相信熱血打拼才是人生的主旋律.而有的,來去隨心,自由灑脫,浪漫逍遙。何永福:生於北京。其作品如同人生,飽含出世入世的藝術造詣與生活意味。
  • 「出世」與「入世」如何才能兩全其美?
    新朋友可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查看微信帳號並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世間人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難免會很執著。因為執著就會帶來痛苦,導致活得很累。於是很多人就會嚮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時又不願放棄世俗的事業和生活。如何才能做到這二者並行不悖呢?在現實人生中,要把出世與入世統一起來確實不易。
  • 入世以做事 出世以做人 記書畫家王一亭先生
    「入世」為己而追名逐利,或為國而殫精竭慮;「出世」則品性高潔,超然物外,無欲無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縱觀歷史,真正「出世者」寥寥無幾,因為常人很難脫離塵世。但「入世」與「出世」並非絕對割裂,兩者皆為人生所需,有人出世意在入世,亦有人以入世而圖出世。大智者正體現在其對「入世」與「出世」這一人生態度的自如把握和靈活轉換上。
  • 他是如何看待入世與出世的?
    1955年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作為推展佛教文化、教育等弘法利生之基地;先後影印《大正大藏經》,創辦《佛教文化》季刊,每年舉辦冬令賑濟。1967年應中華學術院之聘,任該院佛學研究所顧問。1977年12月15日,無疾坐化,安然示寂,世壽七十一。
  • 出世與入世!
    平臺每天為您分享甘露法語,福慧增上,共成菩提! 研究佛學,了解小乘佛教的理論,付之實踐,可以了生死,達到出世之目的。了解大乘佛教理論,付之實踐,必能激發入世的精神。出世是獨善其身的自利行為,結果只能證得清淨無為的涅槃解脫。
  • 李亞鵬:「笑傲」文旅
    租金漲速令人瞠目,李亞鵬對此卻大感不公。文藝從業者給798帶來了人流,提高了商業價值,而租金高昂的798卻正在「拋棄」他們。由此,李亞鵬萌生了文化為地產賦能的想法,並一頭扎進地產。對當時的李亞鵬而言,跨界經商是有底氣的。2000年到2010年,與房價一起飆升的還有李亞鵬的身價。
  • 出世情懷與入世衝動
    一出世與入世這一對觀念還是很中國的,我對語言沒有研究,沒有考證過它們最早的出處,但應該不是外來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剛剛到日本留學的時候,發現許多從小熟悉的詞語,原來都是從日文轉口翻譯進來的,頗感錯愕。但是學到日文裡「出世」一詞,不禁失笑,因為日語的「出世」的意思是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和中文幾乎恰恰相反的。
  • 自古以來,儒家入世、佛家出世、道家中道,三者有深層次緊密聯繫
    題記:儒釋道三家的立場,十分有趣儒家一貫是入世之道,提倡入世拯救生民。然而入世的前提,是出世的境界,否則是無法做好入世的事的。聖人孔子入世,有的時候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即便知道,不容易、難難難,仍然要去做。
  • 文化賦能地產是地產行業的3.0時代?
    但這不是他的志趣所在,經歷過持久的彷徨與思索之後,他棄戲從商,帶著一顆為文化藝術尋找落腳之地的初心,以中書資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身份,投身地產界,轉型做一名商人。如今的他,深耕了三十年文化藝術行業,探索了二十年文化藝術發展方向,推動和踐行了十年文化與地產的結合,他深信,文化賦能地產——這將會是他一生的事業。試問,文化能否賦能地產?
  • 李亞鵬出售麗江地產公司股權
    前幾年,李亞鵬高調宣布進軍商業地產,還宣稱要開發和運營不可複製的體驗式文化藝術商業地產。但幾年過去了,這個號稱總投資35億元的項目卻銷售受困。  作為買方的陽光100地產副總裁範小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則顯得信心滿滿,「我們此次是強強聯合。」他表示,之所以選擇和中書合作,是由於該項目先期知名度很高,推廣能力強,但不足的是產品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不夠。
  • 王蒙:以出世心態入世
    談起儒、道之間的關係,王蒙表示莊子書中已有高明回答,以出世的心態入世。莊子、 老子、紅樓夢、李商隱是近些年王蒙熱衷談論的話題,尤以莊子著墨最多。談起莊子,「老王」興致高昂,昨日他說道,莊子「心如湧泉、意如飄風」,把思辨變成藝術,把哲學變成激情,把著述變成表演,看莊子猶如欣賞文藝晚會,莊子「有身段,是多彩多姿的」。
  • 「令狐衝」李亞鵬:6任女友無縫對接,卻助超11037唇顎裂患者手術
    18歲正是青春悸動,感情懵懂的時候,於是李亞鵬開始了自己最青澀又甜蜜的初戀。李亞鵬的初戀女友是劉巖,也正是因為她,徹底改變了李亞鵬的人生軌跡。劉巖要去面試中戲,卻心中害怕,而19歲的李亞鵬作為男友自然責無旁貸,於是報名陪考,可從沒有明星夢的李亞鵬卻意外被錄取了。
  • 王菲徹底成為過去式,李亞鵬公開表白新女友,這個姑娘來頭不小
    提前李亞鵬,不得不說令狐衝,金庸老師的《笑傲江湖》被翻拍了很多個版本,但屬李亞鵬的令狐衝讓人更加深刻。彼時的令狐衝還沒有發福的跡象,妥妥的奶油小生,身手不凡的模樣是許多人心中的俠客。他曾在拜訪中提到,當初自己在演令狐衝這個角色的時候,為了更逼真,力求完美,差點把自己的眼睛戳瞎。
  • 房車旅居的出世入世:生活虐我千百遍,然後我開個房車,顛兒了!
    房車生活,其實是一種出世、入世的生活體驗。這裡不是什麼玄學大講堂,您沒來錯頻道,這裡是第一房車……看文章的各位,甭管您是政府高官,或是企業領導,如果路上相遇相識,其實都該換種身份——都是車友!這種身份的轉換很有意思,大家在社會上的分工不同、地位不同、層次不同,唯獨時空維度大家是相同的,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生活。
  • 《天道》如何把出世佛學用到「入世」上,莫向外求的邏輯心內求佛
    天道說到底就是建立在生產力之上的上層建築,沒有入世和出世,天道的意義不大,而且天道應該是以強勢文化邏輯為精神內核的方法論,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信豐天道和知道天道信仰自己是兩回事,就好比弱勢文化之下的弱勢群體把天道當作救世主,命運把人限制的死死的消極思想,強者從來不拿天道和命運說事,沒時間。
  • 李亞鵬35億地產項目一半股權僅賣2億:被稱是燒錢商
    李亞鵬在售樓處親自推銷。  從「演員」身份華麗變身開發商的李亞鵬號稱砸35億的首個地產項目,如今卻以不到2億元的價格將51%的股權賣給了曾經的「萬通六君子」之一易小迪。  除此之外,陽光100也與中書控股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書控股將為陽光100旗下的地產項目提供文化內容的增值服務,而陽光100則會進行股權收購。但公告並未披露李亞鵬出售項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