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在高速出口抓獲毒犯。
浙江在線6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汪子芳 通訊員 陳道勝)近日,溫州鹿城警方在重慶警方的大力支持下,破獲特大販毒案,截斷了一條重慶到溫州的販毒通道。
毒品「總代理」隱藏很深
平時是鞋盒廠的打工者
2015年,鹿城警方在工作中獲得一條線索,有一個販毒團夥長期以溫州為據點,向溫州各縣市區還有寧波、衢州等地販賣毒品。鹿城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2016年上半年,案件偵查取得重大進展,一名49歲的溫州男子朱某進入警方的視線。2016年5月5日上午,朱某在長途客運站提貨時,被警方當場抓獲。
朱某到案後,專案組進一步追查,40多歲的重慶籍男子張某浮出水面。
張某暫住在溫州甌海轄區,他的角色類似於溫州地區的毒品「總代理」,他的毒品也大多來自重慶四川一帶。
張某很低調,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外來打工者,在甌海區其親戚開辦的一家鞋盒廠上班。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警方決定從張某的外圍和下線入手,逐個擊破。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鹿城警方先後在甌海婁橋街道、瑞安塘下鎮、衢州、寧波等地抓獲向張某購買毒品的徐某、雍某、程某等8人,繳獲冰毒1.9公斤、麻古59顆。
這些人裡,有些是張某的老鄉,有些是張某曾經的獄友。張某以溫州為據點,在浙江多地販賣毒品的下線被警方一舉摧毀。2017年4月,該團夥又另闢途徑,先後兩次安排「馬仔」段某從重慶坐汽車將冰毒運入溫州。
4月12日,「馬仔」段某出現在溫州汽車東站時被警方當場抓獲。段某落網後,張某立即離開溫州並潛逃至重慶萬州。
專案組遠赴重慶
將販毒者一網打盡
段某被抓獲後交代,他受重慶上家所託,為張某運輸過兩次毒品。「上家」的真實身份他不清楚,雙方見過面,只知道他們是情侶檔,綽號分別是「大刀口」和「師父」。
專案組隨即趕赴重慶,在重慶萬州警方的支持下,專案組得知張某計劃與上家一起到成都購買毒品,隨即布控。
5月20日凌晨1時許,張某駕車出現在萬州高速出口時,被民警當場抓獲,現場查獲冰毒1公斤。車上的另一名男子正是段某口中的「大刀口」譚宗某,而「師父」便是譚宗某的女友魏某。當天凌晨2時許,警方在魏某家中將其抓獲。當天下午4時許,這一團夥的另一名嫌疑人譚務某在重慶萬州落網。
經審訊,譚宗某、魏某、譚務某就是張某在重慶的「上家」,譚宗某與魏某既是男女朋友,也是該販毒團夥的頭目。他們以30多元一克的價格買來毒品,再以60多元一克的價格批發出去。
至此,一條從重慶到溫州的毒品犯罪通道被徹底摧毀,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8人,吸毒人員26人,繳獲毒品冰毒11公斤、作案小汽車2輛。目前,18名涉嫌販毒的犯罪嫌疑人均被警方依法刑拘。
[相關新聞]
台州麗水的深山老林裡有人製造毒品
昨天,在第31個國際禁毒日前夕,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省高院副院長崔盛鋼說到的幾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比如:紹興、麗水、嘉興、湖州案件量五年間分別增長68.8%、66.1%、61%、22.2%;還有,原本很長一段時間浙江是毒品流入地、消費地和過境地,但近年逐漸出現毒品製造,集中在台州、麗水地區的深山老林;也有讓人高興的信息,五年來,14歲以上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下降51.7%。
在犯罪類型上,「流通環節」的犯罪最多,排在首位的是販賣、運輸毒品罪。
隨著網際網路、物流網、支付手段的快速發展,毒品犯罪從傳統的雙方見面、錢貨兩清,轉變為通過貨運、快遞等物流方式交付;從原來的電話、簡訊聯繫銷售毒品,轉變為利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售毒;從原來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轉變為通過銀行、支付寶、微信轉帳,販毒人員再將毒品分包拋到特定地點,實現錢貨分離交易,即所謂的「打卡拋貨」。這樣一來,使得緝毒線索發現難、販毒人員定位難、人贓並獲難。
而且,現在的毒品案所涉毒品已經逐漸從海洛因轉向冰毒。冰毒即人工化學合成的甲基苯丙胺,屬於致幻劑、興奮劑,吸食後危害社會的可能性更大。(肖菁 王華衛)
責任編輯:馮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