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課桌》裡有兩位輔導老師還沒有為人父母,其中一位是高秋梓。她幾乎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有時輔導小朋友做作業顯得手足無措,讓她很崩潰。高秋梓輔導謝雨希英語時,被她氣哭了。
輔導孩子做作業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孩子學習的東西日新月異,如果父母不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很難跟上孩子的步伐。這容易讓父母感到崩潰。有些父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把孩子送去輔導班,讓老師輔導孩子做作業。
謝雨希是一個很可愛的小朋友,在做作業方面有很多問題,高秋梓主要輔導她做作業。有些看似簡單的作業,她會有意無意的做錯。這樣會引起老師的更多注意,讓老師給她講解,自己就可以少思考一些。
高秋梓看到謝雨希做錯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可能是她已經想不出其他解題方法了。這讓她感到有點無能為力,有點崩潰。
謝雨希已經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只要遇到一點挫折,她就想要退縮,避免崩潰的狀態再次發生。
高秋梓輔導謝雨希英語的時候,教她讀英語單詞,但是有一個英語單詞總是讀錯。高秋梓用盡了她想到的方法,但是謝雨希依舊讀錯了,而且還出現來了新的錯誤,讓她很崩潰。
觀察團成員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全都放聲大笑,笑得合不攏嘴。
參與者和旁觀者完全是不同的狀態。雖然看著比較好笑,但是真正經歷的時候就笑不出來了。
高秋梓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走出輔導教室。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發洩出心裡的不滿,她直接哭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孩子可以讓你開懷大笑,也可以讓你痛哭流淚。
父母輔導孩子做作業,可能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觀察團成員通過他們的觀察之後,紛紛指出其中的問題所在。
高秋梓不能很好的輔導謝雨希,肯定存在問題。葉一茜指出問題所在:「這種讀十遍是沒用的,方法使用錯了」。
謝雨希讀錯英語單詞,高秋梓讓她讀十遍。多重複幾遍,可以增加孩子對這個單詞的印象。
有些父母可能也使用相同的方法,但是並不一定管用。節目組標註了一句話:「沒有感情的複讀機」。這句話很重要。
孩子在做這件事情,但是心思好像不在這上面了。即使再讀十遍,孩子可能還是記不住。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高秋梓為什麼會使用這種方法來輔導孩子呢?因為她父母就是這樣做的。
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一樣,適合你的方法,可能並不一定適合她。
父母應該多去和孩子探討一些關於學習的事情,去了解孩子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學習,去了解孩子怎麼樣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輔導孩子。
對於高秋梓的做法,教育專家一下指出這種行為的核心:「不覺知的複製」。
高秋梓沒有孩子,極少輔導孩子做作業,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她只能根據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來輔導謝雨希。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是條件反射的,根本不會有所思考。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就是這種「不覺知複製」。他們不會花時間去成長自己,把父母的教育方法和自己的一些經歷直接複製過來用在孩子身上。這樣可以省去很多學習做好一個父母的時間。
不管是輔導孩子做作業,還是教育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可能會隨之孩子長大而有所改變,父母要做好隨時調整方法的準備。即使方法再好,也不要忽略情緒問題。
謝雨希讓高秋梓很崩潰,肯定情緒已經失控了。傅首爾指出問題所在:「輔導孩子不能帶有怨氣」。
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一些問題,如果父母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就會有一些負面情緒出現。這種負面情緒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學習。
傅首爾認為小孩子對父母情緒的變化非常敏感。
小孩子不能很好的照顧自己或愛自己,需要從外界獲取很多愛。父母是最可靠的人,孩子會想盡辦法從父母這裡獲取到她需要的愛。這樣孩子才會更好的成長。
無條件給予孩子愛的父母不多,大多數父母給予孩子愛都是有條件的。孩子為了得到愛,會研究關於父母的很多東西,情緒變化就是其中之一。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迎合父母,從而得到更多愛。
當謝雨希一直讀錯英語單詞的時候,高秋梓的情緒開始慢慢失控了。高秋梓直接對她說:「根本不過腦子的,是嗎」?
謝雨希已經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一些不好的氣氛。她兩眼望著高秋梓,感覺到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謝雨希意識到高秋梓情緒的變化,對她說「對不起」。她主動認錯,想要把這種不好的氛圍給搞好。這樣,她才會得到老師的更多幫助。
謝雨希承認錯誤,但沒有改善錯誤,讓高秋梓越來越崩潰。高秋梓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和她講話帶有一點批評的語氣了。高秋梓對她說:「你別跟我嬉皮笑臉」。
謝雨希與高秋梓交流,也開始帶有一些不好的情緒了。從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一些委屈。
高秋梓的負面情緒已經影響到她了。在這樣一種負面情緒裡,孩子的學習效率不會很高。即使讓她讀很多遍英語單詞,可能都記不住。因為她的心思全在這個負面情緒上。
教育專家說:「嘆氣也會影響到孩子」。
父母雖然什麼話都不說,但是孩子可以從父母的嘆氣聲中感覺到情緒的變化,而且這個情緒是負面情緒。
當孩子察覺到父母有負面情緒時,孩子會有些失落。他們可能會認為父母對自己失望了,不再愛自己了。
當孩子對自己慢慢喪失信心的時候,學習效率會降低,出現的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多。
輔導或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儘量不要帶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可以理解為一種負面能量,能量可以傳遞,孩子會被這種能量影響。
高秋梓問她是否喜歡英語?她說:「喜歡英語」。
高秋梓教謝雨希英語單詞的時候,謝雨希讀的很不錯。對此,高秋梓表揚她:「你非常優秀」。
當高秋梓讓她自己讀的時候,其他都讀對了,就一個單詞始終讀錯。高秋梓教了很多遍之後,還出現了新的錯誤。
一個喜歡學習英語的孩子,不太可能出現這種錯誤。從第一種錯誤到第二種錯誤,可能是她故意為之。
謝雨希對高秋梓說了這樣一句話:「你說的是哪個」。
謝雨希可能根本不知道讀的哪個單詞,所以,她可以隨意讀。
她讀錯可能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更多關注。如果她表現的非常好,可能老師就不會花很多時間來教她了。小孩子非常希望有人能夠關注她。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父母儘量少用「不覺知複製」,而應根據孩子的成長不斷調整方法。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變化很敏感。只要父母有不好的情緒,可能再好的方法也不太管用。
孩子犯錯,有時候是為了獲得父母的更多關注。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抽出一些時間關注孩子。
孩子是一面鏡子。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可能會反應出父母的問題,父母要有自我糾錯的能力。可能父母身上的問題改正了,孩子的問題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