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約7800萬噸塑料,每年使用約5000億個塑膠袋,每年至少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整卡車的塑料傾瀉入海。
在深圳大鵬新區西湧沙灘上,一群「藍馬甲」正在撿拾垃圾。
「2.385公斤!」
一名志願者將撿到的垃圾分類處理好後,稱重登記。在他身後,還有十幾袋這樣的垃圾,這僅僅是他們剛剛沿著西湧沙灘所撿到的部分垃圾。
▲一袋2.385公斤的垃圾
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擁有1145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260.5公裡長的海岸線、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如何保護海洋環境,如何讓大海更藍、沙灘更淨?近期,深圳做出了實際行動。
26支志願隊伍「點亮深圳260海岸線」
「我喜歡跟著媽媽來海灘上撿垃圾。」娟子的女兒踏著浪花在沙灘上奔跑,看到垃圾便會撿起來放到娟子的淨灘袋裡。
▲娟子的女兒在沙灘上撿垃圾
娟子與海洋環保的相遇很偶然。「大學時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來我們學校做宣講,招募志願者清理海灘垃圾,我就報名參加了。」娟子談到,第一次接觸海洋環保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份公益事業,並決定一畢業就全職加入協會,共同守護藍色大海。
2009年,娟子正式加入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專職做起了海洋環境保護,這一堅持就是十餘年。
藍色大海需要大眾共同守護
每年9月第三個周末,是國際海洋清潔日(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從2005年開始,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率先在深圳舉辦第一屆國際海洋清潔日公益活動,現已迎來第十六屆。
為助力「水清、岸綠、灘淨、灣美、島麗」的海洋生態文明目標建設,全面提升全民保護海洋資源環境意識,在2020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暨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來臨之際,深圳有這麼一批志願團隊,他們自發報名參與淨灘行動。
▲深圳海岸線
「點亮260海岸線」聯合淨灘行動便是由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發起,在深圳260.5公里海岸線上設置26個淨灘點,公開招募26支志願團隊,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深圳全岸線淨灘公益活動,全面減少深圳市海岸線的海灘垃圾。
「我們每一次行動,平均都會撿到200-300公斤的垃圾。」秋嬋是負責「點亮260海岸線」的志願者之一。深圳的海岸線很長,納入政府管理的海灘相對比較乾淨,但並不是每一段海灘都在管理區域。26支志願隊伍各自認領一段海岸線,分批分點撿拾清理垃圾。
「志願者的力量是為了把這件事情持續告訴大眾,我們一定要這麼做,要堅持去做。」秋蟬感慨,十六年前舉辦第一屆國際海洋清潔日時,還只有兩三百人參與,發展到現在,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已有一萬多名志願者。
▲「藍馬甲」在沙灘上撿到各種各樣的垃圾
「十六年前,如果我說要去海灘撿垃圾,別人就會說『有病啊!』,但是現在,我說我要去撿垃圾,別人會說『好啊好啊,我帶孩子去參加。』」秋蟬認為,這就是觀念的轉變。「這一次聯合26支隊伍共同參與淨灘行動,除了清理垃圾以外,我們更希望藉助聯動傳播的力量,將海洋環保理念傳遞給每一個民眾,共同守護藍色家園。我可能只是在這裡撿了一袋垃圾,但是我們的行為影響了大家。」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潘新春表示,「淨灘公益活動直擊當前海洋生態文明,意義大、見效快、效果好、也方便市民參與,是提升海洋生態文明意識最直接的公益活動。不僅可以美化景觀,改善海洋生態,更重要的是以實際行動影響、喚醒更多人內心深處的「公益情懷」和愛護海洋的理念。」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潘新春
在深圳260公裡綿長的海岸線上,一個個藍色的身影真實表達了對藍色大海的熱愛和守護。
藍色帆船+水下機器人,海上海底雙清理
「當海浪卷過來時,浪花裡有很多垃圾。包羅萬象,什麼都有,冰箱、衛生巾、手提包、費公章等等,很難溯源,我們有一次一次性撿了十幾個手提包。」秋蟬回憶起撿拾垃圾的過往,不免唏噓。到底垃圾從哪裡來?應該從哪裡開始著手清理呢?
▲志願者正在撿垃圾
據了解,海洋垃圾分為沙灘、海面與海底垃圾。其中只有旅遊場所的沙灘垃圾大部分是由遊客亂扔導致,其他的無人海灘則主要是由海漂所帶過來的垃圾。
海上垃圾清理刻不容緩
西湧沙灘上,幾艘小帆船靜靜地停在海邊,藍色帆布隨風搖曳。這是由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深圳市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共同發起的中國首家民間環保帆船隊——「藍色守護帆船隊」,隊長陳錦浩是中國第一位沃爾沃環球帆船總冠軍。他們即將出徵海上清理海面垃圾。
▲藍色守護帆船隊出徵
「水手、航海愛好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是與海洋最息息相關的群體,理應擔負守護海洋的責任,成為海洋保護的倡導者和踐行者。」陳錦浩對藍色守護帆船隊的成立滿懷憧憬,他向帆船航海界倡導在航海運動過程中踐行海洋保護理念,積極清理海面上漂浮的垃圾。
沙灘與海面比較容易清理,可是水下垃圾的清理就異常艱難。每一年國際海洋清潔日都會組織潛水員潛水清理垃圾,可是單靠人工能夠清潔的範圍實屬有限。
面對水下垃圾清理的難題,深圳潛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個先行者。他們利用水下機器人用手機操作,通過機械手或者打撈網,清理水下垃圾,為海洋生態保護破冰探路。
「上天有大疆,那麼下海我們也有對標的產品。我希望水下機器人不僅只是用於潛行拍攝,還能夠做出更多具有社會意義的貢獻。」深圳潛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瑩向記者介紹。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民間參與是重要的抓手,嚴格執法則是有力的保障。
▲全國淨灘行動開啟
在2020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暨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啟動儀式上,深圳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深圳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大鵬管理局、深圳大亞灣海事局、深圳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大鵬大隊、深圳海警局大鵬工作站五大海洋監管部門聯合共同組成的海陸統籌海上聯合執法隊正式成立,各執法單位通過信息互通、聯合會商、聯合執法、聯合督辦四大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落實海陸統籌綜合治理工作,合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來源/南方日報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公眾參與】全國淨灘行動開啟!誰在守護深圳260公里海岸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