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簡介田國寶
1、家庭學堂http://www.xttop.com網站創始人(在百度輸入「家庭學堂」四字即可找到我的網站)
2、悅讀館發起人
3、家庭學堂微信平臺tgb1388與悅讀館微信平臺ydg6988編輯
4、2005年11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優秀語文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推薦人物
5、深圳青少年報家教周刊家教問答專欄作者
6、深圳市中小學閱讀委員會委員
7、致力於研究家庭教育與閱讀成長
8、教育理念:尊重人自然成長的規律,尊重教育是慢的藝術,培育具有野性而又高貴的孩子,塑造孩子具有國際視野的公民意識,主張通過閱讀與寫作、以及影視欣賞彌補孩子在校應試教育的缺陷,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快樂、自信的正常人而努力。
1、《國家的常識》
編輯推薦
本書四大看點
看點一:開放性思維
不同於其他政治類書籍的單一視角,作者採用多元開放的思維方式,將政治問題置於整個國際環境中,除了學科內的研究,還從地理、歷史、經濟、宗教、文化、地區個性等多個角度對政治問題進行剖析。
看點二:批判性觀點
不論是民主制還是獨裁制,本書在審視所有的政治制度時都帶著懷疑的眼光,用批判的態度分析不同國家的不同制度,重視之前被忽略的微小細節和差異,敘議結合,鼓勵讀者對政治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
看點三:全球性比較
全書始終貫徹比較思路,既有同一國家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也有制度相似國家的橫向比較。同時作者兼顧全球視角,從歷史、制度、文化、現狀、爭議五個維度透視世界上9個各具特色的國家。
看點四:問題式引導
每章均設有「問題與討論」,提示本章核心內容;問題意識是作者的核心理念,在正文和專欄敘述中不時拋出問題,激起讀者的公民意識,引導他們以此為線索,建構屬於自己的國家常識。
內容推薦
本書通過運用比較政治學的方法,深入淺出地對世界部分典型國家進行觀察和描述,從中選取了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奈及利亞、伊朗這9個國家作為分析的模型,以生動簡潔的語言從歷史、重要制度、政治文化、互動模式、爭論等5個方面講述公眾需要了解的「國家常識」。
作者將國家的歷史、地理與當代的發展現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運用大量篇幅追溯各國的歷史,穿插地圖直接展現各國所處的地緣環境,並且著重闡述了歷史源流與地理環境對政治文化的變遷、制度的變更與當代議題的發展的影響。在敘述過程中,作者還強調了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性、經濟發展狀況和教育制度。
作者簡介
麥可·羅斯金(Michael G.Roskin),美國當代著名政治學家,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萊康明大學政治科學系主任,2008年退休。他在1991—1994年曾任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訪問教授,在政治科學和比較政治學領域頗有建樹。著有《政治科學》、《國際關係新世界》、《民主苦旅:四個發展中國家》、《中東政治:文化和衝突》等。
譯者:
夏維勇,法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專業,現任教於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楊勇,畢業於北京市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現就職於北京是建築設計研究院。
2、《公正》
編輯推薦
從 「何為公正」的關懷出發,關注當代複雜問題:同性婚姻、愛國主義、人權等,提供清晰的思考維度。
書中蘊涵亞里斯多德、康德、密爾、洛克等哲人的思想精華,被消化成適合入門者吸收的營養。
促使讀者對自己的固定思維進行深入反思,在內心的解放之路上,向前邁進。
重新修訂全文,內容更加精確,更忠實原文;封面、版式重新設計,給人耳目一新之驚豔感。
內容推薦
安樂死是否應該得到法律許可?一條命是否不如十條命貴重?代孕合同是否合法?
在這個日益物質化的年代,我們的行為選擇總在人性和物質之間搖擺不定。我們的社會正陷入尷尬的兩難選擇當中。我們甚至懷疑法律是否公正,因為法律無法迴避個人的道德判斷,無法做到中立。
這讓習慣了傳統道德觀念和固定思維的我們感到不安,但這種不安,卻能讓我們理性精神保持清醒的狀態,促使我們去尋找有關「公正」的「出路」。「世界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的麥可?桑德爾教授將帶領我們在尋找公正的旅途中,領略思辨的價值和魅力。
作者簡介
麥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1953-),政治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他因在《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Liberalismand the Limits ofJustice,1982)一書中對羅爾斯的正義論(Theoryof Justice,1971)所進行的批判而著稱,由此產生並流傳「社群主義」一語。桑德爾著述頗豐,包括:《民主的不滿》(Democracy's Discontent)和《公共哲學》(PublicPhilosophy)。
3、《自私的基因》
編輯推薦
《自私的基因》一書,自誕生以來已經產生了許多迴響,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它遠離尋常人生的科學和我們自己密切相聯。極具爭議的話題(這一爭論持續30多年,現在仍在持續):人生來自私,跟其他生物一樣,不過是基因的生存工具。《自私的基因》解釋動物行為,對社會行為也進行了顛覆式的解說,挑戰你的世界觀: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自私的基因》已成經典:因為這部書的出版,「自私的基因」成為英語中的固定詞組。全球銷量超過100萬冊,譯成20多種文字,最能代表20世紀的百大好書之一。。道金斯因這部書名聲大噪,成為20世紀進化思想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自私的基因》已經深深影響和改變了一代中國讀者,它跨界跨越解釋了許多社會行為,對心理學、社會科學產生深遠影響。吳國盛、梁文道、陳嘉映、阿北都曾熱力推薦此書。
內容推薦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紀最經典的著作,這版三十周年紀念版,在前版本基礎上有兩章增補和修訂。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滿想像力。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大家,這是第一次。他驚世駭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人類窺見了社會關係中基本的對稱性和邏輯性,在我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後,我們的政治見解當會重新獲得活力,並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必將對我們受苦受難的許多根源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簡介
理察·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學家。2001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05年英國《前景》雜誌會同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絡調查,評選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他是英國最重要的科學作家,幾乎每本書都是暢銷書,並經常在各大媒體引起轟動。他的暢銷書中,於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為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觀念,顛覆了我們對自身的幻覺,深刻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
4、《叩響命運的門》
編輯推薦
打開無數道寬闊的大門,通向一個又一個人類的思想高地。
人一生不可不讀的常識
書架上不能缺少的收藏。
教育家 錢理群先生 銘心激賞 作序推薦
你是否見過,我們的生活中四處瀰漫著空虛和無意義的氣氛?
你是否想過,我們究竟是想成為「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還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你是否探究過,人文究竟有什麼意義,生活有沒有意義?
其實這些已有無數先賢替你思考了
人類為什麼要追尋人生的意義?
你是國家的公民,但你有哪些權利、責任、利益?公民如何誕生?
怎樣用靈魂的力量抵禦暴力?
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座蘊含力量的寶藏,你的心靈是否還在沉睡?如何喚醒?
如何拯救因生態破壞而淪落的每個人的故鄉?
內容推薦
中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精神的高揚,卻陷入了物質主義、實利主義、消費主義、虛無主義、犬儒主義的泥坑,造成了精神的危機。中國社會已患上「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養缺乏症,公民素養缺乏症」。人們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公民素養,該從哪裡入手?當從閱讀開始。本書精選了古今中外最為著名的人文素養經典文本88篇。這些篇章充滿生命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對經典的閱讀,我們可以和無緣謀面的歷史巨人或不相識的朋友進行精神的對話,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文化意義的交流與傳承。人在精神上得到修養,並能從中體會到生命的歡樂和自由。
作者簡介
馬小平,男,1956年生,1982年師範大學畢業。先後供職湘潭、東莞、深圳等市重點中學,為重點骨幹教師、王牌語文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弟子最喜聞樂道的恩師。
專事教育,遷流不改。主張中學語文課堂,應為幸福場所,親躬踐行迄今。
思無邪、行無狎,端謹之持身,高潔之心性,見者無不嘆為今世之一異數。著名教育家錢理群教授深為感動,專門撰文《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能夠走多遠》,就《馬小平教育思想札記和對話》,相與切磋砥礪。專為本書作序推薦。
5、《文明史》
編輯推薦
(一)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寫給大眾的簡明世界通史;
《文明史》初版於1963年,是20世紀最偉大的史學家布羅代爾獨力撰寫的一部通史,初衷是為法國16到18歲的中學生提供一部用全新的史學方法編寫的教材,幫助青年讀者「在理解歷史的同時,直面他們即將生活於其中的世界」。
(二)簡潔權威的經典史學著作,也是為大眾讀者接受的暢銷簡明世界通史;
《文明史》各個部分自成一體,既考察過去,又論及不遠的將來,兼有章節簡約和內涵豐富之長,以最前沿的史學觀念,最精準簡潔的文筆,全景解析人類文明大趨勢:讓青年讀者初步了解經濟與社會的現時問題,初步了解世界的重大文化衝突,初步了解文明的多樣性。
(三)已被譯為10多種語言,入選國內外權威媒體評選的必讀書單,《世界報》、《觀察家》、《獨立報》、《圖書館雜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世界權威媒體一致推薦;
(四)由威廉 麥克尼爾(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史》作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美國著名社會史學家、世界體系理論開創者)、塞繆爾 亨廷頓(美國著名政治學家、「文明衝突論」提出者)等大師推薦給大家;
(五)全新修訂,50周年紀念版。初版50年後,歷經多次修訂,中文版根據全新修訂的法文版翻譯審校,由中信出版社整體策劃推出「50周年紀念版」,與麥克尼爾《世界史》、雅克 巴爾贊《從黎明到衰落》、霍布斯鮑姆的《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曲》以及託尼 朱特《戰後歐洲史》共同組成「中信史學大師暢銷經典」系列。
內容推薦
《文明史》是法國著名史學家布羅代爾獨力撰寫的一部簡明世界通史。以《地中海史》等鴻篇巨製蜚聲世界的布羅代爾力圖借這部作品,讓年輕人對歷史和現實產生興趣,讓他們「在理解歷史的同時,直面他們即將生活於其中的世界」。
《文明史》從文明的角度,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覆蓋人類居住的全部地區、經歷的全部歷史。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二十五章。第一部分「文明釋義」著重敘述有關文明與文化的問題;第二部分「歐洲以外的文明」分為三個小部分,分別介紹了「伊斯蘭與穆斯林世界」「非洲」「遠東」的文明;第三部分「歐洲文明」同樣分為三個小部分:歐洲、美洲以及另一個歐洲(東歐和俄國)。
這是一部堪稱經典的史學著作,在大量汲取各學科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按照布羅代爾的長時段、中時段、短時段及總體史學觀念寫成。全書各個部分自成一體,既考察過去,又論及不遠的將來,兼有章節簡約和內涵豐富之長。不僅視野廣闊,反映政治軍事狀況,更呈現經濟、社會、文化等人類活動各個方面的整體;而且注重對歷史的洞察,對趨勢的把握,探求整體的人類歷史的深層意義。
自1963年初版以來,《文明史》在法國持續重版,並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英文、義大利文、德文、日文等譯本廣受好評,至今暢銷不衰。被讚譽為「歷史學家中的歷史學家」的布羅代爾,帶給了大眾「一部名副其實的世界史」。
中譯本根據最新法文版,全新翻譯修訂出版。
作者簡介
費爾南 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
史學大師,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法國年鑑學派的靈魂人物,曾獲牛津、劍橋、芝加哥等多所知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並於1984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他終生致力於文明史的研究,以其宏大的視野、淵博的學識、精闢的見解、明快的文筆、出色的綜合才能,在國際史學界享有盛名,被讚譽為「歷史學家的歷史學家」。
他的著作與思想,不但深刻改變了當代史學的面貌,而且走出知識界的象牙之塔,全面影響了人們對於歷史與世界的整體認知。因此,他已成為法國知識界的一面旗幟、20世紀中後期的一個文化符號。
6、《歐洲史》
編輯推薦
由一雙眼睛觀察、一個個大腦過濾、一支筆寫就的「一部歐洲所有部分、所有國家和所有時期的總體史」。 歐洲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從史前到當代的百科全書,融權威性和可讀性於一體,集中體現了歐洲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不是探索一個簡單的歌劇腳本,而是力圖重現一個複雜的總樂譜,還有它包含的一切雜音,以及它本身無法仿效的交流密碼。從冰河時代劍冷戰時朋,從雷克雅未克到伏爾加,從米諾斯到瑪格麗特·柴契爾,諾曼·戴維斯在本著作中講述了整個歐洲的歷史,他選取了歐洲大陸經歷過的十個最具埋想的歷史時期作為本書的時間主線。
內容推薦
這是一部從冰河時代延伸到原子時代的歷史類精品著作,為歐洲歷史設計出一種時間和空間的坐標系統,表現出一種難得一見的整體史印象。本書以時間為主線由快到慢逐漸推進,第1章覆蓋了長達百萬年的史前時期,而在最後一章討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本書出版當年為止的46年間的歷史。
諾曼·戴維斯捕獲了所有的歷史事件:羅馬的崛起與衰落,阿拉裡克人和阿蒂拉人的大舉侵略,諾曼徵服,羅馬教廷的權力鬥爭,文藝復興和改革,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歐洲崛起為世界權力中心以及它因陷入兩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而走向衰落。這是第一部給予歐洲東部和歐洲西部同等分量的歐洲史。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對內容的選擇、重新安排和表現方式,它把傳統的敘述體與獨特的特寫結合在一起,使鮮活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躍然紙上:299個講述各個時代方方面面的「概要介紹」(知識窗)散步於整部書,介紹的傗題跨越了各章的界限,描繪了各種奇特的事物和思想,這些通常是過於嚴肅的歷史學家們忽略的;12幅「快照」從最佳視點俯瞰了某一特定歷史時期歐洲的全景,如同對時間推進和領土擴張的迅猛進程叫一聲暫停,幫助讀者鬆一口氣並審視這些重大歷史變革,並如稜鏡折射出歐洲歷史豐富多樣的變化;100幅地圖和圖表、72幅圖片覆蓋了整個歐洲的歷史。所有這些說明,戴維斯的《歐洲史》是近幾年出版的最具價值、最有說服力的歷史讀物之一。
作者在牛津大學完成了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參考了牛津大學圖書館豐富而古老的資料,同時也得到了哈佛大學烏克蘭語研究所和維也納人文科學研究所的幫助。
原著第一版由牛津大學出版社於1996年出版,被譯成幾十種語言。本書根據1997年Pilmlico公司出版的修訂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聊城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翻譯而成。
作者簡介
諾曼·戴維斯,1939年生於英格蘭。曾獲波蘭克拉科夫大學博士學位,原倫敦大學東歐斯拉夫學院教授,在倫敦大學執教多年,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歐與東歐史。現任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研究員、教授。
7、《全球通史》
編輯推薦
斯塔夫裡阿諾斯的這部潛心力作——《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修訂版)(中文版)(上下冊)》自1970年初版問世以來,讚譽如潮,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可謂經典之中的經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華的基礎上,融入了時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數百幅生動珍貴的圖片和脈絡清晰的地圖,使這部名著在內容和體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筆雋永,筆力深厚,才思橫溢,整部著作風格前後一貫,令您在頗具歷史韻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載、視通萬裡。
內容推薦
本書分八個部分,四十四個章節,主要講述了世界歷史的進化,世界文明的發展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作者著眼於全球,側重於那些有影響的、促進歷史發展的歷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會、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歐亞大陸的原始文明、歐亞以外的世界、地區分割後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統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與成功等八個主要的部分。重點突出,主題鮮明,著重有三個主要的問題,即(1)歐洲擴張的根源;(2)歐洲擴張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歐洲的世界;(3)歐洲擴張的各個歷史時期:伊比利亞時期,荷蘭、法國、英國時期,沙俄時期。本書為上冊。
斯塔夫裡阿諾斯的這部潛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問世以來,讚譽如潮.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可謂經典之中的經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華的基礎上.融入了時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數百幅生動珍貴的圖片和脈絡清晰的地圖,使這部名著在內容和體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筆雋永,筆力深厚,才思橫溢,整部著作風格前後一貫,令您在頗具歷史韻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載、視通萬裡。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斯塔夫裡阿諾斯 譯者:吳象嬰
斯塔夫裡阿諾斯,斯塔夫裡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曾獲得過古根海姆獎、福特傑出教師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等一系列學術榮譽。雖然他以《全球通史》聞名全世界,但實際上他著述頗豐,還有大量其他作品為學術界所稱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其他作品還包括《1453年以來的巴爾幹各國》、《奧斯曼帝國:它是歐洲的病人嗎?》、《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和《源自我們過去的生命線:新世界史》等。
斯塔夫裡阿諾斯教授已於2004年3月23日在美國加州拉荷亞去世,本書不但是斯氏《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成了其最後版本。
8、《從黎明到衰落》
編輯推薦
★30歲構思,50餘年醞釀,85歲動筆,93歲出版,美國「國寶級歷史學家」雅克?巴爾贊畢生心血巨著!
★《紐約時報書評》驚嘆:史學大師的絕世之作!
★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被評論界讚譽為「20世紀的文化聖經」!
★著名學者餘英時唯一親筆推薦的西方文化史,專門撰文盛讚: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史書,而是一位博雅老人一生讀書和反思的最後結晶!
★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14周名列前茅;Amazon五星強力推薦;邦諾書店Top10推薦;每月之書俱樂部重點選書。
★臺灣:誠品書店「年度之最重量出版」;博客來書店「年度百大人文類暢銷書」。
★《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紐約客》《金融時報》《泰晤士報》《衛報》等歐美近百家權威媒體一致推薦。
內容推薦
《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史學大師將500年的西方文化編織成一部優美流暢、氣勢恢宏的史詩巨製、20世紀最偉大的文化論著;兩卷在手,縱覽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偉畫卷!
民主政治、個人自由、女權運動、性解放、工業化社會、原子彈、數字時代……西方文明帶來的美德與罪惡,幾乎已經完全滲透全球每個人的生活,你可知道這一切從何開始?讓史學大師雅克?巴爾贊帶你回到過去,細說西方文明如何在五百年中漸漸開花結果,帶來我們如今所見的世界;又如何盛極而衰,面臨再生的瓶頸……
巴爾贊考察了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末500年間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會思潮、宗教、哲學、文學、音樂、美術、科技發明、民俗及社會生活等。他以四場「真正的革命」為標誌來對這五百年進行劃分:宗教革命、君主製革命、自由革命和社會革命,並以此為主軸,詳述這些變革在思想與物質層面所帶來的衝擊,這些衝擊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今日我們所見的世界。
在他流暢的文筆之下,五百年的歷史故事也能像《紅樓夢》一樣,出場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劇情」高潮迭起,無處不精彩!不論是名列史傳卻面目模糊的名士,或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巴爾贊都能還他們有血有肉的真面目;書中有爆炸性的大事件,也有乍看瑣碎卻寓意深遠的瑣事,經過大師提綱挈領,五百年來多不勝數的種種事件人物,逐漸融合成一幅屬於西方文明的立體圖像。
閱讀這本書,註定是一段非比尋常的西方文化之旅。
作者簡介
雅克·巴爾贊(Jacques Barzun)
◎美國「國寶級歷史學家」;
◎50年來罕見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思想家;
◎獲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榮譽軍團勳章」;
◎2003年,獲小布希頒授的「總統自由勳章」;
◎2010年,獲歐巴馬頒授的「國家人文勳章」。
美國著名史學大師,文化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07年生於法國,1920年隨父抵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歷史與法律。畢業後即留校執教,歷任塞思·洛歷史學教授、教務長和院長。他是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並且曾兩度擔任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主席。他一生致力於通過推行大學「通識教育」把歐洲的博雅文化傳統引入美國,對推動美國現代的「通識教育」貢獻極大。
巴爾贊在眾多領域堪稱權威,一生著作等身,出版有30餘部著作,涉獵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包括歷史學、哲學、科學、文學、音樂、藝術;他曾兩度榮獲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批評家金獎;也因博學多才以及那種文藝復興時期知識分子特有的稟賦,被讚譽為「最後的文藝復興人」。
巴爾贊並不是一位純粹的學院知識分子。他積極參與美國的公共知識生活,長期為《哈潑斯》、《新共和》等眾多權威雜誌撰稿,是西方公認的「最值得珍惜的知識分子」。直至今天,他對文化、思想、藝術、社會的諸多思考,仍起著深遠而不可替代的影響。
2012年,巴爾贊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去世,享年104歲。全世界各大媒體紛紛發表消息和評論,競相發掘他留給後人的無盡精神遺產。
9、《古拉格:一部歷史》
內容推薦
在這部受到普遍稱讚的權威性著作中,安妮?阿普爾鮑姆第一次對古拉格——一個大批關押了成百上千萬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營——進行了完全紀實性的描述,從它在俄國革命中的起源,到史達林治下的擴張,再到公開性時代的瓦解。阿普爾鮑姆深刻地再現了勞改營生活的本質並且將其與蘇聯的宏觀歷史聯繫起來。
《古拉格》出版之後立即被認為是一部人們期待已久的裡程碑式的學術著作,對於任何一個希望了解二十世紀歷史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必讀書。
作者簡介
安妮·阿普爾鮑姆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和編輯部成員(2002-2006)。畢業於耶魯大學(1986),馬歇爾獎學金獲得者(1987)。曾擔任(倫敦)《旁觀者》雜誌國外編輯,《經濟學家》雜誌駐華沙記者和網絡雜誌《石板》以及一些英國報紙的專欄作家。作品還發表在《紐約書評》、《外交季刊》、《華爾街日報》以及許多其他報紙刊物上。
布魯斯·布爾諾·德·梅斯奎塔,紐約大學政治學系Julius Silver講座教授、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和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他通過設立於紐約的諮詢公司長期擔任美國政府國家安全事務方面的顧問,也為眾多公司提供談判指導與結果預測方面的諮詢服務。
布爾諾·德·梅斯奎塔1971年從密西根大學獲得政治科學博士學位。2001—2002年他擔任國際研究學會主席。他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對外關係理事會會員以及古根海姆基金會學者。布爾諾·德·梅斯奎塔迄今出版了16本書,超過120篇論文,並在《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國際先驅論壇報》等報刊上發表過大量文章。
阿拉斯泰爾·史密斯,紐約大學政治學教授。他此前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和耶魯大學任教。他從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政治科學博士學位,從牛津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他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獲得過三項研究津貼,2005年他獲得卡爾·多伊奇獎(KarlDeutsch Award),該獎每兩年一次頒發給40歲以下最出色的國際關係研究學者。1997—1998年他被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選為國家研究員。
她的著作還有《東方與西方之間:跨越歐洲的中間地帶》。
譯者戴大洪
譯有《第三共和國的崩潰:1940年法國淪陷之研究》
《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
媒體評論
所有這一切必須留在俄羅斯歷史中,永遠不能再發生,因為發動一場對於自己人民的戰爭是最大的犯罪。
——俄羅斯總理 梅德韋傑夫
這是一本重要的書……強烈推薦人們閱讀安妮?阿普爾鮑姆精心撰寫的這部言之鑿鑿、出類拔萃的歷史著作。
——《紐約時報書評》
全面詳盡,引人入勝。……(安妮?阿普爾鮑姆)嚴厲抨擊了控制著古拉格體系的腐化墮落,證明了蘇聯人民的適應能力。……她的研究無懈可擊。
——《舊金山紀事報》
一部終於使我們可以一睹古拉格全貌的力作……一本價值連城而且不可或缺的書。
——《華爾街日報》
雄心勃勃,資料翔實。……無法估價。……阿普爾鮑姆有條不紊、毫不畏縮地向人們展示了進入古拉格的地獄並在其中生活的意義。
——《紐約人》雜誌
(阿普爾鮑姆的)著作有力而深刻,不過,它取得這種效果所依靠的是真誠和克制而非技巧的華麗。……(一本)令人欽佩和勇敢無畏的書。
——《華盛頓月刊》
豐碑似的不朽之作。……阿普爾鮑姆用其令人讚嘆的敘事技巧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
——《新聞日報》
價值連城。在俄語或者其他任何語言中還沒有像本書這樣的著作。它值得人們廣泛閱讀。
——《金融時報》
一本其重要性不可能被誇大的書。……權威著作。……阿普爾鮑姆以如此平靜優雅的筆調和道德上的嚴肅性所撰寫的這本書對於治療有關二十世紀兩三樁窮兇極惡暴行的遺忘症——這種遺忘症令人不可思議地似乎在相當大的範圍內影響著公眾的意識——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一項確實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我們大家應該感謝(阿普爾鮑姆)。
——《星期日泰晤士報》(倫敦)
一本可怕的人間苦難紀事,一部關於人類所經歷的最瘋狂地濫用權力的某個時期的歷史,一則道德意義深遠的警世明言。……一部具有無畏風格的權威著作,這種風格既使人感動又令人震驚,它展現了紛繁複雜的生活,揭示了註定滅亡的社會和腐朽的幻想的極度衰敗。
——《每日電訊報》(倫敦)
在安妮?阿普爾鮑姆之前沒有哪位西方作家嘗試過以見證人的描述和檔案記錄為依據撰寫一部古拉格的歷史。她的嘗試產生了一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全面而詳盡的研究成果;這一課題的每個方面均為逃過她的注意。優美通俗的文字……將使普通讀者和專業人士獲益良多。
——《紐約太陽報》
為了了解勞改營中原始野蠻的人類生活體驗,可以閱讀索忍尼辛的《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或伊琳娜?拉圖申斯卡雅的《希望的顏色是灰暗》。為了了解這一罪惡的影響範圍、來龍去脈及其令人恐怖的變本加厲,閱讀這部歷史吧。
——《芝加哥論壇報》
西方作者對這一蘇聯禍患所發表過的最權威——和最全面——的報導。
——《新聞周刊》
一項巨大的成就:博學,感人,深刻。……讀者不會輕易忘記阿普爾鮑姆對古拉格給人類帶來的深重苦難的生動描述。
——《國家評論》雜誌
清晰易懂,周密細緻,毫無聳人聽聞之意,它應當在每個知識分子讀者的書架上佔有一席之地。
——《洛杉磯時報》
權威著作。……必將成為今後多年關於這一主題的權威性報告。
——《新批評》雜誌
對一九一七至一九八六年間蘇聯勞改營興衰史的精闢描述。……一本非常好的書。
——《紐約書評》
10、《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共十卷)
編輯推薦
【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這套書是日本講談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這個歷史時段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撰寫。
【「大家」寫給大家的書】日本學者有大學者為大眾著書的傳統。這既是一套大眾讀本,讀來讓人不覺艱深,又兼具現有知識邊界的學術前沿性。是一套嚴謹、專業、可讀性很強的歷史讀本。
【作者均為日本一流學者】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中國史學界的一流學者: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國內一流學者推薦】十位國內一流學者作序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中國先秦史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共同推薦。
【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我們希望讓國內的讀者看到一套真正專業、前沿、有創見的中國通史。給大家提供一個看待中國歷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學界最優秀的學者是如何跟普通讀者講述中國歷史的。我們也相信,專業的歷史書不一定艱深晦澀,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聯結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的橋梁。
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先生說:「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所以,在許多方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歷時五年,五次調版,十易封面】這套書從中方提出報價,日方不斷審核出版資質,到找尋合適的翻譯者、合適的推薦學者、翻譯、編輯、製作地圖、選配圖片、地圖送審、重大選題送審、排版調版、設計封面,幾乎用掉了五年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譯者,有的本人就是這個領域內的學者專家,比如第八卷的譯者烏蘭女士,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知名元史專家。
圖文並茂,印刷精美每卷書含地圖、照片上百幅,彩圖若干。印刷精美,精裝呈現。
內容推薦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來中國歷史方面的重磅力作。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了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歷史佳作。
叢書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國內學者許宏、羅運環、王子今、黎虎、閻步克、鄧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為中文版作序推薦。
【十問「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1.先問一個讀者最關心的問題,「講談社中國的歷史」這套書的中文版是否做過一些內容調整,如刪改、增添?
這套書中文版出版了其中的十卷,對於這十卷,中文版幾乎未作刪改、增添。合同規定,原則上不允許增刪,一切增刪均需原作者同意。原來的叢書還有一卷「當代中國卷」,中文版未收;一卷「中日關係史」,中文版未收。
中文版圖書以日本原書為模板,版式、要素、編排、呈現都力求接近;所有地圖,中文版幾乎重新全部依樣製作;黑白圖片以及彩插,中文版以日文原書為線索,在配圖上有所更新。
2.這套書是如何編撰出來的?在日本有怎樣的評價?
這套書是日本講談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這個歷史時段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撰寫。日本學者有大學者為大眾著書的傳統。這既是一套大眾讀本,讀來讓人不覺艱深,又兼具現有知識邊界的學術前沿性。是一套嚴謹、專業、可讀性很強的歷史讀本。
3.理想國引進中文版,對於今天中國的讀者,有怎樣出版價值?
我們希望讓國內的讀者看到一套真正專業、前沿、有創見的中國通史。給大家提供一個看待中國歷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學界最優秀的學者是如何跟普通讀者講述中國歷史的。我們也相信,專業的歷史書不一定艱深晦澀,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聯結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的橋梁。
4.與國內以往幾套中國通史相比,講談社中國的歷史這套書有哪些特色?
一是,表達活潑,嚴謹專業,每卷寫法不拘一格。十卷書雖然在統一的編委會的指導下進行編纂,有統一的體例,比如都是章節體,都是三級標題,除正文外,都有相同的附錄(主要人物傳略、歷史年表等),但在寫法上卻不拘一格,各有各的特色。這是因為,每個斷代有每個斷代的歷史特點,每位學者有每位學者的研究所長和治學方式。所以呈現出「橫看西嶺側成峰」的有趣面貌。
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史學家在中國史領域的成績和地位,讓人欽服。講談社這套書是在三十多年來中外史學研究成果、考古發現成果的基礎上,用心編纂而成。
三是,圖文並茂,印刷精美。可分冊購買閱讀,也可套裝收藏。
所以,儘管國內好的中國歷史讀本不少,但是像講談社這套規模的、這樣的作者隊伍的、如此寫作方式的,既有學術價值又適合大眾閱讀的歷史讀本,這套書可謂唯一。
5.國內是否有資深學者對這套書進行過評價?
中文版推出時,我們在每本書中配有一篇專家學者的推薦序言,其中有些段落可以分享:
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先生所說:「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所以,在許多方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先生說:「由於教育和研究體制的差異,日本學者在『通識』上要優於中國學者,後者偏於專精而有條塊分割之嫌。」
復旦大學教授姚大力先生說:「我並不以為,當下的出版界之所以希望引入外國人寫的、以中國歷史文化為題材的、能引人入勝的大眾史學作品,只是因為中國學者都放不下『專家』身段去從事那種創作的緣故。這裡面更多的,其實還是寫得出、寫不出,或者說得更尖銳一些,是即使寫出來了,能不能讓人看得下去的問題。儘管不必採用綿密引徵和系統論證的闡述形式,大眾史學在需要把歷史敘事還原到親歷者們的切身感知、還原到總體歷史圖景、還原到根本價值關懷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點也不比對於更『專業化』學術寫作的要求為低。」
6.為何想到給每本書增加一篇中文版導讀?都請了哪些專家學者撰文?
在日本,原書是有一套總編委會團隊,讀者可以看到中文版圖書扉頁前,有四位「編集委員」,他們是史學界很有分量的人物,負責叢書的體例、構架、分卷等重大事項。但簡體版出版時,我們仍在每個斷代中找一位中國重量級學者,寫推薦序,進行鄭重推薦。每一卷的推薦序,都是專家們通讀了原書的譯稿後撰寫的,剖析了作品的優勝之處和價值所在,對讀者來說,是一篇篇很好的導讀。
十位推薦學者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按卷冊順序)。
7.簡要介紹一下這套書的分卷方式,以及單本書的內容結構。
這套書大致是按照從上古至近代的時段來分卷的:
第01卷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夏王朝
第02卷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
第03卷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第04卷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
第05卷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第06卷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第07卷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第08卷疾馳的草原徵服者:遼西夏金元
第09卷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第10卷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
因為整套叢書有十位不同的作者,出版社非常尊重每位作者學術上的獨創性和行文風格。細讀每卷,你會發現,每卷對材料的把握、敘述的展開、史實和觀點的表達風格,都不盡相同,沒有千篇一律之感。比如第八卷,從來沒有學者把遼、西夏、金、元這幾個跨不同時代的少數民族政權放到一起來寫。這樣寫看似陌生,卻又合情合理。
每本書配有地圖及彩色、黑白照片近百幅,並在各本書後面,編排了主要人物略傳、歷史關鍵詞解說、歷史年表等附錄。
8.這套書十卷中,哪幾本,對於中國讀者來有特別的意義?
這套書,每卷都可以給中國讀者不同程度的啟發。它們的話語體系、側重點和視角原本就與中國學者不盡相同。不能說哪幾本對於讀者有特別的價值。特色相對更鮮明的,可以舉幾個例子:
比如,第四卷《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作者是集中、日、韓三國文化背景於一體的專家,他把三國的歷史與大家熟悉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比較著敘述歷史的真實;並將三國歷史放到整個東亞史中去解讀,讓人耳目一新。
再比如剛才說到的第8卷《疾馳的草原徵服者:遼西夏金元》,作者沒有像一般中國人慣於接受的那樣,依照「唐—五代—兩宋—元」的歷史變遷主線來呈現公元10到14世紀的中國史;相反,被很多人想當然地看做是阻斷、破壞了本應由兩宋來實現國家統一大業的夏、遼與金,在本書中擔當起積極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們來貫穿從唐到元這一時段的中國史進程。也正因為如此,這條另闢蹊徑的講述路線,沿著與我們比較熟悉的「唐宋變革」相併行的故事脈絡,為我們刻畫出一段很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再比如,第9卷《海與帝國:明清時代》,作者說:「從古代式的明朝為何能夠跳躍到近代式的清朝?如果把從明到清的變化看做中國內在的發展來理解,我們會感到混亂。但是,只要從東歐亞這一更大的體系,把與大海相對的中國看做其中的一個元素,就能夠描繪出這五百年的活力。這正是本書的意圖。本書完全不用於以往的中國史。」這是一本把海洋貿易的歷史與帝國的歷史並行講述的特別的斷代史。
9.這套書從計劃出版到正式出版用了幾年時間,為何如此耗時?
這套書從我們提出報價,到出書,幾乎用掉了五年的時間。期間各個環節精挑細琢,碰到的問題各式各樣,比如地圖製作花了大半年反覆核對;地圖送審等了大半年;版式調整了至少五遍;封面至少做了十版;黑白圖片替換到最後一刻(總有比我們選用圖片角度更好的、更清晰的、更合適的),至於編輯上逐字逐句地潤色,就更不用多言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譯者,有的本人就是這個領域內的專家,比如第八卷的譯者烏蘭女士,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知名元史專家。
10.單本書、整套書,如何購買?何時可以買到?今後是否會有電子版?
本書將在2月份中旬後全面上市,10卷同步推出。在各大網站、實體店,都有銷售。盒裝套書也會於隨後推出。因為合同的約定,暫時不會推出電子版。(以上十答by楊曉燕,理想國大眾館主編)
作者簡介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原作均為日本中國史領域代表學者:
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媒體評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通讀氣賀澤教授的這本隋唐史,在許多方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當代日本隋唐歷史研究綜合性成果,體現了日本學者觀察隋唐歷史的獨特視角。
——節選自《絢爛的世界帝國》推薦序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
川本先生的專業為東亞古代史。他以中國為中心,對東亞的政治史、民族問題與國際關係等進行過長期的研究。這部《中華的崩潰與擴大》深入淺出,文筆兼平實與活潑之致,頗具可讀性;其對魏晉南北朝史的敘述和解說,來自川本先生長期研究的個人心得,也能反映日本學界對此期歷史的許多看法。
——節選自《中華的崩潰與擴大》推薦序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
著者是作為具有日本、韓國的身世和文化背景這一獨特身份而進行中國歷史和文化研究的,也可以說著者集中、日、韓三國歷史和文化之學養於一身,故其眼界與視覺與一般中國學者自有其獨特之處;同時還應當指出,著者雖然以中國古典文學《三國演義》作為研究專業,但是其對於三國歷史也是有著深入認識和研究的,故而得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具體而微、生動活潑的解讀。
——節選自《三國志的世界》推薦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
怎樣全面地認識和深刻地理解秦漢歷史,從司馬遷到今天,人們已經探索了兩千多年。今天學者對許多秦漢史的基本問題依然存在著明顯的異見。我們面前的鶴間和幸著講談社版《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中譯本,提供了與許多中國學者視角有所不同的對中國秦漢史的另一種說明。
——節選自《始皇帝的世界》推薦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子今
在可謂林立的史學讀物之中,《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一書,以其嚴肅的學術性、貼切的脈絡感和風趣幽默的筆觸,得以脫穎而出。……滲透在字裡行間的,是作者作為史家的沉穩、機敏與睿智。本書對於史事敘述者立場之警覺,對於材料取捨原則之敏感,對於過度黑白兩分的研究判別方式之戒惕,處處予人以啟發。
——節選自《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推薦序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
作者從一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最早的人類、不同的石器工業傳統談起,娓娓道來。由自然環境到文化分區與譜系,再到大的時段劃分,則頗有指點江山、縱橫捭闔的大將風度。這些敘述是解讀遠古中國必不可少的輪廓性勾畫。日後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悲喜劇,都是在這個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們奠定了後世中國發展的基礎。
——節選自《從神話到歷史》推薦序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
本書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可讀性強。說其雅,指具有學術性;說其俗,娓娓道來,活潑通俗。也就是說,不僅適合大眾的口味,相關學者也會感興趣。平勢隆郎先生是當代日本學者研究先秦史最有代表性的專家,全書比較集中地融入了其長期以來的主要學術成就。同時,也吸收了日本學界以及中國等學者相關重要的學術成果。
——節選自《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推薦序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
本書沒有像中國人通常所慣於接受的那樣,依照「唐—五代—兩宋—元」的歷史變遷主線來呈現公元十到十四世紀的中國史;相反,被很多人想當然地看作是阻斷、破壞了本應由兩宋來實現的國家統一大業的夏、遼與金,不再僅僅是出現在音樂正劇裡的幾段不和諧的變奏或插曲,而都在本書中擔當起積極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們來貫穿從唐到元這一時段的中國史進程。也正因為如此,刻畫出一段很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節選自《疾馳的草原徵服者》推薦序復旦大學教授姚大力
本書作者在諸多方面都做了出色的工作,使得本書成為一部成功之作,達到了向社會大眾提供關於明清史的全面和正確的知識的目標,正如本書簡介所言那樣,生動地展示了海洋歷史和明清時代五百年的歷史,試圖將明清這一對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劇變化的時代進行了闡述。
——節選自《海與帝國》推薦序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
這本書將其敘述的從鴉片戰爭後的19世紀中期到中日戰爭開始前的1936年的歷史歸結為「復興中華的嘗試」。從近代中國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意義上看,這一歸納不無道理。我想:研究中國歷史的外國學者並不少見,但能夠深入中國內地進行深入調查,並能夠從社會的基層了解和理解近代中國追求的外國學者則不是很多,菊池秀明先生是其中之一。
——節選自《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
(內容來自當當網,編輯田國寶)
深圳市悅讀館
2014/7/18
人海茫茫中與您相遇於微信,生命就此相逢,面對向死而生,命於同行的歲月,人唯一不能捨棄的愛好就是讀書,因為讀書是讓自己的靈魂在修行。
悅讀館文章來自我的獨立網站「家庭學堂http://www.xttop.com」,在百度輸入「家庭學堂」即可找到,我是家庭學堂網站創始人和悅讀館的發起人田國寶,私人微信號是tgb13886988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謝謝!
悅讀館微信號ydg6988
悅讀館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