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發展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教育是什麼樣子,明天就是什麼樣子。中國之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特別報導,14日聚焦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攻堅。2020-09-1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央廣網北京9月14日消息(記者韓民權 張明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8月末,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龍門鄉塔哈村幼兒園正式開園。對5歲的彝族小姑娘吉後烏幹來說,這裡是家門口學數數、學唱歌的地方。語言是通往世界的鑰匙。在塔哈村幼兒園,學生畢業時基本都達到了「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普通話的目標。
輔導員吉布妹爾:教他們玩遊戲、進行戶外活動,還有衛生習慣,他們在園的時間一般都滿9個小時。
教育攻堅是解決涼山區域性整體深度貧困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2018年7月,涼山州在全省率先實施「一村一幼」教育試點,啟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目前,全州3895所幼兒園、幼教點已實現全覆蓋,惠及學前兒童27萬餘人。
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涼山州累計投入各類辦學條件改善資金達到90.75億元。在涼山,不管是在縣城還是鄉鎮,修得最好的房子一定是學校。比如這裡——越西縣文昌中學,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設備,一應俱全。文昌中學校長沈德平介紹,學校在讀人數為3317人,其中貧困家庭學生超過千人。學校通過實施「一清、二訪、三趣、四愛、五責」,確保學生「應讀盡讀」「應助盡助」。
沈德平:「一清」就是要求我們的老師摸清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二訪」就是要求老師要做好家訪工作。「三趣」就是學校針對學生要開設一些彝繡、書法、音樂課程,「四愛」就是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結對子,幫扶貧困學生。「五責」就是老師要層層籤訂責任書。
教育是什麼樣子,明天就是什麼樣子。目前,涼山州已有各類學校1631所、在校學生122.59萬人。在「所有學生都要讀書」的樸素口號下,一種人生、一個未來,正徐徐展開。