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科學家們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在60°C加熱1小時後仍能存活下來,可以複製。也有意見認為該病毒在氣溫較高的夏天也會出現較高的感染率。
4月20日,根據製藥生物行業的消息,最近法國的Ex(馬賽)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攝氏60°C的溫度下加熱了一小時新型冠狀病毒後,檢查結果顯示,還發現了活性化的病毒。
本次的研究是在論文的事前發表平臺生化危機(bioRxiv)上公開的,公開了在56°C到92°C的溫度下加熱後確認的結果。生化危機是經過正式審查前公開論文的網站。
研究小組確認了在非洲生活的熱帶猴子的腎臟細胞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之後,根據不同的溫度、確認病毒的不活性化程度。按溫度分別以56°C加熱30分鐘,60°C加熱1小時,92°C加熱15分鐘。
另外,為了使其與實際實驗室發生的環境相同,在感染的細胞中加入動物性蛋白質,另外製作了受生物學汙染的小組進行比較。
實驗結果表明,受汙染的組在60°C時病毒還處於激活狀態。當以60°C加熱1小時時,以SARS和MERS為首的大部分病毒都呈現非活性化狀態。
在以92°C加熱15分鐘的小組中,確認了病毒全部被非活性化。發現如果以92°C加熱,作為病毒遺傳物質的RNA也幾乎被破壞。研究小組表示在實驗室使新型冠狀病毒非活性化的時候,比起加熱更推薦使用化學藥品。
另一方面,以香港的南華早報(SCMP)為首的幾個媒體,根據高溫不死的該實驗結果,傳達了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夏天繼續擴大的信號。
SCMP以本月初在《美國醫師協會學術雜誌(JAMA)》上刊登的中國研究內容為例。這項研究報告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在澡堂裡8人新感染新型日冕病毒的事實。
當時,洗澡的溫度在40°C以上,溼度也高於60%,是高溫潮溼的環境。研究小組以此為根據,認為「沒有證據表明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會減弱」,並主張「沒有證據表明夏天新型冠狀病毒會減少」。
另外,在過去的8日,美國國立科學院(NAS)向白宮報告的內容也是同樣的結論。
根據報告書,有一些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在高溫和溼度高的環境下,擴大的效率會降低,但是由於人們對該病毒的免疫力弱,所以預計感染擴大不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